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性能优化

Linux性能优化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Linux性能优化
    电饭煲
    推荐

    被评分骗了。 看一遍目录就差不多了。 非要说的话,只有粉色加粗标红的句子值得看一下,别的都是废话。

  • Linux性能优化
    E
    推荐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绝非从零开始; 透过前人激起的涟漪,试图唤醒海洋; 给不同的声音递上麦,无需欲言还休; 和解是最温柔的力量,莫问权出何处。

  • Linux性能优化
    毛手毛脚的猪🐴🐵🐏🐑🐗🐤
    推荐

    现代社会的一些话语和思维潜藏着浓浓的父权制气息,极为隐蔽,让人难以察觉,其底层逻辑归根结底就是厌女。而作为父权制下的既得利益者男性中的一员,我觉得我们有明确的敌人——父权社会。男性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摒弃附属品思维,尊重、理解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时常反思自身,用实际行动去推动男女平权而不是视而不见,继续充当父权制的帮凶、同谋 。

  • Linux性能优化
    Insist
    推荐

    了解日本的历史,怎么和中国以前貌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自己是农村,所以从小就知道重男轻女的想象,也隐约知道有些人会因为女人生不出男孩而骂人,可是生男孩取决于男性的Y染色体啊!

  • Linux性能优化
    三叔
    推荐

    本书以对话和漫画的形式,轻松幽默的讨论了女性在生活、工作以及成为女权主义者的路上所面临的诸多困境,虽然解答有些过于简单,却是很好的启蒙读物。 然而启蒙再好,也启不了蒙昧之人,关注性别议题时常让人感觉是在凝视深渊。阶级可以流动,地域可以跨越,民族可以融合,种族间可以共情,唯独两性之间依然横亘着生理命运这个巨大的鸿沟,在生命体验之外,很多男性穷尽其想象都无法跨越,所以女性不得不做着"诠释性劳动"(interpretive labor)——即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里,通常是被压迫者不得不去理解这个体系的运作方式、理解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女性需要自证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压迫和歧视,女性需要自己去观察,去探究其困境背后根源,女性需要不停的去解释为什么,你会看到,无论学者们如何追本溯源,从制度,经济,历史等方方面面的论证,还是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方方方面来解释,都无法让这些功能性文盲去共情女性命运一丝一毫,他们带着自己原有价值参照体系,无法接受与其相悖的知识,读书只为印证自己的观点,如果作者没能如愿写出他们想听的东西,就会被视为异端。

  • Linux性能优化
    龙骑士
    推荐

    如果不了解日韩女权发展现状,真的挺容易被作者忽悠了。 女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日本经济发展时期,追求女性权益这没错,但矫枉过正就是大问题。在经济腾飞期间,她们没有要求资产阶级完善再分配,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精细的切蛋糕,打着性别大旗索取收益。当泡沫破掉之后,日本经济停滞不止20年。企业大范围裁员,能牲口用的男性被留下,聘用禁忌多的女性被挤出职场。没有工作地位直接被打回原形,而为了抵御外在的不稳定因素女性不得不选择婚姻。前面闹的太狠,一部分男的躺平不结了,而经历裁员活下来的男性手握资源,成了甲方,这就迫使女性对伴侣要求一降再降。 从号召女性权益到女性权益越搞越差,最后日韩女性自己也开始反对女权。这个发展过程本身就说明了作者提的路线彻底跑偏了,是成功不了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做的越多得到的权益和地位就越多。女性的行业精英业界翘楚越多,地位自然水涨船高,没人敢看不起。 书里有很多言辞激烈的语言,会让很多女性读者看着很爽,这或许是评分极高的原因,但爽了却不解决问题。如果想改变现状,就让自己变的更优秀,说话有分量;拥有更多资源;去参政议政,影响再分配的比例,这些是有效的途径。在网上打口水仗骂人,那只会增加隔阂,那不叫发声。

