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之河

基因之河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基因之河
    风飘飘
    推荐

    方言的应用自如让这本书里的故事变得有血有肉、有家、有归去来处。通过阅读,了解了秦腔的来龙去脉,更理解了秦腔艺术在三秦大地上生存的不易。故事是要多重事物叠加构成的,但太过纷杂,就显得零乱了。这一点作者自己在后记中也流露出了对阅读者们能否读下去的担忧。

  • 基因之河
    王云皓Clover
    推荐

    贾老的作品争议一直较大,《秦腔》被指称“琐碎、低迷、猥亵”,更无论曾被禁的《废都》。当年的语文老师每年都会送我几本书,有时是我提供张单子,有时是他点了自己喜欢的拿过来。我也曾向他讨要过《废都》,他一笑,最后只给了我本《白夜》。 最终有机会翻开《废都》的时候是在老家的咖啡馆里。陕北的小城市,漫天的沙土,桌上撂一碗甜醅子。我只读了开头的几十张,三年过去了仍记得那个比喻,说一个人在经历人生的顿点时,仿佛铁道的闸门在他眼前落下。我心头“咔”的一声。 《秦腔》获了茅盾文学奖,同样获奖的还有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这三本书可以说几乎写尽了中国的乡土。 拥拥嚷嚷朝前去,零零落落坟冢起。 一幅小联送给我唱过歌也流过血的清风街。希望每个农民背后都有一簇一簇的月季。 疯子寡言,我不如引生。

  • 基因之河
    醽醁
    推荐

    这是一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历史,有欢与笑,也有血与泪,它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属于中国不断变化却又不断消亡的农村。 生长在农村,见过街坊邻居和睦相处,也见过两人因一件小事吵闹一阵老死不相往来,还见过不搭腔的两人,一人不幸去世时另外一人悄悄到葬礼上帮忙,干活很卖力,还在偷偷抹眼泪…… 书中的故事以一个疯子的视角讲述,虚幻又真实,文字里充满了疯子的感情色彩,他喜欢夏天义就始终跟着夏天义,他不喜欢君亭就在心里暗暗骂他。故事里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痴爱秦腔的夏天智,爱占钱财的夏天礼,明晓世事的赵宏声,还有忠实的哑巴,苦命的狗剩,无赖的三踅、不孝的翠翠,风骚的白娥……也有许多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人物,夏风、上善…… 书名《秦腔》,自然处处都有秦腔的身影,可惜不懂乐理知识,秦腔的曲子看的一知半解,少了许多乐趣。 刚读完两章的时候曾多次想过放弃,因为这个故事读起来仿佛没有尽头,但读到后来发现这个故事本就没有尽头的,时代的洪流里一代盖过一代,新一辈的人没有消失,他们只是离开了老一辈人守护一生的土地。 土地,贾平凹的书里离不开的话题,他的文字里总是透露着对土地的眷恋。他讲过棣花的土地,讲过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他也讲过朋友的十八亩地。他热爱每一片土地,也以生长在土地为荣。 中国的城市千篇一律,几十年的发展妄图掩盖千年前的沧海桑田,而中国的农村各有各的特点,或新插着水稻,或晒着红辣椒,亦或有看不到边际的小麦代收割——昏黄却散着特殊的香味。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家乡的农村正在规划,我不会想我们会迁去什么地方,我只想知道,几十年后,一切改变了,我的故乡到底在哪里?

  • 基因之河
    志愿者
    推荐

    棣花街清风街流淌着他的血液,七里沟是他内心最深处的牵挂,那里有他的梦中情人白雪。末了末了,思念着故乡的黄土地,那里是根是魂。

  • 基因之河
    齐特
    推荐

    陕西清风街(棣花街的故乡记忆)在吟唱一曲高亢激昂的乡村秦腔,鸡狗零碎的故事,似真似幻,厚重质朴,耐人寻味,读而有记: 独特地方方言贯穿始终(浓浓的陕西泥土味) 夏天义土地坚守吃土离去和君亭新式改革之斗争(新旧政策冲突) 引生疯话疯事疯情(癫狂却吐真) 赵宏声对联(暗藏人生真相) 夏天智和白雪秦腔执着(秦腔兴到衰的无奈) 。。。。。。 秦人秦土秦事秦情源远流长,生而不息。。。

