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
    推荐

    初识系统惊鸿面,吾爱至死不肯休 拜读徳内拉·梅多斯的大作《系统之美》是一次奇妙之旅。 我一边读,一边浮想联翩,似乎进入心流状态,终能在文字里恣意徜徉。读完之后,我既觉怅然若失,又觉读有所得;想写很多思绪,而笔到纸端又不知从何写起;想说很多话,可话到嘴边却又发现无人可诉。读过很多书,但从未有一本书像《系统之美》那样,整个阅读过程都充满奇妙的体验。 读《系统之美》伊始,我的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大漠与沙粒、海洋与游鱼、山林与树木……其实,我知道,不论是浩浩大漠,还是渺渺一粒沙;不论是沧沧海洋,还是小小一游鱼;不论是莽莽山林,还是单单一棵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系统”。 它们或大或小,或包含或被包含或并列,既相互牵制,又相互扶持,相生相克,共荣共生,构成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想到这,我感到神奇,感到兴奋,于是我想去狂奔,想去呐喊,想去告诉每一个人:这浩瀚寰宇、这璀璨星球也是系统! 多么奇妙的阅读体验!阅读继续着,书扉在指尖跃动,透过一行行的文字,我瞥见系统之美。 系统之美,美在层次性,也美在它的复杂性。系统与子系统的之间的包含与生成关系,重重叠叠的,鳞次的层次感美不胜收!而它的层次也造就了复杂性。在多变的环境中,不同层次的系统都能通过塑造自身结构,或通过生成新结构,使自己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在自然的世界里,多样的、复杂的才是美的,例如虹的色彩斑斓。而系统莫不也是如此复杂而美? 我们知道,罂粟花是不可触碰的美丽,因为它具有一个大陷阱——毒瘾。系统是美丽的,可美丽如它,也存在陷阱。 在系统的八大陷阱中有一个叫做“转嫁负担”的。这个陷阱又称“上瘾”,它指的是系统对干预者有严重的依赖性,随着依赖日益增加,系统将耗尽干预者的能力。如此看来,这个陷阱与罂粟花的陷阱如出一辙。 其它七大陷阱有政策阻力、公地悲剧、目标侵蚀、竞争升级、富者愈富、规避规则和目标错位。看到八大陷阱的时候,我内心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些陷阱的可怕之处,喜的是我既增加了对陷阱的警惕又获得了新知——学会了应对陷阱之道。惊喜之余,我不禁大赞《系统之美》!这阅读之旅真妙! 书扉停止了在指尖的跃动,而思绪却在心间飘动。我在思考,为什么人们容易掉进陷阱?是因为他们无法识别陷阱吗?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应对陷阱的最佳方法应该是在事前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无法识别陷阱,并阻止他们想出预防之策? 我想了想,又翻了翻前面章节的笔记,忽然意识到是人们认识系统时存在的障碍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这些障碍来自系统,也来自人类本身。 一方面,系统是调皮的,它布满陷阱又惯用障眼法。它时而用表象迷惑你,让你看不到本质;时而用时间延迟抚乱你的行动,让你看不到预期而焦头烂额;时而用各种复杂的限制因素撩乱你的双眼,让你只见树不见林。 另一方面,人类的倾向性也阻碍自己识别陷阱。人们倾向于用线性思维审视问题,倾向于划定边界以降低认识世界的难度,倾向于用有限信息制定出自认为合理的决策。须知,系统是非线性的世界,系统的复杂性往往出现于边界,人类有限理性指导下的决策并非整体最优。 得知人们常常无法识别陷阱的原因之后,我反观自身,有如站在悬崖边上,不住惊叹:好险! 在诡谲多变的环境中,在错综复杂的系统里,暗险横生,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似乎只能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其实,与系统相处,我们还有别的办法。抓住了系统的杠杠点,我们便可以引导系统变革,而掌握了系统的生存法则,我们便可以与系统共舞。 要想抓住系统的杠杆点,我们既要对系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又要在微观的层面把握系统的结构与行为。因为系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是杠杆点,而可能性的大小视问题的情况而定。 至于掌握系统的生存法则,我想这是见仁见智的时候了,而徳内拉·梅多斯提出的法则也仅供参考。 由于系统杠杠点与生存法则的内容偏多,内容也相当精彩,我就不在这一一赘述,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系统之美》最后两章的内容。如你耐心看完,你当知我所言非虚。 看过《黑天鹅》,看过《系统思考》,浏览过《系统化思维导图》,《系统之美》不是我看过关于系统思考的第一本书,也将不是最后一本,但目前只有它为我揭开了系统的神秘面纱,使我得以一窥它的惊鸿一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的奇妙。请允许我以一句话作为本次奇妙之旅的结尾:初见系统惊鸿面,吾爱至死不肯休! 2018.12.28.