  • Linux性能优化
    骆骆
    推荐

    放下成见去看这本书,所有人值得一读 先明确本书的核心主张:女性主义不是搞性别对立,不是主张女人像男人那样行动,而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女性不是单指性别,而是一种处境,一种弱者处境。看似遥远,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幼小的孩童、迟暮的老人、残疾人、病人且不说,喜欢化妆的男生、男性打扮的女生、性少数群体也都处在弱势地位。在传统婚姻制度统治的当下,单身不婚者就是原罪。在各种刻板印象和歧视下,每个和大众不一样的人都会成为弱者。当社会不断制造出弱者,强者就不可能一直是强者,那当我们陷入弱者处境时,又该如何自保? 上野千鹤子的答案是:“成为弱者的时候,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出‘请帮帮我吧’,而且求助的时候,还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创造一个弱者也能生存的社会,就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用AB面来解释下强弱关系,政治经济就业等是社会的A面,而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属于B面。成年男女都在A面,老人残疾人儿童等在B面。女性刚开始也在A面,但随着怀孕育儿,他们不得不移动到B面。男性除了疾病受伤会转移到B面外,基本一直在A面,而女性必须往返于AB面之间。A面可以通融,B面却无可替代。也就是说,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AB面,但是女性要长期呆在B面或者高频往返,而这其中的牺牲和不公并不为社会认可和保护,在婚姻家庭育儿中挣扎的女性即便换了丈夫,不幸也不会消失,因为不幸来自于所处的社会结构。我们要发声争取的,是加大对B面的关注,对B面群体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当我们不得不去到B面时,能不被社会遗忘。 强弱关系的背后是权利,强者的特权就是可以无需对弱者展开想象力,由于权力关系不平衡,弱者会受到压迫,不得不产生思考。但弱者必须考虑强者,对强者展开想象力。 拿学习来说,小学时男生女生没有太多差异,大家也没有明显的性别意识,但进入初中高中以后就开始被区分对待。男孩总被建议学理科,学理科的女生却总被轻视,选文科的女生又被“因为你理科不好”的逻辑绑架。歧视文科歧视女性,学科歧视的背后是谁掌握话语权的问题。这时候性别区分的人不是孩子自己,更多是老师家长,把性别刻板印象带入教育。大人把强势的性别观念输送给弱势的孩子,当你还不作为某个性别的人存在的时候,思维模式就已经在被塑造了。在这种性别刻板印象里,男女生其实都是受害者,没办法做自己。 男生可能无法想象女生从小到大受到的全面质疑,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证明自己。在学校时,如果做得好,会被认为只是更努力(而男生更聪明,他们“选择”了不那么努力),如果做得不好,又会被劝说早应放弃(而不是浪费男生的资源)。工作后,做得好会被怀疑是占了性别红利(通俗来讲:性资源上位),做的不好又会被认为本来就不行。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揣测不屑歧视女性的声音背后,很多攻击来自同性,也就是所谓的“雌性竞争”。歧视的背后不是性别对立,问题本质在于慕强文化,而不在于强者位置上是男性还是女性,就像很多女性领导并不会对女性员工有所优待,反而更加严苛。 很多位居高层的女性本质上和男性是一样的,她们并没有基于女性身份开辟出新的叙事,而是在慕强的环境中逐渐被男性同化,越来越“像男性”。通过割裂和弱者的连接,加入强者阵营而摆脱弱者歧视。