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心念
    推荐

    不同成长阶段,作者推荐以下书籍: 1.《非常态心理学》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童年的各种情结、各种创伤:约翰·布雷萧所著的《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一书,由熊锦玉、吴文忠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青年成人期的冲突一是工作,一是婚恋:《找到你工作的意义》《爱的五种语言》《钱、性、孩子:好女人不可不知的婚姻雷区》《爱情是一个故事》《亲爱的,我们别吵了》。 4.中年期:《走出无性婚姻》《幸福的婚姻》《离婚的心灵法则》《必要的丧失》 5.中年期有心理障碍、情绪困难者:可使用《抑郁情绪调节手册》《焦虑情绪调节手册》《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当情绪遇见心智》 6.老年人:《当温暖消逝》《临终:精神关怀手册》《最后的陪伴:如何面对亲人的衰老和死亡》。 心性修养类书籍推荐(理性、情感、直觉、知觉四方面的辩证整合) 主要是世界名著,《浮士德》、《西游记》 《西游记》:李安纲教授总结和评注的《西游记》,使用佛教和道教的理论来论述小说中包含的自性化过程。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可鱼妈妈
    推荐

    在新剧《假日暖洋洋2》中,刘涛扮演了一个精英妈妈——程蔓,在职场上无往不胜,在生活中却一塌糊涂。 这个角色,和刘涛曾经演过的角色,《欢乐颂》中的安迪很像。草根出生,干练的精英,有人格缺陷。 这两个角色都很幸运,身边都有一个温暖的人,帮助她走出来,把人格拼图上缺的那一块补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忙于脱贫致富,忙于让孩子挤入上行的通道,忙于追求各种显性的光辉与荣耀。我们用30年,完成其他国家需要100年才能达成的成就。 走得太快,要轻装简从。但现在,是时候该捡回来曾经丢掉的装备了。只有捡起来,才能走得更远。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成为一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学科。 荣格是心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的三巨头之一,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写下了《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一书,以业内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大师的成长之路。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先天不足的人,带着一点运气,变劣势为优势,成长为大师,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百年以后的我们,读起来觉得刚刚好。 心理学家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要读荣格? 即便是在精神分析这个领域,弗洛伊德的名气要比荣格响亮的多。荣格去见弗洛伊德,还有点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味道。 但就像《道德经》不好读一样,弗洛伊德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著作。荣格不一样,他不仅喜欢阅读,还很喜欢写作,写作还是他的自我疗愈方法之一。 在《自愈与成长》中,李医生告诉我们,荣格的心理分析有四个特点:有趣味,有品位,有意义,有用处。 1)有趣味 荣格的研究范畴,不局限精神分析,还包括宗教文化,甚至还有飞碟探秘。 心理学长期寄生在哲学的母体中,直到100多年前,才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就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使得早期的心理学研究和现在有点不一样,没有量表、没有问卷、没有数据分析,而且精神分析最早的分析对象是精神病人。 在这种背景下,荣格广泛的涉猎,吸收其他领域知识,丰富他的专业研究。 这个特点导致,也许你对心理学并不感兴趣,但却有可能从别的地方知道荣格。我最早知道荣格,是在河合隼雄的育儿书籍中。 那时候,我以为他们都是做儿童阅读推广方面的专家,后来才发现,儿童阅读,育儿教育,故事心理,只是他们在广泛研究后的副产品。 2)有品位 荣格的作品涉及大量的经典著作,甚至每个不同的时期,他还有一本时代之书。 自性化,是荣格学说的重要概念。大家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成为为他自己,达到完整而平衡的状态的过程。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荣格的指引之书,荣格通过写作,建立自性化。 歌德的《浮士德》,是荣格的心理自助书,书中讨论的是通过展开自性化过程,最终获得自性圆满的过程。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荣格的心理慰藉之书。他在工业时代被忽视的命运,就像堂吉诃德一样。 就像很多小朋友,是因为玩了三国杀的游戏,去补充了三国的知识;玩战争游戏,补充了二战史的知识;读荣格的书,可以帮助补充其他门类的知识。 3)有意义 荣格的家族有多个人患有精神疾病,如果他没有成为精神分析的大师,极有也成为一名精神病患者。 幻觉萦绕着他,让他苦不堪言。他却通过自我疗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同时也给充满困惑的人指引了方向:找到一种与痛苦共存的方式,把它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礼物,一份带刺的礼物。 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痛苦得没有意义。 4)有用处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过得幸福的学问,就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所有无用的技艺,都是心理疗愈的方式 当年袁隆平毕业,主动要求分配到最偏远的地方,妈妈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找到后,跟他说,那么偏远的地方,你怎么受得了那份苦? 袁隆平笑笑跟妈妈说,没关系,我会拉小提琴。无用的人文艺术,给了袁老在艰苦条件下以慰藉,支撑他做着科学研究。 以前我也给孩子报兴趣班,总觉得除了学习,还得会点别的。至于究竟为什么要发展兴趣,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 《自愈与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所有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人文艺术,都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阅读疗法、写作疗法、音乐疗法、绘画疗法、建筑疗法、雕塑疗法、瑜伽疗法…… 荣格使用过其中的几种。这些活动看起来既不能提升专业技能,也不能用来赚钱,但从元气复活的角度来说,是主动自愈,修复心理弹性的方法。 需要花费一点心思,把大脑从工作的状态切换到休息的状态,是健康的、可长期使用的自愈方法。 用艺术滋养心灵,才是让孩子发展兴趣的价值所在。 学一点哲学,避免做个空心人 你的潜意识指引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荣格 青少年,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应该读一点哲学书,建立三观,而不至于成为空心人 哲学不直接解决问题,但却构建了人的基本认知,这些认知在今后决定处世的态度和行为。 如果不能把潜意识转化成意识层面,变成可思考可掌控的部分,任由无意识的流淌,随心的做事,命运将有无意识主宰。 总结 也许,你不关心心理学,也无意向精神分析的鼻祖朝圣,又或者说荣格的书太多,不知道从哪本开始,可以来看看《自愈与成长》这本书。 这本书不是荣格的传记,既可以从专业角度,也可以从普通人的自愈与成长角度,有所收获。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Baron
    推荐

