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的旁观者”雷蒙·阿隆1955年出版学术名著《知识分子鸦片》时,正值二战结束、冷战早期:希特勒和斯大林前无古人地改变了历史,美国意气风发,中国欣欣向荣,还有很多波澜壮阔的画卷尚未展开...“习惯于为整个人类说话,梦想占有一种世界地位”法国知识分子们,尽管有很多派别~对此《未竟的往昔》里有详实的记录,其中少年同窗萨特风光无限,是阿隆的主要论战对手。所谓“宁要错误的萨特(有力量无根基)、不要正确的阿隆(有根基无力量)” 。有士大夫传统的中国偏好萨特,而对旨在“让意识形态诗歌下降到平凡现实”的阿隆不感兴趣。朴素袪魅的阿隆反对斩钉截铁自以为真理在握,他认为应选择相对较好的务实道路。而自命不凡的萨特不但赞扬苏联人拥有“批评一切的自由”,还隔岸观火地讴歌文革~“一方面他希望人人能独立自由地思考,抉择自己的人生与价值,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在广场上充当领袖与将军,在欢呼声中背离对知识的虔诚信仰,从此不再目光明亮。”,与之对应,另一部分读书人,顶着历史虚无主义者和犬儒派的骂名,宁可退守、怀疑,也不为了证明自己而牺牲他人。马克思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意识形态则是知识分子的鸦片~然而理性单薄,世界熵增,非线性不收敛。 摘录~ 真正的革命,其希望或愿望并非是以一个政权去取代另一个政权,而是推翻所有的政权,或至少使所有的政权更人性化。 法国人醉心于思想观念,对政治制度却漠不关心;艺术家揭露庸俗的人,而马克思主义者则揭露资产阶级。艺术上的先锋派与政治上的先锋派有时会梦想为了共同的解放而进行共同的冒险。 不偏不倚的愿望以及严厉地揭露不公正行为的愿望在两大世界中均不缺乏,但这些愿望并未产生纯粹政治性的行动。 加缪的思想显得平庸但又合情合理。 马克思主义的“末世学”赋予无产阶级一种集体救世主的角色。青年马克思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现出了“天选阶级”神话的“犹太—基督教”根源。这一阶级之所以被选中,主要是因为它为拯救人类遭受了苦难。无产阶级的使命,革命导致了史前时代的终结,自由的统治,在这些表述中,人们不难发现至福千年说的思想结构:救世主,决裂,上帝的王国。 革命要消灭的又究竟是什么呢?“非无产阶级化”的工人阶级的胜利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战胜了昔日的异化的工人与当今的工人究竟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别? 工人的许多不满与所有制没有任何关系。当生产资料属于国家时,这些不满仍照样存在。 我们在此列举出工人们的不满主要有:一,报酬过低;二,工作时间过长;三,完全失业或部分失业的威胁;四,生产技术或工厂的行政管理组织所引起的贫困;五,被封闭在工人的圈子里,升迁无望;六,意识到自己是一种基本上不公正的体制的牺牲品,在这一体制中,工人既无法公平地分享国家的财富,又无法参与经济管理。在夺取政权之前,没有一位布尔什维主义的理论家曾想到过工会将会被社会主义国家所控制。 左翼知识分子无意识地对工人的态度感到失望,因为让这些工人更有感受力的并不是伟大的任务,而是近期就可获得的好处。 存在主义的心理分析通过揭穿隐藏在口头上的高贵之下的肮脏的私利,使一些学说丧失了信誉。不过,这种方法存在着通向一种虚无主义的危险: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信仰就一定比别人的信仰更为纯洁呢? 存在主义者的哲学是一种道德的激励。萦绕在萨特心头的是对真实性、交流和自由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关于工人不幸的科学,共产主义也不是无产阶级的内在哲学,工人阶级本身决不会相信自己是拯救人类的“选民”。继这两个错误而来的是关于阶级斗争和新世界的降临的第三个错误。 把基督教徒在其本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诱惑到工人群众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当中的,正是宗教经验的残余和反响:无产阶级分子和党的活动分子,就像基督最早的信徒一样,生活在一种对新世界的期待之中。他们仍旧是纯洁的,并且还心怀仁慈,因为他们没有剥削他们的同胞。给人类带来生机的阶级,正起而反抗腐朽的过去。共产主义者实际上也从信仰中获得活力的:他们并不反对仅仅以合理地组织自然资源的开发与集体生活为目的,而是渴望主宰宇宙的力量,以及主宰不同的社会,以便揭开历史之谜,并把对超验性的沉思转移到自身满意的人类上来。 