就像高收入的职业女性看不起家庭主妇一样,她们习惯站在阶层上的视角来看问题,并不能和广泛的女性群体形成共情。当她们站到了一个跟男性或者跟“强者”平等的位置上时,她们也成为了凝视别人的人,并且可以以此显示自己是很客观的,并不因为自己是女性就为女性说话,甚至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跟其他女性不一样,自己是有智慧的、有强者光环的。本质上都是向强者靠拢的行为(我和她们不一样)。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有很浓厚的慕强色彩,崇拜权力,崇拜强者,崇拜财富,当不公平发生时,大部分人的潜意识是如果我变成站得更高的那个人,我就不会倒霉,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里随处可见。「feng县 8孩 铁链 女 」的事为何刺痛了那么多人,就是因为即便我们有了权利,有了财富也不一定能幸免。有些人觉得很多人转发是“对底层的猎奇和想象” “大家通过关注缓解道德压力”,这对真正因为感同身受而恐惧愤怒转发的人来说倍感侮辱。大部分女性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出于恐惧。这并不是洼地之间的交易,而是有可能真实发生在每个女性身上,大家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强者位置上的人是男是女不重要,但希望有更多优秀女性涌现,我们要努力从渐进的讨论里、成功的女性榜样的力量中,发展出真正的平等的视角,创建更多的女性连接。每个行业里奋斗的女性都在为后面的女性开拓可能性,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航天员,谷爱凌是冬奥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三张奖牌的(女)运动员,她们都在影响着新一代女性去勇敢追梦。 最后,想对女孩子们提几点建议(我也在学习ing~) ① 一味地限制自己其实并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受到侵犯。犯罪者侵犯你不是因为你的着装,很多经历过侵犯的女孩,出事时穿的都很日常(裤子、卫衣、t恤、长裙),有时甚至不是因为“性”(有些犯罪者甚至是性无能)。而是因为你在他们眼里是弱势群体,能够满足他们凌驾弱者的快感,同样是弱势群体的老人和小男孩也很容易受到性侵犯。因此只有当自我的精神和肉体都强大时,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必要时才有力量去打击犯罪者。 ②请摆脱雌性竞争,不要互相恶意攻击,停止给其他女性贴标签(做什么动作就是绿茶,怎么说话就是婊里婊气等),这些形容和逻辑都是让女性摆正自己的领地意识,去找周围谁是我的敌人,是在加剧女性之间的无效竞争,而忽略了真正的矛盾。拿谈恋爱举例,如果感情出问题,去找两人的问题,而不是把矛盾怒气转嫁到第三者身上,让始作俑者旁观而退。男生成了一种值得被竞争的资源放在一边,女生成了拼命要去竞争资源的人。互相撕逼,原配打小三,渣男反而像受害者那般被保护争抢。打败了眼前这个人,日后可能还有其他人,问题只是被转移搁置,伴侣不真正做出改变,危机就不会消失。 ③ 女生要多读书,从知识和女性楷模身上汲取真正的底层精神力量,划清自我与性别的边界、与他人的边界,在思考和实践中收获一个更饱满、自信、坚定的去性别化的自我。 希望所有女性都有清醒的头脑和强壮的身体,努力学习奋斗,多去传递同性善意,女性关系的叙事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改写💪 最最后,推荐两期我特别喜欢很受启发的和女性主义相关的播客,愿你也有所收获: 【随机波动】20220209那期:看见或忽略我的性别,听见或传递我的声音 【放学以后】第14期:女性和她的身体,免于羞耻和恐惧的可能