    通过对荣格一生的回顾,对于荣格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也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文章又出彩的地方,到对于梦境的解读有的地方太深,感觉不是特别明白。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茶晓白(文晓)
    推荐

    正好在读荣格自传的书,与本书中推荐的那本一致,非常符合胃口,个人收获颇丰。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sober.
    推荐

    原来只是听说过荣格,从来没了解过他,刚读前几页觉得荣格真的很有趣,很棒的一本书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何萍 心理图书策划
    推荐

    特别赞的一本书!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老师为你揭秘荣格不为人知的人生创伤与成长!跟随大师来自愈!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尧老师
    推荐

    向外看的是梦中人,向内看的是清醒者。据说没有一棵树的枝丫可以触及天堂,除非它的根须扎进地狱…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木里
    推荐

    跟随李老师的讲述,跟随荣格自愈与成长的足迹,自己也在某些节点被触动被疗愈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相信
    推荐

    作者其实带有很多主观看法来分析荣格,所以我不想带着我的主观看法来评价这本书,只说我的感悟:在我的记忆里,我也有几个印象深刻的梦,但因为我没在当下及时记录下来,所以我的梦境只记得大概轮廓,还有可能我把记忆美化了,只记得好的梦境。以后我也要将我做的梦及时记录下来,我想把梦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分析也是了解自己内心的一种方法,很多人说梦代表了一种现实的延伸也反映了潜意识,看了这本书后更加了解了梦境对心理和性格发展的影响,希望我也能从我的梦里得到自愈与成长!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Iris
    推荐

    此书让人更加了解自己,一切人生的坎坷都是在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小小波折经历 惊叹于荣格自我认知的深刻程度,他是一位人道主义的精神分析师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寻梅
    推荐

    没办法完全理解,但还是对荣格一生中关键阶段的梦境对其的深远影响有了深刻印象。如此,坚定了我记录和分析自己梦境的决心。另外,荣格的魅力和所行之路的参照性,也在于他本身的不完美性,所以,自性之路或可通。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蒋媛媛 🎨
    推荐

