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晓轰轰
    推荐

    一个人的生命是否丰盛,关键在于,他与其他存在是否具有活生生的关系,是否生活在生活中,而不是僵化的概念中。 人们更倾向于召唤他们的思想——当然也有其道理可循——他们更信任思想:思想让他们将一切归入正途。描绘出一幅可以信赖可以仰靠的世界图景,可谓是一种高妙的思想艺术。人们对自己的思想说:“看看那个眼神狰狞、驻足不前的家伙——它还是曾与我一起玩耍过的世界吗?你可知当初它是怎么嘲笑我的,用的就是这双狰狞的眼睛,那时它们都是好好的吧?再看看可怜的‘我’吧——我向你承认:‘我’空空如也,无论我做什么,再多的体验和使用都无法填补这种空虚。你难道不想在世界和我之间进行弥合吗?让世界离开,让我复位。”于是勤勉服务的、充满艺术细胞的思想立刻就画出了一幅——哦,不,是两幅画卷,右边的墙上一幅,左边的墙上又一幅。一面墙上画着(应该说放映着——因为思想笔下的世界图景是胶卷式的)宇宙。星河浩渺之中,小小的土地缓缓浮现,熙熙攘攘的大地之上,小小的人类渐渐浮现,而今,历史背负着这份热闹穿越时代,一路向前,碾过蚂蚁一般密密匝匝的不同文化,可是,过了这一山,又亲手造出下一丘,永无尽头。这幅画的下面写着一行字:“一即是一切。”另一面墙上放映着的是灵魂。画上,一位织女在纺线:纺出了群星的轨道,纺出了万物的生命,纺出了整个世界史;万事万物皆出自一根纺线,它们不再叫作星辰,不再叫作生命体,它们是感受和想象,甚至是经历和灵魂的状态。这幅画卷的底部也写着一行字:“一即是一切。” 我们一旦在“疏离化”中惶恐无措,因世界而感到焦虑,便会禁不住举目四望(至于向左看,还是向右看,则是随机的),继而看到画卷。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淹没于世界之中的“我”,甚至根本没所谓有这么个“我”,世界就伤不到我们,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淹没于“我”之中的世界,甚至根本没所谓有这么个世界,这种情况下,世界同样伤不到我们,我们同样会心平气和。我们一旦在“疏离化”中惶恐无措,因“我”而感到焦虑,也会举目四望,看到画卷;无论看到哪一幅,是世界填满空虚之“我”的那幅,还是世界吞没空虚之“我”的那幅,我们都会心无波澜。 然而有这样一个时刻步步逼近,惶恐的我们抬起头,电光石火之间同时瞥见了两边的画,一股更深的恐惧立刻攫住了我们的心。 我的积累不够,读的似懂非懂。仿佛自己已经触摸到马丁·布伯哲学思想的大门,却囿于人生经历有限,只能透过一层毛玻璃得窥他深邃思想的一星半点。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Julia
    推荐

    主体性的过度发挥导致客体化,个体将一切作为可使用可获利的工具,陷入工具理性的操纵之中。而主体间性则意味着“它“的退出与“你“的进入,主体的关系通道不再封闭,世界的理性价值消退了,个体呈现出积极、开放、对话的姿态。读过武志红老师的前言,基本就可以理解这本书。主体间性要求我们避免以功利的视角看待万事万物,尽可能去感受“关系”,感受另一方作为“主体”真实的存在与需求。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悟祥当瑞
    推荐

    精致利己无可厚非,只不过缺少了教科文组织向全人类提出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感恩铭记于心,将过于自私自利平衡和谐,自利利他才是正道。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L!na
    推荐

    全书真的…太难读了…写的是中国字但是连起来我真的读不太懂…以至于读一会就停下来…读不下去呀… 大致是围绕着“我—你”“我—它”的关系进行探讨,颇有种主客之辩的感觉。读起来好玄乎啊…“临在”“天道”“相遇”这些词汇…有种超验的感觉…我还不如直接温习《神圣的存在》…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Hannah
    推荐

    寂寞啊,寂寞啊。因为没看懂。 不知是因为翻译的晦涩还是自己还没到可以理解这些的境界。比如,有一些词汇比较难定义,“天道”指什么? 有一些能看懂,大部分没看懂。可能是因为无法静下心来阅读导致。 希望下次再相遇吧。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推荐

