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大山的女人们』 本书的作者王金玲、姜家将、高雪玉均是江浙地区高知女性,也是中国的妇女问题专家,本书采访对象也主要聚焦在来自云南丘北的被拐卖妇女,他们中的大多数卖往了苏北-鲁南-皖北黄泛区,以及浙江中东部地区,被拐卖的时间以1990年前后居多,被拐卖妇女普遍没受过文化教育,最好的初中也没毕业,小学没读完,甚至文盲也有。 这些被拐卖妇女也并非全部为被抓后交易,有的存在连哄带骗的成分,也有前人介绍主动羊入虎口的,但共同点是后来全都期望落空。嫁的人家也多是没文化的男光棍,夫妻感情好的很少,大多因为孩子的羁绊而没有回乡,或者因为贫穷很少回乡。 本书反应了大多数被拐卖妇女的生存现状,对他们的人生自由而言,大多数虽没有影视作品中的那么残酷,但也是凄苦。 看完本书之后让人五味杂陈,很难想象被拐卖的若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妹妹、或者是自己的女同学,那些一个个本来可能美好的人生就此堕入无尽痛楚之地,作为亲人的我们是该怎样悔意、歉意、无力回天的心疼。 因为是社会调查访谈形式,文字还是比较客观。这也让我想起这类事件中最后被编撰成主旋律,美化成感动中国的案例。那个电影叫《嫁给大山的女人》。 故事大意是:十八岁被拐卖的郜燕敏受尽了强奸凌辱,沦为人妇人母,为生存成为深山里的山村代课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个人与国家的耻辱。 后来将其悲惨的命运美化成了那个电影,而且入选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这种化黑暗为光明的蛊惑我觉得有些丧失人性了。 把人间的罪恶歌颂成主旋律的美丽人生,这种做法令人愤恨且不寒而栗。如果这些被拐卖的女性是编剧或导演的妹妹,女儿,这种美化会不会恶心的他想自杀?
推荐值 🌟🌟🌟 拐卖妇女是全球性问题,在任何现代法治国家,人都不是应该交易、奴役对象。联合国大会上发布的数据表明,世界上70%的人口贩运被害人是女性,其中50%受到剥削。全球每年与人口贩运相关交易高达1500亿美元。 把女性奴役化、工具化、商品化是笼罩在文明之上的现代奴隶制。我国自1979年以来连续出台政策法规,要深入实施反拐行动计划,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犯罪和犯罪团伙,整治“买方市场”!
🙏人 在灵魂上 是必须需要“信仰”“神明”的! 是必须需要“信仰”: 人在做 老天爷等神明 在看 的。 🎯人的灵魂 若没有信仰, 人 便没有灵魂。 没有灵魂 人便不是人。 没有灵魂的东西, 什么都做得出来。。。 没有底线。。。🙏
最早接触妇女拐卖题材是在电影《盲山》里,真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犯罪,我看的无删减版,结尾女主用赔上自己一生的方式结果了她男人。文学作品这边看的是贾平凹先生的《极花》,具有教育意义的一点是中和了拐与被拐的矛盾,让我意识到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本书是一部访谈录,最大特点是真实,从中可以看到最生动的人情冷暖。 在本书中适婚女性资源流动至少有三种方式:1.被拐卖;2.熟人介绍;3.相对对象上门找。据我不正规统计,对现有生活满意与不满意比大概是6:4。女性流出地有云贵川、河南,本书中以云南最甚,流入地有山东、江苏、浙江,稍大部分生活条件较嫁人前有改善。很多女性在嫁入后慢慢习惯,也谈不上厌恶,但在交涉过程中欺骗是确实存在的,比如介绍人的欺骗,男方的欺骗,人贩子的欺骗。女性之所以感到落差是因为交流时的信息不透明。当找媳妇的人上门吹得天花乱坠时稍显弱势的女方很多都相信了,所以后文有位采访者提到要提高信息透明度。这是打击拐卖的一个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我看到一个独特的点:残障人士在相亲市场处于劣势。依个人经验看残障人士相对来说不太好成婚,要不找的也是同样身有残疾的,或者买媳妇来不然只好打光棍。这几乎是个无解难题了,就跟我国形势严峻的大规模光棍现象一样无解。 到现在为止我国人口买卖似乎已有了很大程度限制,但只要登上“宝贝回家”网站一看现实还不容乐观。我觉得是打击不尽的,思考一下马哲里关于矛盾的观点就知道了。
