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麦扣杨
    推荐

    其实我对书中的大周期,小周期预测没太大的感觉,预测趋势总是相对容易的,但靠趋势来指导日常投资就非常难了。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推导,将货币政策与社会现象巧妙的联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有种看破迷雾,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钱珊珊(051729)
    推荐

    我本来一直觉得,对于经济尤其是市场来说,预测这件事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上任何有效的预测策略,都会被市场参与者用来操作获利,直到套利空间消失,预测失效。越简单有效的预测,应用越方便,失效得越快。 今天看了《第一性原理》,突然有点恍然大悟了。投资不需要百发百中,不需要精准计算,从经验上总结经济运行是存在周期的,利用这个经验去布局、去做方向上正确的事就可以了。 但现在问题就是,当发现了周期规律后,繁荣时资金会去助推,有衰退的迹象时又拼命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去对抗。光看数据,你会觉得2020年不是在抗疫,而是在经济腾飞。所以这种基于周期理论的预测有效性也开始降低。 实话实说,这本书没怎么深入读,复杂的数据处理方式,模棱两可的表达,看得人很是难受。作者倒是梳理了一下货币主义在美联储取代凯恩斯主义的过程,看着有点解闷儿,也算开卷有益了。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丘岳
    推荐

    更接近事实的解释就是,并非一切都能简化,结构性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就好像手和脚是人的组成部分,但不能用来抽象到dna的共性,结构的组合远大于结构的独立作用。不过一旦当结构形成,路径就会隐藏在那里,等待着自我强化直到毁灭。。。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都是极端化和理想化的,且在数学上是好处理的。但是现实里,那些基本假设都是错误的。盖因,结构的力量和个体的组合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理解周期,理解预测,核心只有两点: 一点是路径依赖下的行为同步性带来的趋势(可能预期并不相同,但是预期不同的,会被主流趋势抹杀。) 还有一点就是路径依赖带来的趋势,终将改变结构,而结构必然改变路径。 这就是周期的预测底层逻辑。路径依赖的趋势,和改变趋势的结构限制。 结构性问题在当下已经创造了巅峰,具有信息优势的富人们更加擅长获取财富,且消费水平低,而信息劣势的穷人们的消费收入比极高,且无法打破信息壁垒,并取得竞争优势。 mmt带来的后果是有限资源的持续上涨,但是这个上涨在最终形成产成品的时候,加大了穷人的收入支出占比,并抑制需求。直接发钱到个体的美国,可能需求不是大问题,但是其他经济体由于没有铸币权,那么消费水平从全球角度看,已经在结构上限制被限制。 而产出,则在另一条极端的路上奔跑的越来越远,全球供应链的精密演化,在过去的20年中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升,并且在疫情冲击下大幅降低了效率,并以价格上涨的方式抑制需求。如果没有效率降低,那么必然通缩。如果效率冲击,那么必然抑制远期需求(降低当下的储蓄) 所有的问题都是结构的。所有的矛盾也都是必然会以某种方式以不一样的时间框架而解决的。贫富差距带来的结构性消费不足,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以通缩为名的产成品过剩,而社会发展,总是有会某一个层级下沉,带来下一次的结构不稳定,并带来更替。。。 毕竟,在一个以人性为基础的交易市场上放任自由的奥派可能是正确的,虽然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的;而以新古典资源约束为理论指导的fed,boj,则以理性决策和菲利普斯曲线为基础,将现实世界变成了一个法币信用的测试场,其结果可能也是毁灭性的。可能到了最后,人人都需要重拾凯恩斯。。。 引用原文: 市场的运行似乎有一个内生的周期,而这个内生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预期来驱动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改变周期的运行,相反,央行的货币政策使市场预期的形成更加极端。这是因为市场预期存在自适性,会因为过去对于政策的观察和经验积累而不断改变,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加速并提前反映政策的变化,也使市场周期的运行更加极端。 考虑到贪婪的人性和不确定的未来,只有在有秩序、有组织的金融市场里,人们才愿意持有股票。因为他们相信,在这样的市场里,如果有需要,他们可以快速拋售手上持有的股票并全身而退。由于现代交易所提供了流动性,让投资者可以用很低的交易成本成交买卖,所以每个市场参与者都会觉得自己的仓位会有足够多的买家,可以随时兑现。然而,如果是这样,作为一个市场整体,流动性反而是不足的。这是因为,如果每一个投资者都要同时减持兑现自己的仓位,那么市场整体就不会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所有投资者同时兑现持仓的压力。 既然企业主投资预期的变化会引起经济周期的波动,同时央行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试图以宽松货币的形式在市场出现危机时拯救市场、稳定预期,那么逻辑上有两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经济周期的起伏与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关;二是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周期也是可以预测的。 当经济运行进入拐点区域的时候,我们看到数据之间的离散度往往将上升。换句话说,在经济运行进入拐点的时候,经济数据之间往往不能互相印证,不能互相说服对方,不能显示经济运行的方向 回到2021年的春末来看,我们现在所处的周期位置,已经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高位,居民持续加杠杆的能力先不论,但是杠杆率因为动物精神而飙升;全球供应链被破坏的供给,和贫富差距带来的需求不足之间,带来的是加工商的利润下降和利润全部集中在上游;已经扩张到极致的货币政策,再扩张也只能边际效益递减;而与此同时,没有铸币权的em国家们,因疫情带来的经济萎缩和产出收缩使得只能进一步抬升出口原材料的价格来获取喘息的时间。 我们也许能看到因为风险回报不成正比导致的高成交密度的金融市场和已经趴在地下的实体经济的背离;也许我们能看到动物精神的苏醒,并带来持续的非理性上涨;但是周期的精髓就是约束始终存在,路径还存在着,但是维持路径的结构已经不堪重负。。。 预测的本质,就是看到那些无以为继的信号之后再发出声音,并等待着结构的崩坏。但等待这两个字,或许就是做空者成功案例的少的主因,盖因提前发现了机会的人,都会死在崩坏的理性面前;做多则不一样,择时无需那么精准。未来的崩溃应该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价格带来的经济结构重构,第二个就是法币系统被动摇之后,政治经济的重构,但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都需要持续不断的问自己。 或许我们也可能跟随着舞曲继续的舞动,并期待自己能在音乐停止时抽身而退;或许我们也会因为太早离场而心态失衡;又或许因为太早喊出声音而被趋势消灭。。。 只是,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Risky
    推荐

