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衰落

雄性衰落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雄性衰落
    神经蛙
    推荐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掌握主动权,不被过去的遭遇拿捏住,成为我自己的甲方。 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其实很多事情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只有我面对别人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快乐、平和、成熟,从别人身上反射回来的才是正向的关系表现,更有利于关系平稳的发展甚至更好的发展。 这本书可能不是什么豆瓣高分图书,但很多文字写进了我心里,我能在字里行间看到幼稚时候的我,成熟时候的我,了解我未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如何去经营自己身边若干的关系。

  • 雄性衰落
    Nebula星云
    推荐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讲人际关系(社交)的书 后来它讲到了时间管理 又讲到了婚姻关系(因为作者是一个婚恋咨询师) 再后来它讲到了恋爱 再再后来讲到了原生家庭、教育模式... 一本通透的人生感悟实用的工具书 尤其是对于树立婚姻观、爱情观还有建立亲密关系 以及教你什么是真的爱❤️ 就是太散了,毕竟生活的很多道理都是亲身经历才懂得 零碎的知识需要反复咀嚼、亲生体会才会刻骨铭心。

  • 雄性衰落
    星星橙
    推荐

    多元化的社会,见好能力和自我能力的构建很关键,书中用了很多鲜明的案例来加强和读者的共鸣; PS: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我认为也是真正成熟美好关系的一种形式;

  • 雄性衰落
    小伊
    推荐

    适合女士的书籍,还不错,国内这方面的书籍水平一般不高,但这本值得一读,尤其精华都在前面,其他章节可以选读。

  • 雄性衰落
    赵小水🐳
    推荐

    和我的价值观很契合,很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且读起来通俗易懂,比译本的心理学好很多。

  • 雄性衰落
    道正
    推荐

    平和、接纳、向内求 平衡 统一 链接 提高“见好”的能力, 关注生活中的“亮点“;拥有“知止”的智慧;避免内在动力的被消解;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学会在“认命”的基础上积极生活;接受“做一点儿是一点儿”的状态,享受“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关注微小而有力量的改变;打破负面评价带来的内在限制;试着适当表达自己的需求。’

  • 雄性衰落
    🌟
    推荐

    读完一本书,觉得自己的快乐又增加了[呲牙] 很多道理不是不懂,是每次看到都坚定了自己的决心,然后勇敢去做。 当我们对现状不满,想做出改变,不妨从当下开始,一件件小事来改变自己。 破解对别人的痴迷,要弄清楚痴迷的是什么,是这个人的品质,或者自信或者自律,然后理解自己为什么痴迷。最后将痴迷的注意力转向提升自己。 当自己迷茫,挫败感时,不妨想想那些成功的经历。 知止的智慧,就像股票市场,每一位玩家都要有一个预期收益,记得及时收手,否则得不偿失。 内部动力,由于中国式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只是一味的说教、管束,使得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以致于成年以后还需要外在约束(父母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培养自律和激发“我"的动力,来找寻更多的乐趣。 克服拖延问题要将难做的事情划分成一个一个小任务来完成,完成一个就会有成就感,并且离完成宏伟目标近了一步。 放下改造别人,说服别人的行为,来让自己做的更好。三观不合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接受彼此的差异,双方可以坦诚的沟通看待问题的想法和思路,做到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高兴很重要,开心的时候看待问题的视角都会改变,累的时候给自己放一个假,做一些可以让自己愉快的事情。

