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昕宝Simba
    推荐

    马化腾把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的感觉了。 89年出生,回顾腾讯的整个历史,仿佛重走了一遍青春之路,满满的回忆与感动。从OICQ到微信,从“努力活下去”到践行社会责任,“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理念诠释了产品背后的哲学,也是“高速前进,最大程度地接纳不完美,同时无限逼近完美”的不二法则。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腾讯推出了一个“不兼容页面”,所有用户面对“卸载QQ”和“卸载360”两个选择键,必须进行“二选一”。汤道生回忆了一个细节:设计人员递交的第一个方案,两个选择键的字体为一大一小,马化腾提出修改意见:“两个字体和体积均一样大,给用户一个公平的选择。”有高管不同意,他们提出,一年前,360在与金山的竞争中也有过一次类似的行动,“卸载金山”的字体比“卸载360”大好多。马化腾表现得情绪很激动,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胸脯说:“一样大,来吧。” 3Q大战是本书的高潮部分,作者用宛如武侠小说的笔法刻画出了周鸿祎的勇猛好斗,腾讯的对攻和回应,在此之后公司战略慢慢走向了开放和连接。 本书前半部分故事八卦翔实,非常过瘾,但后面¼感觉是吴晓波个人在为腾讯做背书,充斥大量枯燥的数据和业务介绍,视角也从一个记录者转换为腾讯外聘公关,读起来开始不舒服了。 张小龙:微信与当年QQ的成功有很多的相似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腾讯基因”吧。(我们)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QQ成功了,而ICQ却死掉了,微信走红了,kik却至今默默无闻。对于一个应用性的社交工具,其核心的价值是用户体验。就好像你所看到的,微信的很多功能都在其他软件工具上出现过。比如,“摇一摇”最早出现在Bump上,这个软件是让两个人碰一下手机来交换名片,在中国并没有人知道这个软件,而我们把它移植到微信中,第一个月的使用量就超过了一个亿;语音通话功能早在2004年前后就成熟了,但也是在微信上才被彻底引爆的。因此说,在某一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是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在我看来,腾讯的崛起主要靠模仿和试错,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什么火,它就模仿什么,从即时通讯工具QQ模仿OICQ,到门户网站腾讯网模仿新浪网易搜狐,到电子商务拍拍模仿淘宝,到搜索模仿百度,到腾讯微博模仿新浪微博,到各种山寨游戏(游戏上抄的程度可以说是明目张胆,QQ堂,CF,让人嗔目结舌),直到今年的直播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其实较少做真正的创新者,更多是做跟随者,让别人去创新,然后借助自己巨大的流量和资本优势,模仿超越,这个战略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屡试不爽。 看起来腾讯非常擅长把握时代的趋势,腾讯真有这么神吗?能洞察时代先机? 当然不是! 腾讯靠的是试错,让别人先试错和自己大规模试错。 一旦别人试错发现一个好的模式或产品,腾讯迅速跟进,让别人负责试错,自己跟随,其实商业世界里经常都是这样,成功的往往不是第一个创新者,所以不要过分迷恋创新,把一种创新适应、推广、落地才是竞争力,太过超前的想法、产品可能会死得很惨。 除了让别人试错,腾讯自己也大规模试错,只有听说某个风口,腾讯迅速跟进尝试,甚至同一家公司内组建不同的团队,采用内部赛马机制,腾讯失败也很多,但这是避免错过风口最好的办法,我啥都做,总不会错过了吧。 最后,再用巨大的流量和资本的优势进行碾压和超越。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腾讯模式”。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LTW
    推荐

    史诗般的创业史!一直用着99年申请的QQ号码,不管身边的人怎么骂腾讯,我是从来不会骂一句的,用着别人的产品,还要喷别人我是做不出来。没看以前,以为腾讯成功最大的因素是幸运,因为有了OICQ这个软件才有了后来的一切。看了才知道不是,腾讯居然好几次想整体出售OICQ而被拒绝,只能自己坚持到底!和马化腾同样是天蝎座,一样喜欢天文,特别理解他做事的风格,做正确的事,朝着目标前进,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要做的事是法律允许的。到了3Q大战之后,开始转变,企业风格转变,马化腾也获得自己生命的升华!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皓泽
    推荐

    科技的变革掀起无数次创新的浪潮,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信息,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革新,资源的整合,文化的孵化。在享受和获得精彩大数据信息的同时,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影响人们以长远的立足点看待事物,才是互联网普及最有意义价值。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jimmy
    推荐

