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晓畅
    推荐

    1.全书依托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讲解了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决策。 2.全书是多人组稿,全而不精。 3.全书更多是引子,只是学习的开始,用产品视角去到更多底层的地方学习。 附:书中书单 以下三本书,都是既可以当作产品经理的入门书,又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反复读的书。 •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埃略特·阿伦森):适合成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实践精神浸透字里行间,这些恰好是产品经理的三类核心素质。书中还介绍了大量心理学实验和人性常识。 • 《第一本经济学》(罗伯特·墨菲):经济学帮助人们洞察世事,这一本相对简单,写作目标是让高中生也能读。 • 《学会提问》 (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介绍批判性思维,学习辨别信息和言论的真假对错。 学习理性思维决策的书,以下四本就够用很久了,因为仅仅多阅读是没用的,最终还是阅读、思考、实践中的最短板决定决策水平。 •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约翰·安德森):阐释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机制。 •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讲人如何有偏见、有缺陷地思考。 • 《超越智商》(基思·斯坦诺维奇):教人如何克服缺陷做理性决策。 • 《思维与决策》(第四版,乔纳森·巴伦):系统介绍思维与决策领域的研究。 经济学博大精深,是影响人类最深的社会学科。但作为无法重复验证的“不科学”的学科,历史上的各种经典观点被推翻迭代是家常便饭,某些重要问题的结论到今天都存在争议也是寻常事。所以,学习经济学,不能像学习自然科学一样仰视着众多定律公式,而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学,这就需要多看几本不同的经济学教材。进行基础入门后,对产品经理来说,最有学习价值的三个方向是行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 •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这是最通用的大学经济学入门教材。 •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行为经济学离产品经理最近,通过这本书可以理解学科起源。 •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学习交易费用,思考商业模式。 • 《现代制度经济学》(盛洪):把历史上很多制度经济学名家的经典文章选编在一起,对于学习新制度经济学比较方便。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薛兆丰):薛兆丰是中国成功的经济学普及者,他是当代中国人,也很接地气,使得这本书更易读,适合中国人学经济学入门知识。除了看,还可以在“得到”App上听他讲。 下面这几本书,也是很好的。 • 《博弈与社会》(张维迎):用通俗语言介绍了博弈论的方法、结论和社会应用。 • 《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用一种全新视角再次解答了人类永恒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 《消费者行为学》(利昂·希夫曼):研究人在消费产品过程中的行为,并应用于营销战略,内容非常适合产品经理。 •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内容比较适合产品经理。 •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罗纳德·B. 阿德勒):人际沟通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既重要又令人困扰。本书兼具深度、广度和完整性,非常适合产品经理学习人际沟通。 • 《进化心理学》(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是进化生物学和现代心理学相融合的新理论,解释人类的很多心理机制(人性)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戴维·谢弗):通过考察从胎儿期到青年期的人是怎样发展的,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决定因素。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liu xie
    推荐

    本书的内容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1.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2. 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3. 产品的成长:第一,找一个有潜力的。第二,将之放到一个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第三,培养产品经理对约束条件的权衡取舍,以及识人用人的能力。 这是俞军老师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优点是很多平时耳熟能详的概念给出了不同视角的解读,给读者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印象比较深的包括: 1. 企业的本质在于两点:第一,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第二,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2. 