  • 雄性衰落
    elaine
    推荐

    读完后感觉有帮助,但是是很表浅的心理学常识在婚恋家庭关系中的运用。专业性和逻辑性有待提升

  • 雄性衰落
    果华聊情商
    推荐

    有的人说女人是脆弱的,敏感的,没能力的,当她面对比如,保姆型的家庭主妇,丧偶式育儿,婚姻的背叛,家庭不和导致的离婚,这些与亲密的人出现的难题,让她如何保持冷静,能够做到不焦头烂额,就已经很的好了。 但是女人遇到难题时。要学会自我成长,自我鼓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只能,而且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认识你真好》作者meiya,这本书分为,个人成长,亲密关系1和亲密关系2,让你学会稳定而成熟的交往模式,深度而高效的人际关系,持续而和谐的家庭氛围。 心理咨询师meiya,教你重建相处的思维模式。在人际关系中学习,以健康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联系,不自卑不讨好,建立清晰的人际边界,重建稳定独立的自我认同,努力的让自己先幸福起来。 个人成长是从小事做起的,小事的积累,才能带来大的改变,比如拥有“见好”的能力。 “见好”的能力 什么叫“见好”的能力呢?就是一个人能够看到生活中那些好的、善意的、正面的人与事的能力。 在去年的夏天,我和朋友去阜阳西湖玩。当我们玩的正高兴时,朋友接到电话说店有事,于是我们就匆忙的离开。 可是出了西湖的大门口,我们就傻眼了。因为这里是乡间小路,距离公路有一段的路程。我们两个去的时候都快11点了。由于天气太热,中午时旅游景点人特少。 正在我们两个焦虑的,站在路边东张西望时。从南边来了一辆白色的轿车,我就急忙摆手。没想到的是车居然停下来了,让我们两个欣喜若狂。 开车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我们两个上车后,我说:“你把我们拉到马路边就行,这样我们方便打车,谢谢你带我们。” “不用谢,我正好去阜阳办事,你们两个是从阜阳来的吗?” “是的,我们两个乘你的车,这样不耽误你办事吧”朋友说到。 就这样一路说笑着,他把我们送到了店门口,我很感激他的乐于助人和善良品质。 在生活中拥有“见好”能力的思维。你会被幸福所包围,因为你看到都是别人对你友好的,善意的关心和爱。 都说婚姻是靠我们自己去经营的,如何把“见好”的能力用在婚姻中呢?来改善夫妻之间关系。让夫妻双方共同成长。 婚姻中的被满足 在婚姻中,如果你过多的要求对方来达到自己的需求,当有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让你感觉到很痛苦,甚至想逃离你认为这个无爱的婚姻。 梅子去广州打工时,经别人介绍,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刚开始两个人彼此相互欣赏,尊重,理解,很快他们就坠入了爱河。 恋爱中梅子的丈夫,可以说对梅子百依百顺,呵护有加。她很感动,认为这就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半年后他们结了婚。 可好景不长,梅子开始感觉无聊、空虚,对丈夫的不满越来越多。 她觉得丈夫和自己没法进行精神交流,在一起除了日常的事务性谈话,便无话可说。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有着巨大差别。她喜欢看家庭生活剧,丈夫只喜欢看美国动作大片。 星期天,好不容易有点空闲,她拉着丈夫去逛街,可是丈夫表现出来的相似上刑场一样,耷拉着脸,也不讲话,就感觉他很委屈。梅子看到这个情况,瞬间很生气,没心情买东西了,掉头回家了。 梅子离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一直觉得换一个可以与自己,进行精神交流的有爱心的伴侣就会幸福快乐。 这些痛苦和烦恼,让她对丈夫和婚姻很失望,开始不停地挑剔和嫌弃丈夫,总是抱怨丈夫的种种行为,达不到她的要求。婚姻亮起来红灯。 丈夫,还是和以前一样对待她,是她的欲望提高了,看不到丈夫的爱和关心,是贪婪和欲望蒙蔽了他的双眼,如果梅子用“见好”的思维模式,来对待婚姻,用感激和感谢回馈丈夫的爱,她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和爱。就像回到初恋的时刻。 在沟通中,给予恰到好处的回应,不仅仅是礼貌,更是爱的表达。 爱是回应 在生活中,你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父母喊正在玩耍的孩子时,由于孩子玩的太专注了,大人喊半天也没有得到回应,这时大人上前就会责怪孩子说:“你聋了吗?喊你不答应。”碰到脾气暴躁的家长,会打孩子的屁股。 得不到回应的关心和爱,会让人抓狂。 我们再看看,下面小男孩为什么失落? 在公交车上看到了这一幕。一个小男孩拍拍身边的妈妈,指着窗外的街景说:“妈妈你看,那棵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好漂亮啊。”妈妈只顾玩手机,没搭理孩子。孩子脸上那兴奋劲立刻就消失了,他感到很失落。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事情,夫妻之间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只顾专注自我而忽略了身边的人。 有一次,我做好了饭菜,叫老公吃饭,他只顾玩手机,没有动,也没有吱声,我就自己吃,等我吃完了,又叫他,光说好,又不动,我把饭菜都倒垃圾桶了,等他看完了,去厨房找不到饭菜时,说我把饭倒了,不关心他了… 面对他的指责,我极力反驳,于是产生了争吵。自己感觉很委屈,心想你凭什么指责我,想着想着眼泪掉下来了。 老公看到我这样,主动给我道歉:“不应该叫他不回应,保证以后不会了。” 同时我也进行了反思,我叫他,他没有回应,我应该给予警告,比如我可以这样说“我这是第2次喊你了,如果你还是不动,别怪我把饭倒了。”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争吵。婚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很是很重要的,别因为小事互伤彼此。 由比可见,要让爱看得见,恰到好处的回应,是很重要的,更是爱的表达。 总结 生活中避免不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和痛苦,我们就要学会自我成长,以更客观地看待现实,积极主动的去处理问题,改变与人之间关系,发现当下生活中有美与乐,去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认识你真好》作者meiya,这本书让你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在不动声色中化解问题,用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和尊重收获幸福。 当你因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感到焦头烂额痛苦时,请你一定好好阅读这本书,它会带你轻松解决问题,让你获得更多的幸福。

