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巨匠

大师巨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大师巨匠
    郑同学
    推荐

    《国富论》全称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如书名,探讨了国民财富其本质、来源、促使其发展之原因,以及现象间的因果和顺序。 斯密的核心思想在于其对于人性、市场、价值、财富的观念,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全书主要阐述了斯密的人性观与市场观、价值理论与财富观、资本观与政策倾向。 1.财富的增长和“第一推动因”:斯密的人性观与市场观 斯密认为,人类与生俱来是自爱的,或者说是利己的,这种利己性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初动力。 然而,在族群和社会中,一己之力并不能满足全部所需,势必寻求他人的协作。因而互通有无,即“交易”的倾向亦烙印在人类的行为中,成为我们的秉性之一。 索取所需必支付代价,人类的利己与利他、贪婪与慷慨、欲望与勤勉在“交易”这一文明特有的秩序中,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这种以利己心为基础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贯穿整部《国富论》的基本哲学思想。” 在交易机制下,市场自然的形成。人们得以专事所长,交换他人的劳动来满足所需。这促使了分工的形成,而分工的程度必取决于市场的规模。这就是后人所知的“斯密定理”。 《国富论》成书时,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的展开。 通过对社会生产的观察,斯密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根本因素”的主张。 同时,将分工的效力归为三点:提高劳动熟练度、节约工作转换的时间、引领机器发明和技术进步,并论述到,只有分工的细化和生产力的不断增长,才能让充裕的财富流至底层人民之中。 由人的自利,到交易倾向,由市场,至分工,再至生产力的增长和普遍富裕程度的提高,斯密对财富增长,和其依原初动力发展的轨迹做了哲学式的探讨。 2.国民财富的性质:斯密的价值理论与财富观 斯密的价值理论及其局限 斯密认为,价值有时表现为一种“效用”,即“使用价值”;有时表现为表示因被占有而取得的对其他产品的购买力,即“交换价值”。 斯密的价值理论中,“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这直接导致了他认为服务类商品不创造价值的观点。 斯密的“使用价值”的概念中,对“效用”的探讨浅尝辄止,使其之后在解释相对价格,和需求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时,也遇到了困难。这一问题,在《国富论》百年后,才因边际革命得到了更好的理解。 斯密的劳动成本价值理论 斯密的财富观是与其市场观分不开的。他认为,在人与生俱来的自利,和具有交易倾向的秉性下,国民财富体现为公民拥有的,一切可供交易之物(即商品)的交换价值之和。 对于商品,斯密认为劳动,而非价值常常波动的货币或生活资料,才是衡量一切商品真实交换价值(自然价格/长期均衡价格)的尺度,是“最终的真实的标准”;而货币,则衡量商品的名义价格(市场价格/短期价格)。 如《国富论》中谈到 “一个人自己的劳动只能供应他全部所需的一小部分,其他绝大部分必须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因而他是富是贫必须依他所能支配或购买的他人劳动的数量而定。” 在解释如何为不同商品应用的不同劳动定价的问题上,斯密提出了依据劳动时间、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的见解,并依靠供需关系对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做出补充。 商品价格的构成和分配顺序 斯密提出,商品的价格,可最终拆分为地租、利润、工资三部分并依序进行分配。 需注意的是,劳动在此不仅衡量工资部分的自然价格,也衡量另两部分,即地租和利润的自然价格;而货币不仅衡量商品本身的市场价格,也衡量拆分后的地租、利润、工资的市场价格。 供需、市场价格与市场调节机制 商品的市场价格(由货币衡量)偏离于自然价格的尺度取决于供需,即其投向市场的数量与对它的有效需求(愿意且能够支付的购买者)是否匹配。 供不应求则涨价,供过于求则跌价。又因价格的调节作用,在无外力干扰下,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将不断的趋向其自然价格。 此外,意外事故、不可抗力、特殊管控等外力,以及密守供求信息、保密先进技术、垄断等因素,得以使某些商品的市场价格长时间的高于其自然价格。但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很少会出现长时间低于其自然价格的情况。 国民财富的本质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体现为其拥有的商品交换价值之和,又因商品自然价格以劳动衡量,故国民财富在本质上,为其可以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而在名义价格层面上,则表现为其可交换的货币数量。 因商品价格由地租、利润、工资组成,国民财富即可追溯至由地租、利润、工资组成的国民收入。 国民财富的原因:斯密的资本观与经济政策方向 斯密的资本观 斯密提出,国民收入通过积累形成了“存货”。“存货”刨除为满足即时消费的留存部分,剩余的就是可为拥有者提供收益的“资本”。 资本又分为流动资本,包括供出售的食物、原料、制成品,和购买它们所需的货币;和由流动资本支持的固定资本,包括机器、建筑物、土地等等的购买与改良,以及居民有用技能的习得和提高。 即时消费和流动资本易手的过程,维持和扩张了市场。流动和固定资本,则因人逐利的秉性和市场的需要,形成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基金。这就是斯密的工资基金学说,这一观点为古典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资本的用途及投资偏好 斯密将资本的用途分为了获取天然产物(粮食、渔业、矿藏)及改良土地、制造、批发(运输)、零售四部分——如果你玩过《文明》系列游戏,想必可以产生具有十足画面感的联想。 他认为,依事务的本性,生存优先于便利及奢华,相关产业亦如是。