  • 基因之河
    城铁
    推荐

    2020-92。同为远离故土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看到作者的后记,忍不住热泪盈眶。离开故乡已二十多年,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甚至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我真像个断了线的风筝,看到这个后记,怎么会不感同身受,又怎么会不嫉妒遗憾呢。时代不断发展不断变迁,农村那片生养着我们的热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我记忆里残存的粗线条印象和这些年的道听途说是这样的(80年代开始):不挨饿了、盖新房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慢慢地农业税取消了,统筹提留没有了,水利税没有了,种田还有补贴了,年轻人出去上学了、打工了,壮劳力越来越少而光棍汉越来越多了,熟悉的人都老了,那些印象中慈祥善良的老人们都没了,与故土的那么一点点联络越来越来少越来越淡薄了。那片土地上的喜怒哀乐、天大的事儿人命关天的事儿、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在继续,与我却毫无关系了……我没办法为故乡著书立碑,我的记忆都越来越模糊,于是,我不停地在别人的故乡里别人的乡愁中,在别人的文字里别人的故事中,努力寻找那只言片语、那蓝的天、白的云、凉爽的风、那清澈的小河、潺潺细水,儿时的玩伴,荒凉没落的老校园、旧桥墩…… 推荐阅读,故事很长,慢慢看。

  • 基因之河
    雷风
    推荐

    2022.02.21.217 以疯子引生的视角,记录了清风街的农村人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传统观念与新的思想冲突,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基因之河
    赵祥亦
    推荐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可怎么总是好人的命不长久而坏人活得精神?突然琢磨通了:坏人没羞耻,干了坏事不受良心谴责;好人是规矩多,遇事爱思虑,思虑过度就成疾了。

  • 基因之河
    Judy魏
    推荐

    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鼻而来,乡村的事琐碎而又充满梦幻色彩,几辈人生活过的地方总是让人眷恋。秦腔虽已不再时尚,但它确是秦川人刻骨铭心的文化底蕴。好的作品总是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耐人寻味。

  • 基因之河
    没想到
    推荐

    重山遮断了时间,却遮不断我的情🌙。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传统戏剧与现代流 行的冲突;农民与土地的感情;两代人的价值观念;家族文化的衰落。也有讽刺和忧虑。越想着追赶时代的潮流,越就迷失了自己。裹挟着世俗的印记,逐渐被抛弃。历史创造了生命,生命也在延续着历史。          书本中的故事似乎也正在发生着,让我记起了好多个日子,那样的感觉很亲切,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 基因之河
    飞雪
    推荐

    喝西凤,吃泡馍,唱秦腔,这便是关中人的形象。八百里的秦川形成了独特的风尚习俗,风尚习俗又影响到这块土地上生养将息的人民。——贾平凹《关中论》 故事的结局,总是让人心酸。夏天智、夏天义老哥俩的相继去世及清风街劳动力的缺失,预示着秦腔文化和乡土社会转型中传统农耕生产模式的衰败。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辈们来说,对土地浓厚的热爱与时代巨变下青年人争相逃离土地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变,超越了他们对过往所有的认知,不免心生悲怆,却又无力扭转。这是一种无法溢于言表的,在时代变迁的必然性之中所暗含的人类的无奈,伴随着这种无奈,老一辈人渐渐老去,渐渐离开了这个世界。 文摘:清风街的故事该告一个段落了吧。还说什么呢?清风街的事,要说是大事,都是大事,牵涉到生死离别,牵涉到喜怒哀乐。可要说这算什么呀,真的不算什么。太阳有升有落,人有生的当然有死的,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着。 整部《秦腔》都是“疯子”引生的自叙。关于“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盼着夏风回来”的这句结束语,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思。平凹老师把善良、乐观、淳朴的引生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借引生寄托着一种希望,希望一代又一代背井离乡的人们,终有一日会回到那个从小养育自己的故乡。希望乡村发展的振兴,让我们的乡愁变得不再那么惆怅。