    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每一次的牛熊转换的主因或许不一样,但是却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它的走势。7年里嵌套的每个3.5年就是整个A股的周期,每一个宏观指标结合起来,就能看到非常完整的国内经济走势。 在中美两国的经济预测里,作者提到了很多先行和预测指标,比如说cpi和ppi就是一个滞后指标,包括GDP和GNP,它们的数据都反应的是前一阶段的情况,用这一指标来做指导往往失去实际意义。再者,作者用金属铜的价格指数来指导经济景气度也是一个举一反三的预测法。 想到这里,我也想到几个可以用来观测疫情下经济复苏情况的指标。开工指数、工业用电量、百公里工路运输价格、外贸出口订单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简单预测,疫情开始时,前五个指数是从前到后开始逐步下跌,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在1-1.5个月和1.5-2.5个月开始升高,这时再看放水的威力,可以看到恩格尔系数突然拉升,原因是疫情维持时,放水导致的通货膨胀间接增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最后,作者提到的r>g>w,债权人>企业主>劳动者的获利方式,是一直以来财富分配不均匀的原因。而最近随着年底加息预期的来临,以及经济复苏和需要把货币回到实体行业防止通胀,未来必定是反过来劳动者≥企业主>债权人,特别是制造业和某些技术制造业,因为蓝领越来越少,现阶段通胀也让蓝领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雇员的他们必须向雇主索取更高的薪酬。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未来的总成本越来越高,单一可变的投入成本也是越来越大。 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宏观微观的纵向辅助佐证以及宏观之间的横向数据佐证都有助于让投资者找到经济周期的那个舵,以此能更好地航行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在价值投资中,要找到的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和以万变适应不变的法则去面临各种各样的市场和不确定事件。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hb
    推荐