  • Linux性能优化
    赵州芝
    推荐

    日本的女性工作机会比我们少得多,尽管有两代人的努力,仍不及我们的自由。 很庆幸中国女性的工作机会和可以为理想遨翔的平等权利。

  • Linux性能优化
    Carina🐯小确幸
    推荐

    虽然现在男女只是表面平等,要知道一个烂的开头 也是开始。道长且阻,女性需要持续不断的觉醒,书中内容不够深入,但能给女人一定启发。

  • Linux性能优化
    徽慈
    推荐

    我是从豆瓣读书看到这本书的,一直等微信读书上架,如今读完还算是有些惊喜。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从零开始学习女性主义,但是看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啊原来我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我很为自己高兴,因为有这个意识,我的人生变得越来越自由,我也越来越喜欢自己。 我推荐所有人读这本书,尤其是年轻人。我想,改变应当从我们这代人开始,从我做起。我没有耐心和能量去改变某个男性了,即使是我父亲和我弟弟,我都不打算努力了,我只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各种学习,变得越来越自由。而他们,我会竭尽所能的,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当然,这也包括我的母亲。如此想来,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不都是受害者吗?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能尽可能的,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超越狭隘的认知,选择尊重,保持独立。当我无法把他们拉上岸的时候,也要尽可能保证不被他们拉下水。 由于国情不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对我的触动并不大。但是后半部分,每看一段我都想振臂高呼,这本书的确可以作为女性主义的入门书。我再次推荐给所有人。一个人不是完成了义务教育就够了,也不是完成了高等教育就等于通关,人要不断成长。我时常被自己的弱点和狭隘所困,但所幸我在这种纠结与挣扎中,越来越清醒,坚韧。 这是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真好啊,新的一年也要继续成长。

  • Linux性能优化
    师 赖
    推荐

    坦白说,我并不认为男权或女权应该更重视哪一方,社会中有许多事是不存在对与错的,因为主导权与话语权总是在综合素质更强的那边,这无关正邪。评论区有许多男女对立的言论,无非都在为各自的立场发声,也就是为了自己说话。 我还是觉得,人没必要非将自己和某个群体捆绑在一起,只有让自己的精神超脱于群体之外,你的意志才是独立的。

  • Linux性能优化
    lilyoooo
    推荐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弱者,差别在处境、状态而非性别,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女性主义者。

  • Linux性能优化
    Shirley吖
    推荐

    仅代表我个人:  作为女性主义的入门书来看待,比较失望。本书观点太碎也太浅了,作者对生活中诸多现象做了批评,却没有再做深一层的系统性思考。作者开篇提到:女性主义不是弱者想成为强者的思想,而是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这一点就很矛盾,女性主义能够有话语权正是随着经济生产力发展社会地位提高带来。日韩搞女性主义或者女权运动都要远早于中国,但到现在日本女性却是东亚三国地位最低的。如今国内的女权主义运动颇有些邯郸学步的意味,不管男权主义本身好坏都照单全收,换个性别便成为女性主义的诉求,实际追求的还是性别的特权。如果女性主义想要成为超越男权主义存在,还是得脱离男性主义的框架,有独立的诉求和表达,而不是高举女性主义旗帜,延续着男权主义的做派。

