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无聊

我们为何无聊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我们为何无聊
    同一
    推荐

    人论 恩斯特·卡西尔 9个想法 ◆ 第十二章 总结和结论 >> 因为我们始终在强调各种不同符号形式的特殊性质和结构:神话、语言、艺术、宗教、历史、科学。如果我们清楚地记得我们的研究所展示的这一面,我们也许会赞成这种相反的观点:人类文化没有连续性,并且在根本上是异质性的。 >> 。社会性本身并非人独有的特征,也不仅仅是人的特权。在所谓的动物状态中,在蜜蜂和蚂蚁之中,我们也看见了明确的分工和惊人复杂的社会组织。但在人这里,我们看到的社会不仅有着像动物中那样的活动行为,而且还有着思想和情感。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科学是这种更高级社会形式的组成成分和构成条件。 >> 人的社会意识依赖于认同和区分的双重行为。人只有以社会生活为媒介才能找到自己,才能意识到他的个体性。但对他来说,这种媒介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决定性力量。 >> 原始宗教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思想自由的空间。它为人类的每种活动甚至每种情感都规定了固定刻板且不可侵犯的规矩。人的生活总是处于循规蹈矩的压力之下,它被封闭在可为与不可为、供献与禁戒、礼仪与禁忌的狭窄圈子里。 >> 在所有的这一切中,我们清晰地意识到了两种不同倾向性的存在:一种促进了语言的保存守恒,而另一种则促进了语言的蜕变更替。然而我们不能称这两种倾向性是对立的。它们处于完全的平衡状态之中,是语言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两个要素和条件。 >> 诗中的语词不仅仅只具有抽象层面上的意义,而且也不仅仅是我们希望用来指明某些经验对象的指示记号。我们在诗中发现,我们所有的普通语词都经历了某种蜕变。莎士比亚的每行诗,但丁或阿里奥斯托的每节诗,歌德的每首抒情诗都有其独特的声音。 >> 在李尔王和麦克白、布鲁图斯或哈姆雷特、罗莎琳德或碧翠丝那里,我们都能听到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而这就是一个人的灵魂之镜。只有以这种方式,诗才能表达出细腻的千差万别,表达出微妙且富于变化的情感色彩,而这些是其他表达方式无法实现的。如果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创新,那就没有比诗更好、更丰沛的源泉了。 >> 人类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说是人一步一个台阶自我解放的过程。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力量:建设人自己的世界的力量,建设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哲学不会放弃寻找这种理想世界中的根本统一性,但它并没有把这种统一性和简单性混为一谈。它没有忽视人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张力和摩擦、强烈的反差和深刻的冲突。这些力量都不能被简化为一个公分母,它们趋向于不同的发展方向,遵循着不同的原则。但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并不意味着不协调或不和谐,它们所有的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的。每种功能都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向我们展示了人性新的一面。不和谐的就是与其自身相和谐的;对立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对立中的和谐,正如弓和琴。” ◆ 点评 认为推荐

  • 我们为何无聊
    专心认真阅读
    推荐

    《人论》是文化哲学创始人卡西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其毕生理论的浓缩,在其著作中是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本。全书围绕“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旁征博引,高屋建瓴,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人是符号动物”这一观点,指出“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物质宇宙中,还生活在符号宇宙中”的事实。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人是什么”着力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分野以及人的符号创造性特点;下篇“人与文化”则对人类文化各个形态与现象,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探索,自“符号”出发解读人类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人类对于自我认识的探索永不停息,而卡西尔则给予了我们一个睿智精妙的解答。

  • 我们为何无聊
    映堤
    推荐

    感谢作者谢谢译者,这本书非常非常好,作者见解独特分析到位,让人非要看完不可,谢谢作者!谢谢译者!

  • 我们为何无聊
    呵呵
    推荐

    思考问题,到底谁赋予了人类学习智慧的能力,有一天这个能力会不会剥夺?动物一出生被圈养,伸一伸爪子,摇一摇尾巴,它们进化的速度可以与人学习能力媲美。随着自然的发展,人类成为大自然法则最高层,成了血统高贵的生命制定了无数的规则,一根根铁链形成三角形一般屹立不倒。这法则只对人类自身有效 ,看似团结其实是另一种自杀式手段 。如,历史上那些随意发动战争的,哪一个不是自我狂妄自大之人。 这种问题像幼时父母的解释,我们是从垃圾堆捡来的一样荒诞。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领域的人回答,本来看是一池清澈透明的清水,搞得混浊不堪,少数被称为天才的人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深究了一生。 前者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常被别人影响,为迎合别人而做出改变。 神学,相信神的真实存在,但神是谁?它是无形的力量吗? “信则有不信则无” 它摧毁人的思想,又让人相信光明的明天。任何一门学派掺杂着生命的起源且争论誓不罢休,往往得不出个所以然,然后对历史过往以及未来妥协。 它们对外界无动于衷,它们的外表看似正常无异,它们与人交流的语气平缓和谐的,那暴躁,不满,愤怒,将不复存在,但是没有人能够做到这样。 如今跟过去一样,看得下去已快抑郁成疾,回过神来,摒弃了无,才想起需要走出去看一眼,生活在附近的城市。

