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的育儿世界色调太过灰暗,据说比较接近真实。但读着比较压抑,大量心理活动的描写不具普适性。
今天下午搞大扫除,听完这本书。当了妈的人,能够与书中的很多内容产生共鸣,很多时候,唯有经历过,才能懂得!
这本书并不是告诉你如何做母亲,只是记录了自己作为女人对生孩子的经历及个人看法,以及对养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沮丧、质疑如实的呈现出来。即使你已经从生理到心理都已经是一位母亲了,你依然还是你自己,作者讲述了在自己即将消失的时刻又是如何寻得母亲与自己两者之间的平衡的。 对于还没生孩子的人来说也许会很轻松地以为,雇人或父母照顾孩子能很好的解决既工作又当母亲的难题。然而只有真正做了母亲,才知道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从怀孕开始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于是,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你都觉得很困难。一旦发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陷入矛盾之中、无法挽回,或是陷入某种神秘的圈套,你被困在其中,只能不停地做无用的挣扎。所以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 在我们的社会,女性变了,她们什么都可以和男性一样,可她们的生理条件一直未改变。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生命。 从未有人告诉过我们为人父母意味着什么——包括我们的姐妹、朋友,甚至是母亲!我确信,在九个月之前,我对母亲从来没有任何概念,而且总也感觉是顺其自然的事,从医生告诉你怀孕的时刻起就会告诉你一系列的程序该如何运行,一切都会水到渠成,要不然那么多人不是都很自然的成为母亲了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医生只是告诉你一个结果,其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摸索,直到现在我还是一片茫然甚至焦虑,没有一个人清楚的告诉你你会经历什么。 从过来人口中听到的要么是疼痛、要么是轻描淡写的顺利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女人绵延不断的生产,依然是有些人害怕,有些人渴望,还有些人游刃有余,让别人觉得她们对此事毫不在意。就本质而言,生孩子终究是一件孤独的事。 只是刚怀孕就让我既惊讶又措手不及,根本没有意识到做母亲会带来何种后果。 读了这本书,虽然不像之前听身边人描述的那般幸福与美好,可是这种真实的记录即便受挫、沮丧、挣扎,对于成为母亲之后也有了一定的预期。知道所有的新手妈妈都是这么过来的,便也不会觉着自己有多悲惨了吧? 反过来,有点期待我这即将到来的“小确丧”的生活了,哈哈
最开始关注这本书就是因为说它很真实,看完之后确实是很真实,但是我想看的并不是她生完孩子之后的这部分诶。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小孩的人,我觉得孩子太吵了,我记得很久之前我问过我妈,你后悔生下我和我弟吗?我妈对我这样的问题相当无语。其实也很正常,一个人出生,成长,学习,结婚,生子,死亡,在人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是我认为,人存在的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要去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而不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譬如,上述环节之中缺少一个也可以,不一定要结婚,不一定要小孩,而且不一定要和异性结婚~~emmmm,我是一个接受能力超强的人。 出于想了解一个人为什么想要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生小孩的原因,我才来读这本书,但是读完发现和我想了解的有很大差距。同时我认为更适合已经有小孩的人看~
我本想一口气读完此书,在我人生的第一个母亲节。然而,上一句已经证明,此事不可能。最终,我花了3天读罢。这一句也可以证明,我多么期待找到共鸣。 此刻,我成为母亲10个月 + 6个半月了,零零碎碎的,在孩子吃奶时、浅睡时、酣睡时,总之就是她安静下来时,我总会去审视自己这个新角色和新处境。 我同意作者说的,市场上大部分孕期或给新手妈妈的书,都像教宗一样,具有某种神秘特质。那类书中总是那样振振有词,那样把握十足,那样充满喜悦,可比照现实就会发现,多数时候都是一片狼藉、一片荒芜。作为妈妈,不论孩子有无出生,你需面对孤独和迷茫,你对正在经历的和即将到来的充满怀疑和不确定:常常会回顾自己何以走到当下,常常会不自觉地按书上说的勾画一下未来,隐隐约约认定,应该会越来越好吧。可现实是,你以为已从书中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多到足以让你从容面对将要到来的一切,轻松解决那些各式各样的问题,事实却并非如此。16个月以来,遇到大小问题时,我无数次试图按图索骥,“理论联系实际”,多数未果,大都背离规律,我怀疑自己生了个属于少数的宝宝,怀疑自己是个属于少数的妈妈,着急抓狂,痛哭过,也默默流泪过,终于慢慢释然,交给时间吧。 还是要感谢那些书,填补了我的空虚和手足无措,曾经给我信心,给我底气,也教会我乐观喜乐,虽然不能当做锦囊,却可以当做朋友。 这本书也是一个朋友,是常常有些逆耳忠言的朋友。的确,在叙述生活本身方面,作家享有权威。她让我那些抓狂的经历或心境跃然于纸,读来,好似在与一个和你有类同经历的人促膝长谈,不是共剪西窗烛那般诗意悠闲,而是各自怀抱着宝宝,从吃喝拉撒聊到人生哲学。 本书,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她看到自己同现实若有若无的联系,也讲到自己曾经试图逃离现实回到过去,却像个逃狱的囚徒一般狼狈不堪,在内心向往的模样和当下疲惫的自己中间来回拉扯。那么,长辈们呢,我想她们被突然扔进这样的生活、突然与曾经的模样切断时,一定也经历过内心的动荡。我同作者一样问过我的长辈们,她们的回答大都是“记不清楚了”“都是这样过来的吧”……这就是女性。从前没有多想,或者想了却没有多说,不自觉去隐藏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以致岁月流深,忘了,忘了…… 对个人而言,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视野放开看看女性这个群体,又明白成长是几代人的事,迂回、向前,思索、实践,不偏信、多回应。都说现如今做妈妈越来越难,有这种论调意味着进步吧,意味着女性更多地关注了自身,想到过改变,试图多一个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多一种可能。 感谢作者向我解释了做母亲的体验,感谢她将那些细碎的想法形成文字。在她的鼓励下,我也写下这些。我的生活事已至此,我知,没人能真正替我经历什么,必须全部由我自己来研究和解决。新手妈妈的这些难和累,虽然持续地让我震惊,但没有退路可选,何况,这种难处的意义重大,繁殖带来生命的延续,也给了你多一重成长的轨迹,更时时刻刻给你从未企及的快乐。 写下这些的我已经释然,内心平静并享受当下了。孩子的成长给我惊喜,我的成长也令我欣慰。有理由期待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井然有序,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