  • 雄性衰落
    🐱喵大💦
    推荐

    跳过亲子那章,总结了一下重点 提高“见好”的能力, 关注生活中的“亮点“;拥有“知止”的智慧;避免内在动力的被消解;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学会在“认命”的基础上积极生活;接受“做一点儿是一点儿”的状态,享受“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关注微小而有力量的改变;打破负面评价带来的内在限制;试着适当表达自己的需求。’

  • 雄性衰落
    Qiu
    推荐

    读之前以为是讲人如何认识其他人,读完后才发现书名中的“认识你”是指认识自己。书中着重谈了亲密关亲和亲子关亲,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阿德勒说的课题分离:别总想着改造伴侣和控制孩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且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雄性衰落
    清杨手可摘星辰ོ
    推荐

    一本女性心理读物 有些部分我不是很认同,但大部分作者说的浅显易懂蛮在理儿,也符合国内女性的阅读思维

  • 雄性衰落
    冯子晴(村)
    推荐

    一位没有名气的中国作者的书,值得读。看名字以为是社交类自助书,读后发现是是关于女性处理日常生活和亲密关系的成熟思考。中国作者的很大的好处是能更透彻的看到中国家庭的问题。 读后更加确信,深度的人际关系,家庭的和谐都是围绕真正会爱自己建立的。 在我近期小凌乱的心境下特别适合读,很认同并且很有共鸣的一本书。没讲什么特立独行的观点,只是把经营好自己生活的真谛柔和地娓娓道来。

  • 雄性衰落
    蒋慧洁18725680031
    推荐

    有些书,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有些书给我们解答疑惑,有些书则是来肯定我们的想法。这本书的观点是我很契合认同的,分享给朋友们。

