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想到又做到

如何想到又做到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如何想到又做到
    平平安安
    推荐

    知道这是本纪实文学,但我常常因为不可思议而觉得像虚构类小说。多重人格或许听着耳熟,也觉得生活里很多人都似乎转瞬可以角色转换,好比我自己就是工作中是能干的工程师,回家就得是个贤妻良母,还要是好姐妹好女儿等,就连说话的口气也必须随着不同的身份而变化。但卡姆的问题是他的那些身份与他实际生活中完全不同,他是由童年的不幸遭遇而把自己的当时变成一个身份躲在身体的角落里,会不受控制地跑出来,甚至有些身份还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一种精神问题,幸运的是现在科学对于他们已经有了很多方法干预治疗,而家人的配合包容更是比医生更有效的良药。

  • 如何想到又做到
    DX22
    推荐

    一口气读完这本,感觉压抑,很累。感觉世界又多了一层阴郁的帘幕。。

  • 如何想到又做到
    -Phoebe
    推荐

    因为好奇所以阅读,文笔不予评价,偏向于日记记叙,但是整个故事读下来是有代入感的,仿佛自己是旁观者一样看着主人公从只是患鼻窦的“正常人”过渡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路历程描述得十分详细。 DID病人很多,但不是每个患者都拥有信任并支持自己的家人,甚至陪伴都成为一种难得。最后读到凯尔点醒瑞琪的片段真的暖到让人心都化了😢瑞琪作为母亲,作为伴侣,在“人之常情”面前坚守自己不去越界也属实不易。 文内配图从不同笔迹的书信可看出卡姆各个分身的特征,大晚上躲被窝看书还被几张人物插图吓到了....患者在自我和解与承认的过程中真的很可怜,也侧面显示出对儿童施暴的变态是多么可恨!更何况卡姆被不同性别的至亲伤害....所以相信卡姆的治愈之路肯定比文内描写得更加坎坷...

  • 如何想到又做到
    猎户座
    推荐

    普通心理学老师推荐于是跑来看了 因为以前对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比较感兴趣所以也了解过一小部分不至于完全不了解,但这本书确实又一次加深了我对DID的了解,让我知道DID的治疗结果不一定非要消灭其他人格只剩一个人格(这点可能是受了《致命ID》影响hhh),患者也可以通过协调各人格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让我对该病症也有了更多了解。书中作者和他的分身们的相处方式等,尤其是在观看录像时看到镜头里的卡姆时尘儿他们的惊讶和看到人格切换后卡姆的吃惊,以及人格们的可交流性和团结让我觉得耳目一新。 作者是个很勇敢很幸运的人,他能够学会直面过去的悲惨经历,能够接受自己和自己的人格们,能坚持治疗,能一直爱着自己的家人为他们着想,真的挺不容易的;同时我想夸爆他的妻子和儿子,如果不是他们的爱、勇气和耐心,作者不可能和自己还有伙伴们达成和解和共识,也不可能重归正常的生活,在他们身上能体现出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心理疾病患者自身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外,整个治疗过程对患者的亲人而言也非常艰难,他们也有很沉重的心理压力,但他们自身又对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同样,心理医生所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从作者的经历中就能体现出一个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医生非常重要,能否准确做出判断和决定、能否应对患者及其亲属的各种情况与反应等等,对心理医生而言都是挑战(再次对专业敬业的心理医生肃然起敬)。 总的来说,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是对患者、心理医生、患者亲属多方的一场考验,要想取得最终成果必须通过多方共同努力。 还有几点个人想法: 1.书中讲了许多DID患者的人格产生原因,很多都与童年时受到虐待有关。童年时受到的创伤会影响人一生这一点已在心理学方面得到广泛认可,作者的经历也让我们感受到过去的创伤对他造成的影响和治疗的困难,尤其是作者夫妻俩为了保护儿子免于作者儿时的悲剧而做出的努力,无一不让我们明白保护孩子的重要性,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免受伤害; 2.在心理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家属的体谅与帮助不可或缺,但同时家属的心理状况也值得关注,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也要关注和及时调整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人是不可能完全做到感同身受的,但通过作者写下的这本书,我们可以对这类群体有更多的了解和体谅,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大概也可以为他们回归日常生活、也为我们自己和家人更好地生活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阅读体验四星 推荐指数四星,推荐给对人格分裂症感兴趣的朋友

  • 如何想到又做到
    ~沛
    推荐

    作者一个患有人格识别障碍的病人,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心理学家,挺励志的。 大多数这些患有严重精神病的人, 童年多经历过惨痛的经历,治疗时必须把症结找出来。在治疗过程中,自己的意志,家人的支持,心理医生的能力,这三者是必不可少的。 应该是病人的社会经历,学识越高,越对这种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不能接受的作者患病治疗过程中,瑞期跟安迪出轨,就算没有肉体上,精神上也算。

  • 如何想到又做到
    ✨妖瑶怪乖✨
    推荐

    怎么说呢,看过好几本描写多重人格障碍的书,本部作品就故事的叙述谈不上是最生动的,甚至逻辑性不算严谨,毕竟作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很多读者想看到的比如具体人格产生的原因,具体治疗的方法都没有很详细的提及,可能这也是作者内心想逃避的事实,但书籍中透露出的真实性和一些心理描写却是最详尽的,这点弥补了整部作品的不足。