  • Linux性能优化
    李咚咚💎
    推荐

    我们为什么需要女性主义? 人生充满幻相,独立自主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但也是最可靠的道路。 本书作者,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女士也是一位女性主义运动的活跃人物,著有《厌女》、《资本主义父权制》等书。这本小书属于谈话录,比起很多深奥晦涩的女性主义专业书籍更易读。其中列举了了大量生活案例和社会素材,非常接地气。书中有关于引人争议的敏感话题,作者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文笔辛辣、幽默、犀利,又不失专业性水准。虽然作者主要讲述的是日本女性主义起源及发展史,但东亚三国女性处境能洞见出许多相似之处。 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何依旧需要女性主义?一些不了解的人可能会问,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时代了,为什么网络上“女权”的声音越来越大?看似平等的表面之下又掩盖了哪些不平等的现象? 先附上一份全球性别差异报告,数据采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经济参与和机会:劳动参与率、相近工作的工资平等、预计收入、专业技术工人 ②受教育程度:识字率,初等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 ③健康与生存:出生性别比,健康寿命预期。 ④政治赋权:议会中女性参与,女性担任部长职务,女性/男性担任国家首脑的年数[最近50年]。 2021年全球性别差异报告,156个国家参与。结果排名:中国位于107位,日本位于120,韩国位于102。排名靠前的国家:冰岛、芬兰、挪威、新西兰、瑞典……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排名如此靠后,令人不可思议。 读完此书后思考发现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各类女性困境,在此列举一部分: 困境之一,对于女性的双重标准。 随着女性的解放,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后走入职场。现代女性要承受着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的双重压力。 类似“35岁以后不适合生孩子”,“不结婚生孩子就不是完整女人”这样的网暴连名人也不放过。女性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独立,另一方面要承受着婚恋焦虑、育儿焦虑,同时在职场中遇到的困难、歧视、一样也不少,还不包括就业歧视、招生歧视(大学录取分数线差异)等等。 困境之二,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对于女性的偏见。简单列举几个方面: 伦理道德评价:男女互换之后的双重评价,简单列举几个: ①男生交往过多任女朋友,被评价为有魅力。换了女性则被评价为不自爱、私生活混乱、感情经历太复杂、挑三拣四…… ②男生在感情中主动,被评价为勇敢有担当。换了女性主动,被评价为不矜持、倒贴、掉价、不会被珍惜、容易被抛弃…… ③男生与年下女性恋爱,被评价为年纪大成熟可靠、有安全感。换了女性与年下男生恋爱却被说成会老的很快、不好生孩子、容易被甩、养小白脸…… 生活中还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以上是比较轻的,更严重的如受害者有罪论。 集体潜意识: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偏见 “女司机”梗、“女孩子学不好数学”、“女人太感性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男主外女主内”…… 以“男性中心主义”为主的男权制社会中,男性是“主体”,女性是“他者”,女性处于次要位置。大部分的优秀品质、审美、道德标准以男性视角为主体。女性真的缺乏领导能力吗?事实上只要给予她们同等的权力并不会做的比男性差,古今中外的女王、女帝就是最佳代表。事实上,个体差异永远大于性别差异!(星座、血型、生肖、男人来金星女人来火星……请靠边站。) 语言表达:社会文化也在无意识地塑造以男性为主体的语言环境。 翻看汉字词语,以下这些字:娼、妓、奸、嫉、妒、妖、奴……其本意所指男女皆有之,但却用“女”来做偏旁部首,可见古代女子地位之低下。“她们”只能指代女性,“他们”可以指代所有人。传统社会对于优秀女性的评价标准:宽容、忍耐、无私,而这些词的另一面是:服从、被压迫、自我牺牲…… 困境之三,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存在。 家庭资源向男性倾斜,由于缺乏生产资料,女性不得不退回到婚姻中,拥有暂时居住权。然而,又由于女性缺乏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权,导致她们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丧失话语权。从此在爱的名义下,做出一系列不划算的妥协和牺牲。即便遭遇出轨、家暴的伤害,也很难走出婚姻困境。一部分女性不但自我欺骗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甚至对孩子也如是说,受害者之间的互相伤害更为致命。 困境之四,刻板印象对于女性的压迫 性别刻板印象要求女性应该:温柔、浪漫、情感丰富、有同情心、柔弱、善解人意…… 那些不温柔、不爱打扮的女性就被说成“女汉子”、“没有女人味”、“不好嫁出去”。性别刻板印象对于男性、女性都是压迫,因为实际上符合要求的人不到50%。