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浮生宇宙 🇨🇳 三倉
    推荐

    童年的消逝,即人权的消失,人性的消亡,文明的瓦解。按照赫胥黎的方式,其实人类文明的自然解体!

  • 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张大羊
    推荐

    1871年,三岁的阿廖沙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每天穿着成人的衣服,做着和成人一样的工作,度过了他那漫长的童年。 以上是高尔基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这是我们的童年。 同样是童年,差别却这么大,这背后,有什么样的社会学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童年的定义是什么?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它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 这本《童年的消逝》讲述的便是童年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出版于1982年,作者为美国著名媒体学家尼尔·波兹曼。尼尔·波兹曼出生于1931年,终生从事媒体学的研究,一生共出版了18本著作。最为著名的两本,其中一本是《童年的消逝》,另一本则是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 在这本书中,尼尔·波兹曼以其非凡的洞察力,重新发现了童年这个寻常的概念,并进行了极为深入的解读。我读了三遍,阅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满足。对尼尔·波兹曼的敬仰如滔滔江水一般,汹涌澎湃。最关键的是,这本书是开放性的,并不是给了一种固定的解答,而是播下一颗思考的种子,让人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为了表达对这本书的敬仰,并防止忘却,我大言不惭,坐在了桌前。试图写一篇解读的文章,并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全书约13万字,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童年的发明”,讲述童年这一概念的产生;下半部分为“童年的消逝”,讲述了为何童年这一概念正面临着消逝。 一、没有儿童的时代 童年作为一个概念,最早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希腊人首先将童年当做一个特别的年龄分类,但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儿童给予关注。在希腊语中,“儿童”和“青少年”这两个词含混不清,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雕像中,也没有一尊是儿童的。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对儿童的描述,但这种描述存在多种解释,我们并不能准确的了解古希腊人对这个概念如何看待。 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人对杀婴行为无任何道德或法律上的约束。当柏拉图谈到如何对待不听话的儿童时,提出的观点是“恐吓和棍棒,像对付弯曲的树木一样”,将他们扳直。可以看出,古希腊人对儿童心理学毫无兴趣。 “学校”这个概念也起源于古希腊,在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雅典式的信仰:在闲暇时,一个文明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 罗马人借用了希腊的教育思想,又有新的发展,他们发展出了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这种不同寻常的年龄意识,在罗马的艺术作品中有体现。此外,罗马人第一次将羞耻心和童年联系起来,第一次认识到了童年和成人的不同。 在这里,说一下成人要具备的能力: 1. 自制能力; 2. 对延迟满足的容忍能力; 3. 具备抽象、有序思维的能力; 4. 关注事件的延续性并判断事件未来的能力; 5. 理性思考、认同秩序的能力。 儿童和成人有生理学的界限,也有社会学的不同。生理学的界限可认为是性成熟,社会学的界限则体现在是否具备以上五种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便是一个合格的成人。反之,则是儿童。即便是性成熟的人,如果不具备以上五种能力。不能称之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成人。最多用另一个词汇代替:成人化的儿童。 从年龄上区分,人的一生可分成三个阶段: 0~6岁,婴儿期。 7~17岁,儿童期。 18岁以上,成人期,或成人化的儿童期。 区分成人的儿童的因素,除了能力,还有禁忌。能力是上限,禁忌则是下限。从儿童到成年的过程,可认为是上限和下限同时提高的过程。成为成人,便意味着具备了能力,可接收儿童不宜的禁忌。 羞耻心是禁忌的表现。认识到羞耻心的发展,是儿童概念的巨大飞跃。 在此之后,伴随着北方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童年这一切观念也烟消云散。 在黑暗的中世纪,整个社会呈现这样的状况: 1. 读写能力消失,仅是少数人的特权; 2. 教育消失,同样是特权; 3. 羞耻心消失; 4. 以上三点导致的后果:童年的消逝。 在欧洲中世纪,普遍对儿童缺少兴趣。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愚昧之中,许多禁忌对儿童毫不避讳。在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都是大人,儿童的主要角色是死亡,通常是淹死、窒息,还有被遗弃。有关儿童科学的书也不存在。绘画作品中,也将儿童画成微型的成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拿下尿布起,儿童和成人便处在同样的环境,穿着相同的衣服,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处处充斥着成人化的儿童,与其说是童年的消逝,不如说是成人的消逝。