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想到又做到

如何想到又做到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如何想到又做到
    微生俊潇
    推荐

    2020年,疫情,火灾,水灾再加蝗灾,这赶得上圣经旧约上帝灭世套餐的灾祸一拥而上。倒霉的应届生猝不及防毕业,成为遭受社会毒打的社畜,以至于我常常感叹自己不是在生活,也不是生存,只不过挣扎着苟延残喘罢了。 当然也必须要明白的是,作为社畜的我算不上幸运的人,但绝对到不了倒霉得对生活灰心丧气的程度。生活总是应了那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而本书的作者卡梅伦·维斯特便是这更为积极的代表。 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是看到: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卡梅伦·维斯特便是一个有着不忍卒读童年经历的人,他在孩童时期被外祖母,母亲性侵,这样痛苦的早期记忆触发了他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他成为了DID患者。在杭州挣扎的我两个人生活在不到十平米的房间里总觉得压抑难受,而卡梅伦·维斯特一个小小的躯体有者24个人格,这些人格会让他在开车时,变成一个混沌无知的低能儿,连油门在哪儿都不知道。也可能在夫妻亲热时,忽然变成年幼的孩童惊惶失措…… 庆幸的是,在妻子以及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维斯特慢慢夺回了身体的控制权,自助者,天助之,维斯特还通过学习取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他努力使身体内不同的人格和睦有序共处,也期待着自己的经历,所学哪怕不能治愈他人,也能帮助他们把握生活的主动权。 久病成良医,维斯特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DID患者,也渐渐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身边好像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他们通过努力成为了当初帮助他们的群体那样的人,比如说当年汶川地震的受难者成为了抗疫的解放军,一线护士,比如说98洪水受救的孩童成为了这些天抗洪战士。有时候痛苦让我们接触真实,也帮助我们追逐伟大…… 永远不要放弃生活的勇气,永远……

  • 如何想到又做到
    燃烧
    推荐

    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演艺人生!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亲历者!在不经意间就续写着各自的演艺,家庭是一生一世的伴随;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接触史,看着故事太投入了,没有了快乐的日子。         人的自身素质有高有低,但每个人的看法,都随着内心的健全与不健全而产生更大的歪曲和展示;伤疤好了还有伤痕,内心深处的的伤,却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小时候的脆弱:围绕着周围接触过的环境因素,而产生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站起来继续前进才是迈开步伐的进程,但是做起来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引导。