  • 雄性衰落
    FAN
    推荐

    作者语言平实,没有难嚼的心理学术语;所用的案例,都是似曾相识的身边故事。却借助心理学专业和相关理论,给出来这些案例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读来,舒适、有帮助。 记录了些笔记 - 心理学名字"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当出现干扰或阻碍恋爱双方爱情关情的外在力量时,他们的情感反而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心理治疗的"悖论处方" - 将原本“不要脸红”的目标巧妙地替换成“努力脸红”,消解了对方思维中“脸红是不好的”这一看法。当“脸红”被定义为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成了好事,那“脸红”本身反而就不会让一个人不舒服和在意了。对于痴迷某人这件事也是如此,让自己不要痴迷是无效的,搞清楚自己痴迷的是这个人身上的哪些品质,然后强化自己对这些品质的欣赏、认可和仰慕,最后让自己也拥有这些品质,才是走出痴迷的最佳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痴迷的其实不是某个人、某件事本身,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些东西。搞清楚自己痴迷的到底是什么,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痴迷,是帮助我们走出痴迷的关键。那这些原因在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工作中是否存在?雾里看花,因看不清楚,反而越想得到花。拨开云雾,好好欣赏和审视这朵花,反而对得到花这件事不执着了。这是人性的规律。 心理治疗模式正在发生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从以疾病(问题)为中心变为以健康(资源)为中心,强调和挖掘来访者的优势和潜能,“忽略”他的“问题”,也借由优势和潜能真正有效地改善他的生活。所以,现在积极心理学、认知疗法、焦点、叙事等关注资源、关注潜力而不是关注问题的治疗流派开始蓬勃发展。擅长短焦治疗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培训导师许维素说:“例外,即优势、资源、力量、成功的统称,其存在于问题发生之外的时段,即问题没有发生、问题较不严重、问题发生次数少的时刻,或者平顺、成功、美好的时期。关注例外,就是关注优势和资源,同时也是让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看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外,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亮光,关注这些亮光,不仅能够赋予他能量,还能帮助他点亮生命中更多的亮点。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去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才更有可能变得成功。如果你想改变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可以寻找自己生命中的那些例外,那些亮点(成功时刻和经历),从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学习,挖掘其中的宝藏,看看当时哪些因素和做法促使自己成功,复制和再现这些有效的因素,你就会再次获得成功。你还可以去找和你背景、条件相似的人,看看他们的人生故事,找到他们生命中的亮点,模仿学习他人的经验,你也一样能够成功。 “知止”:一是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二是懂得适可而止,知足。人是需要休养生息才能持续产生劳动力的生物。知止,其实就是懂得设限,知道自己作为人的极限所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很多人被单一价值观所绑架,为了打造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成功者”人设而汲汲营营,在喧嚣浮躁的时代丧失了问问自己“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的清醒和自我意识;内心也是处在焦躁不安的状态,没有长久的平安,无法生生不息,也无法积累,无法拥有长久的创造力。一个懂得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一个关心自己心灵健康的人,一个懂得满足的人,一个知道节制自己欲望的人,一个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的人,才有长久平安的生活。 社会心理学概念——“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人们自己对某种活动有兴趣,则外加的奖励会成为过度理由,损伤人们原有的兴趣。外加的奖励诱导人们为使行为的外部过度理由得到解释并维持认知的平衡,而必须消减自己原有内在的理由,从而造成‘过度理由效应’,即外在过度的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人们原本的认知和行为是平衡的,当获得外加的奖励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了,为了重新获得对自己行为解释的平衡,人们就会告诉自己:“我是为了这个奖励才这么做的。”这时,他的内部动力就失去了。与此同时,如果取消外在的理由,通常是奖励,就会造成“不充分理由效应”,人们会终止行为。 那如何避免内部动力被外部的过度理由置换与消解呢?如何保持做一件事的持续动力呢? (1)控制工作的强度和节奏。工作过度,就会给人带来疲惫和耗竭感,而疲惫和耗竭感则会降低人的动力。有节制,有良好节奏的工作状态,则可以让我们工作的动力细流长流。 (2)跟随自己内心的动力,不过度勉强自己,以减少内部动力的消耗。跟随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凡事不要太勉强自己。 (3)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在过程中体会做这个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这其实就是活在当下,当一个人越是活在当下,他的内在就越不机械,越不容易落入自动驾驶模式,他就能感受到很多流动的、细腻的东西,那样他的内在动力就容易保持住。 (4)激励是一种策略,不要给自己单纯的物质刺激,而是学会激发一个人的内部动力。激励要讲方法,不能只靠外在奖励,有时精神上的认可非常重要。如果我想到一个新的选题,写了文章,即便文章阅读量不高,赞赏不多,我也感觉很开心,因为我会认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重复之前的话题,而是尝试了新的选题。 接受现实、接纳有问题的自己。