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王扬
    推荐

    作者除了写书有见地、数据分析高明之外,微博上还是一个行走的图库和审美专家。就好像预测本身,既需要数据分析也需要直觉和灵感。 本书分别讨论了市场预测、周期预测和经济预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过与其说是三者,不如说是同一预测对象的三个角度。 而深入看下去,总的来说,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来消化。一部分是数据指标:十年国债、上证支撑点位、周期轮动分类等等;一部分是这些数据指标的社会学分析和价值评论。 读一遍完全吃透不太可能,要想真正消化,关键还是要在书外了解关于各类数据指标的定义。对于小白来说,第一遍对下来的收获有这些: 1.股票市场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情绪、水量、政策等因素更大,尤其是在中国; 2.美十债利率水平和流动性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3.在经济不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情况下,上证指数只能在一个固定区间波动,很难突破天花板; 4.对于上证和美股来说,850天均线都是很重要的技术指标(支撑、突破)。 5.850日均线的实质是3.5年的小周期,这是技术分析背后的周期解释; 6.通胀水平是下一个巨变的关键因素; 7.放水继续下去的话,不是国家冲突,就是内部自爆,水不可能无限持续放下去。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生活如是
    推荐

    作者的文笔很精彩,分析的框架和相关的数据整理也很值得参考和学习! 作者的结论主要是美国和中国都存在3.5年、7年的经济短、中周期! 还需要反复的读一读,忘的差不多了!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Amber
    推荐

    听过洪灏的几次公开演讲,总体的感觉是听不懂 - 太多的专业术语,而且他不解释具体的推导过程,直接从一个结论跳到另一个结论,默认他的听众们都是经济学高手、一听就懂。 去年自学了《经济学原理》的理论知识,今年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幻,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教材。从年初至今,跟着大盘的走势,被动研究了美债收益率、美联储与财政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胀、通缩与滞胀、QE、Taper、加息、美元指数、大宗商品、人民币汇率、存款准备金与风险准备金…… 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开始信心满满的阅读《预测》,然后前言部分就被打击了,翻来覆去看了3遍,才算勉强明白作者的意思,还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读完全书,我的感受倒不在于预测,而在其它的几个方面: 1)通胀与通缩 作者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由于分配制度不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财富越来越向富人集中,导致的问题是需求不足 - 富人们的需求是有限的,而穷人们缺乏消费能力,进而造成了欧洲和日本连续多年的低利率,但也无法扭转这个局面。 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资源有限”这个前提基础上的,但现在的情况是,资源可以无限(不断印钞)而需求有限(穷人无力消费),因此,古典经济学很难解释当前的现象,比如大量印钞之后,通胀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出现通缩。 此外,通过作者的梳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渊源也总算搞清楚了 - 最早凯恩斯主张的是财政政策,借此推动了经济复苏;此后美联储不断用货币政策化解危机,把货币政策推到了顶峰;此次疫情之后,美联储大规模放水的基础上,财政政策又登上了舞台。两者各有利弊,就看当局如何选择了。 2)对中国股市的看法 作者认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也就是对股市未来回报率的预测。 “由于股市的回报率同广义货币供应的增速,尤其是超额广义货币供应的增速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也就是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的判断。而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又往往取决于当前所面对的经济形势。这也是为什么与货币政策变化高度相关的股市回报率的变化,往往与当前的经济基本面相悖——毕竟,股市是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往往更为重要。” 对于股市,预测短期股价的变动是不可能的,但是预测中长期趋势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变量很多,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交联,错综复杂,但是模糊的大方向还是能看到一些的。 任泽平说:“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货币的晴雨表”,这种说法不够专业(另一位经济学家的评价),因为股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跟经济密切相关的,只是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股市波动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洪灏同样认为,企业利润率与其说是一种企业自身的选择,不如说是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产物。股票回报率更受估值倍数扩张的影响,而不是盈利增长的影响。股市的大部分回报实际上是由货币政策系统性推动的。在这样的市场里,所有的阿尔法都是贝塔。 至于对于中国股市的走势,洪灏认为,没有所谓“基本面牛”,只有“情绪牛”“杠杆牛”“水牛”。只要流动性状况有利,市场价格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偏离基本面。许多人期待的“慢牛”,其实是没有数据证据支持的。 3)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过去的35年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处在一个长期下降通道中。十债收益率的上升往往侧面反应宏观流动性紧缩,反之亦然。十债收益率的每一次飙升,都预示着全球某个市场即将发生危机。当危机发生的时候,全球的避险资金又都会回流到美国国债市场,大家会选择持有美国国债作为避险工具。同时,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定价货币,也因为避险资金对于美元的需求飙升而走强。境外资金回流美国进一步加深了美国以外的市场,尤其是新兴国家市场美元流动性的危机。” 这段话是作者2020年的时候写的,而在2021年的春节,10年美债收益率陡然上升。如果之前能熟读作者的这段话并且了然于心,或许就能意识到这其中的风险,从而避开2-3月份的这一波暴跌。所以说,每一笔亏损的钱,都反应出自己在认知上的不足;想要从市场中赚到钱,除了努力学习提高认知,别无他法。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wuliang@citicpub.com
    推荐