没有了成人做对比,童年的概念也便消失了。高尔基《童年》中的阿廖沙虽然不是在欧洲中世纪,但是,他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生存状态。 二、童年的发明 既然童年和成人相伴而生,要产生童年的概念,成人的世界一定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出现在15世纪中叶,开始于印刷术的广泛使用。 印刷术出现后,读写和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一个人说的话、写的著作能够突破时间的空间的界限而广泛流传。极大的增强了人们对名声和个人成就的追求。 一种工具的大范围使用,才能展现出了它真正的魔力。印刷术的大范围使用,捕捉住了时间,使之为人类服务。也改造了时间的概念,使人们开始区分现在和永恒。它将现在和永恒连接起来,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和普遍的自我观念。 这种自我观念,刺激着人们去学习、去识字,使文化传播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三种结果: 1. 改变了人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 2. 改变了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维的工具) 3. 改变了社会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 有趣的是,每一种新工具的出现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比如说: 1. 钟表的出现,提供了崭新的时间概念。 2. 望远镜的出现,改变空间的规模,扩大了可知空间。 3. 眼镜的出现,使人突破生物的性能限制。 4. 字母的出现,则产生新的词汇和知识。 怪不得詹姆斯·凯里会说:“我们的意识结构被重新塑造,以便跟传播结构相匹配。我们已经成为我们所制造的东西。” 印刷术使读写和教育的得以普及,渐渐的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借助符号工具,人们的认识水平的能力得以提升,不再是中世纪时那种成人化的儿童,开始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成人。 自此之后,成年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就,而是一种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象征性成就。 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重新塑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变成社会必需。童年的概念重新诞生。 印刷术导致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爆炸”。要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人,人们需要超越习俗和原有的记忆,去探索过去不知道也不曾考虑过的世界。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在物理世界之外,印刷术创造了一个抽象的思维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思考是一种美德。如此一来,印刷术赋予了人们脱离了躯壳的头脑,并强调身体要服从于头脑。 通过思维工具,人们的头脑摆脱了童年的幼稚,步入了成人的世界。但是,我们的身体还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这个成人化的头脑,又该如何控制和儿童一样的身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成人做到了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作为成年的一个特征,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控制的过程中,社会开始收集到内容丰富的秘密,包括金钱、暴力、疾病、死亡和社会关系,许许多多不能在儿童面前表现的信息。这些信息,逐渐形成了禁忌,产生了羞耻心,即“少儿不宜”。在儿童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分阶段的向他们揭示这些秘密,至“性启蒙”结束。 自此之后,儿童开始接受的始终是旨在使他们“变好”的教育。学校教育开始认同儿童自身的特殊天性。儿童不再被看做成人的缩影,而被看作完全不同的一类人,即未发展成形的成人。儿童被从其他人群中分离出来,并非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本质和不同的需求”。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本质和不同的需求,是因为他们已经被从其他人群中分离出来了。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仅表示了物质匮乏的家庭中的孩子能更早的自立。也意味着要成为穷人家的成人比较简单。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 《红楼梦》中,大观园就是一所学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公子小姐都要接受教育,有童年时代。但是,晴雯、袭人、麝月、鸳鸯等人,虽然年龄和宝玉等人相仿,却不能接受教育,而扮演着成人的角色。 现在可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童年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 答案是:童年具有自身的生物基础。但是,它需要社会环境的激发和培养。当社会文化被某种媒介控制,而这种媒介要求要求成人和儿童分离时,童年的概念才能诞生。所以说,童年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发明的。发明童年这一概念的原因便是印刷术。

