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比较通俗,可能是讲义的整理,也不错。书名特别赞,乍看以为是写唐诗的意气风发,看书方知是科普有史以来的文学典籍、文章、诗词以及诗词基础知识,确有走马观花春风得意之感,觉得没有更传神的名字了。
讲稿朴实真诚,简炼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史,描绘大的时代背景时着眼于其中几个突出人物来进行评论,除了介绍诗文,还举了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来让大家了解诗人文人的性情,读起来很有趣。美中不足在于有的传说可能未加考证就算作诗人的真实人生经历,不过瑕不掩瑜,整体可读性很高。
原来,经过历史长河沉淀,至今吟诵不绝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上学时候都进了课本,在孩童和青少年时期,已经注进了懵懂的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本很优秀的文学讲稿,对先秦至明清的文化创作做了深入的品鉴。
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每个时期的文学都来自于当日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一种必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造就了文学形式和文学创作的博大精深。 众多作品当中,唐诗为盛,在中国的家庭,娃娃的文学启蒙也是从唐诗开始的,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但凡到了会说话的孩童都会被接受这样的教育。 但我依然最爱宋词,唐诗可能信手拈来,全诗有一句点睛之笔便可传颂千年。词却不一样,词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没有人会将词作为孩童的文学启蒙。 记得高中时候为了写苏轼的作文,问老师要了很多的书,把苏轼的生平和作品一一阅读,从不得志到不得已,从乌台诗案到琼岛流放,这一生的坎坷哪是几句词说得尽其中情感,但也越了解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幼稚。 很推荐程老师的书,娓娓道来,详略得当,每次都只能在移动的罅隙里面看书,有的章节还要倒回去再次阅读,前前后后经历了接近两个月,终于在六一完成了阅读。 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虽好也留不住许多人,感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们留下的词词句句,让我们阴郁的生活里氤氲着一层又一层的希望之光。你我皆是众生,你我皆成独一无二。
整本书读下来通俗易懂,脉络清晰,真的有种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酣畅淋漓,放佛和古今圣贤隔着时空进行了一次对话,就是文中好多案例和总结反复提出,稍微有点重复的感觉。
春风得意,走马观花,浅斟低唱,壮志未酬。读书人一声长叹。很好的一本小书,浅显易读,北大教授带你重温民族古典文化历史,走进那个诗词歌赋的美好世界,感受跨越千年与古人的心灵相通,或悲,或喜,或嗔,或怨。本书只是带你泛读,算是线索或大纲,具体的内容需要自己去拓展阅读和学习。我做了笔记,很有成就感,开心。
原来古人早已经有通透的大智慧,只是我们未曾去理解。 简单的了解中国的文学发展进程还是非常的奇妙的。这本书不厚,但是简单的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却是非常值得的。 读一本好书,感受诗词的美,中国古诗词如果会引入,真的是妙不可言。不用书,读唐诗三百首,只需要把感兴趣的好好的学习就可以了。感觉很有意思,也很神奇,好喜欢这种智慧。 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历史,诵读经典,在其中找寻智慧,找寻生活的答案。
毕竟是演讲稿整编而来的,就像书名一样有一点走马观花之感,闲时翻翻还是可以的!
这本书用文学的翅膀带你穿越时空,你会看到诸子散文,先秦散文,汉赋,魏晋玄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让你为生于泱泱华夏感到无比自豪,一路看尽长安花,花过余留万尺香。
三小时的阅读,也算是看完了,自己随章节内容渐入其境,感受古人的才华横溢。 简单的了解,发现古诗词确实有意思,同时其中蕴藏着人生哲理,沁人心脾。发现自己真的很无知,真的缺乏知识和认知,应当有着求知若渴的精神与毅力。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这个老师说是什么北大的,我心想北大的老师讲的古代文学课程一定是非常具有信息量的,结果看了一半基本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内容。很多地方连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的水平都不到,真不知道北大的师生怎么听得下去的。。。是高中没学好,上北大来补课来了?? 而且这个人可能是由于年纪大的缘故吧,对世界的理解能力还处于中世纪,动辄就对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指指点点,好为人师,以为自己从古书上看来的都是至理名言,万世不变之法典,啰啰嗦嗦,废话满篇 我反正是觉得读这种书就是浪费时间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书如其名,真的是一天就可以领略到中国上下几千年来沉淀的文学作品,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历史每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对一些经典诗词名著有独特的解读,还有与诗词有关的小故事,特别是唐诗宋词部分让人意犹未尽,语言平实轻快,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值得一读。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看完此书我用了10日,读此书虽未趁早,但恰恰是在懂得时,也算欣慰于正在吧。
一边看书,一边想起张爷爷上课的样子,脑子里全是他的音容笑貌[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