    《我与你》读后感 首先非常感谢武志红老师推荐了这本书,而且武志红老师为本书所写导读也非常精炼地总结了本书的内容主旨,非常精彩。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本书辞藻华丽,但是逻辑结构相对松散,更多地围绕着“我你它”三者的关系从各个方面进行举例说明。更加难以忍受的是,本书中引入了较多空泛的概念,如“天道”“灵性”等;还有再建构的概念,如“社区”“机构”,而在围绕这些概念进行叙述时,又缺乏基本的解释和定义,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在本书中,“我你关系“是主体间关系,“我它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间的关系是此时此地的“临在”,是只可相逢不可追求的“相遇”。“我它关系”则是我们所认知的对象,是具象的世界,是我们的经验。当“我你关系”被言语谈论,叙述时,那个瞬间“我你关系”也被转变为“我它关系”。本书中所推崇和鼓励的是,构建“我你关系”,一方面,我认可这种价值取向,但是另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无法持久保持在这样“完美”的关系中。 本书的内容非常切合当代社会分工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转变为人与资源,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自己的关系会转变为人与工具的关系,这是我所理解的人的“物化”。一方面,我并不认为人有足够的心智和精力,和所有人都发展为“我你关系 ”,另一方面,所有的“我你关系”都无可避免的会和“我它关系”进行转化。 同时 ,基于现实层面的臆想,提出臆想这个词,是因为,就我目前的认知和经验而言,我并不确认以下的推测是否正确。使用策略而不是真诚与人相处,亦即将对方作为自己完成目标的资源和手段,能够更快速便捷 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取现实性利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的这种臆想已经陷入了“我它关系”的思维中。但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现实利益,也是人在世界中生存的基础吧。 所以留给我的第一个疑问是,在当今的时代,如何平衡“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而又如何促进两者之间的转化? 第二点,书中提到的是,如果粗暴地用个人情感来定义“自我”,则容易忽视除了情感之外的其他因素,更不会质疑情感的“非真实性”。--质疑情感的非真实性,确实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诚然,情感非“我”,头脑中的认知非“我”。那“我”究竟是什么呢?将“我”作为客体去认知,则“我”亦即“它”,而这又如何转变为“你”? 这本书抛出了一些观念,引人思考,答案尚未可知。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蔗糖
    推荐

    武志红推荐的书。看完之后,对于处理自己内心世界的问题,重建秩序有很大的启发。本书其实最好不带功利之目的来阅读。因为凡是持有此态度者,很难理解“我-你”这种关系吧。对我启发比较大的是第一章。对自己的全然接纳,就是与自己建立“我-你”的关系,接纳自己“好的”,“不好的”方面。不过,在第三章,我有很多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作者试图在结尾处予以解答,仍不令我满意。也许答案根本不重要。哲学就是要靠自己去领悟的。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雾隐
    推荐

    神作。 一开始读以为只是一本简单地介绍人际交往关系的书,读到后面才发现不是。只不过,如果没有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作支撑,恐怕会觉得这本书晦涩难懂。整本书语言很有魅力,我相信作者和译者应该都很了解中国文化,才能译得这么地道。后面内容更精彩,希望有缘看到这本书的人不要错过,即使现在读不懂,阅尽千帆后仍然可以归来一看。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岳铭
    推荐

    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书---马丁·布伯的《我与你》。元旦正常上班,抽空读完。生活就是一场相遇,而这个世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双重的,会随着我们视角的改变而改变。而人们说得最多的一个字是“我”,而“我”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一旦“我”呈现,同时也必然呈现出了关系——“我与你”或“我与它”。“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它”、“他”或“她”是第三人称。我与你,是面对面的,是直接的,有你就有了我,有我才有了你。而我和它,是间接的,是有目的和评价的,我对它有着预判和期待。正如马丁·布伯说,“我与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经验世界,而“我与你”却塑造了一个关系世界。也如鲁米的这首诗,意义并不需要我们去解释它——我们也做不到。意义希望我们把它付诸实践。 ——这本书读起来,有优美生动,也有晦涩难懂,不过挺有意思。总结一下,就是君子不器,反求诸己。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小婷婷triz
    推荐

    这本书我看了太多天了,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果然不能把时间周期拖太久。此书有点难懂,我看完还不太明白讲得啥。[皱眉]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Lu Jiaxi
    推荐

    粗略读完,没有读懂的地方太多了。似乎整篇都在展开讲解我与你的关系和我与它的关系。有些地方我觉得十分十分有道理,但有些地方写的太悬乎了。我觉得可以再读几遍,最好买本实体书看。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吕毛茸茸
    推荐

    读得相当坎坷,一度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了,被各种描述解释我-你的关系,及天道的踪迹的词语绕懵,只能从简短的几个句子中收获一点点共鸣。读完之后依旧云山雾山,不知作者真切的主旨。希望再有契机读这本书时,已经能有更深的思考力去靠近文本的内容,就此,再会。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戈多不来了
    推荐

    在所有的矛盾关系现象产生的同时,必然地将产生一个在其更宏观面上的统一观念。抽象世界的论证是一个永无法到达顶尖的金字塔结构。我、你、它之间的区分价值,是这座虚幻建筑的基础公式。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钱进13140035003
    推荐

    感觉不错的一本书,只是没有深刻领会,只感受到书里一直在引导我们感受关系,我,你,它,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又好像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表面关系,是用心感受的关系,用心在互动的关系,我想这需要极静的心才能跟世界或者自然界连接吧,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Young🐑
    推荐

    真的关系建立在本真上。如果我们把我们周围的一切物化,做一切事情都带着自己的预期,自己的判断,自己的需求去连接周围的一切 那么我们就不是在建立真正的联系。 我们要与之建立联系的人和物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鲜活本真,我们和他们没有优等劣差 没有是非对错 我们是一起寻求真相的战友。我不应该以我的要求和预期来与你相处,我应该用心感受你的存在,感受你的情绪,你的主观意识,你的每一句话 你的每一个行为。 祝愿你我 都可以遇到:我认为最好的关系是,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你也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性,恰如一句诗所表达的意象:“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在最好的关系中,彼此都能绽放。即:你必须、也只能从你自己的感受出发,打开生命。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你需要展开你的各种能量,与其他能量建立链接,这份链接越饱满、越真实,你越能将这份链接上升为“我与你”的相遇。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