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 给予,给予,给予——直到伤害。 特点:制造怨恨、焦虑、付诸行动和不平衡;有优越感、情感疏离和虚假的安全感;设计出行为;贬低他人。 + 观众 接受,接受,接受——直到伤害。 特点:封闭、焦虑和付诸行动;假装套路有效;故意挫败伴侣进行帮助、修复和拯救的努力;防御以拒绝接受他人的给予。 = 假性亲密关系 情感疏离或缺失,用以防御同理心、亲密感、情感风险和情感投资。 结果:抑郁、解离和孤独。
在这本重要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指南中,三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家指出了这种普遍存在的功能失调的动力,他们称之为“假性亲密关系”——两个人共同创建的一种心理防御系统,以保护自己不受亲密关系中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的影响。根据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生活经验,作者们研究了那些受假性亲密关系影响的伴侣,他们不断重复行为上的“歌舞套路”。读者将发现一个有价值的框架,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工具,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以实现真正的亲密关系。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感觉有点难,因为虽然有时候觉得懂了点,但是总的来说还有很大部分不明白。还有一部分我觉得翻译可能不同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也不同。我赞成假性亲密的由来但是定义还是相对模糊。解决方案也不是特别通俗易懂。对于了解关系有一定帮助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实在作用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每次打开都在思考我到底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后来仔细回想,在不同的关系里我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人好难喔。
假性亲密关系中,无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无比痛苦,学会40+20+40的模式,修复真正的亲密关系吧。
“使用下面的模式,回顾假性亲密关系的动力,以确定在歌舞套路中你扮演了哪个角色或哪些角色。你会知道你是谁。要诚实,但不要自我批评。 假性亲密关系的特征 表演者 给予,给予,给予——直到伤害。 特点:制造怨恨、焦虑、付诸行动和不平衡;有优越感、情感疏离和虚假的安全感;设计出行为;贬低他人。 + 观众 接受,接受,接受——直到伤害。 特点:封闭、焦虑和付诸行动;假装套路有效;故意挫败伴侣进行帮助、修复和拯救的努力;防御以拒绝接受他人的给予。 = 假性亲密关系 情感疏离或缺失,用以防御同理心、亲密感、情感风险和情感投资。 结果:抑郁、解离和孤独。” “慈悲的共情是从假性亲密关系中恢复关系的核心原则。注意慈悲和共情之间的重要区别,以及当它们联合起来可以做些什么。共情是对另一个人的观点和体验的感知。它把知性的理解,或认知的共情,与另一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而没有假装‘我知道你的感受’。” 自己以为的不一定是真的,在关系里,我们可以是表演者,也可以观众,知道这一个点,很重要~
只看了前半部分就看不下去了,理论知识太强,很难有代入感、更喜欢比较偏感性点的书
读这本书的原著应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但看了一会 实在看不下去了 翻译的过于生硬 读起来很别扭 句子不通畅也不易懂 你讲真 在翻译的时候 内心真的装着读者吗
核心:跳出表演者和观众的套路,建立真实连结。在表演者和观众的关系里,表演者是一厢情愿的给予方,把对方拉进自己的剧本;观众是单向的接受方,以回避表示抗拒。真实的连结首先需要接受真实的自我,在情感上完整地倾听、接受对方。
Sharon Stephens Brehm is a retired psychologist who served as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She taught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for 15 years. She held administrative roles at the Binghamton University and Ohio University before she became chancellor of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道理是对的, 但是翻译讲述的还是让人觉得有点隔靴搔痒,不痛快。
全书读下来只记住了几个专业名词,通篇的案例描述仿佛只是给dream序列打个广告,对我毫无帮助。
感性,理性,再感性。 是山,非山,仍是山。 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假性亲密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夫妻或亲子间貌合神离、心里却冷冰冰的相处情况。如果你有某个时刻或某段时期,回家后习惯性地强颜欢笑,但却感到很疲惫、孤独,没有感受到和家人相处时本该有的轻松和愉悦。你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只会下意识地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多,所以往往在这条假性亲密关系的路上越走越错,和你的家庭成员(也有可能是和朋友间或和同事间)一起进行这场虚假的表演,谁都不快乐。而这种模式,很有可能持续你的一生。甚至让你的子女,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后,受之影响,把这一模式继续下去。因为大家只是本能性地感觉不舒服,但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的问题。直到某天,关系中的某个人发现了问题,真正做出改变,这种模式才出现转机…… 多看看心理学书籍真的不错,我们大家都一样,意识到问题之后才能有改变的可能。 祝愿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都能开心愉悦,愿人生从容。
真正的亲密关系:make me safe 你给了我很好的安全感,在你面前,我能成为全然真实的自己 我不担心你会离开 我不怀疑你的爱 在你的爱里,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