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自不是那四季百花,也不是风情美人,当是生花妙笔,千古诗文,华夏瑰宝。
在俞敏洪老师的直播间里,他推荐了这本书,后来就读了一下~本书还是挺有意义的。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从西周时期的《诗经》到清朝的小说!从朝代的更迭续写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每一章内容都从朝代的政治经济讲到文化!正所谓:政治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故事。就像魏征传里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读书群里的书友推荐的书,陆陆续续看了几天。 本书"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名取自唐孟郊《登科后》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以表达一本书写尽中国传统文学之美,虽然其美不可能一语道尽,但作者不失活泼的讲义体例,口语化的娓娓道来,实在能让门外汉也欣然接受,雅俗共赏。 本书从诗歌讲起,从先秦诗歌讲到宋元词曲,徜徉其中美不胜收。看到橘子便想到屈原"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看到菊花便想到陶彭泽"宁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看到明月、闻到酒香便想到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到人民疾苦,听到仁人义士大声疾呼,便想到杜少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无论是传世几千首诗的白居易,还是仅有一首《春江花月夜》传世的张若虚;无论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无论是诗、词、赋、散文的"雅",还是曲、杂剧、小说的"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学艺术的瑰宝,这有赖于伟大的汉字,能让几千年以后的人真真切切的体会前人的智慧和情感结晶,能毫不费力的与古人尚友,真是一大幸事。
最近读这本书,对我的文学素养有帮助,分享给你。读起来津津有味,是北大的一个教授的课整理出来的,有好些故事,好读。
因为是整理的讲稿,所以并不介意它的多次重复。但是有一些内容明显不符合事实。觉得作为一名学者,严谨和自我约束很重要,不能信口开河。总体来说,五星是满分的话,可以打四星,还算很不错的。
长安花 ——读后偶感 走马长安锦绣苑,缤纷繁花迷人眼, 华彩篇章千古颂,风流人物万古传。 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最耀眼, 百花齐放震寰宇 ,风骚各领数百年, 源远流长润后世,文化传承继先贤。
读完,读了后记。觉得评此书之前要先赞一下这本书的编辑。程教授在后记中提到,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特别用心,亲自在每章内挑出一句诗作为引题,而且也是那位编辑提出用这句“一日看尽长安花”为书题。本是与书评无关的题外话,但这年代,如此认真做事的人不多,不能不赞颂一下。 ………………………………… 这本书是难得的有点有面。走马观花一路美景,且行且览之余又把特别艳丽的朵儿丛儿指出,驻足赏玩。诗词之外,还把历史年代和背景串得特别清楚,读完这书我觉得自己历史都长进了。还有文学之外的一些名人轶事,于是听着还知道了有些大神们谁和谁见过面,谁和谁交往甚密,谁对谁崇拜有加。 还喜欢本书的范围之广。除大部分人都比较了解的唐宋诗词,还有我一向喜欢的古诗和魏晋诗,还有我总觉自己底气不足的明清小说戏曲。这本书让我觉得覆盖正正好,从秦汉到明清,既有诗词又有杂文散文戏曲小说,既重逢很多读过背过的诗词,又比较系统了解了诗词之外那些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经典;又享受又学习。 再说内容,程教授的例子经常取得可丁可卯,而且讲评十分到位,虽然有时只是就寥寥几字。比如评庄子: 庄子的想象非常恢弘瑰丽,最有名的如《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没有人能想象到这样丰富。他讽刺那种为了物质上的利益而争,说有两个国家,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蜗牛的角上,一个左边,一个右边。这两个国家互相打仗,流血千里,死了很多很多人。你看庄子这么夸张!后来我们有个成语,叫做“蜗角之争”,为了一点点物质利益,争,争,争,争什么! 这两例是不是极妥帖地展现想象之瑰丽和丰富? 再比如讲水浒里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个粗猛人的不同: 如第3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52回写李逵拳打殷天锡,第28回写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三场拳斗,都表现了三个英雄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可贵品质,但打的过程中展示出的三个人的个性,却迥然不同。鲁智深是不小心失手打死了对方,他粗中有细,因他是提辖,在社会上混过,知道打死人的严重后果,所以一边假意说对方装死,一边慢慢走开,待转过墙角,便一溜烟跑回住处,卷起铺盖,逃之夭夭。李逵莽撞,只图痛快;武松有意卖弄逞强,待到对方告饶,正好满足了他的自傲心理,便住手了。试想,如果殷天锡告饶,李逵是绝对不好饶他的,反而更要把他打死;而且在李逵雨点般的拳头下,殷天锡连告饶的空隙也没有。而当郑屠向鲁智深告饶时,鲁智深说:“咄!你这个破落户,若是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说罢又是一拳,将其毙命。 家喻户晓的人物情节啊,原来我还真是只当故事看了。 还有看得忍不住笑的(讲到北方民歌比较豪健,而南方人含蓄婉转): ......同是表现男女约会的,女方先到,等男方不至,南北方的表现方式很不一样。