改变现实是一种成长,接受现实也是一种成长,很多时候问题会产生就是因为不接受现实,逃避现实。学会接纳有点问题的自己,学会以更轻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生活,带着问题往前走,一直走,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 选择-减弱完美主义倾向。《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的作者吉田穗波。书中提到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其中之一便是放弃完美主义。以前我会觉得“这十五分钟根本什么都做不了”,现在则是“我有十五分钟,我可以做点什么。”有时候正是因为时间短,更容易专注,学习效率更高。采用了同时做两件事情的方法。晾衣服时想着怎么回电子邮件,午休时填写孩子的托儿所所需文件……就这样,让很多事情齐头并进。这样做一点是一点、允许事情不完美、允许事情不能一下子都做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与其“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不如“做一点是一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别为了所谓的完美改变,失去了当下生活。学会适当减弱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将你的理想、梦想、宏大的目标做出分割,分解成一个个现实而微小的目标,然后在当下有限的资源里,集中精力,不再拖延,付出行动,努力达成这些小小的目标。当你对当下不满意时,不要想着等以后我要如何如何,或三五年后我会如何如何,而是做一个更明智的选择:下一分钟就开始改变。你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可以选择,选择让自己改变,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好。 改造伴侣游戏。我问自己:为什么你想要一个所谓的事业成功的男人?当我明白,我其实是希望对方去帮我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自由时,我开始学会放下对他的期待,更多地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努力,然后我感觉到自己比之前更快乐,更有力量,也更自由了。很多女性如果没有觉察和反思,很容易陷入改造游戏中,对伴侣施以改造和鞭策、指责和挑剔,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多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教育、被暗示、被洗脑,认为自己是弱者,是依赖者,是个等着别人满足自己的人。这导致的后果是,很多女性认为自己的索取和要求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这也禁锢了女性自我的力量。很多女人习惯于依附男人,不相信靠自己就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于是只能一辈子等待男人满足自己。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女人,可以直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需等待男人的成全。 心理学专业词汇:社会支持系统。指个人在社会网络中所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帮助和支持,而来自精神方面的支持最为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常常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不良情绪,降低压力,从而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已婚的女性而言,有没有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或者生活支点,是一个人有没有自我的展现。这个支点也许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或是属于你自己的女朋友,它们能让你保有自我,不断成长,获得源源不绝的内在力量。在朋友那里得到了很多的情感满足以及理解和支持,降低了对丈夫的情感需求和期待,也因为与朋友的社交生活让心变得充实和轻松快乐起来,与丈夫相处时,情绪会稳定很多,看丈夫也顺眼很多。这为伴侣关系留出了一个弹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情感的修复和改善得以完成。女人,不管你是单身还是已婚,要一直一直都有女朋友。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历史学者孙基隆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提到一个观点:中国人的文化是只有“身”而没有“心”,或者把“心”按在“身”上,经常不谈“心”,只谈“身体”。我们通过关心一个人的身体来关心这个人的“心”。我们在关系中,关心或者照顾好自己与别人,都是要让“身”满意。从寻求身体的照顾,到寻求情感的理解,从依赖,走向独立,这是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找一个给你带来快乐的人,可能比找一个只会照顾你身体的人更好,因为,我们可以照顾自己,而快乐却需要相互的激发与分享,还有,爱与照顾是相互的。【不是基于情欲在一起,而是基于生活的便利、照顾、安全等在一起的伴侣,或者一方扮演心理上的孩子,一方扮演心理上的父母的夫妻,常常会是无性婚姻】。 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上都有“人际距离”这一概念,就是指个体之间在进行交往时通常保持的身体距离。撩一个人,需要身体的触碰;恋爱时,也需要身体的接触;进入婚姻后,更需要身体的接触。关系亲密的夫妻,身体的接触通常比较多,而身体的接触又会影响夫妻的亲密关系。对主要的爱语是身体接触的人来说,身体的触摸远胜于‘我恨你’或‘我爱你’这样的字句。身体的接触会影响我们对爱情、对关系、对情感的感知,一个常常被丈夫拥抱的女人,自然会认为自己是被爱着的。爱一个人,不仅靠语言表达和行动上付出,还要靠身体实实在在地做出来。 “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认同对方,也不要求对方和自己一样,这里面包含了平等和尊重。像梅琳达和安迪这对夫妻一样,他们会调侃彼此的不一样,会以一种幽默、轻松、搞笑的方式面对彼此的差异。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导致冲突,反而给关系带来了轻松和活力。幸福的夫妻面对无法改变的分歧会尝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就是不一样。