    看荣格的心理困境,他也曾和你一样。 🍂自愈是一生的事 很多年前,曾因为自己的情绪出现了状况,进而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并在研读心理学专著的过程之中,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故事,认识到了荣格。他俩的理论体系有相通之处,也有千差万别之处,但他们带给我的关于人"深层"的分析,以及对梦的研究,不仅颠覆了我的认知,也让我,曾经一度陷入释梦和探讨与父母的关系之中。 我不仅仅将自己作为一个案例进行研究,还拉上朋友,甚至网友,不得不说这样的激情经历,也为我后来的一些咨询个案,带去了帮助,甚至一度成为朋友们的诉说对象。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去,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心理学和心理咨询。那时的我,以为自己的情绪也得到了解决。 直到最近看完《自愈与成长》这本书,作者李孟潮通过梳理荣格的一生,将荣格一生中非常重大、有趣、特别的事和时期,以通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时间线,将其放入其中分享,并将荣格的梦结合进来,进行分析。就如同,这是一份荣格的"个案"研究,将一个众人所熟知的心理学大师,他人生里的痛苦、彷徨,活生生的展示给了读者。 而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让我舍不得放下,一次性读完。因为,它的写作手法特别。不枯燥,因为用梦的个案代替了理论。很有趣,因为用心理咨询的角度分析了荣格的成长历程。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写大师自传的,还可以这样来写。让人获得力量,因为你会在其中获得一些人生的答案。 自然也明白了,关于自我疗愈,它其实是一生都该做的事。 🍂"自性圆满" 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案例,自然也讲述了那段,众人耳熟能详的,荣格和弗洛伊德"相爱相杀"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荣格因为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歧,导致最后两人分道扬镳。许多的书里故事也就停在了这里,而作者李孟潮,不仅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他形容荣格是当时科班出身的专业医生,遇上了江湖出身的弗洛伊德,并且还分析了荣格最后"背叛"弗洛伊德的底气来自那里。 除开,荣格自身成长环境里,其父亲带给他的父爱力量,还来自荣格自小便拥有的一个习惯——阅读。因为阅读,以及阅读了许多名著,荣格思想体系的搭建,在他青少年时期就已有了雏形。当一个人的思想框架稳固,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他们永远是不会被外在迷糊,也不轻易会被别人的理论带走。 作者李孟潮用了一句话总结:一个人有底气反抗社会主流,这是自成一体、自性圆满和自由自在的一种表现。同时,荣格也因此认为,对于不同的案例疗法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不同,是自己独立的个体,也是整体。 在此,作者李孟潮便讲述了荣格的一个案例——月球女孩,女孩因遭受了许多,最后接受不了,将自己"隔绝"在月球上。在治疗的过程中,荣格也曾受到过来访者的持枪威胁,可荣格坚持认为"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拆穿"来访者的幻想,进入他的世界里去探讨,才有可能将来访者的问题解决。 通过这个有趣的案例,作者李孟潮不仅讲述了荣格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格局,也解释了为什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及解释了心理咨询专业术语"投射"的意义和作用。 将一个个普通人不太懂的专业术语,融在了故事中。 🍂整合本身便是自愈 李孟潮,资深心理医生,师从著名的国内首位国际心理分析师申荷永教授,出版过多本图书。他在写作本书时,也正值遭遇着他的中年危机。作为一名,已经有声望的心理咨询师,遭遇此境,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难道,你学了这么多理论,经历了这么多案例,还无法"自救"吗? 自然,人竟是如此神奇而又如此让人捉摸不透。但随着图书的写作过程,李孟潮也在其中渐渐获得能量。人应当被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看待,而绝非是单一的统一化标准。那是一刀切下的断裂,将人的整个系统,变得支离破碎。 而其实整合本身便是自愈,当你将自己忽略的细枝末节,一点一点拾捡起来,系统自然流转,成长开始了,自愈也就站在了你可以看见的地方,一步一步靠近,就好。 作者李孟潮通过写作此书,将自己和荣格连接了起来,就如同,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作为一体,连接了起来一样,他在其中也渐渐被治愈。 而"整合"究竟是什么,我想大概就是一种"自性圆满",它需要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将其填充、连接,使自己充盈、满载。如同,荣格一生都将他的梦,作为了"自性圆满"的通路一般。 整合是一种自愈,成长需要一生。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怡心Jasmine
    推荐

    展示了荣格一生的梦境和通过梦境对自己的觉知。因为不是心理学专业,所以梦境细节的解读我自己的体会不深,但依然值得一读。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Circle
    推荐

    学习荣格心理学,我内心有诸多疑问。荣格所讲的那些内在心灵世界真的是客观的,还是个人的偶然内在发展?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却很少讲述个人生活的矛盾与冲突,是否是把力量都投射到了原型,意向,梦境,而忽略了生活中最真实的冲突。 此处解答了我的困惑,荣格是和我们千千万万人一样的,在不断探索生命的人,但是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 作者在最后一章的字数也很打动我, 真诚 真切。我想, 这种濒临抑郁的状态我目前也在体验,不知会抑郁多久,不知会如何转化,我需要等待。

  •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且听风吟
    推荐

    说实话,这个这本书的本阅读门槛有点高,涉及到一些心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不是读书小队里要共读我也不会看。但是需要共读的有几本书问为什么偏偏选择上一本呢?吸引我的不仅是荣格这个名字,还有自愈与成长这个主题,我觉得这是我很需要的。始终觉得能勇敢的向内探索、剖析自己,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的自愈能力,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也是最可贵的一种能力。 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自性化的过程。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有趣味、有品位、有意义的,这大概是他千金难买的收获。”在这种心态下,一个人会不断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完整感、独一无二感,与道合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荣格把这种心态称为自性化或者个individuation的过程。荣格的自愈与成长之路是艰难的,无疑,每个人都是。幸运的是,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道路,最终走出了原生家庭和命运的泥沼。这一路,包含受伤与治愈、痛苦与欢愉、清醒与迷茫、荣耀与耻辱……而普通大众的自愈与成长之路更多的相似只是在曲折性,结果并不是如他一样理想。 伟大并非人人追逐,但疗愈与成长,却是因自己而来,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照自己的经历,不断的进行反思,也是在自我治愈的过程。 向外看的是梦中人,向内看的是清醒者。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明了何为外在、何为内在的分别,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处理人与我关系,一方面是对外的,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一方面,是针对自我的,就是区别内外,从而明白并坚持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自省是要永远优先于省外的。 整本书不仅仅是讲的荣格的故事,其实也是李孟潮自己故事,特别是看到后记的最后一段他也在那样抑郁与空虚的动荡年代以平静的心态完成了自愈与成长,我很受触动。希望自己也能在未来不断受挫和成长过程中习得自愈能力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