  •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淡定
    推荐

    看全局·抓核心! #有读必写#---NO.175 原创·2320 系统思维对我影响非常之大,最开始是看了邱少良博士的书,又看了第5项修炼,最后又看了系统之美。 其中系统之美是系统思考的鼻祖,第五项修炼和邱博士的书,都是在转述系统之美的核心观点。 第一次阅读系统思维,脑袋里面一片空空,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之后在生活中发现,人体是系统,工作是系统,项目是系统。 只有站在更全面节点上去思考,才能把问题想清楚,作为系统思考,是往上成长最基础的思维方式,也是必备的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来自于系统工程学,也来自于生物学,一套工程,生物的正常的演绎,都是一套系统。 一辆汽车、电视、电脑、手机,包括人体都是系统,理解系统有利于看清楚周边事物的本质。 在理解系统思维之前,要说到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结构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就是经常说的金字塔原理。 这两种思维相辅相成,如果熟练运用,这两种思维后,几乎在思考上能够战胜身边80%的人。 结构性思维在乎的是点分解,排序,重组。 系统性思维在乎的是面,需要全局观,整体,和流动性。 世界本身就由点、线、面多维度构成。我们很难看清楚世界,是因为思考方式限制了,关于系统思考的书一定要读,或者说关于思维的书籍,一定要多看。 能够让自己的判断更加的精准。 在读邱老师的书与第五项修炼,已经对系统思考有一定理解。今天主要写写,阅读系统之美的一些收获。 有限理性,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活在系统之中,思考和想法,都受到周围环境,语言,心情和状态所限制。 意味着所有思考与决策都是有限。 有限理性的局限,提示任何决策,不管是在系统还是在结构层面,都会出现遗漏和不完整。我们不断去反思,最终拿到相对于接近的结果。 需要系统思考,通过有限理性的逻辑点做后盾,尽量降低判断力。 与有限理性相关,还有另一种思考方式,批判性思维。批判性和系统、结构思考同样属于思维方式。 有限理性影响整个系统的发展,意味着我们的思考不够完善,不够谨慎,所以系统发展是要不断调整升级。 在系统思考过程中,还要思考到与现在系统成对立的系统。每一个系统独立存在,但系统中有很多分支相互融合在一起,又形成一个新的系统。 书中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竞争升级。 打个比方,团队A是个系统,别人的团队B也是一个系统,但是你们两个系统都在运营同样的项目,只是系统分支不一样,然后拿到结果。 也就是所谓的同行竞争!!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消耗和成本。 只要是系统一定存在竞争,所以在考虑系统及在优化系统的时,要把竞争迭代想进去。 意味着自己这套系统要不断的往上升级,有攻击和防御的系统点存在,升级过程中会有成本,但一定会给带来好处。 竞争是系统的运作成本,如果没把竞争考虑进去,只要把系统做好就可以了,只要你和别人竞争,就可能会出现人力物力上的损耗,而人力物力上的损耗,就应该提前规划和规避。 当系统通过竞争与调整的方式得到了提升后,才能真正对外部的系统展开攻击。 时间迭代,系统在每一个环节,时间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刚成立一个新的团队,可能只有3-4个点相互连接,就形成一个系统。 当成立一年两年之后,系统会逐渐的庞大,有7-8个点组成这套系统。 创始人在做系统要提前的规划,如果系统在3-4个月都没有任何提升,此时要想方设法的去找问题,因为任何系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只要是系统就会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反应。 就像我四岁要读幼儿园,七岁开始上小学,上初中高中大学同样的道理,而不是系统成立了两三年后,还在处于幼儿园阶段。 时间迭代和竞争迭代,有互补之处,时间迭代更在于团队和系统成长,而竞争来源于整个系统运作成本。 杠杆点,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吃掉那只青蛙”。做任何事情大概分5~7个点,这5~7个点只有两三个点是非常重要。 在一个系统中也是如此,只有两三个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两三个点是可以决定结果的,系统之美把他叫做杠杆点,也就是抓重点。 如何平衡是不是杠杆点呢?首先拆分系统,一共有多少个点?这个点的属性是什么?内部可以独立完成?还是需要和外部配合?资源是否可以重复利用?还是不可重复利用的? 资源的获得性和需求性强还是不强?这个环节主要是人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或者是其他规则的问题?或者是环境的问题? 只要想到这两三个关键节点,就能够找到其中的杠杆点,深入的分析,用结构性的思维把它拆分,就能够找到关键环节。 系统要有输入和输出,就像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我们所构建的系统也是如此,要有输入和输出,有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如果没有这样一套工序的话,肯定会出现问题,就像汽车有加汽油的地方,也有出排气的尾部。 最后一个关键词叫缓冲期。系统中各个单位是相互关联的,有些点可能会信息流量大,有些点流量会比较慢,我们就需要去思考,哪些地方应该去做优化和缓冲。 比如:做电商时,网上接单的时候会非常快,数据飞速的流入。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候就能拿到两三万单。 但进入库房的时,这两三万单,可能会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够正常的发出去。我们在接单环节与发货环节就需要缓冲期的阈值。 阈值的调节,两个小时多少的接单量,才能够保证库房的完整。库房保证在多少时间里,把货送给用户手里,才能够让用户体验更好,最终继续在你那儿消费。 不管是系统之美,系统思维,还是第5项修炼,这些书在我看来都是必看的书籍,关于思维的书。 一定要多读,多学习才能提升自己,道理大家都懂,随手一抓一大把,思维和认知是需要练习的,不然不可能在你大脑中。。 ✔淡定小哥书旨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一书、一点、一行动】 ◇一书:需要的一本书 ◇一点:需要的一点,不是书的重点,你需要的才是重点。 ◇一行动:一个知识点,一直坚持,一直实践。 ✔淡定小哥语录 读万卷书▶好学 行万里路▶行动 阅人无数▶人际 名师指路▶老师 自己去悟▶思考 █小结:原创烧脑·感谢支持!! █求赞、求转、求关注~比心❤