  • 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于腾达
    推荐

    【2018 第8本 社科】: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据说跟《娱乐至死》一起食用味道更佳,而且大家对《娱乐至死》关注颇多,但是这本书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于是在中间夹杂了一小本《故事新编》以后,便迫不及待的开了这本----确如大家所说,《娱乐至死》为本书的论证提供了很多理论基础,也可以说本书是《娱乐至死》的实际案例解析,因此看起来更容易理解,本书所讲的内容是通过大家对“童年”概念的创造和逐渐模糊,找到其背后的原因,看似研究童年,其实更多是反映出技术带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容的变化。 书的大致内容小结。 书中所有的童年均指童年的概念,而非童年的事实。 童年概念的存在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最根本的,成人有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知识和伦理结构,当其达到一定的完整性的时候,儿童才真正进入了成人,因此成人和儿童在客观上要有一定的边界。第二个是成人对儿童的羞耻心,这个羞耻心来源于秘密,秘密的基础便是第一个的边界,知识和伦理结构中的许多内容,是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对儿童阐述的,当我们感受到对儿童要有所隐瞒的羞耻心的时候,儿童跟成人的边界便也显现出来,“儿童”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概念。 在文艺复兴以前,成人的知识和伦理结构是非常不完整和浅薄的,人们不认识文字,也没有太多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儿童在掌握了语言以后便与成人边界就很模糊了,就更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羞耻心了,于是在此之前,是没有儿童和童年的概念的。 文艺复兴和文本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知识水平和伦理结构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只是掌握语言的儿童是不足以达到成人世界正常交流的知识,伦理基础的,需要努力才能达到所需的知识和伦理结构,这个知识和伦理结构是虽文本时代影响力增加也一点一点增加的,在这一点一点增加的成人的边界中,针对儿童的教育也逐步完善,使儿童在合适的年龄接受合适的教育,以便最终达到成人的状态,在事实上的逐步重视中,人们在态度上对儿童也有了区分,有了羞耻心,有了在适当年龄才能说的秘密,于是儿童的概念被创造了出来,随着概念的创造,又反过来影响针对儿童群体的其他生活方式,儿童穿衣跟成人要有区别等等一系列。 信息时代到来以后,第一个,人们被无尽浅薄,割裂的信息淹没了,正常成人世界交流所需的知识和伦理结构水平降低了,第二个,信息的传播是不分年龄段的,所以对儿童的秘密也在逐渐消逝。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儿童达到成人所需要的努力减少了,边界模糊了。随着技术造成的客观上秘密的消逝,儿童变得早熟,成人对儿童的羞耻心,因为许多秘密孩子已经了解到了,也在逐渐消逝,越来越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这样发展下去,童年和儿童的概念会慢慢消逝。 以上便是对书中内容的小结。 通过上述,其实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信息时代秘密的公开造成了羞耻心的消逝,进而造成童年概念的逐渐消逝,但是童年跟成人的边界其实并没有消逝,虽然信息时代的人们浅薄了,但是其实知识和伦理结构水平并没有降低太多,有些还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童过早的,不步步为营搭建框架,而是割裂式的接收一个个碎片,由碎片再拼装,是好是坏呢? 不管是好是坏,我觉得这个趋势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除非有新的技术出现,能够区分儿童接收的信息。然后我个人觉得在童年消逝这一角度上看,不是一件好事,我认为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只有一点基本的人性教育,其他一切都是纯真的,无忧无虑的,听从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的,这个状态是很自由的一个状态,在我们慢慢了解,经历了复杂,慢慢放下很多东西以后,所最终回归的,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如果我们从记事就开始接收碎片化的,复杂的,丑陋的东西,从没有过那么一段纯真时光,我们很容易迷失,不知道要往何处去。

  • 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寒菊
    推荐

    很多东西还来不及懂得,就已经远去了。童年在渐渐淡忘,如何寻?

