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旧日
    推荐

    非常好的作品!感谢黄先生的著作,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老子的精神实质。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qunan
    推荐

    黄老师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方法来演绎《道德经》,读起来容易理解!谢谢黄老师!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张庆彦
    推荐

    下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低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011-8-9校对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李肖
    推荐

    首先五星推荐好评!再次感谢黄老师的大胆尝试,用现代科学的方式和角度来解读这本传世经典《道德经》,加深了我们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并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验证了《道德经》所传递的智慧! 引用德国人尤利斯·噶尔1910年写了《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一书里面的一句话,他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最后,强烈推荐另一本《道德经说什么》,韩老师以经解经的解读方式,相信能让喜欢《道德经》的书友有不一样的收获![抱拳]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好的-
    推荐

    你心中的道德經是怎樣的?隨著認知的發展變化它又是怎么樣變化的?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Jingger
    推荐

    竟然解读的很好,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深入的一本了。虽然有点啰嗦,有些观点不赞同。赞一个。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厚积薄发-Serendipity
    推荐

    苏东坡曾写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静,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好的人生,需要静养。心静的人心有乾坤,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在是非面前止语,在强者面前留白,在弱者身边倾听;他们出言有尺,戏虐有度,看淡世事浮沉,不急不躁,安静坦然。 俗话说“欲为大树,莫与草争”,这是大智者的修为。凡事看开一点,看淡一些,学会让内心保持一份平和,让心境保持一种澄澈,才能乐享一泓心灵的静水,才能脱生活的烦恼和苦闷,从而过好自已喜欢的生活。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从这句话的表面来看,其实讲的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递进过程和阶段性标准,但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年龄段,我们都应该沉下心来,认真审视当下的自己,重新定义自己所处的这个阶段的人生意义。静下来,才能做出理性的思考,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或许,在喧闹的凡尘中,我们有时很难做到静心寡念,很难不被日常琐事所困扰;或许,当我们在面对迷茫困惑,焦虑惶恐的这些负面情绪时,我们凡夫的心量和智慧远远不够为之拉扯或博弈,这个时候,不如放慢脚步,平静好心情,正所谓,外在环境越是纷扰嘈杂,我们的内心就越要保持清净。静下来,オ能收获丰富的人生。 特别喜欢白岩松老师的一段话:“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从寂静中,发现生活深处的欢喜;于自在处,方能顿悟灵魂真正的丰盈。愿我们的烟火人生,能够多点静气,少点哀气,多点福气,少点怨气;多点贵气,少点戻气!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爱美
    推荐

    每一年读道德经都有不一样的领悟,每一年都惊叹于自己的过往是多么的无知[撇嘴][撇嘴][撇嘴]

  •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4版)
    快活人
    推荐

    207.“道可道,非常道”——说说打开《道德经》之门的4把钥匙 今天我们聊聊《道德经》里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 这六个字意思是说:道是可以阐述表达的,但这并不等同于永恒存在的大道。 “道”这个话题看上去很大,但我们今天聊的并非老子的“道”、“常道”,我们聊的是“可道”的“道”,也就是《道德经》的表达方式和研习方法问题。 对于《道德经》这样一部特别的经典,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特别的方法论。 实际上,老子在一开篇就已经把读透《道德经》的“钥匙”交给了我们。 其钥匙一共有4把,代表着4个维度。 第一把钥匙,是文字的维度。 即利用我们的感官认知、语言逻辑去熟悉老子的话语,这是个基本功,除了老子本人,所有人都是从这一维度开始的。 但我们要知道,文字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道可道,非常道”,其实已经指出了这个局限。 另外一些高深的思想体系也对文字的局限性极为警惕,比如“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比如柏拉图认为:“借助文字,人们可无须教练就吞下很多知识,似乎无所不知,实际上却一无所知。” 仅仅从文本的意义、逻辑来理解《道德经》,这是第一维度,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线性思维。 那些喜欢“抠字眼”,把《道德经》版本差异看得比天还大,或者非把这六个字断成“道可,道非,常道”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人,其实都停留在第一维度。 第二把钥匙,是泛知识的维度。 我们可以用自然科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些内容,来和《道德经》里的“天道”相互印证,比如有部三集纪录片叫《史蒂芬·霍金论天道》,这部片对于我们理解《道德经》的意义,可能比聆听任何专家教授坐而论道都要来得大。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来与《道德经》里的“人道”进行印证。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道”的角度说,人类历史中的兴衰存亡,就是一个“循道——背道——再循道”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这就是第二个维度,以《道德经》为中心,哲学、科学、人类史交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平面图。 第三把钥匙,是你的生活的维度。 《道德经》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每个人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部《道德经》。 学《道德经》,要把它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要让《道德经》化为你的血肉,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上,真正读透《道德经》的少数人,大多是在这个维度,比如庄子。他们不再从语言文字、逻辑或知识的维度,来企图从智力上理解《道德经》,它们把《道德经》带到了自己的世界,让《道德经》变得立体了、鲜活了。 第四把钥匙,未知世界的维度。 当然,研习《道德经》还有更高的境界。有位著名文化学者曾在节目中宣称:老子其实已经理解了“四维空间”。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出可信的证据,或者说他本人确实体验到了四维空间,并与《道德经》相关联,所以这还只是一个假想,但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人做到了:继老子之后,在一个更高维度的层次上,真正理解了《道德经》。 再说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高维度的,你把它解读出来就落下乘了。道是全面的,你把它讲出来就片面了。为什么?因为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语言,语言是有局限的,你用语言来讲这个高大的、全面的道,你讲出来不就低层次、片面了嘛。难道不是吗? 我们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两句诗。 不能用语言解读道,用什么呢?用形象。我们喜欢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一个新事物,让大家自己来好好领悟。咱们文化的最高的目标不就是悟道嘛?!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来悟。”所以说咱们文化最高的目标是“悟道”。 关于老子的道有两层含义:一层叫天道;另外一个就是人道,也就是他讲这个道落实到我们人类的现实生活中。 不管什么事,我们中国人都叫做走在什么道上,后边的事都不用说了,因为只要一说走在什么道上,那么面临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一下子都浮现出来了。我们走在道上,第一个面临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没人否认——方向和目标。 你看中国人用的这个道多妙,一开始先把导向告诉你,你现在得要走在正确的路上,你那个知识才能够起正面的作用。所以这是我们说的走在道上第一个重要的事情,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方向和目标。 我们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讲道是在讲一种境界。错!在讲境界之前,先要抓住这两个字,咬定这两个字——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去谈境界。 所以我们走在道上,第二个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规则、境界。这也是《道德经》里给我们要讲的内容——规则、境界。 只要是道就有边界,道外边往往就是深沟,就是深渊,就是歧路。 我们现在把这个边界叫什么?叫“红线”和“底线”。所以就有了红线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办好事情,你得了解红线和底线,你不要去触碰它,你才能确保无忧。所以我们走在道上。第三个面临的问题就是红线和底线 老子讲的这个道,落实到现实中包含的内容就有了——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你说,这是不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至于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字——道。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