  •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Forest
    推荐

    “让神赐给我们一颗平静的心,在结构精致的系统中自由地使用我们的有限理性;让神赐给我们勇气,去重塑结构不良的系统;让神赐给我们智慧,去理解其中的差别。” 1、品评:1)构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2)机制:反馈、增强、调节。3)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4)原理: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5)陷阱:政策阻力、公地悲剧、目标侵蚀、竞争升级、马太效应、转嫁负担、规避规则、目标错位。6)管理:参数、缓冲、结构、迟延、回路、信息流、规则、自组织、目标、范式、谦卑。 2、感受:要想有所变化,就必须对系统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力以及对某些特定角色的限制等。具有相似反馈结构的系统,也将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很可能导致系统的振荡。 3、启示:“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将基本要素尽可能减少和简化,而不是考虑完整地呈现真实的体验。”——爱因斯坦。让神赐给我们一颗平静的心,在结构精致的系统中自由地使用我们的有限理性;让神赐给我们勇气,去重塑结构不良的系统;让神赐给我们智慧,去理解其中的差别。

  •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余泽滨
    推荐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种全局观、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系统思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 系统思考是将现实问题抽象化、简单化,使我们尽量看到事物的全貌,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一旦我们开始把各种相关的日常事件联系起来,并且透过事件察觉到背后的某个趋势,而这些趋势又是潜在的系统结构的外在征兆,我们就已经具备了系统思考的能力。 缺乏系统思考的五种典型症状: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什么是系统?——系统无处不在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而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 比如:人体这个整体由不同器官(部分)组成,但不同器官简单的组合,无法达到人体(整体)的功能和效果。 系统按照内在结构运行,同时也会受到外力影响,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 人体、消化系统、一只球队、一个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工厂、一家公司、国家经济、动物、树、森林、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等,都是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子系统,也可以嵌入其他更大的系统,成为它的子系统。(一棵树自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森林的一个子系统) 那什么东西不是系统呢? 没有任何内在连接或功能的随机组合体不是一个系统,比如沙子。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关系、目标/功能。它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护与演进。 目标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但同时也最不明显; 内在连接也非常重要,改变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 要素是系统中最不重要,但最明显的部分。(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连接或目标的改变。比如换国家领导人,会导致改变国家战略目标) 一、要素分为存量和变量 “存量”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一种历史记录,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比如已有的经济存量、已有的人口数量。 “流量”会让存量发生变化,分为流入量和流出量。比如经济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只要所有流入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出量的总和,存量的水平就会上升。 只要所有流出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入量的总和,存量的水平就会下降。 如果所有流出量的总和与流入量的总和相等,存量的水平将保持不变;系统就会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要想让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 比如增加个人财富,即可以通过提高赚钱能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开支消费来实现。这就是古人说的开源节流,但往往很多人忽视了控制支出消费的作用。 二、连接关系,也叫反馈回路,即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分为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增强回路”会强化系统原有的变化态势。 三、目标/功能(功能常用于非人类系统,目标则用于人类系统) 了解一个系统的目标,必须通过分析系统的运作和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或功能,而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辞或其标榜的目标。 