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产品即交易”里的“交易”是广义的,并不是只有用货币进行的交换才能被称为交易。 3. 产品的职责是关注“需求”“生产”“销售”这三个环节,并“协调”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职能,让大家共同完成目标。 4. 洞察其实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你知道怎么能买到便宜生产要素(如某类人才),你知道哪些用户更想要什么,你精通一种有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渠道,你知道什么约束条件将会变化。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这样就很可能有市场获利机会。 5. 边界是需要靠对和错双向界定的,如果每个扩大边界的行为都成功,那你还是不知道产品的边界在哪里,所以试错和失败必然是产品开发过程的一部分。 6. 创新的本质含义是将新要素引入原有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如能有效应用,即可创造大量新价值。 总体来看本书适合初入行的同学和已经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学,本书讲的是指导理论,并没有大量的案例用于展开。新同学可以先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老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验证思考,相似处寻找共性,不同处深挖原因。不论哪种阅读方式都能有所收获。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小鸟游呆小花🍧💓
    推荐

    从什么是产品经理到产品经理做什么再到如何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整本书的架构思路是这样出发的,但书中真正对我有用的地方比较少。前半部分都是整合经济学相关的知识要点,主要想重点说明产品经理的核心是用户,那提升用户价值有三种方式:让新体验最大化,让旧体验最小化,降低替换成本,三者互相影响,所以就有了全书提及最多的公式:用户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 替换成本。后半部分是俞军个人的职业发展史,结合了百度与滴滴的业务模式,这部分可以说是书中的亮点,冲着大厂选拔人才标准和业务模式,值得一读。 倒是对于产品入门都达不到的我来说,可以借鉴俞军的十二条定律为之思考,多维度变化着深入思考,以下摘要来自书中,共勉。 1.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11. 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于洋
    推荐

    核心观点和附录都或多或少看过,这次算个复习课。本书问题是结构差,体现在无脉络、缺主线;亮点是角度全面,业务覆盖AB面、流程全包括用户、决策与交易,产品经理的分层分类。 核心六点摘录如下: 其一,产品经理的三类核心素质是人文关怀、科学方法和实践精神。 其中,人文关怀除了天赋以外,需积累大量的用户行为样本,于千万用户之中了解“什么是人”;其中,科学方法包括逻辑、经验、同理心、数据、异见,五点全优可刷掉90%以上的从业者,前三点取决于个体天赋,后三点取决于环境氛围,典型case是谷歌及被谷歌影响公司们;其中,实践精神,类似训练神经网络,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基于前两点,在高速增长的产品、大量的决策机会、大体量的用户规模三重环境里长时间灌溉出来的,典例就是俞军及微信创始PM,培养高手并非易事。 其二,产品经理应重点研究心理学和经济学。 其中,心理学从微观层面观察个体行为,需特别强调的是必须积累大体量的用户行为样本量,这是顶尖产品经理的基础;其中,经济学可从宏观角度观察理解群体行为。类似光的玻粒二象性,既有宏观的波动性,又有微观粒子性。 其三,产品经理的能力分5个阶段:执行,创造,权衡,变迁,方法论。 其中,执行阶段主要是针对某个需求或问题能给出高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标P2-3;创造阶段要能基于环境、用户的变化给出某类问题或需求的最优解,一般是A类产品经理,对标P3 band;权衡阶段,要能跳出单个需求或问题,从全局角度结合公司能力、环境复杂度权衡取舍,对标复杂产品负责人,一般在P4 band;变迁阶段,要能跳出当下,预判社会、产品及用户变迁,基本对标技术线P5-1;方法论阶段,要能有成体系的优质方法论输出,追求确定性和影响力,对标俞军、张小龙这类的业界大佬。 其四,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其中,企业的本质是发现获利机会、并使生产效率高于市场的组织;其中,用户是一系列需求的集合,具有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和有限理性等特点;其中,产品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约束是指商业价值、技术成本与用户体验的均衡,效用是欲望的主观满足程度,可以是商品或服务。 其五,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同样重要,是产品的一体两面。 其中,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切换成本。竞争往往发生在新旧体验的角逐,牛叉的竞争中旧体验约为零、切换成本接近零,比如网约车vs路边车,所谓的降维打击、垄断式覆盖;切换成本包含用户的时间、金钱、情感、生理与心理习惯等综合成本;其中,商业价值=愿付价格-企业成本,按UE算就是要看LTV与CAC的关系,其中关键是可持续性。 其六,用户模型与手交易模型同样重要。 其中,用户模型是潜在用户的偏好及反应模型,可约等于一个认知与偏好函数,微观层面有上述的5个特性,宏观层面受到时代、地域、政策、习俗和法律等因素影响,参考杨国安总结的PEST+CC组合;其中,交易模型是设计合理机制,促成用户可持续地完成某种行为,关键还是可持续,比如促销带来的增量就不可持续,设计精髓是利益的创造过程及分配机制。 附录:俞军十二条 1. PM首先是用户 2. 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 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 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 发现需求,而不是 创造需求 6. 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 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 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1. 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
