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Lawyer Li 💫
    推荐

    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看这本书的心情!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书,但这并不是一群独立的个体,他们跟这个世界、社会、家庭都有着密切的连接点,每一个病患案例都带给我极度的震撼!但谢必是个例外,他是个正常人,却因为病态的世界选择了妥协,他成全了这个世界! 谢必跳下去的那刻,不仅把精神病界极权威的齐素拉下去了,也把我、乃至是看这本书的万千读者拉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固执、最不可能患病的人,就是他,然而人们,把一个最不可能患病的人,逼死了!齐素说他无法判断,究竟是现实的坠落更痛,还是想象的坠落更痛。他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通过现实的坠落来对冲(或许永远不可能对冲)掉想象的坠落之痛! 这是一个极致共情的医生必然的生命走向,在凝视痛苦深渊的过程中,何时该对患者转身?何时该对痛苦视而不见?这个命题很难解,精神科医生,根本救不了精神病,而医生,根本救不了人。 ​

  •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暖寒
    推荐

    这本书是我看朋友想法时偶然发现的 点进去看了简介 居然是真故出版的 那必须安排! 前几个故事都是刚开始很残忍压抑 我看的小心翼翼甚至惴惴不安 但结尾却出人意料地温暖 甚至感动到泪流满面 让我如释重负原来都是一群善良到让人心疼的天使 就像沙漠中看到了一朵娇艳的花 抱歉暂时只能想到这么俗的比喻 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为了自己爱的人隐忍一切 最终走向崩溃 甚至崩溃之后潜意识里还在保护着那个将自己推到深渊的人! 刚开始以为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 没想到最后两章居然把前面人物串起来了 像看悬疑小说一样 有太多的巧合 太多的谜团 我在候车的时候几乎一口气看完了 只是后半部分有些草率 结尾也很开放 里面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 让我看到人性中至善至恶的一面 有过失望甚至绝望 但也看到了希望 这个社会究竟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呢 我没有答案 只能留给时间去回答 但愿自己在凝视深渊的时候不会被拉下去 也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把爱变成伤害。

  •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徐赛银
    推荐

    整体来说,还不错,前面几个小故事还是比较温暖,中间的缺乏点新意,铺垫逻辑差点意思,结尾还不错把视角又拉回需要人们关爱的特殊群体中,在“特殊”与“正常”,“个体”与“集体”来回切换,引人深思。 一思,家庭教育。“有的人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父母更多的应该回到孩子本身,注意传递关爱,陪伴,给予孩子爱的启蒙,而不应该过多的去注重那些外在虚华的东西。(人格分裂那章骗了我不少眼泪🤣🤣🤣🤣🤣) 二思,集体意识与真相发生冲突,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有的时候选择沉默就已经是最大的温柔了。 三思,安放死亡。快乐的做个普通人,把酒话桑麻,随其自然,不昧因果,亦不畏死亡,如此便好。 四思,对事物的广涵与体认。文中有说到“极致共情”一词这并非常人可及,只能学着包容接纳“同与不同”,存在即有存在的理由。

  •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 浅黛薇妆.
    推荐

    因有过住院的经历所以特别能共情一些病例案子,作者的精神分析很专业,也很尽责,也对一些比较小众的病例有了更深的了解!