如果一只青蛙向右转捉住了一只苍蝇,然后向左转又捉住了另一只苍蝇,接着又向后转捉住了第三只苍蝇,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青蛙的目的并非是向左、向右或向后转身,而是为了捕捉苍蝇。 看透复杂系统:系统的约束、特征、障碍、陷阱 一、系统受到的约束 1.在呈指数级成长的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驱动着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2.不可再生资源受限于存量。 3.可再生资源受限于流量。 二、系统三大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 1、适应力:即使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 比如短期的振荡、阶段性的发作,或者周期性的兴衰、高潮与崩溃,适应力都可以使其复原。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很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这些回路会相互支撑。 人体就是一个具有很强适应力的系统,它可以抵御成千上万种病毒和细菌的入侵。但要记住,适应力也是有限度的。 有适应力的系统可能是经常动态变化的,而一直保持恒定的系统是静态、不具备适应力的。 适应力很难被观察到,只有系统受到冲击或破坏,或者系统结构被分解,我们才能了解适应力是如何产生和运作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完整的系统视角。 2、自组织: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具有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 比如生命基于DNA,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成为大树,一个孩子学会说话等等。 3、层次性:一个大的系统中包含很多子系统,一些子系统又可以分解成更多、更小的子系统。 比如体内细胞是某个器官的一个子系统,器官又是身体的一个子系统,而我们自身又是家庭、组织的一个子系统,而它们又是城市、国家的一个子系统。以此类推,系统和子系统的包含和生成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伟大发明,不仅使系统更加稳定和有适应力,而且因为减少了信息量,使得系统各部分更容易记录和跟进。 当某个子系统的目标而非整个系统的目标占了上风,并牺牲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去实现某个子系统的目标,产生的这种行为结果称为“次优化”。 与次优化同样有害的问题是“太多的中央控制”,极大增加系统的运作成本。 系统既要有足够的中央控制,以有效地协调整体系统目标的实现,又要让各个子系统有足够的自主权,以维持子系统的活力、功能和自组织。 三、系统六大障碍:表象迷惑、非线性、边界模糊、各种限制因素、时间延迟、有限理性 1、别被表象所迷惑——知所然,知其所以然 “系统”会呈现出一系列事件,迷惑我们,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在观察世界时被自己愚弄了。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而不是停留在较浅的事件层面。 系统结构是行为和事件产生、演进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结构和行为,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事件、行为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2、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非线性关系是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二者的关系只能用曲线或不规则的线来表示,不能用直线。 比如施肥不是越多越好,过了一定的量,反而会产生“负作用”。 3、根据分析目的,恰当地划定边界 系统分析时,我们经常会陷入两个陷阱: 系统边界设定得太宽(过于庞杂) 系统边界设定得太窄(过于简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系统。如何划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我们的分析目的,也就是我们想问的问题。 所谓的边界,只是人为的区分,是人们出于观察、思考、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而在心理上设定的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 4、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 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比如限制生产力提升的因素、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等。 5、提前预见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系统经常会存在时间延迟,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每一个存量都是一个延迟,大部分流量也有延迟,包括运输延迟、感知延迟、处理延迟、成熟延迟等。 在病毒感染和症状发作去就医之间存在延迟(有时候也称为“潜伏期”)——有可能是几天,有可能是几年; 家畜禽和农作物从出生到成熟之间存在延迟,使得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具有周期性振荡的特性; 6、克服有限理性,力求看到系统整体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想要改变系统行为,首先要跳出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 四、常见的8大系统陷阱与对策:政策阻力,公地悲剧,目标侵蚀,竞争升级,富者愈富,转嫁负担,规避规则,目标错位 1、政策阻力:系统目标不一致 对策: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的、更重要的总体目标。 2、公地悲剧:利益冲突 对策: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增强反馈:一是将资源私有化;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3、目标侵蚀:不断脱离原有目标 比如背单词,本来计划每天背100个,但昨天只背了80个,今天想着不能比昨天差吧,这时候目标就降成了80个,而目标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侵蚀的。 