    读吴晓波老师的企业史,总有一种酣畅淋漓、欲罢不能的感觉。腾讯的发展史,文中很多场景我们都是参与者,夹杂着的是作为一位普通网民的成长史或者记忆。不得不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腾讯参与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而我们也将见证这家公司的未来。吴晓波老师五年时间磨一本,无愧是中国企业史写作第一人!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Jared
    推荐

    (一)认识吴晓波老师是在看他的《激动三十年》开始的,当时意犹未尽,一口气又买了他的《跌宕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和《大败局》。又在图书馆看完了《吴敬琏传》。之后他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中卖他的散文集我第一时间买到了他的签名版。前几天他的《腾讯传》首发时,系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差点又下手买了。 (二)吴晓波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要我说话他可能是作家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商人中最有文人气息的。也正因为如此,腾讯的首部大传才会放心地交给吴老师吧。这本《腾讯传》延承他的作品特点——脉络清晰,每个产品及事件的诞生娓娓道来,能让人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但爱之切,责之深。吴老师的文字浅显易读,没有多大值得品味的地方。 (三)马化腾和张小龙都是内向的人,内向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也就是说他们天生对用户体验特别敏感,这也是腾讯的基因,腾讯基本上所有产品都不是原创的,但他能通过山寨对手并且把对手打趴跟他注重用户体验是分不开的。马化腾没有马云那样慷慨激昂的口才,所以特别不爱在公开场合露面,每次演讲前他必须把稿子准备好并背熟。这点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自从商业化席卷全球以来,各种成功学大行其道,口才,社交,外向人格魅力都被夸成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而内向性格的人长期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之中,甚至还有不少人仍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是有问题的,包括内向的人他们自己,所以他们经常有一种自卑的情结。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交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而越来越多的人在虚拟的世界中与他人相处,这点内向的人具备的优势比外向的人大的多。马化腾经常给员工发邮件,一天可以发十几封,但是在现实中要面对员工的话,他可不会这么多话。 (四)凯文·凯利对马化腾说,腾讯最大的敌人不在现在的名单中。互联网都在将颠覆,在争先恐后地占据手机,其本质都是在占据人们的时间。在后工业时代,利器代替了人类,人们越来越有闲,也越来越无聊。正如人类的本性是懒惰的一样,人类也惧怕无聊,于是人们拿出手机来使自己变得不无聊。在未来可能连手机都懒得拿,直接带上VR眼镜进入三体世界中。在物质极度繁荣的当下,精神空虚成了常态,未来颠覆互联网巨头的可能就是那些消磨人们的时间或者是那些能填饱人们精神空虚的企业。而VR就是可看见的趋势产业之一。 ps:在商业化时代中,各种广告无孔不入,每一个企业都在激起人们的欲望,为的就是消费他们的产品,但商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大部分的资源必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他们被勾起的欲望却难以抑制,因此人们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而变得更有幸福感。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Yoler翠花
    推荐

    腾讯的发家史完美刻画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奋斗史。书中QQ的每一段时期感觉自己都经历过一样,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90后也算是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腾讯的崛起,他的产品陪我们长大,最后说一句,鹅厂牛逼,我要充钱![奸笑]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推荐

    比较详细的记录了腾讯所走的每一步,在没有太多资料的情况下通过访谈写成此书,吴老师的功底非常深厚,值得推荐。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PU007
    推荐

    互联网自1969年在美国诞生,到1994年传入中国,在中国互联网发生三次圈地运动: 第一次圈地:1999年左右,产生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巨头; 第二次圈地:2007年之后,百度,阿里,腾讯成为新三大巨头,即BAT; 第三次圈地: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突起带来的又一次跑马圈地之争。在这之前,乔帮主推出的iPhone和iPad开启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当Pony还在同新浪微博争夺用户的时候,2011年张小龙推出了微信,无疑将腾讯推向了巅峰,因为从用户数和市值上来看,微信的出现相当于创造了另一个腾讯。 2019如今,ByteDance(字节跳动)这个从2012年开始,才过7年似乎就要取代百度,成为新三巨头。 小马哥最感兴趣的专业是天文学和物理学,再次谈及少年时的天文爱好,他说:“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很同意这段话。 如今住在南山区,腾讯帝国就在附近。腾讯的战略就是: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撬动“阿基米德杠杆”的那个支点一直都是用户体验。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Vivi
    推荐

    看完这本书刚好是11点整,完美。之前有书友问看得懂吗?看完的感觉是:作为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这是我看过的书中唯一一本和自己最息息相关的书,我们都是参与者。书中那些产品服务迭代的记录,我总能还原自己曾经使用时的场景,只是很少这么系统地去了解这些互联网巨头其背后的故事。见证腾讯18年,如期而至的成人礼,也像自己的一本回忆录,未来的路还很长。引用Pony的话: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sun春天
    推荐