    1.中国著名投资策略师预测经济、市场、周期的逻辑和方法。洪灝曾精准预测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的上证指数趋势,媒体称他为中国“新晋股神”。他准确预测了2013年中国“钱荒”市场的暴跌和反转,2014年中至2016年中中国股市5000点泡沫的始末,这些预测都精确到历史性事件发生的当天,并且在洪灝实名认证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洪灝的中国市场策略”上公开展示。2011年、2015年他被彭博评为年度新闻人物,有关洪灝的新闻点击量在彭博终端和网站上名列前茅。他被彭博誉为“中国最精准策略师”和“极少数几个精准预测了2015年泡沫顶 峰的人”。洪灝和团队2017年在《亚洲货币》杂志的评选中荣获12个奖项,在之后的《亚洲货币》评选投票中,他个人持续获得了超过80%的投资者在市场策略研究领域里的投票。 2.理论+实战+60余张专业系统绘制的国内外数据对比、走势分析图片,教你理解、研究、看懂经济和市场的周期,学会运用经济和金融学的原理、软件、系统、模型、不同指标间的对应关系、指数走向等,来预测周期中的经济走势、市场拐点,最终把握投资机会,合理配置资产、实现收益最 大化。 3.潮酷经济学家首 部力作,新浪微博“洪灝”和微信公众号“洪灝的中国市场策略”,同步票选封面,引爆市场。 4.对于投资者、策略师、经济学家、金融从业者、散户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本书。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Horace_Chun_Hua(财华华)
    推荐