北方民歌是这样说:“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到了南方,女子这样说:“约郎约到月上时,月上山来弗见渠。亦不知是奴处山低月上得早,亦不知是郎处山高月上得迟。”…… 就是说当月亮出山的时候,咱们在什么地方见面。当月亮都上山了,女子还没见到男子到来,女子在嘀咕,是不是因为我们家这里的山低,月亮出得早,我来早了;是不是因为他家那里的山高,他还在家等着月亮上山才来,这样他就来晚了。 真让咱北方女子惭愧 :d 这本书算是普及介绍类的,非常通俗。但它也并不合适没有一点救基础的读者。如果你读到此之前还没觉得诗词古文有啥好看,别指望读这本书能让你坠入爱河(对诗词古文的)或平地拔高你的文学功底。 最合适的读者,应该是本来就喜欢诗词和古代近代文学,有一定了解又想重温经典并扩展兴趣眼界的人。 送一句欧阳修的: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程郁缀《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外的故事 先说个大唐长安城里的故事。公元797年,四十六岁的孟郊终于金榜题名,进士及第!这个年纪对于求取功名来说,太老了。不过一生的登科梦想得以实现,他心花怒放,按捺不住得意欣喜,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长安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爽啊!连坐骑也四蹄生风了。按现在考证,大唐长安城的规模应该是明清国都北京城的两三倍那么大,春花无数,竟然能被他一日看尽?真是狂放无比、兴奋已极啊。 这首诗给后人留下了两个成语——“春风得意”和“走马看花”,最后一句也给这本书带来了一个诗意的书名。 程老师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其实写这样一本书用六年时间太长了。书里有不少篇幅是直接汇集了他在“中关村讲坛”的讲稿,有不少重复的内容,这是被读者诟病的地方。书中从《诗经》到《红楼梦》,蜻蜓点水,希望读者一本看尽所有古诗文名句,并不系统。这样一来,便显得不能令人过瘾,也缺乏吸引读者的独特深度。不过对于希望粗略了解古代文学精华的学生,打开这扇窗是比较合适的。 书不多评,回头接着说“一日看尽长安花”。其实,孟郊哪里是策马看花啊,而是以花指代美女。在唐朝时期,每年的新科进士金榜题名以后,都要找一些风尘女子来陪,这就是风流薮泽的典故由来。当时文人才子为了庆祝金榜题名,就要到杏园摆宴,名为“探花宴”。在宴席上,派两个“探花使”游遍各个名园,去探花。当然这不是指鲜花了。 唐朝社会非常开放,文人学子并不拘泥于礼法,才会有那么多与后世朝代不一样的风尚。这也算是另一个角度看待盛世大唐吧。文人与这些有文采的“头牌”们交往,更多地是在文学层面上的精神交流。当时的诗人并不以为耻,很愿意在诗句中表现出来。其中的名句我们至今津津乐道——李商隐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如果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角度来看,到了中唐,安史之乱确实是个分水岭,不仅是唐朝由盛而衰,而且是整个中国社会风格由开放逐渐转为收敛。孟郊一语成箴,无意间道出了以后千年的发展,锦绣繁华之时,果然“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2018-4-17
一日看尽长安花,古典文学美如画。 一词一句总关情,留得清雅高洁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拜读程教授精彩讲稿,不经意间又把中国文学史的脉络与浪花过了一遍。
不愧是北大教授!写的畅快淋漓,语言优美连贯舒畅,思维拓展深入,对诗词史学熟悉,非常值得一读
早晨起来,展开新书,一口气读下来,大呼过瘾!作者选取得当,言语诙谐,古代中国文学,一略而过。虽是跑马观花,却也盛况纷呈。上品!
打开新书《一日看尽长安花》,跟着程教授的娓娓道来,循序渐进的走入中国文学史,历数各朝各代文学大家的代表作品,剖析他们的性格、趣事、作品出处以及成就,虽有走马观花之嫌!然真是过足了眼瘾!一日读尽中国经典文学史,阅尽中国历朝历代文人骚客。果然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经典好书,值得推荐反复阅读!
这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古典文学其实很多人是喜欢的,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程教授是博学的大家学者,这本书应该是他讲座的讲稿,文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他的讲述平实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每讲到一个部分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化繁为简,纵向的把《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重要的文学形式连成一条长线,对明晰中国古代文学脉络,构建整体框架,激发读者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流露出来的欣赏感叹,能让人感到非常的真诚,不是那种文字堆砌苍白空洞的夸赞,有些章节很精彩,讲到建安风骨时我很为这遒劲有力,慷慨激昂的风采神往,讲到唐诗宋词时,心情为有这样伟大的文学瑰宝所激荡,还有中国文人精神,比如司马迁,苏轼,杜甫,刘禹锡,他们豁达坚定,在磨难中开花,都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一般情况下导读类的书会有点枯燥,这本书却做到了引人入胜,剖析深刻,启迪读者去喜欢古典文学,如果用心去读,定会发现其中无尽的智慧无言的美。
程教授娓娓道来的中国文学史,历数了各位文学大家的代表作,分析了他们的性格趣事以及成就,真是过足了眼瘾!引用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果真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读尽中国文学经典,阅尽中国历史文人骚客,过瘾过瘾[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