  • 基因之河
    素年锦时
    推荐

    《秦腔》,它不是一部梨园传奇,它是一场大俗大雅的民间大戏。 杨绛先生说,读书就像串门,每本书的背后都别有天地日月。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深以为然。 读了贾平凹大师的这本小说,真的犹如回到了二十年前一个叫“清风街”的陕西小镇做了一回陌生客,在那里见识了好多或美好或疯癫或粗鲁或儒雅或正直或奸滑,却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当地农村人。喝着“浆水”,说着一口方言,却让你感觉说不出来的亲切。 书中塑造的“长得好看又善良”又唱得一嗓好秦腔的美好形象,当然非女主白雪莫属;说他疯癫,却也最清醒最有灵性最善良最真性情的只能是“我”引生;原始地粗鲁着的,应该占大多数吧;儒雅当属喜欢在村人“过事”时写对联的大清堂医生赵宏声以及退休后迷上在马勺上画脸谱的小学校长夏天智。正直者,前村支部书记夏天义首屈一指。谁称得上奸滑?现任支书君亭,还是承包砖厂的地方一霸三踅?还有龌龊的教师庆玉,懦弱的结巴武林…… 罢了罢了,这样总结总是片面,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寥寥数语哪里概括的全。 “ 要我说,我最喜欢的女人还是白雪” 引生一句简单直接的表白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并吸引我一口气看完。接下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切,都是以他的语气讲述的他在清风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有遭遇。 书名虽然叫“秦腔”,秦腔作为当地剧种不过是作为一条线,把作者想表达的一些明的暗的好的坏的所有情节贯穿在其中而已。 就像“作品介绍”介绍的那样,作者主要以一个陕南村镇“清风街”——东街、中街、西街蝎子形状的布局中,东街的夏家两代村支书:二伯(保守派:主张农民应以保留土地为主)夏天义和侄子(革新派:利用耕地建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夏君亭之间的矛盾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集中表现了乡村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堪称是“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然而,一千多页的电子书,吸引我读完的,绝不可能仅仅是这些。 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一环一环不断牵扯进来的东家长西家短,无论家人还是邻里,农村人每天都要上演的打架,吵架,骂架,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拙朴的心理活动,一段逼真的风物描写,贾老如果没有十多年的农村采风生活的加持,料想是编造不出来的。 小说里最让我的心跟着百转千回的,是引生对白雪的单恋,绝望而又凄美。 是的,别人眼中时不时就犯病的“疯子”,怎么有资格爱人呢?因此,他的爱在别人看来也是犯病的一种表现了。然而他就是爱了。痴,迷。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的米饭粒,他的白月光。这世上的事大抵如此。 读了大学留在省城工作的夏风是清风街的骄傲,15岁被选进县剧团唱秦腔的白雪是每一个男人都会“惦记”的偶像。才子佳人,他们才是世人眼里天生的一对。 他当初追求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男人的虚荣心吧,我认为他并不爱白雪,不然不会瞧不起唱秦腔的人。爱,一定是爱屋及乌。 最后真正应了那句“红颜薄命”,短短几年,命运带给白雪的结局是剧团解散,婚姻也随之解散。看起来似乎很惨么? 其实不然,这世上还有一个人爱她如生命。引生说,我心中的那团火永远不会灭,哪怕别人只是看到烟……

