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拯救自己,就要邁出一步。 再邁一步。每次都是邁那麼一步,但必須要邁出去。
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都有一点“小脾气”,虽然与其有点难以接受和相处,但是他们也是善良的,也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你要多迁就一点,不妨试试推荐他读一下本书。如果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让你心力交瘁、如履薄冰,你却无法放弃或离开,那么你其实并不孤单,读本书可以自助并帮助所爱之人掌控你们的人生。
回应应该带着善意、礼数、尊重,并努力理解对方[插图].比如: ● 用一些语气词或者实词、短语回应:“嗯”“真的是这样”“哇”“这个很有意思”“很厉害”“这样啊”。这些都表示倾听者正在认真听对方说话。 ● 回应对方的感受:“这听起来好不爽(伤感、吓人、不错、难、刺激)哦。”“肯定很困难吧。” ● 积极回应:“我为你感到高兴(难过、开心)。”“是我的话,也会很困惑(独孤、开心)。” ● 突出强烈情绪:“我都不敢相信!”“不会吧!”“太棒了!”“没想到发生了这种事情。” 问一些代表认可的问题,是另一种形式的认可。伦德博格说: “要帮助某人发现问题的答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问对问题。没有正确的问题,一切都会回到‘我该怎么做’。记住,你不必解决他们的问题,其实你也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 但你可以起到帮助,问一些代表认可的问题,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自己找出答案[插图]。”
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易冲动、自我厌恶、对被抛弃感到极端恐惧,这些都可能使他们无端地用言语伤人、责备他人。部分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有自残行为,或将自杀视为结束痛苦的唯一方法。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感知世界的方式与常人差别很大。因为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边缘型人格障碍会扭曲批判思维过程,使情绪与行为失常。 如果我们观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大脑,探寻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会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极端的世界中。对他们来说,人与事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没有什么中间区域。他们如果欣赏或尊敬某人,就会将其升至一个非比寻常的标准,远超一般意义上的欣赏与尊敬。一旦他们对其感到失望,便将其从高处踢掉。他们同样以这样的严苛对待自己,犯下一个小错误便会想:我是一个无用的人。铺天盖地的自我厌恶、对被抛弃的恐惧、无尽的空虚,还有易怒与压抑,而快乐和简单的满足感永远被抑制。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将他人过于理想化或彻底贬低。这样的思维过程,叫作“分裂”(splitting),分裂是他们主要的认知缺陷。羞耻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标志,他们感到渺小、无能。 被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所影响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主动选择的”和“无法选择的”。所谓“主动选择的”是伴侣和朋友。“无法选择的”包含父母、兄弟姐妹、亲人的伴侣、继母继父等。很多人许多年都在满足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人,不断地适应,以避免冲突。哪怕这样行得通,代价也太高了。如此下去,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庭成员往往遭受抑郁、孤立、无助、自尊低落、睡眠剥夺,甚至是身体疾病(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成年子女)。 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关系的长远健康取决于你是否能顾及好你自己的需求,比如不要总待在一起、给彼此的爱设定边界、在边缘型人格障碍家人之外要有自己充实饱满的生活。 “欢迎来到奥兹国”(Welcome to Oz),创立于1996年,为超过6.5万名成员提供了一个网络之家。其功能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互助组,只不过成员们并非当面交流,而是通过邮件交流。不同的参与者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关系不同,成员们按不同身份(父母、兄弟姐妹、继父继母)或相似的处境(想维系关系的伴侣、想分开的伴侣)聚集在一起。可以为痛苦与困惑中的人提供帮助。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有时候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多多少少都有表现出边缘型人格障碍,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多读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对人对己都会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