  •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ʚ 阳 ɞ
    推荐

    这本书是医生穆戈记录她在一家精神病院工作时遭遇的人和事。书中有真有假。书评写的很乱,写完就发了(~_~;),想说的本来挺多,但后面又不知道如何说了,就先这样吧。 看这本书前期感觉还很真实,到了后面部分,就有点不真实了,主角渲染的比较重,但我觉得这本书拍成电视剧应该不错! 书中记录的了——双相情感障碍、妄想症、双重人格、狂躁症、钟情妄想、恋物癖……每个故事的真相又跟原生家庭阴影、校园霸凌、家庭依恋传递等有关。 在这本书里,记录了17个精彩的故事,17个不同的人生。尝试着看看这本书吧,了解一下这些人在想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获得了什么.... 书中记录的每一个病人,都是踏进深渊的求救者,他们也想正常的生活。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呀,他们只是暂时陷进了深渊。 书中说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和校园暴力、网络暴力,舆论压力等一些社会现象。 书中齐素的故事,就是一条暗线,很多都由他展开.... 看完这本书太想说点啥了! 看到最后一章既气愤也很压抑。最让人气愤的就是谢必的死去,最让我落泪的是齐素的离开....我的泪点比较低,看着齐素坚持了这么多年,最后终于坚持不住了,选择了跳下去。真的太让我哭了😭😭😭 先说最后吧,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谢必的案子和齐素的离开。看最后一章总是不太忍心看下去,感觉很压抑,反反复复的看了看,终于把书看完了。 以下可能包含剧透! 谢必是快乐王子,谢行是痛苦王子。本来周茂自杀的案子和他俩无关,他们实施了援救,没有成功。但因为快乐王子他是杀人犯的孩子,一切都变了,事情开始和他有关,周茂的母亲不能接受孩子的自杀,把遗书毁掉了,只有她知道的遗书,然后开始向快乐王子进行攻击,就是因为他是杀人犯的孩子,所以认为他和他的父亲一样,舆论也认为他不正常,真的杀人了...快乐王子一直很快乐,但大家觉得他不该这么快乐,他们想着凭什么杀人犯的孩子可以这么快乐...众人最先震惊发酵的不是这儿子也成了嫌犯,而是,一个连环杀人犯的儿子,怎么可能活得积极乐观?他怎么敢?我只想说为什么人家要不快乐呢?父亲犯罪,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当时他也才五岁,但就是因为他是杀人犯的孩子,就这么觉得孩子跟他父亲一样吗?就要剥夺他的快乐,他的笑容吗?人们觉得他们站在道德的最高点上开始了狂欢,开始了对他的伤害。 “他有没有病,甚至比他是不是凶手这点更重要了,人们急于要消灭这种快乐的道德,消灭这种快乐的正常” “他们可以放过一个有病的杀人犯之子,但不能放过一个快乐的罪人。” 大多数人就是接受不了他快乐的活着...也是嫉妒吧,如果他不是杀人犯的孩子,舆论会不会又再次指向痛苦王子呢? 只有齐素认为快乐王子是正常的,本身就没有病,齐素追求的是事实,但只有他一个人在对抗着舆论… 谢必二次受伤害,也是因为舆论,因为他们自认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带着面具发表着那些错误的语言,开始又一次的狂欢。 “这次人们抱着必胜的姿态,热忱地,狂烈地,要把他彻底踩下去。” 这次谢必真的离开了,网络上的人开始摆脱自己的关系,不再发表舆论,生怕谢必的自杀和他们有关系,实则就是因为他们,谢必才承受不住。 “这件事的结束就和它的兴起一样快而荒诞,人们舒坦了,他们达成了内心的正义和平衡。” 他们作恶,他们忘记。事情过去后没有人记得,他们只会去下一场派对继续狂欢... “狂欢过后,谁也不记得谢必,人们马不停蹄地扑进了下一场狂欢。” 谢必的离开导致了齐素的想法改变。 “齐素的精神干细胞计划彻底变了,他的治疗对象不再是患者,而是那些口若悬河的“正常人”。” 齐素捍卫的不止是谢必的人权,还是之后,每一个可能罹患精神病又可能置于不可预料的两难陷阱中的患者。 到最后齐素都在保护着穆戈... 最后穆戈成为了三个人的遗书,谢必,吴向秋,和齐素。穆戈会继续走下去,代替着齐素走下去。 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就不继续说了吧,说点书中其他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裘非一个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人,这个经历使他一直陷入在那一天,而施暴者却忘记了,这件事情在施暴者心里没有留下一点的存在,他把校园暴力认为成自己当时的不成熟,可是他毁掉了一个人啊... 