  • 从零开始学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
    兔毛尖上的跳蚤
    推荐

    在讨论童年的消逝前,我们先来聊聊童年的起源。 童年是个社会概念还是个生物概念呢? 在中世纪,是不存在童年的。那个时候没有儿童这个概念,甚至没有成人这个概念。人人生活在口语传播的社会里,没有分离机构加以限制成人和儿童获取的信息。在中世纪,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原因所在。甚至由于儿童死亡率过高,成人不会给予儿童我们认为正常的感情,甚至不会给孩子取名。 直到印刷和社会识字文化的出现,一种新的传播环境在16世纪成形了。印刷创造了一个新的成人定义,即成年人是指有阅读能力的人;相对地便有了一个新的童年定义,即儿童是指没有阅读能力的人。 看到这里,你应该猜出来这本书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谈童年。那印刷术和童年概念的产生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印刷使一个人说的话和写的著作得以万世流芳,从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和普遍的自我观念。钟表消灭了“永恒”这个人类动态的度量和关注点,但印刷机又使“永恒”得以恢复。印刷把现在和永远连接了起来,它将个人的观点带入一个未知的王国。随着印刷机的发明,永恒的问题可以通过个人的声音获得满足,而不需要一个社会集合体。 印刷给予我们自我,诞生了个人主义,加强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使我们以独特的个体来思索和谈话。而这种强化了的自我意识便是最终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 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是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学校是为培养有文化的成人而设计的,儿童因此不再被看作成人的缩影,而被看作完全不同的一类人,即未发展成形的成人。学校教育开始认同儿童自身的特殊天性。 “童年”的产生 童年这个社会概念已经产生,但童年和成人的差异性还未完全。普拉姆在写有关童年的摇篮期时指出:“儿童越来越成为受尊重的对象,它是一个特别的产物,有它不同的本质和不同的需求。他们需要与成人世界分离并受到保护。” 是的,儿童需要受到保护,不同于中世纪,社会和各种传播媒介应当让儿童与成年世界分离,保护儿童获取的信息。 社会开始禁止儿童赌博,饮酒,进行性生活,阅读色情书籍,儿童有了特定的衣服,享受特别的保护,家庭也成为教导儿童的第一场所,父母被赋予宗教性的意义。 成人的任务是要帮助儿童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世界而做准备。到了19世纪50年代,几百年的童年发展已颇具成效。在整个西方世界,童年的概念都已经成为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没有人注意到,大约与此同时,童年消亡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电子媒介——信息的爆炸 从口语传播到印刷社会再到现在的电子传播,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在电报发明之前,所有的信息,包括用书面表达的,只能以人体的速度进行传播。电报则一笔勾销了人类交流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之间的障碍,使信息从时空中脱离出来,远远超过了书写和印刷文字的传播能力。因为电子的速度并不是人类感官的延伸,而是完全脱离了人类的感官。它把我们带入一个同时性和瞬间性的世界,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经历过的。这样,它消灭了作为传播的一个方面的个人风格,其实也就是人类个性本身。 有了电报之后,没有具体的个人需要对新闻承担责任。如同报纸一样,电报面向的是全世界,而不是某个个人。但不同于报纸,它的信息没有可以辨认的来源。 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在信息与儿童间建立起一道墙,但可怕的是,电视进入了家庭,取代了父母… 电视是一个视觉媒介,他的受众不同于印刷,电视向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原始而又不可抗拒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取代印刷文字的线性和序列逻辑的特征,所以往往使文字教育的严谨显得没有意义。看图片不需要任何启蒙教育。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电视传播的信息是一种无须分辨使用权的形式。意思就是,一切回到了中世纪,儿童无法选择接受的信息。 