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山丘
    推荐

    虽然我会搞乱里面名字,但它不失为一篇治愈的书,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静。

  • 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Ver 👾
    推荐

    懦夫一生死多次,勇者一生死一回 我们会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其实挺好。但有时我们会陷入一种定式思维,甘愿接受比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稍差一些的选择。来我们咖啡馆吃饭的人都会明白,如果一个人不断做出这样的妥协,最后一定不会太开心。 ——你可以比「挺好」更好。 - 花了一小时翻完这本《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看这书名也能猜个大差不差,它是《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的续作。 其实对于前作的内容我也记得不深了,只记得那时候我还在欧洲浪着,某次旅途中随手翻开这本书,下飞机时,有种疲惫一扫而光的感觉。这可能就是鸡汤的价值,虽然没有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具体的意义,偶尔干上一碗,倒也挺香的。为了避免作者「第三次返回世界尽头咖啡馆」时,我还是对咖啡馆里有什么一无所知,所以这次姑且挑几个难忘的点记下来吧。 读这本书,大概是因为作者的生活恰好是被我羡慕的其中一种,「在企业工作多年,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7万里路程」。所以书里的几个主角几乎都是作者本人的缩影,单身的他,已婚的他,一年工作一年旅行的生活。如果你喜欢旅行,书里的种种场景大概会让你颇有共鸣。而书中关于健康的亲子关系的描述,可能也会让很多到了为人父母年纪的人颇有感触。 - 一个像所有现代焦虑人的缩影的女性——杰西卡,误入了一间夏威夷的咖啡厅。和很多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一样,她拥有「挺好」的人生,和无法完全根除的「不够」。习惯性的摆弄着没有信号的手机,她感到自己与这个空间格格不入,但是却有一种近乎直觉的力量驱使她留了下来,然后遇到了一群告诉她「你可以比【挺好】更好」的人。 其实,大多数人和杰西卡一样,在很多时候达到「挺好」的程度就停下了脚步,缺的就是推自己再往前走一步的那双手,和温柔的告诉你「不喜欢的话回来也没事」的声音,让你相信其实你本来可以拥有更好的一切。 而故事本身更像一个载体,本身没有这么吸引人,可能它更像一段心理治疗,能做到的就是用这么几个细节触动到你的神经。 - 对于我来说,第一个这样的细节是。作者把GPS比作宇宙运转的方式。 「但你想想GPS装置,不管我们在原地兜了多少圈,一件事重复做了多少回,一个错误反复犯了多少次……不管那个小小的声音告诉你往右拐时你往左拐了多少次……那个声音无论如何都不会批评你,只会一直‘重新规划路线’,为你提供一切需要的信息。」 虽然你会不断迷失,你有时候会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宇宙不会责骂你,它只会不断的帮你重新规划路线,让你逐渐离自己的目标再近一点。GPS也在不断学习,如果你不断的靠近你不喜欢的东西,它就误以为你真的喜欢这样东西。人越是坚持做一件事,越是不断从一件事上获得反馈,所以要先做重要的事,如果还有时间,再去关照其他。 「人们常常嘴上说着想结束一段心力交瘁的关系,却总是回到同样的关系中来,他们释放的信号其实是‘我想要更多心力交瘁的关系’」 所以让改变发生的秘诀是,真的着手去做。我们的「过去」无从删除,但「改变」却无时无刻可以发生。 - 第二件有趣的事是,「有五分之一的人活不到退休年龄」,也就是说有20%的人会在65岁前去世。我们总崇尚努力的哲学,无论有多不喜欢自己手上的事情仍然拼尽全力坚持着,只为了把希望寄托在退休后那十几年的人生。 作者不断提醒我们,到了那时,你剩下的欢愉时光已经不多,你的肉体已经青春不再。你可以把这份快乐当做延迟满足,但是一些美好的体验可能就这么迟到了20年。 「可是据我所知,最后那十四年并不全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到了那个岁数,人会生病,出行的难度不小,身边的朋友还会相继去世……是的,六十五岁之后你的生活的确可以过上极其充实、有活力的生活。但是,现实往往不像广告里一张张欢乐无忧的面孔那样。年龄的增长确实会给你带来不便。」 这也符合我一贯的人生哲学,在力所能及的时候给自己当前能给予的最好的体验。爱好就像是童年做梦都想要的GBA,而你可以买齐所有喜欢的镜头时你可能已经不再拍照。我小的时候没有钱买游戏,看到别人端着那时候分外高贵的GBA联机进化宝可梦就感到很羡慕。现在我的收入或许可以支撑自己买下所有喜欢的游戏,也可以把所有主机和高配电脑搬入家中,但是换来的却是一堆预售时兴冲冲买下,发售一年也没拆塑封的卡带/碟片。 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珍贵的时间和精力,已经离你远去了。更别提那20%压根活不到享受人生阶段的人了。我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那20%,但我仍然选择珍惜现在。 存了一笔钱,为未来保险,却失去了现在,其实是最得不偿失的买卖。 - 第三个有趣的点是「不要停留在自己不喜欢的频道」。 我们明明知道人生可能有100个频道可选(像是喜剧,购物,厨艺,旅行……),却总是停留在自己不太喜欢的2-3个频道,而停留在这些无聊的频道并不是为了促成什么改变发生,不过是做一些无谓的吐槽罢了。 我们有种崇高的使命感,觉得好像这现象没人看到是很不应该的;但又没有真正伟大到或者有能耐到可以改变它。那么这份抱怨其实多半毫无意义。 「于是我说,我决定了,如果我不打算花时间去努力改变那些让我心生厌恶的事,那我还是别再关注它们了。这不代表我接受这些事,只是意味着我不在上面耗费精力,会选择看其他频道。」 是的,我们得承认不好的事一定客观存在,但如果你现在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改变,就不要过多的关注它,而是多去关注自己可以施加变化的事。 我们的抱怨和愤怒多半来源于恐惧。当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份恐惧,就会发现「懦夫一生死多次,勇者一生死一回」。懦夫的一生活在恐惧里,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死亡恐慌一万次,失望一万次,低落一万次,而勇者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死,倒不如坦然面对这一切,活出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们只经历一次死亡就足够。 - 此外,我还很喜欢约翰「原来如此」笔记的idea。 「每当我有重大发现,也就是想喊‘原来如此’的时刻,我就把它记在本子上,然后立即执行。 我已经学会了在旅行中相信自己的直觉,很久之前我就开始做记录了。今天早晨,在替迈克掌勺这件事上我犹豫了,没有相信自己的直觉。所以,我要画一个圈。 只要我有几分钟空余时间,我就会翻翻这个本子。我会特别留意画圈很多的那几项。如果我学到某种重要的道理,这个办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强化我对它的记忆。后来,那些画圈很多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成为我的习惯,我就不需要给它们频繁地画圈了」 这是不断强化形成反馈的好办法,把一些你想要做到的事记下来,反复查看,不断执行,没做到时就提醒自己「你今天没做到唷」,直到他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从一个又一个「原来如此」中,你才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或者你想要变成什么人。 我也打算开始记录这么一本笔记本,当然是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大概选择某个app吧。而我的第一课可能就是少关注不能改变的,以及观察自己的愤怒到底来源于什么样的恐惧。 - 也许我们不一定能遇到这么一间咖啡馆,鸡汤的道理也不是真的不懂,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某两个片刻,触发我们的「主角光环」,像在习惯上画圈一样,不断强化自己的某些念头,让某个改变在某个时刻,不经意发生。 或许也足够了。