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施暴者忘记了自己的所为所为,但受害者永远记得那一天。 “暴力是一瞬间的事,承受暴力却是漫长的。” 还有就是双重人格吧。他是方宇可,但他又笨又不讨人喜欢,产生了一个聪明学习成绩好,家里人喜欢的人格,就是他的“弟弟”方宇奇... “是他最亲爱的,最想给予幸福的母亲,请他放过他的“聪明儿子”。” 他本是主人格,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所以他让副人格代替他,代替他活下去.. 他很爱他的妈妈,他为了让他妈妈开心,他甘愿消失。 “我远比你想的爱你,你永远不知道我为你放弃了什么。” 从来都是方宇可,而不是方宇奇。 不知道他的母亲会不会后悔,应该不会吧,谁不喜欢一个聪明,成绩有好,又有能力的孩子呢? 书摘:“孩子不被爱时,他们首先不是去控诉父母,而是反省自己有哪里不值得被爱。渴求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中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方宇可只是在努力地让自己值得被爱,他在还没看懂到底是谁不值得之前,成长就断裂了,他只能永久地活在求爱的主旋律中。” “你知道一个孩子能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什么吗?” 小栗子:“什么?” 我:“他的母亲能幸福。” 看完这个真的很心疼方宇可😭 这本书我自己觉得真的很好看!这本书一定买下实体书收藏!!期待作者新的作品! 最后记录下一些书摘: 📖也许这些艺术追求者们,和生命较劲的不是死亡,而只是一个,邂逅死亡的权利。 📖“因为他发现,他这个没用的儿子,能让你幸福的唯一办法,居然,是让自己消失。” 📖我:“你知道一个孩子能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什么吗?” 小栗子:“什么?” 我:“他的母亲能幸福。” 📖这些老人承载着整个家庭的精神病态,或说是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的精神病态,可没有人能够承载他们,而他们正在安静地等待死亡和被遗忘。 📖他们作恶,然后忘记。 📖暴力是一瞬间的事,承受暴力却是漫长的。 📖孟施浩走了,他把忘掉施恶,称作成熟。 📖无论再怎么去意义化痛苦,终究抵不过四个字——本可以不。 📖人活着是需要仪式的,打个比方,不良情绪是水,它一直流,或者从来不流的时候,仪式就像是给它画上一个水龙头,哪怕是假的,人在心里有了水龙头的概念,就有了开关的概念,他可以选择关不关了,而不是只能任水流或不流。 📖强迫症所有看似无意义的强迫行为,都是为了驱逐内心不被接受的想法。 📖“心乱的时候,不妨回到原点。” 📖我的梦想,是活在一场浩瀚的阴影里。 📖“本来,对所有人共情,就是个笑话,我又不是耶稣,共情恶的人,会失去善的立场。” 📖最不该快乐,最可能堕落的一个人,却在他们眼里活得如此愉快而有建树,这超出了他们的理解,他们不信这世上可以有这样的人,或者说,他们不允许世上有这样的人。 📖“可是有时候,快乐在这个世上,是罪。” 📖当犯罪者,当疯子,成为了人群中的大多数,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基因里的恐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他们的同类,不得不承认即使他们骂得再多,但人与人之间的基因相似有99%,他们只是那1%的不同,而很快,这1%的不同都要消失了,到那时,精神干细胞,才算去了对的地方,这个世界要治疗的,不是那些患者,而是所谓的正常人。 📖有时候,我们会把精神病称为固执病,患者们都固执在自己光怪陆离的世界,不肯与旁人为伍,无法与大众相似,他们固执地折磨着自己。” 📖灯不够亮,不够响,那便把自己也投入火里,连肉带骨,烧得劈啪作响,他燃烧了自己,以痛醒世,开着这辆崩坏的身体,沿途留下焦烟和悲鸣,哪怕只能多引起一个人的注意,然后朝着悬崖,一截一截地坠去。 📖齐素选择的是爆炸,他在黑暗里撒开一把火,刺眼片刻,然后永恒消失,而我找到的路,是忍受和苟着,是发着羸弱的光,耐住,不让它熄灭,然后在浩瀚无尽的黑暗里,孤独地走,穷尽方法地走,能走一点是一点。 📖他走不完的直线,我想替他走一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