    这本书读的有点晚了,但收获还是多的,虽然这本书价格有点贵。新的市场也正在悄悄打开,腾讯不管是想在这片市场占有较好的位置,但他为中国带来的好处还是有目共睹的,正版确实有好处的,没曾想到腾讯会用强大资金买入火影忍者和海贼王的版权正版中国独网络版权,但对中国用户的不收费此举没想到,腾讯构建培育中国动漫原创能力和生态体系确实给力。在就文学方面的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以及最后的阅文集团,正在以其强大的速度占领文学的市场。微信读书是阅文与微信合作出来的,在微信读书上我也收获很多书籍,感谢这个平台。也期待更多原创的强者获得世界的及水平认可。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葛庆军
    推荐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随笔 还记得高中时代的信息技术课,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美女老师,她在课上和我们讲雅虎、Email,那是对互联网充满好奇的年代。刚读完《腾讯传》,又看了一下书名,后面还有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这句。未读完整阅读全书没啥感觉,读完之后却发现“进化论”这词用在这本书作为书名确实恰到好处。 读完《腾讯传》忽然发现腾讯确实是个伟大公司,它在悄无声息时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就像日常生活中水和电一样的融入。初中时我申请了QQ,至今仍然使用着。微信更是成了工作中必不可少,单位领导的很多要求通知都通过微信传达。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Q邮箱大家耳熟能详。哦,还有微信读书…… 《腾讯传》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很多的理念值得去学习。或多或少曾经接触过,但以前可能都是碎片化。马化腾被称为“中国第一产品经理”。首先,先从马化腾的七种武器说起。 1、产品极简主义 Don't make me think.这是马化腾的名言,腾讯对产品极简做到了苛刻自己,为什么苹果手机只有一个按钮?为什么微信很多功能同业无法超越?因为它已经做到了极简,同业如果再加按钮,他就失败了。 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最挑剔的用户”。 2、用户驱动战略 腾讯要求每位员工对用户反馈做到及时处理。甚至是量化指标,联系100位客户,收集1000条反馈信息。马化腾自己也是产品第一体验者,不断提出自己的使用感受。 3、内部赛马机制 腾讯很多优化产品并不是高层的决定或者创意,绝大多数来自中层,来自各个团队。如同微信之父张小龙。 4、试错迭代策略 最近“迭代”词似乎有点火,可腾讯一直在这样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5、生态养成模式 这个似乎是营销的较高境界,形成客户使用生态。就像我们离不开水、电一样。几乎大多数人都在自发使用淘宝、QQ、微信等等。 2011年1月微信始发,张小龙负责的QQ邮箱团队并没有刻意去推广,如果微信没有体现出自生长的能力,做推广收获就不大。 还有王者荣耀,身边好多朋友在玩,各行各业。对于最近对游戏的批判,我个人赞同局座召忠的观点,不否定,游戏本身是益智的。不能因为涮羊肉好吃,有人吃多撑死了就拒绝吃涮羊肉。 6、资本整合能力 7、专注创业初心 腾讯对产品的功能实现,几乎追求完美。任何产品都有核心功能。其余就是帮助客户解决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但是核心功能要做到极致。 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文字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了解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更加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生活中的我们其实真的也需要这样。 腾讯从默默无闻渐渐走向伟大,之前开始时我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美女并没有向我们推荐腾讯门户,注册的邮箱也不是QQ邮箱。在取得伟大业绩同时,同时不忘居安思危,这与它迭代试错不谋而合。马化腾在“打开未来之门”提到: 1.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丢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客户服务的文化时刻才是最坏的时刻。 2.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3.让我们放下愤怒(3Q大战) 4.让我们保持敬畏:过去,我们总是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想一想什么是被我们认同的 5.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 马化腾不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不像其他成功人士那样警局迭出,很多演讲也缺少“哲理”,但确实是来自实践的“道理”,是繁文缛节后的精华。 如: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速度:快速迭代。灵活度:更早预见问题,主动变化。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开放协作度:连接,开放,协作,分享。创新度。进化度: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主修复,自主净化!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生物学的进化企业😊👍(完) 后记:不断试错,快速迭代。腾讯2011年1月就推出了微信,我大概是几年后使用。2015年底推出微信读书,我是今年使用😂公众号之前虽有了解,之前一直未使用过。读完此书,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总是滞后,“忽然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已不认识这个世界”。哈哈,对于前沿信息,如果有书友了解一些途径,渠道,或者APP希望广大书友能够推荐一下,再此先谢谢啦😊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Frank
    推荐