    余泽滨
    推荐

    产品经理就是以产品当笔,与世界对话 得知这本书上线,我一直很想阅读,但因为一些事情的耽误,所以等到现在才看完。在这之前,我听过得到app对这本书的讲解,也看了一些书评,但还是觉得要亲自读一读,因为听书和书评无法代替阅读,只能作为帮助筛选书籍的工具。 这本书讲的是产品经理的方法论,更多偏向于“道”的层面。如果你是产品经理,并且学过经济学和心理学,看这本书会感觉非常轻松。 私以为,本书的内容还可以再精炼一些,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用户模型、交易模型、产品经理的衡量标准和成长。用户模型侧重于心理学的内容,交易模型侧重于经济学的内容。每个想成为产品经理或者想成为更好的产品经理都应该读一读。 key: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产品经理应追求新体验最大化,将旧体验和替换成本最小化。 key: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用时间换省钱而使用拼多多是一个需求; 用金钱换时间而使用京东是一个需求; 发朋友圈刷存在感是一个需求; 刷抖音娱乐消遣是一个需求; 看公众号文章是一个需求; 用微信支付也是一个需求。 产品经理的前世今生 不同时代的产品经理 1.以宝洁为代表的快消品时代;侧重于营销、渠道。 2.以to b企业为代表的软件时代;侧重于项目管理和推进。 3.以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视用户体验,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以用户为中心,横向组织资源,按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特征 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巨大; 快速迭代、数据和AB测试; 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产品经理是一个非标准化的职业 俞军认为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如果要学习成熟学科的话,最主要的是学习经济学和心理学。 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 经济学: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用户模型与交易模型是产品经理的两个关键里程碑。 用户模型——产品经理要基于现实世界,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人的四个维度 生物的人 社会的人 认知的人 情境的人 用户的五个属性 异质性 情境性 可塑性 自利性 有限理性 价值由主观效用决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讲过一个钻石和水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用户价值(主观效用)具备三个特性 认知依存:个人偏好 情境依存:场景触发 经验反馈演化:不断变化 交易模型——交易是产品经理最需要关注的 交易模型是指产品经理发现和设计的合理机制,它能促成用户做出某种行为(即交易),且可持续(生态是平衡的)。 交易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商业模式,是多边关系平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模式。 交易模型的五个要素(前四个是经济学的知识,限于篇幅,这里不解释) 效用 边际 成本 供需定律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组合 相对价格公式和用户价值公式一起,可以作为产品经理的两个日常分析工具。 交易模型研究是指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 一个好产品要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 用户价值和企业商业价值的关系是: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也就是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关于决策 决策是为了达到目标,在有限的信息下,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做出最终选择,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理性决策的三要素,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理性的信念、理性的目标、理性的行动。 产品经理是做权衡的,不是做“设计”或“创意”的。 决策误区都是一些认知偏误,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书基本都有,《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也讲了很多,有兴趣可以去阅读。 产品经理的成长和发展 想要成为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天赋、努力、机遇,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大多数产品经理来说,创造成功产品的主要瓶颈还是机遇,如果能够抓住好的时代机遇,时代会推着你走。 