    经济学家,就是一个明天才知道为什么昨天的预测今天没有发生的人(劳伦斯·彼得) 保罗·萨缪尔森曾说过:“过去的5次经济衰退,股票市场就预测到了9次。” 各种调侃之语很欢乐。 本书试图把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理论运用到市场预测上。从1929年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讲至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克的货币紧缩;伯南克、鲍威尔的量化宽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全球央行史无前例的货币放水。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源供给有限,事实如此,由于富裕阶层和社会底层获得资金、信息等资源的能力有天壤之别,不断放宽的货币政策则导致了社会分配的极度不均。 本书是一本关于预测的逻辑和方法的书,预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作者希望通过多年实际的市场经验观察为预测市场指明路径和方向。本书还对经济和市场周期的形成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看“周期的预测”章节会联想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后者主要想让投资者搞清楚自己所处的周期位置,看到投资的周期规律和周期趋势,是作者50多年来的投资总结,可以比较阅读。 作者说理论经济里有四个周期:基钦库存周期(3~5年)、朱格拉资本置换周期(7~11年)、库兹涅茨建筑周期(15~25年)、康波基本资本品周期(50~60年)。对周期预测的准确度与周期的长度成反比。周期越长,经济数据中模糊和难以理解的细节将变得越多。这两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及蔓延引发了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毋庸置疑我们正处在一个长周期历史性的拐点上。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Bo
    推荐

    经济周期理论很有意思,写的也有理有据,深入简出,中美兼顾,作为投资者很值得一读。就是有些章节有些重复。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孙建强
    推荐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所述: 根据以往经验,无论是消息面还是市场氛围的改变,都足以影响市场大众的心理,因此,专业投资者被迫去预测即将发生的变化。这是投资市场被所谓“流动性”影响不可避免的结果。在传统金融理论中,没有什么是比崇拜流动性更反主流的,这是投资机构都热衷于把资源集中在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上的原因。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明的投资目标应该是去击败那些制约我们未来发展的时间和无知的黑暗力量。但从私人的角度来看,所谓最高明的投资,却是“抢跑”,正如美国民众充分表现出来的那样,要智胜众人,还要把坏的、贬值的残破皇冠抛给接盘侠。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辉辉
    推荐

    说实话,没看懂。唯一知道的,对于我这种没啥文化的人而言,追随趋势,少去预测转折点。趋势是持久的,甚至常态化的,而转折点是极其异常的,显而易见的。市场上能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有钱的,是那些顺应局势快速变动的人。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程亦心
    推荐

    有意思的小细节是:这本书没有任何的推荐,基本都是洪灏的思想,大概不喜欢的点在于:他是在给我们介绍他的预测很准一样,但很多思想没有解释很细,只是大概说下,导致读者并没有学到如何像他一样会判断股市情况。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功秋华丹
    推荐

    值得多读的书,有历史性的陈述,可以明白很对经济概念的知识,有延续性,明白很多金融方面的苦涩概念,以及带有哲学性的思考,很好的一部书,可以看清全球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变化。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高思颖
    推荐

    前两章基本看看结论就行,后面可以读,但不要想看完对预测市场有什么用。作者对经济学融会贯通,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当经济学入门的文献综述读。在美国宽松政策显示出疲态以后,表达了革命和战争的危机感。低开高走的书。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supercool
    推荐

    预测这事吧,归根到底还是摆脱不了后视镜的嫌疑,这本书也不例外,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归纳统计,并按照作者自己的理解对历史数据强行划分了周期,但本质上和其它周期类书籍没有区别。 不过还是给个推荐吧,毕竟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从书里学到了一些知识,并且对一些经济学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Odyssey
    推荐