  • 如何想到又做到
    马雅婷
    推荐

    最近做心理咨询时,老师告诉我,我的生活太碎片化了,因为无法把这些碎片整合,一直通过逃避来避免与过去的情绪和创伤接触,反而导致情绪一直缓慢发酵~我需要整合,我需要直面这些情绪,正如卡姆得到救赎的方式,能够拯救自己的,永远是对自己的接受和爱~  因为心有所依,因为爱有力量,自己已不是当初受伤的孩子,我们有力量,有爱,我们不再畏惧过去,也不再害怕未来,勇敢承担当下~

  • 如何想到又做到
    🖼
    推荐

    这世界辽阔,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给人时间和机会,去接纳和包容

  • 如何想到又做到
    推荐

    好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读书了,也好久没有碰到让自己一口气读下去的小说了…对不起,这不是小说,这是真实的,即使在我们心中是多么不可思议。 读后面,最让我感慨的是,即使一小部分人格,都不仅仅是一个碎片,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被接纳和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和平的道路。

  • 如何想到又做到
    袁燕利
    推荐

    我们何尝不是边被现实毒打边被迫接受平凡人平凡世界的现实!面对曾经的雄心壮志,面对种种不易,面对艰难困苦等等太多现实问题,我们那些心高气傲的棱角被一点点磨平,又一步一步接受现实,按部就班的走好普通人生的每一步! 接受现实,不意味着放弃美好追求!愿历经千难万险,归来我还是那个少年,那个美好的梦还能一直给我美好的期盼和动力! ——写给正在被毒打且正在接受现实的自己

  • 如何想到又做到
    推荐

    全书几近百分之九十的部分都在讲述作者如何认识并真正接受自己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患者,在接纳这个事实的过程中,伴随着痛苦的自我破碎和重建,然后才是漫长的治愈的开始。当然也离不开家人的爱护和支持,具有真才实学的心理医生的治疗。

  • 如何想到又做到
    momo
    推荐

    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不被上帝眷顾的,至少曾经不被眷顾,阴影,矛盾,恐惧,痛苦,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少来自外在的伤害,以至于去寻求多重人格的庇佑,又或逃避,那些不愿去面对的,不愿去触碰的,燃烧了内心的惧怕,那化作灰烬的,是泯灭的良知还是新的重生;也许会是另一种宣泄,每一种情绪都化为一股力量,一重人格,一幅面孔,诠释不尽悲哀怅恍,但,若心向往之,则一切尽皆美好,若没有哀怨,多重人格于一体又何不可,触不及疼痛,感不期别怅,不伤及旁他,谁说不是另一种炫酷!

  • 如何想到又做到
    Liya
    推荐

    因为之前有段时间在慕课上学习人格心理学,上课的老师提到过这本书,所以出于好奇,也翻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真实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患者的生活居然也可以如此绮丽,虽然也有病症的突发和痛苦,可是换种角度,也觉得蛮有意思和可爱。 本书作者躯体里容纳了24个不同性格、年龄、气质甚至性别都不同的分身,彼此依存,彼此需要,有时候唧唧咋咋,有时候又羞涩包容,看着书中的描述,经常还有种感动。不管怎么说,形成DID的原因终究是痛苦的,童年极端的性创伤或遭遇让一个人通过分离出分身的方式回避痛苦记忆,否认痛苦经历,这只是出于人最基本的需要——自我保护。成年后的某一天,出于某种原因,这些分身纷纷现身,形成所谓的DID,因为不管多伤痛的记忆终究还是需要面对和解决,小时候是能力太弱,长大了终究还是得正面面对,所以如何和这些分身友好相处,如何通过分身去了解、接纳、走出过去的伤痛,成为DID病人最大的生命议题。 DID病人需要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这是重要且必要的,可是本书作者说,现在还是会有医疗机构漏诊或误诊DID(一个DID病人确诊平均需要7年时间),而且也很容易遇到不专业的治疗DID的医生。因此,如果我们是相关医务工作者,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加深入了解DID的发病特征,了解治疗方法,可谓利器一件。 本书作者自己治疗DID也是反反复复了很多年,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拥有爱他、理解他、支持他的妻子,和给他精神慰藉的儿子,因此DID患者家人的精神鼓励是必要条件,是强大的精神后盾。读此书,也常常被他们夫妻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 如何想到又做到
    阿萌👿
    推荐

    和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解吧,他们的出现必然有各自出现的道理,小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很奇怪,和别人不一样,就像别人可以在背后谈论另外一个人,议论别人,那时候的自己觉得很奇怪,他们不是好朋友,怎么可以这样子做呢,但是又觉得自己太奇怪了,是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小时候读的书太少了,自己的成长好像就一步步的去模仿身边的人,模仿父母,模仿课本里可以学习到的一些,慢慢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不奇怪的人,可还是会不喜欢自己,所以,和自己慢慢和解,慢慢成长为自己喜欢,并且向往的人吧,我很庆幸遇到我的前男友,让我清楚的意识到我是一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以前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没有想着让自己成长,可是不成长自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烦恼,身边的人也会为自己的烦恼买单,我以前不忍心伤害任何人,可是却好像老是在伤害别人,我愿永远好好爱自己爱别人

  • 如何想到又做到
    晓轰轰
    推荐

    看过最残忍的一条评论:原来普通人的人生就算分裂成24个人格也没什么好看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