一、产品经理的职级标准:绩效、能力、潜力三者间的权重分配 1、产品经理的潜力:按天赋高低分类——ABC分类 A类: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者超常同理心,以及视野、自我否定的能力 B类:逻辑清晰且有产品心 C类:逻辑或性格有“缺陷”,不适合做产品经理的人 2、产品经理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这三种完全不同的能力 判断专业能力的四个角度: 批判性思维; 同理心; 用户模型; 产品技能熟练度。 判断管理能力的两个方面: 人际能力(团队内部的识人用人和激励能力,外部的协调能力); 决策能力(也是产品经理的职业能力,市场权衡和内部人、事的权衡)。 3、产品经理的绩效通常都依赖于产品成功,但产品成功往往主要不是由产品经理自己的能力和决策质量决定的,不同程度上(有时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环境机遇。 产品经理的价值=经验等级×平台匹配度×智慧等级(洞察力) 二、产品经理的成长关键标准 视角一:掌握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视角二:兼具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和实践精神 科学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概率、控制实验、理性决策、经济学的相关方法。 人文关怀能力涉及对用户样本量、同理心、心理学、进化论、博弈论等的理解。 实践精神的关键词是:事实、数据、观察、实践、权衡、反馈、迭代、自省。 视角三:拥有批判性思维 俞军说:如果产品经理要只学一个东西来获取最大成长,那一定是批判性思维。可见批判性思维对产品经理的重要程度。 三、产品经理成长的五个有利因素 逻辑和理性思维; 同理心; 经验,包含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 异见,容纳不同观点,兼听则明; 正确的使用数据,不只是依赖数据。 决定价格(交换价值)的三要素是有效用、被认知、稀缺性。这个规律是通用的,无论是对物品、服务,还是产品经理来说,都一样。 四、产品经理前五年的成长 1、从大量产品迭代中验证和思考。 产品经理的学习必然是阅读、思考、实践三位一体的,其中最短板决定你的上限。 2、加入一个有产品心的小团队。 新手经过最初的打基础阶段后,如果想继续进阶变成熟练产品经理,最好多接触一些不同的挑战,如果有机会,可以发展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从0到1 做深做透 做宽做杂 大用户量 商业闭环 团队建设 业界广为流传的俞军产品经理十二条军规 1.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11. 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tips:俞军曾在朋友圈发过一句有趣的话:用户的反馈我一字不落;用户的建议,我一概不听。 一个小插曲 一、产品经理不再是“人少、钱多、快来”的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后期的今天,产品实践机会已经变成最稀缺的资源。 移动互联网降低了产品经理的门槛,同时也加大了产品经理的竞争。 过了2013年前后的App供给极度稀缺期,现在这种产品经理已经供大于求了,不好找工作还报酬平平。 俞军建议产品新人,不要都盯着几个著名产品经理对标,时代不同了,现在没有那么大的新要素红利,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很多大用户量新产品。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产品经理就已经很幸运了。 二、产品经理应该锻炼治理平台生态的能力。 各个学界的学者对平台企业的特征定义有三点: 1、多边:平台上聚集了多种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拥有多个交易方或者使用方; 2、交互:各方会自发地进行交互、交流或者交易、匹配; 3、网络效应:拥有自我扩大、自我加强的反馈机制。 企业更倾向于盈利组织,而平台更倾向于社会组织。作为盈利组织,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是目标;而社会组织更强调的是秩序。 在移动互联网的后期,产品经理大部分是大公司在做存量市场。 产品经理不仅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公司目标,还要实现“社会责任”的平台目标。这时就需要重点权衡、考虑平台的生态,平衡多方的利益和公平。 三、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天赋、努力、机遇三者对人生的重要性缺一不可。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努力能小成,借势能大成。 四、“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道理都有它的边界和前提条件,你需要彻底搞明白,才知道它是否适应自己的情况。贸然套用,那就肯定过不好这一生了。 任何知识不是看过就是自己的, 任何学习资料也不是收藏了就是学习, 任何知识都要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总结,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作为一位终身学习者,需要不断的追求自我认知迭代和自省,更要做到知行合一。 作为一个假PM,我将批判性的践行这本书的方法论。 —————————————————— 愿你我也能在这个时代,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用一生积累的认知、能力、审美全部用上,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个不一样的“产品”,向世界交付价值,获得自己的成就。 拥有自信、财富、荣耀。 让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 2020.5.15,泽滨,写于广东…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