权力的分散是自由的条件。 在绝望的年代中,为寻求希望,哲学家们遂满足于一种可能引起灾难的乐观主义。它在动乱的沃土上传播着浪漫主义的信仰。 与宗教裁判所的审讯相同,(苏联)大审讯也通过揭露异端来表现正统性。在这种强调行动的历史的宗教中,正统关注的是对过去以及未来事件的解释,而异端则与偏离党的路线、违背纪律或行为不端混同了起来。由于这种宗教不承认内心的生活、灵魂的纯洁或善良的意图,因此,所有事实上的偏离都被视为异端,都被当作是分裂行为。 在一种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论、阶级斗争、民族和帝国主义的野心占支配地位的历史中,事件的细节也应当有其地位。人们赋予每个人一个与其社会处境相符的角色,把每一个历史插曲变成教条学说可以预见的一种冲突或必然性的表现。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意义。 每个历史时刻都有多种意义,那么,难道整个历史只可能有一种意义吗? 人们应当加以克服的多样性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文明的多样性、政体的多样性和人的活动(艺术、科学、宗教)的多样性。 历史是由一些在不是自己选择的环境中行动的人,根据他们的欲望或理想以及不完善的认识来创造的。 阶级是共同救赎的工具,而某些自命为阶级的真正代表的人则把人类中其余的人当作工具。那些渴望操纵历史的人中,似乎有些人在梦想消除偶然事件、大人物或机遇对历史的干预,另一些人则梦想根据一项总体计划重建社会,并消除无法辩解的传统的遗产;最后,还有些人梦想结束给人类带来痛苦的各种冲突,并使人类从悲剧性的战争中解脱出来。然而,理性教给我们的却是与之相反的道理:政治将仍然是根据一种不完全的认识,在无法预料的局势中进行无反悔余地之抉择的艺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与各种活动的自律必然会使所有渴求总体计划的愿望遭到束缚。 对知识分子而言,遭到冷落比受到迫害还要难受。 越是因为神位空了,共产主义就越是吸引人。当知识分子不再觉得和共同体以及先辈的宗教相联后,他就寻求进步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填补整个灵魂。 马克思列宁主义超越了历史意识赋予它的相对主义,治愈了中国一个世纪以来因西方技术优越性而蒙受的痛苦。 社会主义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与人类尘世生活中的苦难相决裂,而不是一门可应用于企业管理或经济运作的技术。 (西方)切勿赋予我们正在维护的制度以一些它所不具有的美德。 对于我们这些不属于任何教会的人来说,建议选择何种信仰的事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这些明天将会反对教权主义的无可救药的自由派,今天却要担起责任,与迫害教会、科学或艺术团体的极权主义进行斗争。我们不仅揭露那强加于一种我们并不信奉的信仰上的暴行,而且还揭露那伤害我们所有人的暴行。
在停电的时候人类会想什么 约莫一刻钟前——我——倚坐在角落翻书 这个似乎开着空调但却如同冰窖一般的宿舍停电了 我恨这个中午在食堂第一口就吃到了头发今天最热门的消息是花了120w买nature祝贺的学校/一如既往 我懒惰——我不喜欢穿袜子——寒冷找到了愚蠢的寄主——我 此刻/冰冷的脚和这寒冷的冬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贴心感/为我单调的寝室生活增添了几分凄凉 我喜欢黑暗吗——在现代的无能人类求生欲的支配之下/潜意识的想要拿出手机充电费但却停下的瞬间——这句话出现在我略微有点儿愤怒但被寒冷所控制的大脑之中 此刻——我并不讨厌黑暗 我在黑暗之中感受到的不是黑暗——依旧是该死的寒冷 我在黑暗之中依旧被长久以来困住我的问题所捆绑——我为何而痛苦 我太像个正常人了——这意味着我不该如此痛苦/我不该被苦痛如此具体/确切的击中/苦痛不应当如此漫长的停留——我无法忽视!我竟无法忽视。 我应该像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气息之中总是混合着模糊不清与无法言说 任由着不可言说与模糊不清与被分割成分分秒秒却永远都无法被真实计算和把控的时间一起泯灭——一生不过尔尔 我为什么要思考苦痛/我为什么要试图言说苦痛/我为什么要想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一样想要自我解剖/我永远不应当局限于自我 我像个勤快的小工人/我快速的把自己挪入我生活之中的一束束关系之中 生活是由一束束的关系组成的/你是/我也是 我们都在关系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你是/我也是 每一个角色都内涵着复杂的社会规范和期待/你是/我也是 社会规范和标准时而让我觉得苦痛/你是/我也是 ——这不是问题的答案/这太像个正常的答案了 来 让我试着以某种意识流的思维方式解构这该死的寒冷之中的我的糟糕的生活 我 28岁 此刻很冷——此刻很冷——此刻很冷 可笑——我对于意识流的痴迷被冰冷的双脚阻断了 该死的寒冷——我本可以答对这道题——我本可以对! 我冰冷的双手此刻要离开键盘——充电费 以上——在停电的时候人类会想什么 “来电以后我看完了这本书”