    腾讯传是第二遍看,对传记的真实性没有质疑,内容也比较全面,除了没有把马化腾当年在QQ上假扮美女和用户陪聊写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像官方记录一样详实,毕竟拿了腾讯的钱。感觉腾讯无意间做了一个产品,没想到大获成功,还引领了潮流,这不是张无忌吗,3q大战本不想争斗,可是无奈武功太高,吴晓波还是有些东西没好意思写。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QQ
    推荐

    有兴趣读《腾讯传》因为作者是吴晓波。读过他的激荡系列书籍,很钦佩他比较客观且说实话的写作风格。没读此书前,对腾讯的印象是QQ、企鹅、微博…我猜大部分人的印象都如此。读过之后,对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由衷敬佩。如果说马云赶上了一波潮流,那么马化腾则抓住了一波又一波潮流。 1、创业公司生存下来靠的是实力+一点点运气 腾讯发家始于OICQ(QQ聊天前身)是抄袭以色列人创造的ICQ。然而ICQ早已消失,而腾讯越做越大。靠的是给用户舒适恰当的体验。这点贯穿腾讯发展至今。在OICQ用户激增而腾讯不知怎么赚钱时,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投资人,在恰当的时间,救了濒死腾讯,也躲过了互联网泡沫。实力是基础,运气是玄学,也必不可少。大部分创业公司也有实力有想法有内容,却死在了明天到来之前。想起Elon Mask,几个公司差一点点儿濒临破产,自己一次次崩溃…最后靠投资人,靠产品,起死回生。所以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运气决定关键点那一刻是死是活;实力决定你能活多久。 2、解决客户的问题是生存王道 腾讯一直被冠以“抄袭之王“的帽子。战略方针是基于庞大的客户基数,飞快复制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做到极致,垄断这个市场。整个互联网行业,包括马云和李彦宏,也以抄袭发家的创业者,却对马化腾的这一策略嗤之以鼻。我猜是嫉妒吧。大多数人只抄了一个产品或想法。腾讯则是对行业内所有有价值的产品不断滴抄袭,又不断滴赶超,一次次垄断市场。回头看,被抄袭的ICQ(QQ聊天)、Kiki(微信)都out了,而腾讯的产品活了下来。根本原因是腾讯不断滴自己尝试客户体验,追求细节极致完美。在原创基础上,基于客户需求,开创离线传输文件功能、语音聊天功能等方便用户的功能。反例是微软的MSN。一款很好的产品、也有很好的高端商务客户群体,口碑也好。到下线为止,都没开发出离线传输文件功能。给客户添麻烦者死。为客户解决问题者生。 3、树大招风 所以只能牢牢抓紧土壤 腾讯成立20年,遇敌无数也树敌无数。从与微软MSN正面PK,到遭受360多次攻击,到后来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众矢之的…除了互联网热点高度重合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抄袭。抄袭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抄得更符合用户需求,当然受欢迎。腾讯在遇到强大敌人时,能化险为夷,还是因为能“牢牢抓住土壤”。所有软件都免费。用户可以任意选。当然是哪个方便,哪个用着好,用哪个。商战中,敌人从来不来自外部竞争,永远是你自己(战略规划、内部协调、整合资源)研发、产品、市场,三者呈铁三角,其中心就是客户。 4、战略和打法可容错,却不许一错再错 商场上,战场上,真正兵戈相见的时刻很短暂。往往双方实力相当。允许你有小小的判断失误。但在重大战略决策上,如果其中一方出现误判,很有可能再也没有和对手兵戈相见的实力。比如,网游盟主盛大,在网游板块先行一步的情况下,出现战略失误,全面布局打造“网络迪斯尼“,经营成本上升、聚焦模糊,再无和腾讯交手的实力。反之,聚焦某一领域,满足目标客户需求,打造细节极致,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生存法则。只看见一只鸟的人,才有可能把鸟射下来。 最后,以吴晓波对马化腾、马云、王志东等互联网开拓者的描述做结尾,很正能量:“这些创业者置身于一个横空出世的信息产业之中。从第一天起,他们就是全球互联网浪潮的一部分,他们没有自然资源、权贵关系可以凭借,也无须与政府进行任何的寻租博弈,而且一开始,他们就把陈腐而霸道的国有企业集团逐出了竞争圈。因此,这是天生的全球化一代,是在阳光下创业的一代。”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独钓寒江雪
    推荐

    可惜的是,全书没有一张影像资料类的插图,文字的叙述,还算比较克制,没有过于吹捧!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夏天
    推荐

    对于我们来说,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眼睛从来只盯着未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