对策:1.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2.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竞争升级:“以牙还牙” 对策:避免陷入此结构;如果已经陷入,选择单方面让步或者双方协商。 5、富者愈富:马太效应 对策:1.多元化,允许失败一方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2.反垄断法;3.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 6、转嫁负担:治标不治本 对策:1.提前预防。2.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7、规避规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对策:更好的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8、目标错位——结果和预期不符 对策:恰当、准确地设定目标及指标。 如何改变系统——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 复杂系统的特质之一是“违反直觉的”,而寻找和撬动杠杆点也通常不能靠直觉。 一、改变系统的杠杆点 1、超越范式 摆脱任何范式的控制,保持灵活性; 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开悟境界。 2、改变社会范式 范式是系统之所以成长系统的根源,即人类集体的思想认知、心智模式。 3、改变系统的目标或功能 4、提高自组织能力 避免单一,增加和鼓励多样性和实验。 5、改变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6、增加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提高信息反馈能力,比如实时显示用水量、实时记录收入支出。 7、加强或抑制增强回路的力量 比如投资本金越多,收益越高; 植被越少,土壤流失越严重,以此循环。 8、提高调节回路的力量 比如通过锻炼,来提高人体战胜疾病的能力。 9、时间延迟:改变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放慢系统的增长速度。 10、改变(实体系统)的存量—流量结构 比如重新规划交通道路。 11、建立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比如建立水库作为缓冲器。 12、改变要素的数字:存量和流量 比如改变财政赤字预算。 ps:如无必要,不改数字。 二、系统世界的生存法则——与系统共舞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它可以被想象;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它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 1、跟上系统的节拍 在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其次查看系统的历史数据,从数据中找到变化趋势。 投资也是如此,在准备投资之前,先在市场上观察分析一段时间。 2、把心智模式(想法)展现在阳光下 画出系统结构图,并写出来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强迫我们把自己内心隐藏的各种假设投射出来,并精准地表述它们。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系统中的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于信息的偏差、延迟或缺失所致。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就是权力。不要歪曲、延迟或隐瞒信息。 如果一个决策者长期处在一个失真,乃至扭曲的信息环境里,很难连续作出正常的决定; 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应该有意识地觉察和优化自己的信息环境。 4、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信息流主要是由语言来组成的,而人们的心智模式也大多是通过词语来表达的。 1.尽可能地保持信息的真实、具体和有意义——保持信息流的清晰、准确。 2.扩展语言,使其能反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谈论复杂性。 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不能或不容易被衡量的东西不代表不重要,比如正义、民主、安全、自由、真理,爱,价值观等等。 6、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系统 制定动态的、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融入学习功能,适时地进行改变、纠正或扩大,使得系统具备灵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与系统共舞。 7、追求整体利益 不要放大系统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子系统的重要性,使其凌驾于系统整体之上,反而忘记了系统整体的存在。 8、聆听系统的智慧 不要乱干预系统,帮助并鼓励那些有助于系统自我运行的力量和结构。 9、界定系统的职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项指导原则 对于系统分析,我们要搞清楚系统是怎样产生出各种行为的,包括有哪些触发事件和外部影响,引发了系统的哪些行为,经过了多少环节,谁在这些环节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区分外部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增强系统的“内在责任”,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影响。 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11、庆祝系统的复杂性——世界因复杂性而多姿多彩 现实世界是混乱不堪的。 它是非线性的,狂躁不安,又动态变化;在某一个瞬间,它是一种状态,但到了下一个时刻,它又是另一种状态。 谁也不知道它要到什么地方去,根本无法精确地测量,也算不出平衡点。 它是自组织的,始终处于进化之中。