  • 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玉🐰
    推荐

    2022年2月26日,最近两周的我突然觉得被工作压的喘不过气,焦虑一直围绕着我。或许是想放松一下看一本轻松的书,原本以为这是《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后来才发现是《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这本书能够一直读到最后的原因大概是前文对于咖啡馆描述的神奇,我也想要在书中找到答案,究竟这个咖啡馆是怎么改变人的。其实书中的故事并没有让我觉得多么的生动,读到最后甚至有些觉得有点夸大其词。          让我有所触动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对于杰西卡的故事的描写,仿佛也看到了我的影子。最近的工作总是放不下,原本我只是渺小的业务员的时候,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下班了也不会再去思考工作,自从当了主管,不知道是因为责任,还是想要证明自己,仿佛生活中到处都有工作的影子。越来越觉得这好像并不是我很喜欢的生活,我有些疲惫,看到杰西卡,她亦是一直被工作围绕,一直在思考工作的事情,工作确实是做不完的,其实站在时间的长河里,工作知识一件小事,知识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因为工作而丢了生活,丢了享受当下的时间,确实是得不偿失的。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却忘记了自己的期望。偶尔也要让自己从工作中脱离出来,享受当下。         第二点是作者的生活方式,工作一年,旅行一年,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我也想像作者一样,但却没有作者的勇气,会担心旅行回来找不到工作。人生终归结底不过是一场体验。买车买房就会一直被账单工作所牵绊,拼命攒钱,却失去了花钱的最佳时光,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对于我而言,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确实是不想去买房买车的,因为不想被账单所舒服额,那样你就不得不去工作,但是确实如作者所说,大部分人并不能想做就做的,一定的年龄阶段,确实考虑顾虑的也会增加很多。         第三点是迈克对于艾玛那次发火的经历,确实如此,如果你把自己定义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会做什么样的事,这让我想到了人往往不喜欢打破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已久的形象,也有点类似于门槛效应,例如你总是夸一个人很温柔,很乐于助人,那么这个人往往不会对你发脾气,你的要求他更容易答应你。这大概也是我最近最大的困扰,领导夸奖我积极,善于思考,对生活有活力,所以我很少去告诉领导工作太多我做不完,最后导致自己压力倍增,这其实更像一把双刃剑,我一直告诉自己我是积极乐观的,很多事情多做一些没关系,但是有时确实会感觉到些许疲惫,无人诉说。迈克对于艾玛发火还提到我们永远不会对于自己的客户发火,只会用最犀利的语言去伤害最亲近的人,其实反倒本末倒置了。这其实也是挺可悲的。顾客真的成为上帝了         另外对于文中艾玛和图图的有点大人话的言语实在是觉得有点奇怪,两个小孩真的会说出如此有深意的话吗?其次是文中的故事有点牵强,大概是对于我来说没有触动吧            总体来讲,一般吧,低于自己对这本书的逾期,但是读起来轻松了很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