所以,提供生活资料的农村的利用和改良,是提供便利及奢侈品的城市的发展的基础。而在利润相等的情况下,多数人会基于风险和直观的考虑,将资本优先投入土地,再是制造业,最后才是对外贸易之中。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劳动 斯密将劳动区别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两种。他主张,生产可再流通商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而生产服务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这一观点自他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理解一以贯之。 斯密认为一国土地上,除天然产出外,都是生产性劳动的结果。而非生产性劳动者,其服务无论多么荣耀、多么必要,却“不会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总产出的交换价值”。 《国富论》毕竟成书于二百余年之前,难免有过时之处,斯密也带有工业革命时代和道德伦理学家的深厚印记,但这不影响他思想的伟大。 国民财富的原因 斯密主张,一个国家的财富,即国家收入,其增长与衰落取决于两点: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性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其中,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取决于分工,分工又取决于市场规模,市场的扩张又进一步取决于资本的积累。此外,生产性劳动者的比例取决于预定于支付工资的基金的积累,换言之,还是资本的积累。 所以,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即其富国裕民政策主张的核心,是资本的积累,并将其投入支持生产性的劳动之中。 消费观上,斯密贯彻了他对交易价值的理念,倡导节俭、鼓励储蓄,提倡耐用品的消费,认为这样才能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而认为应该抑制盛大的宴会、众多的仆从等等即时消费的浪费,因为这并不增加一国年产出的交换价值。 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及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 正像斯密所说,“政治经济学,被视作政治家或立法者的一门科学…旨在富国裕民”,使人民给自己,同时给国家提供充足的收入。但彼时的欧洲,因某些阶层的利益或偏见提出并流行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存在重大弊病。斯密在全书第四篇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两大政治经济学流派——重商主义及重农主义。力图纠正相关理对朝野的影响。 重商主义:把财富与货币等同起来,主张从贸易中获得财富。倡导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内进行产业保护,对外设置贸易壁垒。斯密批评重商主义将生产,而非消费看做最终目的生产者的利益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并最终导致政府职能的过度扩张,经济活力受到抑制。 重农主义:认为国民财富非由货币,而由可供消费的商品构成。认为只有使用在土地上的劳动才是唯一的生产性劳动,旨在通过抑制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农业。倡导完全自由,消除不合理的管制。因其宣扬的理念过于狭隘,几乎未有国家采用相关政策。斯密批评其对制造业的抑制反而提高了制造品的价格,适得其反的伤害了农业的发展。但对其自由主义的理念表示了充分认同。 斯密相信市场的力量,倡导简易政府;认为国民财富并不等同于货币,而在于其总产出的交换价值;指出一切生产和贸易的最终目的应是消费。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在下面的阐述中表露无遗: “当一切有所偏爱或者限制的体系被完全废除之后,明显的和简单的自由体系就自行建立起来了。每个人,只要不侵犯正义的法律,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用自己的勤劳和资本与其他人,或者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论君主和国家的责任 斯密认为菁英阶层,无论多么睿智,其知识和智慧对于指导经济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劳动,实现最大社会利益都是不够的。因而倡导简政和必要的中央政府,认为其职责主要为以下三条: 1、保护社会免于暴力和入侵的职责; 2、尽可能保护每一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不义或压迫的职责; 3、建立和维护某些公共工程和设施的职责。 最后,斯密讨论了税赋在全体国民和特殊阶层中的缴纳义务,此篇不再赘述。 小结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百年后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相当多我们熟知的经济学现象均某种程度的由其观念获得了灵感,并引申、发展而出。 尽管在收入的分配、资本的运用等方面含有道德伦理的印记和慈世悯人的情怀,亚当·斯密是一位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他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 阅读此书能够收获什么?这是读书最大的发问,比如文中有一段对于生活必需品(如食物)和非必需品(如手饰)的论证:当我们缺少必需品时,就会放弃所有的非必需品。非必需品的价值,在穷困时期会下降,一如它在繁荣时期会上升一样。所以你看中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出现过一段时期的奢侈品消费居高不下,就是人们在满足了生活必需品的前提下开始追求非必需品的现象。 虽然此书出版于1776年,但时以至今阅读此书中的众多内容仍然能颠覆我思维,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也是由此而来。