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雷蒙阿隆说革命是知识分子的鸦片。 我没吸过鸦片,但我算半个知识分子。 这让想起一个故事,《伊索寓言》中北风与太阳的故事。为了让人们脱下衣服,北风使劲吹,人们却越裹越紧,太阳用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们纷纷在温暖中脱下衣服。 我想,这就是鸦片的滋味。
宗教是被压迫的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向它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普罗大众的精神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被历史界和哲学界誉为20世纪写出过的最有开创性和建树性的著作之一。是对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研究和探究。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标题为:政治神话 第二部分标题为:历史的偶像崇拜 第三部分的标题为:知识分子的异化 第三部分分别分为两个章节,一个章节涉及“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另一个被冠以疑问的标题“意识形态时代的终结?”令人深思。 作者深刻揭示了法国左派知识分子的特征,他们喜欢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不顾及法国的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个观点很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同时作者对马克思的思想也做了深刻的抛析和批评。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种宗教,像一种宗教形式,他被作为东方知识分子,特别是俄国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所用的精神鸦片。” 这句话具有建树性的启发的意义。 而作者认为,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是将政治意识或多或少的和社会经济形态与政治制度的观念、判断混合在一起。所以说,知识分子的鸦片在于意识形态的立场左、右摇摆不定,思想偏激,固化。最后作者以赞赏英国在对待知识分子的理性,即不盲从,也不去狂热的否定做了结尾。 本书的历史背景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现实社会相差甚远,有些观点比较过时,对作者的有些论述立场不能认同和接受。
法国曾经流行一句话,“宁要错误的萨特,不要正确的阿隆”,中国则是对萨特偶像崇拜,对阿隆一无所知。今日的法国已经抛弃了萨特,但是今日的中国依然如故。 作为知识分子应该不断揭示荒谬,寻找真理和正义。然而,相比始终坚守真理的知识分子,还有一类知识分子喜好理想国和乌托邦,雷蒙•阿隆称之为“知识分子的鸦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识分子对理想国和乌托邦的崇拜,这种崇拜导致了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背离,导致他们堕落到地狱之中。这种崇拜的对象不仅仅指的是理想国和乌托邦,还包括了知识分子所谓的“绝对真理”。在雷蒙•阿隆看来,萨特的绝对真理“他人即地狱”其实就是“我即地狱”,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无可救药地走到了反面,自以为去往天堂的道路都通往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