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圣母型人格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 (她)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在他(她)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圣母型人格都有避免愤怒和寻求认可的倾向。其基本都表现有两种 1删去的言语(对别人的请求不满,但也不敢去表达。) 2 批判性思维(总是假想别人对自己负面的评价,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 解决方法 1是用搞笑的方式把它们讲出来。 2加入的“我有一个想法”这个短语,就能让你和之前的那些批判性声音隔离开来,比如当自己有个想法:我今天表现的很糟糕。变成我有个想法,我今天的表现很糟糕。这样做之后让你意识到它们不是事实,只是想法,而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这些想法无关。 3从“可以”开始,享有自己的权利。比如有个聚会自己不想去,但又怕得罪朋友时你可以想,我可以不去,也可以去,这是我的权利。 4如果你现在的圣母人格,是受童年经历的影响,那你就与童年的你谈一谈。如果青少年时期对你性格的影响更大,那你就与青少年时期的你好好谈一谈。 5面对镜子对自己说些肯定的话语,来代替脑海中的消极想法,让自己学会好好爱自己。这里有个原则:就是每个句子都以“我”开头,后面接一些积极的东西。比如“我正学着对自己好点”“我正学着拒绝让我筋疲力尽的事情”“我是一个优秀的人”等。 6写一日三好日记。所谓“一日三好”日记,就是从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中,找到三件值得称赞的事记录下来。当然不一定要记够三件事,一两件也是可以的。 7提升对自我价值的感知能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每天的活动分成三个等级。这个方法很简单,需要我们把自己一天中要完成的每一项任务及活动都列出来。之后,你可以按照“消耗级”“精通级”和“乐趣级”将这些活动分类。“消耗级”指的是那些消耗你时间的活动。“精通级”表示你觉得自己擅长的活动,而“乐趣级”则指的是那些你很感兴趣的活动。接下来,我们可以想想,如何把自己觉得属于“消耗级”的活动,变为“乐趣级”或“精通级” 拒绝别人的请求的小技巧。 1先假装很强势叉腰抬头(肢体语言),再拒绝。 2事先准备你要说的话。 3客气而果断地结束对话,不要让对方有机会说服你。
作为一个“可爱”的人,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但有时也可以“自私”一点,每天对自己说“我爱你”,多为自己考虑,学会拒绝。
为了避免别人的愤怒和寻求别人的认可而成为“可爱的人”,只有好好爱自己,肯定自己(一日三好),把所有的“应该”都变成“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和真实的感受;赶走“批判性思维”、“责任饼图”;学会用“客气地拒绝”、“不加判断的创造性头脑风暴”、”卡壳唱片技巧”;减少1%的可爱,敢于让别人失望,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别人的需求之前,无需对别人的情绪负责;学会三明治评价法BEAR四步法,就会打破诅咒,变成“可爱”的赐福。
2021 这完全就是我所需要的书籍。每一个在行动前过多考虑他人的看法、态度、眼光的人都需要它。作者研究之精、解答之细和简洁的语言使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谢谢作者,又给了我很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行动指南,我相信每个人面对新的自己时都又紧张又兴奋,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有很多的选择。
读这本书的时候 我是一个 从未意识到 过去我“好像必须对别人好,不然我就浑身难受,也觉得自己很自私很有负罪感” “必须很高尚,不可以允许有一点私信” “为什么大家都很爱我都在帮助我给我提出建议,可是我却感到痛苦” 我没有意识到,性格给我造成的痛苦 读着读着 似乎都不仅仅是被温柔地拍着头 像是我的心 被轻轻地揉啊揉啊 要揉散这淤堵 很幸福地遇见了这本小书
这本书对讨好型人格的人做出改变有帮助。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试着跟随自己的本心,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多爱护自己一点,我想我们的人生会减少许多遗憾。
让我明白有些事情不必放在心上,我需要更多照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以迁就他人而忽视自己。更多的是通过心里暗示来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我可以,而不是我应该…
我就是典型的圣母型人格,不敢拒绝别人,在乎别人的情绪胜过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提出的意见对我来说就是批评,这样活着真的很累。
个人觉得这本书心理知识理论原理以及给出的技巧还有列举的例子都很有用 应该是目前我看过的此类书中最好的一本
有时,生活对我们的磨砺和滋养,可以等肩图书阅读带给我们的收获。 本书是三年多前好朋友分享给我的,感觉这本书确实适合当时的自己好好读读,然而却没细读进去;经过这么多日子的风吹日晒,现在听完,反而觉得可能不太需要书中的理论和做法推荐了。 这书宗旨吧,就是一句话,对自己好点。
几乎每次咨询,从一地鸡毛里都要回溯到家庭,内省,她帮我回忆,我好像终于逮到了罪魁祸首。下次还是心碎,惊恐,陷入更为严重的情绪内耗。很多事情和回忆混杂在一起就不分对错了,它是迷雾,只在你的头顶。没有形态的。想起来为了让我放松,她说你想想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她不懂的是,生活在时时刻刻的未知就是艰难万分。 所以看书也没有用,可居然还是尝试用书安抚自己。
为那些把别人开心放在第一位,不断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可怜提供一个自我保护的社交手册
从最开始的例子所表达出的问题在到解决的办法有利于“可爱的人”走出困境(இдஇ; )
“再有用的书也有30-50%是无用的。” 一些举例,速读即可; 一些道理,可以留心。
①很多人从小就被家长予以厚望,应该怎样怎样,长大后又被伴侣和领导要求,应该怎样怎样,而顺从和谐又几乎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结果就只能压榨自己,有时感觉被压喘不过气。本书点明:遭受“可爱的诅咒”折磨的人都是“愤怒逃避者”与“认可追求者”的结合体。 ②这里的“BEAR”四步法与非暴力沟通四步(观察感受倾听请求)异曲同工。第一步breath,深呼吸平复情绪;第二步Eulogise赞扬,建立共情,消除敌意;第三步Accept,全神贯注地聆听;第四部Respect以“我”开头来表达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