  • 大师巨匠
    Jacob🌍
    推荐

    文明越发达的时代、地区或群体,金融家越处在金字塔顶端,支配社会资源。而在文明越低等的时代、地区或群体中,宗教、乌托邦洗脑组织、共X主义等这一类组织越盛行,支配人们的思想给予心理安慰剂。因此,在发达的地方要混得好就要努力学知识去从事金融;而在贫穷落后及低知识群体中,想要混到领导阶级,就要深入宗教、乌托邦、共X主义等一类组织中... 即使是怀疑论的历史学者,对宗教也表现出相当的尊敬,因为他了解宗教的功能,在每个国家和每个时代似乎是不可少的。对于烦恼者、苦难者、孤儿、老年人来说,宗教带给他们不可想象的安慰;对于一般千千万万的群众来讲,其价值也高过任何自然的援助。宗教有助于父母与师长教导青年。宗教赋予最底层生活的人以意义与尊严,而且通过宗教的一些圣礼,使人间的习俗变成与上帝的严肃关系,而造成稳定的力量。宗教使穷人避免谋害富人(拿破仑语)。因为人生而不平等,注定我们有许多人要受穷困挫折,某些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希望对于失意的人而言,可能是唯一的慰藉,摧毁此希望,阶级战争就会加剧。所以,天堂与乌托邦,就像井里的吊桶:一只上升时,另一只就下降。宗教倾颓时,共X主义就兴起。 而在有等级的历史另一端,又说明:“能够治人的人管理着只能治事的人,而能管钱的人管理一切。”所以银行家爬升到经济金字塔的最顶端,他们观察农业、工业与贸易的趋势,他们诱导资金的流通,他们使我们的金钱呈两三倍的增加,他们控制贷借、利润与风险,他们从事最大冒险而得到最大利益的活动。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和奥格斯堡的富格尔家族,到巴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纽约的摩根家族,银行家稳坐在政府议会的宝座上,他们以财力支持战争和言行可信的政治人物,偶尔他们还点燃革命的火花。可能这是他们权力的一个秘密:他们研究过物价波动,知道历史总是会通货膨胀,而把财富窖藏起来是聪明人不得已才去做的事情。

  • 大师巨匠
    调儿、
    推荐

    这本经济学著作,理论性强,需要我们极具耐心的慢慢看完,也是作者几乎倾尽一生的铸造,被称之为经济学的“圣经”,也可作为哲学著作来学习。 经济学必读书籍、推荐。

  • 大师巨匠
    🥭Mangogo
    推荐

    国富论放在三百年前是一部超前观念的经济学著作,放在现在阅读就是一部欧洲近代政治历史书籍。实在无法想象在欧美人已经有着一套如此缜密宏大的经济贸易学理论的同期,中国竟然还处在闭塞落后的乾隆时期。阅读过半,对弥补自己欧洲史短板的效果还是极为显著的,且绝大多数经济贸易的理论放在250年后的今天来看依旧不过时,很多知识体系世界基本沿用至今。书籍本身打五星一点不为过,但这劣质的译版实在是无力吐槽,不恰当的词汇,粗糙随意的章节编排,译者可能是按照平均页数来分章的,原文中很多明显带有小标题的部分却经常放在本版章节的正中间,给读者造成的阅读难度无疑是大的,此译版最多给三星了。