    本书以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变局为切入点,对经济和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运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等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 本分析和总结了作者20多年来预测市场、经济、周期的理论和实用量化模型,以及如何把经济和金融学的原理运用于预测市场、指导极端波动时期的交易和资产配置。 市场预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书为预测市场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此外,作者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美国乃至世界未来的经济走势,分析介绍了百年来多次经济大崩盘时市场和国家的应对措施,及其对于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通过沃尔克和伯南克鲍威尔的对比:沃尔克的实验是其一改以往联储以利率为政策操作目标的做法,代之以货币供应量。因为沃尔克上台时面临的问题是美国两位数的高通胀,因此,为遏制恶性通胀,沃尔克缩紧货币供应,从而将将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16%以上,这种极端的货币政策也被称为“沃尔克冲击”,必须承认,高利率政策终结了高通胀,但也带来了一轮经济衰退。因此,至今人们对沃尔克的评价褒贬不一。伯南克和鲍威尔则不同,他们奉行的“量化宽松”,则是放开货币供应,以期刺激经济。所以说双方首货币主义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巅峰。 古典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假设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古典经济学是一门解释如何最优分配有限的资源,从而得到最大产出的社会科学。然而,相对于有限的需求,供给是“无限”的。在这样的世界里,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一定会产生通缩的压力。 新古典主义依靠市场,假设市场总是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信号重新分配组合资源,重新回到一个所有资源都被最优分配以达到产出最大化的均衡。而凯恩斯主义依靠刺激社会需求来调整市场,促使市场重新回到均衡点,然而这个新的均衡点可能是次优点,同时经济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均衡点。新古典主义以市场为核心,而凯恩斯主义更多是围绕人性展开讨论的。 按照凯恩斯学派经济学理论,Y=C+I+G+NX,等号右边分别对应总需求主要来源的四个部门,消费、投资(企业主投入资本在生产)、政府采购、和净出口。人们不管多少,都有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因此增长的收入不会全部用于消费,有效的消费需求于是不会如政策所预期;资本边际效率(因投资增加,资本品供应价格上升,产量增加又会引起产品价格的下降)长期内递减,所以投资需求也不会足够。政府所能主导的就是G了,这也正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综上所述,有效需求往往不足,相比于整体上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则反而有限了。 不断放宽的货币政策还了社会分配的极度不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富裕阶层和社会底层人民获得资源的能力有着天壤之别。新古典主义崇尚自由选择,有时候这种自由是无条件的,甚至是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的。沃尔克实施伟大的货币政策实验之后的30年,也是市场不断去监管化、放权改革的时期。这种明显倾向于富裕和权力阶层的改革,进一步固化和加深了社会的分层,社会阶层之间的突破越来越难,贫富悬殊也越来越严重,俨然成为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种姓制度”。21世纪初,美国经济衰退之后执行的近乎零利率的货币政策,让更多劳动人民投入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大潮里,并因此背负了更多的债务,进一步压抑了社会的有效需求。人们成为债务的奴隶。 当今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将长期使经济通缩的压力越发明显。而这个长期结构性的通缩压力,是货币政策无论怎样宽松也无力改变的。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以及其乘数效应产生的边际需求扩大,也将最终导致通胀的回归。其实,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导致美国的通胀预期史无前例地飙升。 站在这个周期之巅,我们迎风而立,满目山雨欲来。在一个货币供应相对于需求是“无限”的新世界里,当一个社会阶层的割裂达到了一个难以逆转的程度的时候,投资的社会目的应该是通过投资对社会财富、资源进行二次分配,以超越这场“失败者游戏”。显然,富有的上层阶级拥有大部分的有价证券,社会底层很可能通过退休金计划持有一部分在未来几年很可能“跑输”的债券,而黄金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该仍然是低配的。比特币则代表着对于现有央行放浪货币政策的革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周期为引导因素之一,分析了以有效需求的不足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为出发点,以经济周期、系统不确定性以及社会主义性质的投资取向为主要元素。 预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行为:今天预测的结果,需要在未来验证,但在未来到来之前,我们以当前的预测为基础的所作所为将改变未来的轨迹,最终很可能导致预测无法实现。换言之,预测的历史成绩越优秀,在未来预测实现的概率也就越小。 然而,经过作者多年以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预测难度很大,但是市场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一般来说,市场趋势一旦开始,就将沿着一定的轨迹,在一定的时空里运行到极致,然后再反转。 市场的运行似乎有一个内生的周期,而这个内生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预期来驱动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改变周期的运行,相反,央行的货币政策使市场预期的形成更加极端。这是因为市场预期存在自适性,会因为过去对于政策的观察和经验积累而不断改变,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加速并提前反映政策的变化,也使市场周期的运行更加极端。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基本假设:一是萨伊定律,也就是供给能够产生自己的需求(充分需求);二是社会经济将通过市场价格的自我调整而实现充分就业。即充分的需求去消化所有的供给,市场供求条件的变化将使市场价格进行自我调整,最终供求曲线将运行到一个一般均衡点上。在这个均衡点上,经济里的资源都通过市场价格的信号被自然地、有效地、充分地分配。这时,社会也达到了一个完全就业的状态。当市场的供给产生变化时,市场价格将再次自动调整,使经济重新回到均衡点上。 这是一种象牙塔里的世界观。经济历史数据,尤其是大萧条以来的经济历史数据,证明了萨伊定律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观察无法吻合。供给并不总是能产生自己的需求。有效需求是不足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将越发严重。 自沃尔克以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制服了通胀后,供给持续大于需求。过去40年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行,明显地显示了实体经济里有效需求的持续不足。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经济里的实际均衡点很可能将离古典经济学里的最优均衡点越来越远——价格越来越低,就业越来越不充分。同时,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工人工资水平增长的速度相对于其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慢。逐渐地,工人的剩余价值被企业主保留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多。借用马克思主义里一个生动的动词,这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而且过去40年里,剥削的程度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资本家剥削下来的剩余价值的积累和汇聚,也造成了实体经济里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现象。 经济结构里最容易波动的部分是投资预期。这种投资预期的波动,就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在短期消费倾向很难发生根本改变的时候,政府支出在经济衰退时就应该大幅地、逆周期地增加,以抵消投资预期变化带来的经济周期波动。 一般来说,2~3个3.5年基钦库存短周期,镶嵌构成一个7~11年的朱格拉资本置换中周期;5个以上的3.5年基钦库存短周期,镶嵌构成一个17.5年以上的中长周期;最后,10个以上的3.5年基钦库存短周期,镶嵌构成一个35年以上的长周期,也就是现在可能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的康波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周期运行的时间长度并非一成不变的,特殊的社会、经济事件常常会干扰经济周期的运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