《教育:贫穷女性走出去的跳板》 在以前,我的父母也是保受闭塞封闭落后保守思想荼毒的一份子。如果你不信,你问问我两个姐姐,我的妹妹的受教育程度便知。很难想象,如果在辍学一年后(2012年)我没有决心复读,今天的我有没有这个机会或者一丝可能用文字在这里发表我的想法。我可能也会被深山老林的大龄男子拐走吧?我可能也会半自愿的跟着人贩子逃离深山吧?我没有答案。 倒不是说我的姐妹们过的十分不好,倒不是说我的父母是多么邪恶的禽兽。只能说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封建思想和受教育程度低。倘若我的父母出自书香门第,或者小学毕业。我的姐妹应该现在嫁的人会更加有本事吧,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就吧? 还记得当年看过的电影《生而不养》吗?我不是个容易哭的人,可这部电影它攒足了我的眼泪。当时影院里第一个哭的人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最后一个走出影院的人,影片一上映我就开始抽噎啜泣,害,引来身边人多次回头看看是哪家的姑娘。我会哭的这样厉害,大概源于初中复读后的多次父母带给我的精神折磨吧。 有一天,初中时,我妈让我去鸡圈铲粪。但是我当时在房间里自主考试,并且我的心情是比较烦躁的,于是说我不去,有空了会去。可她拉大嗓门强势的命令道,你现在立刻,马上,必须现在去。我大声反驳道我没空。她就说我是她的畜生,不管她怎么骂我打我,我都是她的畜生,叫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去做。 我被激怒了,马上锁好房门,以防被打。且也毫不嘴软的喊:“如果选择你生我们,你就应该养我们,而不是总是挂在嘴边说我欠你的;如果你选择生我们,你就应该让我受到应有的教育,而不是让我的姐姐妹妹未成年就成为一个工厂妹;如果你生我们,你就应该把我们抚养成人。如果你们不养不教,你们为什么要生我们?就为了多个工具随时用吗?那您把我打回肚子里去吧,否则这辈子我都会和您抗争到底的。” 我强调的说:我不是你的工具或者你的“牲畜”,我不会让你们任意使唤我。” 也不知道是什么风,也不知道是什么云,把我的眼泪一次次的吹啊吹,吹的好远好远。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常常用书本所学或者学校所教的知识来抵抗我的父母,有时我也常常见缝插针的告诉他们投资我是值得的,有时我也告诉他们我真的会好好读书,请求他们让我可以多读书,让我可以深造。 或许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好转了不少吧,或许是因为我一次次拿奖学金回家吧,或许是现代新观点的影响吧,我的父母渐渐开明了。他们后知后觉的知道了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知道了女孩子读书也是有用的。 慢慢的我成为了家里最有文化的人,慢慢的我成为家里最有话语权的人。有话语权直接原因并不是我的眼界比他们宽广了,而是因为我的经济实力,我说话硬气了。(高中毕业后经济就独立) 今天读这本书,本来只是为着写作找些素材的,毕竟最近一写书评就写自己,感觉很不好。 我不想回忆起这些事情,可是我一遇到类似的主题,就是忍不住想要表达出来。害,一下子就想起了过去不太美好的事情。很多知道我原生家庭的情况后的人,他们通常都会很佩服我。因为我竟然,可以这样逆生长。一次一次的抵抗,一次一次的激励鞭策自己,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未来,我会选择做一个知性的教育者,一个在异国他乡或者偏僻山村的逆行者。 不是因为我多么爱教书,不是因为我的专业程度多么高。只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去做逆行者,还会有很多的女孩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还有很多的贫苦家庭的孩子会走这本书所描绘的女性的老路。 以上,并不是为了卖惨。也不是为了抨击谁,怨恨谁。只是,我深知,我多年前再次走上了受教育的路,就已经和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了。因而,我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和所谓的不合群的事实倒也是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