它同时演化出了多样化和统一性。 12、扩展时间的范围 既要关注长期(前方的路况),又要留意短期(脚下的状况)。 13、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把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建立跨界思维(类似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切磋、研究。 14、扩大思考的范围 真正的系统是相互连接的,而不是孤立的。 15、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不仅仅追求财富和权力,也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道德。 系统思考的局限和破局——人类的局限性 模糊的正确,远远胜过精准的错误 1、无论系统思考多么接近现实,也始终不等于现实。因为人类本身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本质上,我们永远无法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 2、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远没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所有的模型,无论是心智模型还是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系统思考也是如此。 3、系统思考只能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但它本身不会去做。 知易行难,我们需要突破知与行之间的鸿沟。 虽然系统思考不能填补这一鸿沟,但它可以引领我们来到鸿沟的边缘,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分析,并继而找到突破点,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4、我们需要保持多方面的均衡: 一方面,我们对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有很多了解,但另一方面,这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我们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如此无知; 一方面,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无知之海包围的岛上。随着知识之岛的开拓,无知的海岸线也将蔓延。——约翰·惠勒 保持终身学习,知行合一。

  •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
    季称利(纯阳子)
    推荐

    纯阳书评《系统之美》(修订版)《系统化思维导论》重在说理,《系统思考》重在介绍分析工具,《第五项修炼》重在阐述如何在组织内推进系统思考。显然在系统思维的知识版图上还有一块空白,还需要一本书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统合系统思考的思维和应用,反思系统思考的内涵和边界,既能告诉读者系统思考是什么,能做什么,也能告诉读者系统思考不是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理性而有技巧地使用系统思维和工具,而不是非理性地设置过高目标和期待,鲁莽地去追求永远不可达的目的。 这本书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白,要将系统思考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要将原则与方法整合集成,要将理想与现实相互连通。总的来说本书有两大看点: 第一、基于反思,完成了对系统思考的再思考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肯定本身就是否定,因为给一个概念赋予一个肯定的定义,就意味着它会在获得的一瞬间失去了与这个定义相对的另一个定义,举个例子,你定义一片树叶是绿色的,那意味着这片树叶就不是其他颜色的。《系统化思维导论》、《系统思考》等书其实就是完成了对系统思考的第一次肯定式的定义,这种肯定式的定义表现为一种肯定,但内含了一种否定,因为是内含所以就不清不楚,读者看到的也是模模糊糊,感觉得到了很多,但是到底系统思考的边界在哪里,哪些是系统思考, 哪些不是,读者是不清楚的。那么要想搞清楚系统思考的概念该怎么办,黑格尔有办法。对于完成第一次肯定式定义的概念,需要做的是反思,回头看。反思也好,回头看也罢,表现在运动上就是一种否定,只有这种否定才可以让人们知道事物的边界。接上例,树叶不是其他颜色的,就是这种否定表达或定义,那么这种否定来自于哪里呢,或者动力之源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前边提到的肯定之中内含的否定。只是在反思之下的否定中,这种否定不在表现为一种潜在或自在,而是表现为一种显在或者用黑格尔的说法,表现为一种自为。作者的贡献就是在前面几位作者带着读者走过系统思考的思想丛林后,蓦然回首回头看,让我们反思这个思想,去猛然发现这片丛林不是我们原来心智模式中的样子,而是另有一番洞天。系统思考不只是是什么,更是不是什么,它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是一种攻必克的利器,而只是一种异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另一种思维模式,它与传统上的还原论思想、分解的思维各有利弊,都是我们看世界、改变世界的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工具,道理很简单,有时候我们看森林更有用,但是还得承认,有时候看树木更有价值。 第二、以一个漂亮的结构完成了对理论和工具的统合 系统化思考强调结构的概念,认为结构决定行为,结构在系统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作者作为彼得.圣吉的老师,本书的结构处理的也很漂亮。通过“系统之美”阐述了适应、自组织、分层这三大系统特点,通过“系统之奇”说明了系统思考的6大障碍,通过“系统之危与机”总结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中的8大基本系统模块,通过系统之杠杆分享了改变系统的12大方法,通过系统之生存法则描述了务实的系统方法的使用边界和务实法则,而且很明显这些实务法则已经距离其学生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已经不远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