    正如作者开篇所提及, 预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行为。 因为预测的行为就使得未来发生变化,或让未来不发生,或促成未来发生。 如果把预测看作对未来的「计算」,一旦计算者本身被卷入计算,那么将出现“递归”,可能导致无法计算。 作者考虑到这个矛盾,却低估了这个矛盾。导致书籍中多数内容建立在流沙之上。问题正如作者多次强调的, 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 瑕不掩瑜。作者从分配的视角观察到债券牛市的背后,是r(投资回报)>g(社会产出增速)>w(工资),是劳动生产率高于劳动报酬增长。同时以这个视角思考央行的行为,高屋建瓴,很是精彩。 几乎可以把书中的多数内容当作是《通论》的读后感,许多直接引用和化用的句子也在不断向凯恩斯致敬。 这本书试图达到的目标也是人类理想的一个缩影——在有限的信息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一方面,如康德所说,“因果律不来自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纵然未来的伏笔在当下,而一旦遇上「计算不可约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唯一计算未来的方式就只能是让未来发生。 人类偏好确定性,但投资成功并不需要确定性。Howard Marks告诫我们, 不预测,只准备。(You Can't Predict. You Can Prepare.) 而巴菲特更为直接, 预测无法透露未来,只能暴露预测者的无知。(Forecasts usually tell us more of the forecaster than of the future.)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推荐

    #小紫学小扎# 21-22《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这本书的作者洪灝是我微博中几乎每天或每两天就会刷的特别关注大V,作为老粉丝对他的宏观经济分析的客观性、逻辑性和合理性表示非常信服,书中对预测的说法也是相对模糊的方向性,而且预测经济不等于预测市场。市场和经济之间具有关键性和前瞻性,同时未来经济趋势和未来市场受影响因素复杂,任何变量都可以会更新进一步调整的预测结果,因此不要来留言或私信问,他准不准。只能说,很少推荐的微博大V中,洪总是一位值得学习的良师,而且经常被邀请参加国内外投资大咖的交流和点评,无论是理论系统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可小觑。 本书从什么是周期开始讲解预测的基础,通过讲述最近一两百年间的经济周期变动和大事件影响变动来洞察经济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周期的大中小变化,还好早期读过周京涛的《涛动周期论》和《21世纪资本论》,对库存周期、建筑周期和康波理解起来还好,其中一条850天的平均移动的周期数据是差不多42个月的观察描述是作者提到的,也是又get到一个新技能。书中提到通胀时期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上涨部分,也正好吸引到目光,特别是举例的铜和黄金、以及原油这次的负数价格导致原油宝爆掉的故事,正好是刚刚亲身经历并且无意赚到些菜钱的体验,更加感同身受,甚至看完后有种坐看云起的感脚,周期如历史般相同,却又因环境和时间而有所不同。 在最后一章讲解同样是通胀,沃尔克在1980年代的高利率货币主义为美国降低通胀做了非常优秀的放水长板,以至于作者称沃尔克是货币主义的美联储开创者,鲍威尔为了这次疫情很可能成为放水的终结者,听起来毫无违和感。然而,通胀和放水带来的弊病,正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大于劳动者报酬,以至于生存的供给不是大问题,消费品过剩,购买力下降,这些是针对穷人,而储蓄占比最高的还是富人,通过储蓄提升进行金融投资,投资收益率又是金融市场里还算不错的一批人,这样贫富差距随着放水进一步扩大加剧,民粹主义盛行、社会稳定性降低……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PS :自己推断,在作者的这一原理介绍下,能理解在美国不怕贫富差距太大,因为新冠对底层的冲击最大,也照样开放,美国通过移民不缺底层劳动力;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贫富差距太大,又不是依靠移民作为主要劳动力来源,自然不敢随便开放疫情对普通民众的健康影响。

  •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卡卡
    推荐

    虽然没太看懂,但是这无疑是本好书。作者从货币政策的历史和角度来总结和预测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行文旁征博引,气势恢宏。值得多看几遍。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