优秀的品质不分性别,糟糕的特质更是男女都不应该有的。 刻板印象对于母亲的理想化,母爱就必须要伟大且无私。 想起日剧《坡道上的家》在豆瓣中的一条热评“世界对于女性最大的恶意就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个尊重人且奖惩制度合理的社会将给予辛苦付出的人相应的待遇和报酬,而不是一味的歌颂、赞美、鼓吹让这部分人无私奉献、自我牺牲。 发现一个现象,女性相对于男性会更多地把孩子照片设为用户头像。社会默认母亲必须要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投入更多的情感、时间、精力。当女性抱怨育儿艰辛的时候,听到更多的是“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忍一忍。”就连没营养的短视频也常见“爸爸就是不会带娃”的梗,无意识地进一步强化只有女性才能带好孩子。一群能呼风唤雨、管理大型企业、操作精密机械仪器、博古通今、对领导客户双商在线的智慧人类就真的带不好孩子么?深深的疑问。丈夫缺位的家庭中母亲将更多的关注、爱、焦虑投向孩子,造成母亲与子女的深度捆绑,这类情感模式对于母亲和孩子都是双重压迫。 困境之五,畸形的审美观念。 亚洲崇尚以“白、瘦、幼”为美的统一标准,就连一线的80后女星都要抱怨无戏可拍。女性的价值与年龄、容貌深度捆绑。女性的成熟之美不被欣赏,反之以“冻龄”、“少女感”来夸赞她们保养的好。就连大众也开始盛行医美整形,和女星一样害怕老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制造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电视和广告中的模特用精修后的图片和视频向大众展示完美女性的范本,要更白、要更瘦、要更年轻。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也让大众误以为现实中的女性个个容貌姣好、多才多艺。心理学研究显示观看高颜值的异型会对自己伴侣的兴趣显著下降。 困境之六,消费主义的洗脑。 “我负责貌美如花……”、“没有xx就不是精致女人”、“用了xx就是女神”、“穿xx才有女人味”、“美即是正义”、“年轻就该美美的”等等各种诱导消费洗脑女性,榨干她们的钱包。还有更恶俗的微商营销,“你不保养,你老公就把钱给了小三”之类的雷人文案。 最近出来两个新词“媚男雌竞”和“服美役”。 服美役:由“服兵役”衍生而来,指为了迎合主流审美被迫打扮自己而产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和为此忍受的各种不适。 媚男雌竞:谄媚男性赢得认同并视同性为竞争对手,多见于宫斗剧和一些商家的销售话术之中。比如“新年战衣”,和谁战斗?深深的疑问。 困境之七,网络世界中充斥着各类价值观。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三观无所谓对错,每个人都有权选择适合的人生,但一定要警惕,部分网红为了吸粉谄媚讨好女性刻意煽动男女对立,他们并不关心这些方法论是否适用于每个人,也不关心会否误导大众,他们只关心如何制造热度来获取流量。他们从来不会在意你是否需要成为一个精神富足具有独立思考的现代女性还是要成为一个别人的什么。包括不限于各路情感大v、情感咨询师(伪心理咨询师)、鼓吹不婚不育的女权派、情感挽回套路大师、攀缘投机取巧的假名媛、教女性婚恋技巧实战派等等。 结束语: 女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马克思说,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女性主义》李银河 认清现实,承认不合理的存在,还仅仅是女性主义斗争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并不轻松。女性的敌人从来不是男性,两性之间应该是互惠互利合作的关系,因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可以延续下去。女性主义的敌对方是社会的不公正,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偏见以及各类封建糟粕思想。作为现代女性主义者,我们不但要对蔑视女性的人说不,更要对伤害、压迫、欺骗、诱导女性的各种歪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说不。消除歧视,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实现男女平等。 ———————————————————————————— 最后推荐阅读《厌女》、《女性主义》、《第二性》(推荐台湾版)

  • Linux性能优化
    SYQ
    推荐

    4星,通俗易懂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当矛盾爆发时,母亲已成为父亲的代理人,父亲石像化 强者的特权就是无须对弱者展开想象力 人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他人 厌女:男性体现为“蔑视女性”,女性体现为“自我厌恶”,女权主义者,就是不断与内在的厌女心理做斗争的人 男性友爱:男性获得男性群体的认同 在亲密关系中要求尊重平等,也是在反对父权社会,因为“个人的即政治的” 当女生把男生对我很好当做亲密关系的第一要义时,其实已经把父权社会的大叔思维内化在自己身上,即当男性说我会对你好,会一辈子保护你的,透漏出一种所有物的想法,此时,女性在助长这种想法。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这种想法,而是想说:真正良性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成长”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