  • 基因之河
    文彬
    推荐

    就像老贾在后记中说的那样,作家在创作中经常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讴歌现实呢?还是批判现实呢?就算小心翼翼地选择批判现实,又该如何精准地把握好批判的“度”呢?这个问题或许比创作本身更令人感到焦虑。         巧合的是,《秦腔》的背景恰是我生长的时代,所以尽管不是陕西人,却时时感到文字的亲切、真实和感动,在陈星这个不起眼的角色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青春的迷茫,曾经的逝去的梦想,曾经的刻骨的伤痛......         天仁自愿为母减寿十年,身为长兄却早早先弟弟们而去,其“仁”孝之举,感天动地。         天义对土地如赤子般热爱,为了集体利益和清风街的未来,为了对抗过往经历中关于饥饿和死亡的恐惧,倾其一生执着于“淤地”,这类人注定是中流砥柱,也注定在这个繁华喧闹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他的死亡来得如此突然,被他所挚爱的土地掩埋,这个结局令人感慨,却并不太令人感到遗憾,似乎早有预感,去七里沟之前,天义越来越喜欢吃土,这一天,他找出并穿上了最好的衣服,这是一种仪式,这是土地对赤子的召唤,赤子归土,“义”薄云天。         天礼算不上文中的主角,他热爱金钱,终日乐此不彼地倒卖银元,最终也因此不明不白地死于歹人之手,其结局令人不胜唏嘘,或许昭示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食不果腹,“礼”之焉存?         天智是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看起来吝啬却常常慷慨解人之难,处理问题公正公平,果断睿智,在族人和村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一生热爱秦腔,痴迷脸谱,能解决别人家的问题却对夏风的婚姻问题束手无策,最终带着遗憾离世。         仁义礼智,独无“信”,“仁义礼智“四兄弟,虽然个性不一,却团结友爱,后一代子孙虽然众多,却渐渐分崩离析。         “仁”的长子君亭行事“厚黑”,与乃父大相径庭。         “义”的五个儿子要么窝窝囊囊,要么刻薄寡恩,乃父英雄气荡然无存!         “礼”的儿子儿媳为了赚黑钱不给开票,最终也因此砸了饭碗,无廉无耻,“礼”节尽丧!         “智”的后人夏风算是清风街了不起的人物,却彻底离开了清风街,这是对“智者远去”的隐喻吗?         老贾写此文是充满雄心的,尽管情节琐碎,人物泼烦,却充满了寓意,暗含着冲突,全文的主基调是沉郁的、悲剧的,却时时饱含着希望......          在文中的最后,“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盼着夏风回来。”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脱贫攻坚已取得胜利,乡村振兴正深入推进,空荡荡的乡村需要人才的回流。         漂泊在外的夏风们要回来了...

  • 基因之河
    高山流水
    推荐

    清风街的故事结束了吗?不会!正如秦腔,当大家都以为它正在衰退、没落、甚至于马上消失的时候,忽然有一刻,你看到了一批人却正在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并让其在八百里秦川熠熠生辉! 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永远让人痛并快乐着!