他们允许彼此的差异存在,他们虽不认同对方,但是并不认为对方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也并不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遇到分歧,先尝试找到两个人都认可的第三种共赢方案,实在找不到就学会妥协。这一点很多夫妻做不到,面对彼此的差异很多人总要求对方改变,或总希望两个人一样。而这样的要求反而带来更多的冲突与纷争,破坏了两个人的关系。 取悦自己,不会轻易让不平衡感“杀死”婚姻。在亲密关系或婚姻中,让自己高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让自己高兴其实是爱自己,取悦自己。当我们懂得取悦自己时,就不会等着别人来取悦我们,也不会对他人有过高期待,进而产生失望的情绪。让自己高兴了,我们的情绪就会比较好。心情好的时候,看伴侣才容易顺眼。懂得让自己高兴的女人,是能看见自己,并爱自己的人。因为自己看见自己、爱自己了,对伴侣看见自己、爱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会变低。因为让自己高兴了,补充了能量,才能看见对方,爱对方。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爱自己的人才懂得更好地爱别人。当我们有能量去看见对方,爱对方时,对方也会回应我们,看见我们,爱我们。于是,正向循环转起来。彼此活在爱中,关系变得更亲密有爱。 婚姻不是避难所。将个人的命运和人生幸福全部寄托在婚姻,寄托在另一半身上,对伴侣,对婚姻都是过高的要求,会让其无法承受。婚姻是两个人都带着各自的资源和价值缔结的一段亲密关系,以促进彼此的完整和更好的生活。如果一个人内心脆弱,自身缺乏力量,以一心寻找救世主的心态进入亲密关系,无论男女都无法拥有长期的幸福。要想获得幸福的婚姻,我们要降低对婚姻的期待,自己也要拥有一定的抵御风雨的能力,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恰到好处的回应。做到恰到好处地回应别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不难是因为如果你小的时候被人恰当地回应过,比如你的妈妈或者爸爸,他们能够准确而及时地回应你的需求,你自然就能够学会恰当地回应他人的需要,对他人有同理和理解之心。说难是因为如果你小时候缺乏被镜映的体验,真实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真实的自己没有被接纳,你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如何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爱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尝试给他恰到好处的回应。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无法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或者总是给出错误的回应,先从好好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心理学术语--“镜映”。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存在感的,但是在父母一次次充满爱的凝视中,在父母一次次给予的回应中,在父母欣赏和迷恋的眼神中,就像照镜子一样,让婴儿知道了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是好的,是强大的,是被满足的,是被看见的,是被爱的。父母成功的“镜映”会塑造孩子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让孩子对自己、对他人有信心,也在这样的“镜映”和“回应”里,慢慢学会与人相处和互动。我们现在都讲父母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实并不难做到,并不是要求父母要像孩子在婴儿期那样时时刻刻关注他/她,父母只要做到在孩子与你互动、谈话时,你看着他/她,给他/她回应,与他/她在一起,认真而不敷衍,而不是只顾自己手中的工作或游戏,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需用心维护和经营,爱,就是看见,就是回应,而爱给人滋养,给人力量。 如果你不幸处在颠倒的亲子关系中,你要做的是先让自己幸福: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确立好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界限,认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该承担的承担,该坚定拒绝的坚定拒绝,不要再把父母的事情和情绪背负在自己身上。在人际关系中,学习以健康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联结,不自卑不讨好,建立清晰的人际边界,重建稳定独立的自我认同,同时学会照顾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别忘了给自己一些时间像孩子一样玩耍,然后努力先让自己幸福起来! 心理学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西方人并不是没有俄狄浦斯情结,因为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很多来源于《圣经》。《圣经》认为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句话: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今天的我们离开父母,是为了跟伴侣融为一体。但我们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为严重。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是:重亲子而轻亲密。很多中国家庭过分看重亲子关系,而忽略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都应做到一种有情感连接的独立——彼此独立但又饱含亲情。做孩子的要独立自主,遇到问题不要老想着依赖父母去解决;做父母的也要独立,要给孩子自由,不要插手孩子的生活,也不要要求他花很多时间围绕在你身边,陪伴你的是你自己的伴侣而不是孩子。台湾作家胡因梦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纪伯伦说,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作为孩子,我们要学习独立,完成与父母分离的成长功课;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手,完成从孩子生命中得体退出的功课。 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父母,其实是在为自己不愿意长大找借口。