  • 我们为何无聊
    Sara
    推荐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出理解人要从符号体系中去理解。在众多章节中,作者引经据典,分别论述了语言、艺术、宗教、历史学,科学等内容,很多阐述没有丰厚的积累真的不好理解!不过这种论述就像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书说的历史,结构的方法。每种符号体系都结合了历史系统结构的视角。还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不是作者没写好,是我书读太少,他在书中引用的经典,十之八九没看过,还是要加油呀!最后全书通过说明符号系统中,保守与创新,统一与多样等充满矛盾的想象,其实想说的是人也是个矛盾体吧,一直都在通过符号创建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理解自己的方式!know yourself 是人类永远的追求。 遇到看不懂的先放在,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回来看第二遍[鸡]

  • 我们为何无聊
    伯儀
    推荐

    我们得出了一个新的间接的答案:人是不停在寻找自己的生灵,一个在他存在的时时刻刻都要仔细审查并探究其存在状况的生灵。在这种审查探究过程中,在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包含着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道:“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们可以将苏格拉底的思想概括为,他对人的定义就是:人是一种对理性问题能够给出理性答案的生灵。他的知识和道德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被认识到。凭借这种基本能力,凭借对自己和他人作出回答(response)的能力,人就成为一个“有责任的”(responsible)生灵,一个道德主体。 如果人是事物的镜子,对人的自省也是对自然的阐释。人存于自然之中,创造文化与自然对立统一,将物质世界以艺术、语言、历史、科技等方面呈现,让人以创造者的身份隐没于社会之中;又在思想的对抗中,显出斗争的勇气。 自然的“无序”即是“数与和谐”,人类阶段性的发展,已然通过全方位的对抗与统一向前逐步前进。精确导向的科学,与充满情感的人文学科之间共同组成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与头顶的星空。 实际存有为“骨骼”,精神领域为“血肉”,人类总是可以以丰满的形象走在未知的长河里。宇宙何去何从,个体的生死唤起整体的永恒。若此处得解,如书中所言,爱,亦是对永恒的情感,对于个体短暂、整体永恒的一种补偿。 本书扩大了我对语言边界的认知,重新梳理不同学者眼中对于“人”以及“文化”的观点,印象深刻的是对“历史”的看法,以及我们如何去面对每一个成为“历史”的现在,以及用怎样的态度去理解“历史”与当下所呈现的繁荣与冲突。

  • 我们为何无聊
    蛙呱呱
    推荐

    无与伦比的好看,看了两遍,留下了77个笔记,之前听过一句话,说很多事情的答案就在书里,它不会跳到你面前,需要自己去阅读,而这本书就像答案一样的存在

  • 我们为何无聊
    推荐

    《人论》是文化哲学创始𠆢卡西尔生前出了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其毕生理论的浓缩,在其著作中是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好的一本小说。全书围绕“人是什么”这个一问题旁征博引,高屋建瓴,独立树一帜地提出了“人是符号动物”这一观点,指出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物质宇宙中,还生活在符号宇宙中的事实。 将人定义为符号动物,符号思想维,符号行为,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最鲜明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整个进步都建立在这些条件之上。 作者着力探讨了“人与文化”对人类文化各个领域形念号现象,如果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探出索,自“符号”出发,解释人类与文化的关系。 无论是古典的形而上学,还是中世纪韵宗教和神学,在主体学说上都基于一个共同本原,视宇宙为一种等彶秩序下人类处于最高位阶,人生被描述为宇宙的终极实现。 通过诸多考察推理试验证明,低于人的存在物,被局限在其感官的知觉世界里,它们很容易受到实际外部刺激的影响,并对其作出反应,但是它们不能对“可能”之事形成丝毫观念。 即使高超人智慧的神,也是不知实在性和可能性的区别,神的智性是原型智性或创造性直观,它想到一物时,此念就创生此物,只有在人这里,在人的派生智性中,可能这个个问题才会出现,神是形而上学,人是认识论,人生类的智中生是“推论性理解力”感观和直观互为作用,在知识的基本条件上的这种二元性,就是可能性与实在性之区别的根本所在。所以“人类学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是符号知识”。 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