电子媒体迅速、平等地揭示成人世界的全部内容,首先,羞耻的概念被冲淡了,也不再神秘了。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点,因为在这一段的评论区下面,一直有人提出正是因为成年人拥有对教育的控制权,他们对性教育的闭口不谈和羞耻感,才让儿童自己在网络中寻求答案的观点。 我对这个的回答是,父母给孩子的性教育和网络给儿童点性知识是不一样的,父母会用一种温和的,分阶段的方式教导孩子如何将羞耻心转化为一系列道德规范,但当孩子单独面对电子媒介,往往是还没有提及问题就已经获得一堆答案。电子媒介将成年人的性秘密全部袒露在儿童面前,在没有信息选择和信息接收能力的情况下,儿童点羞耻感衰退,我们正在倒退回14世纪的局面,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话被认为是不适合未成年人听的。 由于电子媒体肆无忌惮地揭示一切文化秘密,它已对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信息变得无法控制,家庭和学校失去了作为儿童成长的管教者的统帅地位。 这是可怕的,但这已成为必然。 成人化的儿童,儿童化的成人 痛心的不仅是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催熟”被赶出童年的乐园,可笑的也是,成年人在“奶嘴乐”的网络时代退化成儿童。 印刷意味着一个放慢速度的头脑,电子则意味着一个加快速度的头脑。不知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而是被无穷无尽的下滑娱乐填满,在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感到空虚。 信息的爆炸无法让我们成为一个知识分子,而会让我们成为一个“知道分子” 而这,就是当代的儿童。 消逝的儿童 刚才用长篇大论来叙述童年这个概念的消失,这带来的是消逝的儿童。 1950年,在全美国,因犯联邦调查局所称的“重大罪案”而被捕的15岁以下的人只有170个。重大罪案是指谋杀、暴力强奸、抢劫和严重恐吓罪。这个数字代表了美国15岁以下人口的0.0004%。在同一年,因重罪而被捕的年龄在15岁和15岁以上的有94784人,占15岁和15岁以上人口的0.0860%。这意味着在1950年,成人(年龄超过15岁,含15岁的人)犯重罪的比率要比儿童犯罪的比率高215倍。到1960年,成人犯重罪的比率是儿童的8倍;到1979年,这个比率是5.5倍。这是否意味着成人犯罪在下降呢?并非如此。事实上,成人犯罪在增加,因此,在1979年有40多万成人因犯重罪而被捕,占成年人口的0.2430%。这意味着在1950年到1979年间,成人犯罪率上升了3倍。成人犯罪和儿童犯罪之间的差别正在迅速缩小,这几乎完全可以归结为儿童犯罪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在1950年到1979年间,儿童所犯重罪的比率增加了11000%!儿童轻微罪案(比如夜窃、盗窃和盗车)则增加了8300%。 1981年7月,纽约韦斯特切斯特(Westchester)县的警察以性袭击7岁女童的罪名起诉4个男孩。被起诉的强奸犯,一个13岁,两个11岁,一个9岁,他是韦斯特切斯特县有史以来以一级强奸罪被起诉的年龄最小的一个。 佛蒙特州,两个10来岁的孩子因涉嫌强奸、折磨和杀死一个12岁的女孩而被捕,这个案件迫使州立法机关提出强化青少年法典。 10岁到13岁的孩子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卷入成人犯罪。确实,儿童严重犯罪的频率已将青少年犯罪的法典推到了极限。 低龄化犯罪的趋势暴露的信息是什么?电子媒介不加以分级的传播血腥暴力有没有问题?低俗信息有没有有效过滤?家庭有没有反省,为何不断让渡教育权利? 最让我震惊的一组数据确是,儿童感染性病的程度逐步上升。在1956年到1979年间,10岁到14岁的孩子感染淋病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了3倍,从每10万人口中的17.7人增加到50.4人。 还记得我在童年的产生中提到的吗?随着印刷术,童年产生,社会为了保护儿童不允许儿童饮酒 进行性行为,而如今的我们究竟是退化到什么地步了? 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它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强调成人和儿童的区别。当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儿童开放时,他们必然效仿成人的犯罪活动。 成人化儿童的兴起之时,儿童化的成人也不落后。在美国,作为主要社会公共机构的“老人院”的出现,表明年轻的成年人不情愿对父母承担全部责任。照料长辈,使他们融入家庭生活之中,显然被看作不堪忍受的负担而从原本是成人必须履行的义务中迅速降级。 如今我们已经达到了完全不需要儿童的地步,正如我们已经达到了不需要长辈的地步。 但不要因此灰心,我们仍具有主观能动性,或许有人从时代的洪流中跳出来审视这些现象,守护知识的美好和儿童的无邪。 若没有这样的人,你我就做这样的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