一个独立的人,需要学会完全承担起自己人生的全部责任,对自己负责,把自己整理好,让自己幸福和快乐。你的生命属于自己,你可以决定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最终成就你想要的自己。 真爱一个人,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很多关系中的问题都是由缺乏尊重、缺乏界限、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同是正常的,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人身上就成了控制,就会引发问题。如果我们真心实意为了一个人好,爱一个人,就应该放下控制,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见他的需要,尊重他的需要,理解他的需要,做能够满足他需要的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唯有不强加自我的意志,放下自己的逻辑,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才能达成。接纳一个人是尊重对方,是接受对方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形象,也不是自己希望或者期待的那个样子。真爱一个人,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打破我们内在的限制,让自己有更多选择,变得更自由一些?想打破限制,需要先觉察限制,要有一个非常清晰或深刻的觉察,看看自己身上有哪些限制性的思维,是谁在给我们设限,我们又是怎样让自己被限制住的。然后尝试去突破这一限制,停止重复这一模式,而突破的方式有很多,我罗列了以下几个: 1.直接跳出舒适区,大胆去接触之前未接触的人、事、物。经验是很直接的东西,新的经验可以打破旧有的认知,从而让一个人突破原来的限制。 2. .获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有勇气和信心打破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很多人在获得高质量的友谊、爱情后会变得更好,变得更有自信心和安全感,于是有勇气敢于打破一些限制,成为更好的自己。 3.重新解读曾经带给自己限制的那些经历,从中找到破绽,看清自己生活的真相,让之前建立的不合理信念不攻自破。咨询师是客观中立、不带评判的,他会帮助来访者疏导之前被负面事件所堵塞住的情绪,他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帮助来访者看到事情的真相,他还会挑战来访者那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让他们打破限制性思维,变得更自由。看清真相,就能给人力量。 4.学会从过往的成功经验中获得自信。当你觉得自己不行时,去看看自己过去的成功事迹,从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安全感,从而有勇气打破限制。 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品质和能力是“爱自己”,而一个人只有真正地做到爱自己,才能够推己及人,懂得去爱别人。有一天,你不幸落入井底,感觉全世界都不爱你时,请记得不要对自己落井下石,请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好好疼惜、爱护你自己。请你相信,一个愿意给自己温柔拥抱的人,残酷的世界也会对他回以温柔。 心理学上关于幸福的“适应原则”,指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人的适应性很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生活条件是好是坏,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终究会慢慢适应。而这个时间,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一年。就是说无论是中彩票大奖这样的好事,还是出车祸失去双腿这样的坏事,人在一年之后都会恢复到原有的幸福基准线。无论是换一份工作,还是换一个城市生活,我们要逃离的都不是工作或者城市,而是生活本身。我们要逃离的是生活在时间的荒原面前的重复、琐碎、千篇一律。可是,生活是最难逃离的。请不要逃避现实生活,当下的生活其实没有那么糟。当你不逃避,愿意活在当下,和你当下的生活、身边的那个人、自己那颗不安的心和谐相处时,你会发现,自己就置身在最美的风景里。接受现实不意味着放弃理想,你可以在现在的每一刻慢慢靠近自己的理想,而不用全盘推翻自己的人生重新来过。当你努力将手边的工作干到出色,当你对伴侣和孩子更加和颜悦色,当你旁若无人地跳一支舞,当你开始读一本新书,当你尝试改变自己的一个坏习惯……也许你还是那个没有干成大事的普通人,但你会发现生活已经对你绽放出理想的光芒。 有“不被重视”的感觉,“不配得感”,就无法重视自己的需要,表达自己的需要,觉得表达了也不被重视和满足。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也不会看重。所以合理表达自己的需要 - 1. 区分抱怨、批评、指责与表达需要的差别。很多人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她们的需要常常隐藏在抱怨、批评、指责之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会让关系受到负面的影响,还会阻碍别人更好地满足他的需要。2.区分笼统、委婉的表达需要,和具体、直接的表达需要。我们在关系中,“一旦开始更直接地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批评对方,我们就容易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能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也有我们的需要他人无法满足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去看看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以及要提高自己心理的弹性、灵活性和包容力。伴侣无法满足的需要,可以向自己要,向朋友要,向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没有人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那些不被满足的需要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接受这一点,你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希望很多和我一样压抑自己需要的人,学会重视自己的需要,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