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 孩子,我不喝酒。于我而言,禁欲很简单,节制却很难。 这话太适合我了!做不到适可而止,那么干脆就不要开始第一口巧克力🍫和蛋糕吧!!!
这本书,相对于其他各种鸡汤文,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更有效。 我更倾向于一个怀疑者,必须的有个自我信服的理由才会去做,义务和自制都不会产生动力。通过这本书,从心理状态找到了一直想运动而没有行动主要原因。 可以加入书单,每月刷一遍漏洞
增加提示,在自己环境中提前想好想要养成的习惯,好习惯就需要增加提示,坏习惯就需要减少提示。 早上喝水,晚上就提前摆好 看书多点,就放到容易拿到 锻炼多点,就准备好衣物 学习多点,就准备好相关环境 减少消磨时间的习惯,就远离相应的环境,这些不可避免,因为人的多样性,资本也总是在寻找人的不良嗜好赚钱,从而营造这样的放大的不良环境。 习惯的频率比时间长短重要,习惯就是三要素中的一系列动作,也可以说是程序,因为算是绑定到一起的为实现特定目的的一组指令集合。 奖励就是最终好处,或者坏处,最直接的那种想到某种行动就想到的刺激,望梅止渴,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看电视和运动绑定,站立和阅读绑定,奖励一定是和提示相互联系在一起,没有相互联系的都会带来负面效果。
很不错的一本习惯之书,没有毒鸡汤,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绝对性。作者的亲身实践,供我们参考。
📖 习惯会慢慢改变你生活的面貌, 就像时间会改变你的容颜。 这一切悄然发生,而你对此却一无所知。
读这本书之前,觉得习惯这么小的事,竟然能写成一本书。对于作者,也感觉名不见经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耐心地读起这本书。 刚开始,对作者的一些观点并不敢苟同。比如,作者认为习惯若养成了,就不再需要自制力了。但我认为习惯的养成,恰恰需要自制力的约束。 随着阅读的深入,对作者和本书的观点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者是名专业作家,曾经做过美国大法官的助理。作者能把我们生活中很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小心理状态,描述的十分到位,惟妙惟肖,让我不得不感叹作家敏锐的洞察力与描述力,有时看着看着不免会心一笑,感觉作者在自己身边安了个摄像头一样😊 对于文章中一些观点提出一些本人的主观看法。本书作者对《我们是如何发胖的》这本书的观点,表示十分支持。因为我也比较关注减肥类的信息,也对这本书的内容观点了解了一下,这本书和本书后文提到的阿特金斯减肥法原来是同源的:都赞成低碳水高蛋白饮食。这种减肥法,对于特别胖的人群来说,短时间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人体的长久破坏力却是需要时间证明的,不是特别胖的人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减肥方法。这也让我自己强化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念。不能一味接受,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感谢微信读书平台,让我与本书相遇。不知不觉在微信读书上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慢慢改掉自己玩斗地主、消消除、看薯片新闻的习惯。督促自己重拾生子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养成了每天晚上都要和老公出去散步的习惯。进一步强化了自己为人父母后,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观念。向着更好的自己,出发!
《好习惯的秘密》是个人经验运用和总结。与《自控力》阐述的观点和方法,大致相同。《自控力》会用更多的实验结果佐证。 《好习惯的秘密》更胜一筹的地方是,对人群进行了比较经典的分类。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引导方法。这一点,值得从事教育行业的人进行借鉴,因材施教,其实很重要的一点,要知道自己的学生是偏向哪一种类型。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影响别人,也要知道彼此属于哪一种类型,有意识地调动和改变自己的思维和习惯。 习惯,决定人的一生。愿大家共勉。
读了很多关于习惯培养的书籍,《好习惯的秘密》是最“舒缓”“友好”的:(1)提出“建立新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好习惯”的观点,强调自我认同和肯定,拒绝贩卖焦虑;(2)基于“自我认知是培养习惯的基石”这一强大的心理和决策理论,让培养习惯不盲从、不着急、不冲动,先了解自己属于“支持”还是“叛逆”型人,是“猫头鹰”还是“百灵”型的生活作息,是“长跑型”还是“短跑型”的工作习惯,以此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习惯;(3)基于“长期主义”,提出“好习惯本身就是奖赏”,直击“达成目标后的第二天故态复萌”痛点,回答例如“3个月瘦20斤,后来为什么不知不觉又胖回去了”“100天考过雅思7.5分,三年后为什么又成了哑巴英语”等“关于习惯你不知道的秘密”。
格雷琴·鲁宾很坦诚,坦诚得几乎不像个专家,而更像是位喜欢同他人分享经验的阿姨(抑或大姐?)。没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语调,整个阅读过程亲切得仿佛和她对坐倾谈,哦不,是听她一直“絮絮叨叨”。 在“培养好习惯”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得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付出许多的心力,不断尝试,不断省思,不断调整。 她的坦诚正在于她不断地告诉读者,她曾经是如何一种习惯,又因为何种契机生发出了改变的想法,受到好奇心驱使的她为此去做了许多研究,然后选择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亲身实践检验,并不断修正,最后总结出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准则与心法。 这些结论也许并不如何新奇,在某些人看来可能也无异于老生常谈,的确,许多心理学或行为学著作中大多对此都曾论及。然而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些总结因为是基于亲身实践,而非只是单纯的研究和理论的引用,因而也更直接,更系统,更一针见血,更易学,显出一种别样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来。 假如你也是个有志于培养好习惯的人,并且在这条路上也踩过了许多坑,迷过了许多次路,你也许也会同我一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时会心一笑,有时头皮发麻,有时如雷轰顶,有时恍然大悟…… 了解自己本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而借由培养好习惯,从而使自己的生活迈入一种持续、稳定、充实、愉悦的状态,更是难上加难。但其实,难的并非是坚持这件事,而是我们对人性和人心所了解的太少,对好的方法又践行得不够,以至于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终究过不好这一生”。非不能耶?实乃人不愿也。 尽管每当读到书中大段的对话和案例时,常常会感到一丝丝的不耐和厌烦,有点想丢开。但转念一想,这是一位阿姨耶,立刻就释然接受了。须知阿姨们岂有不爱说“我哪个朋友如何如何,上次那谁谁如何如何”之理。 那就只好微笑点头,耐心聆听,只要目光保持专注,心里偶尔开点小差也没什么。但长辈的话,尤其是有知识且又说又练的长辈的话,还是要听,要多听。择其善者而从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学而时习之,何乐而不为? 好习惯,终指日可待也。
习惯决定人生。你有怎样的习惯,就收获怎样的人生。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简单的事情,根据不同的人,养成的方法也有出入。 这本书还不错,读完可以让我们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换言之,习惯消除了人们对自制力的需要。比从前更好!这正是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