  • 如何想到又做到
    杨夕兵
    推荐

    每个人多少都有些多重人格,只是自我和超我将其抑止。当抑止不住的时候,就变成多重人格的精神分裂。学会自我排遣看来很重要。

  • 如何想到又做到
    wei~
    推荐

    接受比否定更勇敢         大概用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一直想读的书-《24重人格》读完了,心里仿佛也有一片一直漂浮的树叶终于落到了属于它的远方。开学之后就是我在大学里面的第二年时光,这学期的专业课也变得多了起来: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等,大一学习的《普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好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入我记忆的深处。什么是人格?人格测验又是什么?不,如果说单纯为了复习我学过的有关人格的知识,这并不是我要读这本书的理由。坦白地讲,本学期选修课-人格心理学,课上放的一段翻拍本书的电影,使我急着要一探究竟。         在读这本书的一个星期,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失眠的我,竟然开始夜夜被梦境所环绕。其中一个梦是这样的:我很努力地考过了英语四级,并兴奋的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亲人们,但是他们都不相信我,都否定我,特别是我的弟弟,竟然还冲着我-他的亲姐姐打了一巴掌!而在我内心很痛苦的时候,我的亲人们又来跟我道歉,说他们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事出有因,希望我可以原谅他们,我大哭着问他们:我从来都不会轻易信任别人,为什么我最信任的人都欺骗我?否定我?可是最后,我还是原谅他们了。还有一个梦是这样的:暑假的时候,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工。弟弟就要开学了,他也告诉了我他要去上学的时间,他希望我能够去送他。可是到了他要离开家的那一天,没有人来告诉我他就要走了,而我竟也稀里糊涂地忘记了送弟弟到火车站这回事儿,等到我发觉过来,像疯子一样在火车站找弟弟的时候,才意识到:他真的已经走了,而我,忙着赚钱,竟连他这个小小的要求都没有满足。之后的我,一直处于内疚之中。         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两个梦。梦究竟想要告诉我什么?它到底在揭示了什么信息?这本书,是在逐渐唤醒我的潜意识吗?我小的时候的经历也正在起作用吗?       《24重人格》中的主人公卡姆,因为小时候被外婆和母亲性虐待,以至于他制造出来不同年龄阶段的分身,赋予他们不同的角色,共享同一个身体。但是在他开始真正地“康复”之前,最大的障碍就是他的否应,他不相信自己受到虐待,不相信自己有多重人格,他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自己杜撰出来的,自己就是一个疯子!可实际上,当他真正开始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一切都开始变得好了起来。         儿时的经历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从我们诞生一直到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一次经历,不管有多么不起眼的经历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如果长大后的你还是喜欢咬手指甲,则有可能是在口腔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你并有恋父情结或者是恋母情结,则有可能是在性欲期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人的发展过程中,你自身,你生活的环境,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会成为塑造自己的事物。尤其喜欢书中的这样一段话:在爱与意志的每一个行动中,我们都同时既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又塑造着我们自己。         这篇感想的标题是:接受比否认更勇敢。这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部分。在我的记忆中,小的时候,我并没有被父母照顾,而是送到了姥姥家,直到我四岁多,才回到自己的家里,而弟弟,却被父母一直照顾长大。我和弟弟从小一起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但是“不幸”地是,他的成绩一直都比我优秀。一起学弹琴和书法,可是每次老师表扬的人都只是他!我最讨厌过年走亲戚,每次都是问他成绩夸奖他,而对于我,他们只是轻描淡写般地客套一下。梦里,我梦见亲人们都在否定我,弟弟又打我,我想这是我的经历在无声地告诉我:你,不自信,没有安全感,又恨那些“偏心”的人以及各方面都比你优秀的弟弟!我承认,我真的恨过那些人,就只知道成绩,成绩!我也恨我的弟弟,你从小就夺走了父母本应该给予我的爱和照顾,为什么还要哪方面都要比得过我!可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还是为自己没有送弟弟而内疚不已。也许在我的心中,我并没有再恨那些人了,因为亲人,在我心里更重要。在梦里,我哭着喊出在现实中从来不敢说出来的话,那些被压抑的痛苦释放了出来,那些小时候经历带来的创伤在撕扯着的同时也在康复,我接受了这个事实:我的成绩的确不如他,我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的确不如他,可他是我的弟弟,我爱他,我应该为他感到骄傲,为他祝福,而不是仇恨和嫉妒!承认自己的平凡,但那不是平庸,我也不会让自己平庸!         梦里的痛哭一场和醒来之后的暗自神伤,让我去思考我的一些经历,以及在我成长中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而我,是在以接受的态度还是否认的态度面对它们?经历,不会凭空消失,承认自己真的经历过,也没什么,虽然那会让自己痛苦,可是这也总比一直否认它们要好得多。一直的否定,就是在逃避!而一味的逃避,是永远也无法解决问题的!一些让我痛苦的经历,也许潜藏在潜意识之中,突然想起,还是会难过不已。慢慢累积在心底的负能量,如果真的不想办法进行释放的话,有一天它爆发的带来的伤害将会是更大的!所以,我想,目前最适合我的办法就是,面对那些经历,接受事实,改变心态,积极地解决问题。         是的,我接受这样一个平凡的自己,还有,所有让我痛苦的经历。  