  • 基因之河
    昨日宝物🍒
    推荐

    方言的魅力就在于一开始咱也不明白它是啥意思,但是经常看,慢慢就能体会那个词的妙处了,感觉用普通话里任何词去替代它都不合适。 方言的魅力还在于有些场景和情绪用方言是最准确最合适的。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说方言的人也越来越少,数百年后方言能不能存在都很难说,这本书一方面能准确传递出那个韵味儿,一方面能让大家接触到陕西话,而且又极大的保存了方言文化。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特别是陕西人才能觉察到贾老的过人之处,才能更容易读懂《秦腔》这本书。 贾老书里写的很多场景、语言,包括人们的行为、心理……,我都很容易体会理解。感觉好像就是在写我们村的事儿和人一样,书里的每个角色,每种行为在我从小生活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原型。比如: 德高望重的老师(乡绅形象),国家单位退休工,外来人,卖淫的,为钱违法犯罪的,为小事无奈杀人的,偷偷使坏的,骂街的,爱挑事的刺头,与众不同的疯子,哑巴,热爱土地的,城里高就的,当官的(村人盼着能为家乡办事的),爱钱如命吝啬鬼,脑袋活泛做生意的,民办教师,懒婆娘,爱耍小聪明的,贤惠的,生孩子没屁眼(怪胎),癌症,打工死残的,受人欺负的,乡村医生,和稀泥两面光的人,光棍儿……让读者能在身边看到故事里的人物,就是把角色写活了。 《秦腔》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很散,故事也很平淡,基本都是家长里短,鸡零狗碎。但是读起来却又不觉无味,甚至不时会一拍大腿,大呼过瘾。能写传奇故事的人不算牛,任何人有那个经历,输出了,都会吸引人。把平淡的事平淡的生活写的不平淡,才真的牛,贾老功力的确深厚。 《秦腔》是一本值得读两遍三遍甚至四遍五遍的作品。这本书里的知识点信息量非常大,有:人性,段子,绝句(实话),对联,文化,吃食,风俗,方言,戏曲,做事手段,处事方式,写了陕南农村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过年……等风俗文化,刻画了仁,义,礼,智,信的行为代表…… 记录了计划生育,躲超生,抗税,收税,旱灾,水灾,扔孩子,爱情,偷情,偏方,阴阳先生,鬼神传说,哄抢行为,打工讨薪,务工致残,民间集资,农村政治运动是咋回事(文化大革命),农村能人的无奈,农村人的小聪明…… 也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比如爱情的门当户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冲突,传统小农思维与现代商业思维的冲突,秦腔与流行歌的冲突,政策与民情,文化人与农村人的冲突,理想(出书出碟)与现实的冲突(需要自费,包销),经济与道德的冲突(经济孝顺?卖淫?),法与情的冲突…… 场面之宏大,几乎把农村所有的风俗文化,亲情与爱情,人性和行为,问题和矛盾,政策,变迁全部囊括进去。 读完《秦腔》,我发了个感慨:如果说贾老的《废都》可以媲美《金瓶梅》,那么《秦腔》可以说是一本能够媲美 《红楼梦》的作品。 《红楼梦》我之前读了三次,三次都没看下去,感觉太平淡,太琐碎。即便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起初看前一小半的时候也是没多大兴趣,逼着自己往后看的。我们都爱看扣人心悬,高潮迭起的故事。或许这也是《红楼梦》没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欢迎度高的原因。年龄大了,阅历和见识增长之后,再读《红楼梦》,才发觉这本书中深厚积淀的文化信息。 《秦腔》也是如此,叙事风格跟红楼很类似。故事方面,《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家族,一个庭院里边的荣辱兴衰,《秦腔》写的是一个村子,一条街道的喜怒哀乐。共同点都是,以小见大。红楼从一个庭院,可以窥见整个王朝贵族的状态。《秦腔》写的是一条街道,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反映出了所有农村的面貌,存在的矛盾。 当初看《废都》和《金瓶梅》都是抱着不良心态看的,现在再读,才觉的那书除了性描写非常棒,其他方面更棒。秦腔里也有多处性描写,或许有人觉的不好,但是我认为,敢于写性,能够把性写好的作家,才是真正厉害的作家。 贾老在《秦腔》后记里边写过一句话: 在他的故乡,是有许多人做了的不一定说,说了的不一定做。虽然是说他故乡的人,实际上,整个中国,大部分应该都是如此。比如,性。一个人偷偷看片,俩人关起门来啪啪时,什么下流的话都可能说,什么不符合常规恣意放荡的行为都可能有,但是出了门,面对外人,又都是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言谈,文字,是不能有半点关于性方面的。 而《秦腔》里的主人公——引生,是大家眼中道德败坏的无耻色狼。 引生无耻吗? 文中的引生是人人口中的疯子,说疯话,做傻事。多次出现将自己思绪放在万千动物上来窥探事实,这样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让人觉得引生病入膏肓。 可是再反观清风街的其他人呢?有偷鸡摸狗的,有破坏家庭幸福的,还有钻集体利益空子的。在这些人的衬托下,引生还是疯子吗?究竟是谁更无耻呢?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狂人日记》,与这个风气格格不入时,究竟是清流疯了,还是世俗错了? 贾老以自己的故乡——棣花镇——为原型,创造出了《秦腔》的故事发生地点——清风街。虽名为“清风”,但却不是两袖清风,贪、色、痞、氓、痴……各色人物混杂其中。那时,我就想,贾老爱自己的家乡吗? 我想,应该是爱的。 如果贾老爱自己故乡,为啥却又把那些不好的一面写出来呢? 或许,正是,爱之深,责之切。正因为热爱,才希望把这些写出来,让人们照镜子,更好的认识自己,得到改变,变得更好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