  • 大师巨匠
    二向箔
    推荐

    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精髓,它使得商品生产者生产出了最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在帮助广大的消费者减少支出的同时商品生产者收获了自己的利益,这是一种双赢的制度,因而成了既定的法则。 生物界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经济方面,也是适用的。生物界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是最强的生物,但一定是最适应自然的,引申到经济领域,世界上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不一定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适应经济环境的。 一门学问研究到极致都是哲学,本书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竞争规律的正确性,大自然本身就是生存竞争的决斗场,而欧洲又在不断的战争中认清了身处其中的自己,惟有强者才能有资格生存下去。那为什么不把竞争引申到经济中去呢?于是西欧国家开始扩张,贩卖黑人,掠夺美洲,非洲,亚洲的资源。用我国古代哲学思考,妥妥的性恶论思想,为了生存下去可以不择手段,直到制定完善的法律。 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的好,它不断扩大的再生产使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它比以往更快的提高了生产力。至于身处其中过着悲惨生活的工人,这完全是因为权力的不对等而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合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是在不断阐述这种分配的不合理,但马克思认可的共产主义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以后才能实现,换言之,资本主义强调的竞争这个核心马克思还是认可的。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后采纳了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也承认了竞争的价值,因而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 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计划经济,企业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因而没有动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导致商品短缺且质量堪忧,试问每个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谁还费心思讨好消费者?要知道不思进取的生物最后都会灭亡,那不思进取的企业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倒闭。打破大锅饭,使人们逃离自己的舒适区,参与竞争,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而我国的改革开放获得了成功。 最后我想再说一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观点,那些存活下来的物种往往不是最强的,而是最适应自然的。

  • 大师巨匠
    冰壶沸水
    推荐

    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亚当斯密通过缜密的逻辑、严谨的文风、清晰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总结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发展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构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是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基本包括了当时人类所建树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财政学、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历史、伦理、经济和政治所表现的社会行为的各方面,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划时代巨著。亚当斯密阐明了四个核心观点:一是“富国裕民”——经济学的目标;二是“分工交换”——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三是“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密码;四是“适度提高工资”——市场经济应有之意。 以下是网友摘录的书中20句话: 1、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2、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3、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消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 4、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5、劳动技能的影响要大于有用劳动占比的影响,文明社会里产品的数量更多可以表明这一点。 6、人类是唯一会交易的动物,因为没有狗会拿骨头去交换。 7、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8、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9、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 10、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11、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12、商人们不用去抱怨利润减少,认为这是商业在衰落,利润减少正是商业繁荣的自然结果。 13、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14、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到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15、我们知道,无论谁在精神上肉体上,继续数日大劳动之后,都自然会伴以休养的强大欲求,这欲求,若无暴力或特别苦衷为之拘束,其来势殆不可抵抗、安息,甚而游惰,乃是自然的欲求。这时,若非任其安息,任其游玩,以图和缓,结果将不免发生危险,丧其性命,不然,迟早亦会迫他染着职业上的特殊疾病。 16、科学是解狂热和迷信之毒的良药。 17、一个人是富还是穷,依照他所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而定。 18、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 19、诚然,未有节俭以前,须先有勤劳,节俭所积蓄的物,都是由勤劳得来。但是若只有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决不能加大。 20、贫困无疑会使人不想结婚,但未必会使人不结婚。

  • 大师巨匠
    C.Leo
    推荐

    没想到现在居然有时间从头看到尾。准备好笔记本,到最后发现居然没有记多少。这本书是我觉得经济学中比较容易看懂的,没有那么多深邃拗口翻来覆去的说的大理论。语言比较朴实无华,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级书籍。但是他的内容绝对是精髓,可能是我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不精通,读起来乏力一些。

  • 大师巨匠
    一步当七步走
    推荐

    只能说受益匪浅。对一个医学生来说,这是一本相当枯燥的书,里面有好多专有名词是我不能懂的,但还是能从中明白好多经济常识。美国建国的那年,恰好是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这看起来是一种巧合,实则是一种必然,一个怎样的国家就会有怎样的学者,放到清朝,顶多是一群老学究子乎者也得念着八股文。用《伟大的博弈》的作者说过的一句话来评论亚当-斯密“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我研究经济,我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其中的经济道理”

  • 大师巨匠
    四随
    推荐

    我读这本书读得很艰难,好不容易把他读 完了,第一次读这种经济类书籍,有人说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我个人认为有点夸大其辞,准确来说应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论作。我想说的是书是一本好节,但其中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不止一次的提出野蛮国家,野蛮民族等字眼,也许作者把自己当成了上帝之子吧,有着严重的种族主义色彩,国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本身就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作者的一大败笔。