  • 如何想到又做到
    素年锦时
    推荐

    布朗宁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当然,对于那些不幸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来讲,有了爱,人间也不一定会变成天堂,但至少它可以实现治愈完成拯救可以免于堕入心灵的地狱。 《24重人格》,简而言之,就是有24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分身)共用一个身体,是一种人格分裂的严重表现。病人多是由于幼年时期遭受性侵害(尤其是乱伦)造成的心里创伤。 人格分裂患者卡姆是在三十七歲生日過後才開始漸漸發病的。發病前,他和妻子瑞琪兒子凱爾擁有一個十分溫馨幸福的家庭,他不僅是一位體貼的丈夫更是一個超級有愛的好爸爸,只是,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尤其被鼻窦炎深深困扰。其实他也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自己的病根是在内心深处。“那儿有某种东西不太对劲——一直不太对劲”。直到准备做鼻窦炎手术的前几天,在公司的卫生间里,对着镜子看自己忽然好像遭受电击一般,他的整个身子倏地颤抖起来,接着,嘴巴里突然冒出一连串奇怪的话语,咕咕哝哝的,听起来就像他心里有话要说,但一时间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似的—— 灵魂开始出窍,分身第一次出现了。 惶恐不安中,身心饱受折磨的他,终于下决心去看心理医生,至此,他的那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24个分身相继出现——戴维,克莱,尘儿,佩尔,巴特,利夫,斯威奇,怀亚特,安娜,特露蒂…… 而每个分身都是带着自己的“使命”出现,服务于主人格卡姆 但是又都有着属于各自的独立人格。 其他的分身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在此我只想画重点说说四岁的男孩戴维、八岁的男孩克莱以及十二岁的女孩尘儿。因为,这三个分身都是卡姆幼年时期遭受性侵害的“衍生物”。 说出来太毁三观了,卡姆四岁的时候被他那个浑身汗臭且长着白色Yin毛的老外婆给性侵了,即使是处在对性懵懵懂懂的年纪里,那份羞耻,以及无法承受也难以逃脱的无奈迫使卡姆不得不分离了自己,作为一种保护手段,把耻辱痛苦让给分身“戴维”来承担 ,而现实中的卡姆还是那个纯净的无忧的卡姆,长大后,也完全不记得曾有过如此不堪的经历。 卡姆舅舅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对卡姆说 “苹果不会落在离苹果树很远的地方”,这似乎在暗示卡姆的妈妈和他的外婆一样对卡姆乱了伦,八岁的卡姆只好让八岁的分身克莱去替他应对了。 关于分身尘儿,那是卡姆在12岁的时候被一位男性施以性侵害后分裂出来的一个小女孩,因为他认为,被性侵这件事,一般都是发生在女孩的身上。 卡姆真是太不幸了。《中毒的父母》一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把父母施与的性侵害称为“终极背叛”。因为,性之伤具有损害孩子所有宝贵天性的毁灭性,它玷污了亲子间最重要的信任,也触碰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更可怕的是,因为性之伤天然的隐蔽性和禁忌感,孩子无处可逃。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保护者变成了侵害者,港湾变成了地狱。 未被正视和处理的原生家庭伤口,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不小心碰开了盒盖,悲哀、羞耻、怨恨、愤怒、暴力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出来,把人淹没在痛苦的洪流之中。 “纷乱的思绪在我脑子里盘旋缠绕,就像一群被困在罐子里闪烁飞窜的萤火虫”卡姆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24个分身共用一个身体的感觉让他几近崩溃、疯狂。 亲情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血缘又能代表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到底隐藏着多少像这样见不得人的伤害? 好在卡姆有一位伟大的妻子和一位了不起的儿子,愿与他和他的分身们“祸福与共,长相厮守,无怨无悔”。最终让卡姆接受自己是多重人格患者,并通过谅解实现自我重建。 既已存在,就给予全然接纳;被伤害的,就让他(她)得到加倍的爱。 这就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