  • 大师巨匠
    尚璇千寻
    推荐

    看不见的手是神奇的,但并非没有规律,没有原则,同时,它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失速失效到时候。

  • 大师巨匠
    RogerD
    推荐

    《富国论》一直都在自己的备读的书单之中,总算有机会能够肤浅的拜读了一下。虽然,这是十六世纪著作的一本关于经济学通过经济手段来富国的,里面的内容也欠缺现代的科学数据所支撑。但从经济角度,或者说经济各方面联系各相关的角度分析了一个国家发展。当然,也对于其中有些观点也表示不赞同,例如其中谈到中国,有专门生孩子然后杀死孩子的经济行为,搞得我很震惊与愤懑,这是为什么呢?这有点非常不是太了解,我感觉这可能是一些完全不客观地听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话,然后就把这样的一段文字,写入到这本书里面。他当时没有考虑到他这本书对世界影响,但是如果有这样一本影响力巨大的书,因为有了这样一段话,这是对中国是一种诽谤,也是对人性的泯灭。但是其中有些也说得非常具有预见性关于中国的非常具有预见性,例如他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就提出了中国随着与世界的的哥来往,中国的产品会很快可以模仿世界的产品,然后出口到各个国家。这种对于未来的预测,真的是有点佩服亚当斯密。他肯定没有来过中国,另外当时中国也处于清朝时期。处于很封闭的一个王朝。但是总体来说,《富国论》绝对一部经典之作。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论时间变化与技术发展仍旧能够里面的观点产生出来契合。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都可以产生一些很大的共鸣。社会现象产生很大共鸣,而亚当斯密的这本《富国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所以绝对算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推荐阅读……

  • 大师巨匠
    沉潜往复
    推荐

    瑕不掩瑜 这是是近期发到罗斯巴德里经济思想史的书评,因关系到《国富论》一书,特别重发到此。 朱海就教授近日就《国富论》发表评论:学习经济学的人,很多都是从读斯密的书开始的,他们把《国富论》视为学习经济学的必读书目,然而,这却是一个不幸。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是有问题的,读他们的书在一开始就被带歪了。他们的问题直到门格尔才得到纠正。维塞尔在“门格尔小传”一文(可见“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微信公号)中表达了这种观点,我也深以为然。 我十分赞同朱海就教授的评论!《国富论》对于经济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国富论》也留下了遗憾,那就是在对商品的价值观念上,即认为商品价值既是劳动创造的又是在市场交易中实现的,这种商品价值的二元论显然是自相矛盾,当然也就无法自洽。 罗斯巴德《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一书对《国富论》的商品价值理论开展了强烈地批判,令人耳目一新,不禁拍案叫绝!仅此就值得推荐本书给所有的经济学读者。 另外,本书是罗斯巴德经济思想史第一卷,推荐本书不得不提一下罗斯巴德经济思想史第二卷《古典经济学》,以罗斯巴德“语不惊人,誓不罢休”的文风,一定不会让您失望,预祝阅读愉快[抱拳][抱拳][抱拳]

  • 大师巨匠
    拿铁加奶
    推荐

    这是一本经济学零基础可以读懂,学者再读依然有收获的好书。涉及内容广泛,从劳动到价值,从劳动分工到国际贸易,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征税;文字优美通畅,适合深入阅读,也适合随意翻翻。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债,简单论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国家能够维持稳定的年支出和年收入,如果不能额外创收或者勤俭节约,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战争,需要国家平时收入的3倍至4倍的支出时,不能马上向人民征收特别税收的时候,借钱是个方法,相应的就会产生国债。国债借的太多,之后偿还不起,国家也会破产,当然,借了这笔钱,只要不发生动乱,好好开展农业和商业,工业,有限的借款之下还是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拥有偿还债务的能力的。以和为贵给国家赢得喘息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和资本依然是国家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还有印花税,关税和国内货物税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通过降低原有货币的价值以减免负债的金额是得不偿失的,这种手段引起的后果并不积极。当有钱的人在一个国家没有得到适值的对待,同样的钱在国内买到的东西不去国外的时候,征收的税收也比其他国家高,他的财富就会大幅缩水和贬值,届时会带上资本离开现有的国家而去另外一个国家,这样国家总的可用资本就会减少,投入生产和经营的比例就会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衰落,那国家的经济必然就会下滑,人民生活的质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必然受到影响。这样看,经济杠杠的调控真心不容易呢! 虽然这本书还是有些读不懂的地方和不切合现下实际之处,但收获不少。这本书对判断经济形势有点启蒙的意思,看新闻报道什么的不再像原来那么雾里看花了,至少清晰了一些。

  • 大师巨匠
    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
    推荐

    #《国富论》第一篇 # 1,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源于“分工”社会越进步,分工越明细。 2,分工并不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的利己心态。斯密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我们获得的食物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利己思想” 3,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也就是说,市场太小的话分工程度就越低,市场范围越大,分工越精细。 4,分工形成时候,人们会将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产物同别人的剩余产品进行交换,来满足自己的大部分欲望。这样每个人都要靠交换生活,或者所有人都成了商人,而整个社会渐渐成为所谓的商业社会。而交换需要媒介,因此产生了“货币”货币的演化也从最先的牲畜逐渐变成了当时的贵金属铸币(以物易物),当然从现代人来看,贵金属货币也逐渐被抛弃,甚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连纸币也将用不到,货币变成了储存在支付宝公司或者腾讯公司的一串代码,读到这里想起,昆山的一位领导在一次办公室谈话跟我说到,支付宝的员工可以更改自己(用户)的财富,现在当我得知支付宝或者腾讯的货币背后是银行法定货币的“背书”这里多少显得她和我当时都有点无知,一是她可以那样乱说,二是我相信了,被她骗到。 5,一个人的贫富有由他可支配的劳动的多少而定,也就是说,劳动才是衡量一切商品内在价值的真实尺度,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名义价格”罢了。 6,在资本的积累和土地私有制尚未形成之前,获取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被当作交换的唯一标准,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劳动都归劳动着自己所有。而单私有制确立后,一些人手中积累起资本,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雇佣工人,以期通过售卖工人的劳动产物来获取收入,这些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及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所形成的剩余,就是资本家的纯利润。而当一个国家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以后,那么地主便会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不劳而获”这些地租也成了商品成本的第三组成部分,这样构成商品的组成价格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地租,利润。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商品价格都要分解成以上这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也可以分为地租,工资,利润,无限分下去。同理,各种其他费用也如此分下去。 7,各个劳动领域的工资以及投资领域的利润都存在着一个普通率,这些普通率一部分由社会贫富,进退等一般情况决定,一部分由一般领域的特殊性决定,把这种普通率称之为当地在某一时期通行的工资自然律。简而言之工资或者利润都是一个自然价格。基于上述观点,斯密认为一种商品价格恰好和它在生产制造运输过程中按照自然律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等那么这种商品是按照自然价格出售的斯密把愿意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称之为有效需求者。把他们的需求成为有效需求,虽然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在不断向自然价格靠拢,但有时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商品市场价格高于自然价格,出于利益最大化,商人们往往刻意隐瞒这种变化获取巨额利润。 8,基于上述六点的分析,斯密提出:在土地和资本积累尚未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全部的劳动生产物都归劳动着支配,即没有地主,也没有资本家来分享他的劳动所得,而当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积累出现后,这种劳动者独享劳动成果的状态宣告结束。土地一旦私有化,地租就从劳动着在土地上生产出的劳动成果分走一部分,同理,在手工业和制造业中,资本家因为需要在劳动着在全部工作完成以前为他们预先支付原材料和工资,资本家理所应当的分享他们的劳动所得。而资本家所分享的劳动所得就成了利润。这个点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和斯密的不同之处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所认为资本家理所应当分享所有利润,实际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成的剩余价值。斯密并没有认为这个不合理需要政府干预,而马克思则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才能解决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在这一章节,斯密分析了这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并没有像马克思一样分析,到底地主和资本家享受这些劳动成果是否合理,不过斯密在这一章还是阐述了他对仅以工资作为收入的劳动者的同情。他写道:地主,农场主,制造者和商人,即使一个工人都不雇,通常也能靠自己拥有的资本维持一两年,而劳动着一旦失业,能维持一个月的不多,维持半年的更是少见,一年则几乎没有,就长期观察来看,雇主对劳动者的需求程度和劳动者对雇主的需求程度大致相同。只不过雇主的需求不像劳动者的那样迫切。

  • 大师巨匠
    闲云随风
    推荐

    人的自利本性是财富增加和社会繁荣的根源同时也是财富减少和社会衰败的根源。因此界定人性自利的自由和限制的边界对生命个体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大智慧的问题。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