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觉察

内在觉察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内在觉察
    Jacob🌍
    推荐

    马克斯·韦伯,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之一,魏玛共和国宪法起草人,古典管理学、社会学创始人、组织理论之父,他弟弟Alfred Weber是工业区位理论创始人。读Weber的书有种想哭的感觉

  • 内在觉察
    这哪里是大提琴
    推荐

    我大致对照了微信读书上面的三个译本,分别是花花绿绿本(上海译文)、大头贴本(陕西师大,看的人最多)以及这本(三联),得出一个优劣的结论那就是三联这本是翻译得最为准确的。陕师大的译本是陈平老师的译本,语句大致通俗流畅但也有一些讹误之处,并且这些错误偏离原文较远。上海译文本相对陕师大本又更好读,因为有卡片式标注。三联这本可谓是准确严谨到晦涩,为了准原文之绳而不惜在语法上诘屈聱牙,但是最大程度地做到了贴近原文。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康乐和简惠美先生的译本。此外注释方面严谨到变态。阅读建议是直接读德语本>读帕森斯英译本>三四本对照通读>三联本>随便读一本。

  • 内在觉察
    尘小土
    推荐

    了解宗教历史的书。不一定要全部都读,喜欢读哪一部分都行。毕竟太厚了。开卷有益

  • 内在觉察
    回不回头都是岸
    推荐

    给五星的意思是,这本书真的思想够深刻、难度够大。一是涉及很多天主教、基督教教义、教派的内容,可能没有专门修过宗教学或神学的人很难续上其中含义和语境,有些概念和术语的定义和批判,看的云里雾里的,本书的附录内容等同于正文,也是活久见。二是可能德国哲学家说话总是这么让人觉得尊(dan)敬(teng),说正事之前总要说一遍,我为什么要这么思考,这么思考的理论依据何在。不过总体上来讲,经过一天的努力,还是理清了基本的逻辑,暂且放下搞不懂的宗教内容,总结一下。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二、这种精神的形成与新教伦理有什么关系。个人总结逻辑如下:1.在西方,甚至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挣钱是贪婪的表现,肮脏,没有尊严,对商人充满鄙视。传统的天主教教徒宁愿收入微薄也不愿意从事商业,他们宁愿选择一种更安逸、宁静的生活方式,要在“挣得多”和“干得少”之间做选择的话,人们更倾向于“干得少”。2.从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以路德为代表的教派,认为劳动是唯一能够取悦上帝的方式,他严厉批判了天主教瞧不起劳动的观点。因此,到了这里,劳动就开始变得有意义,它是在服务上帝,是道德的、光荣的。加尔文教派则更进一步,认为人们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因为上帝的恩宠,我们才能生存。人的职责天绶,参与的一切劳动最大的目的不是维持生存或追求赋予,而是要维护神在世间的荣光。所有的工作都不简单,所有的财富都没有以往的卑劣,而是人们代表上帝在世间掌管的资产,由此财富的积累就变得无上荣光。3.新教和传统天主教一样,也强调禁欲,赚钱手段不仅要纯洁,然后还要克制消费,以及用钱来做公益。但是更进一步,不但要减少物欲,在本职岗位上辛勤劳动也是禁欲的一种体现,所以鼓励人们拼命努力工作。4.新教派的形成,对教徒有一种身份认可和信用评级,只要加入了某教会,说明人品过关、信誉良好,就会积累更多的信贷资金和客户资源,而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以上原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作者认为只是有一定关联,并非是充分条件。 书的最后,作者批判了后来资本主义社会中新教信仰的沦落。这点我认为体现的韦伯的几个主要的哲学思想,一是祛魅,宗教改革祛除的迷信的魅影,而后来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祛除的是宗教的魅影,导致人们越来越功利主义;二是理性的铁笼,我们披上了理性主义的外衣,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商业的供求关系,我们了解到的,终究只是真相,但是却无法逃离这铁笼。

  • 内在觉察
    夭 圭
    推荐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带有宗教神学色彩,同时又充满现世精神。韦伯看到了“预定论的衰败”。他所论述的四种禁欲主义新教形式中,除了加尔文教虔信派、卫斯理宗和浸礼宗,都有反预定论的倾向。韦伯对于禁欲主义的强调和论述,已经从严格的来世思维方式,转向一种宗教与心理学意义上的经济——资本主义活动。此外,他反复谈到对非理性欲望的抑制。在韦伯那里,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合乎理性”,他以世俗禁欲主义这一新教伦理来解释这种“合理的资本主义”。 在韦伯看来,以马丁·路德(1483- 1546)和让· 加尔文(1509- 1564)为代表的新教,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其具体作用路径如下: ①新教为世俗生活和谋利动机做出了道德解释 新教认为,世俗责任是上帝赋予人的重要天职。韦伯指出,“同天主教的态度相比,宗教改革本身的后果只是有组织的从事一项职业的世俗劳动受到越来越高的道德重视,越来越多的教会许可”。 从历史上看,传统的天主教更注重天国与灵魂的净化,厌恶和逃避世俗生活,认为热心于尘世的人就是灵魂的堕落。然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则更多地赋予世俗生活以信仰的价值。“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服务,被选召的基督徒在尘世中惟一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服从上帝的圣诫,从而增加上帝的荣耀”。也即是说,上帝要求基督徒尽可能地取得社会成就,因为上帝的意旨是根据他的圣诫组织社会生活。因而,尘世中基督徒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为“增加上帝的荣耀”。为尘世生活而服务的职业劳动,也含有这一特性因此。新教引导人们投身于世俗活动,担负世俗责任,而不是逃避之。韦伯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指出:“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修道士生活放弃现世的义务是自私的x是逃避世俗责任”。 另外,新教为商人阶层获得更多的利益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韦伯认为,“在清教徒的心目中,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那么他必定抱有某种目的,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要尽可能地利用这天赐良机。要是上帝为你指明了一条路,沿循它你可以合法地谋取更多的利益(而不会损害你自己的灵魂或者他人),而你却拒绝它并选择不那么容易获利的途径,那么你会背离从事职业的目的之一,也就是拒绝成为上帝的仆人,拒绝接受他的馈赠并遵照他的训令为他而使用它们。他的圣训是: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新教伦理一反传统教义的清规戒律,极力鼓励人们获利,并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因此,买卖兴隆、事业有成的人无疑得到了上帝的垂顾。这就从道义上肯定了人们的谋利行为,摆脱了传统宗教对于人们谋利动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竞争与获取最大利益提供了道德上的解释。 ②新教为勤勉劳动和尽忠职守奠定了道德基础 按照韦伯的观点,新教特别强调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人须恒常不懈地进行艰苦的体力或智力劳动,这成了他最主要的工作。其动机是:一方面,劳动是历来所推崇的禁欲途径……劳动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抵御手段……除了粗茶淡饭和冷水浴外,用来抵御一切性诱惑的药方与用来抵御宗教怀疑论和道德上的寡廉鲜耻的药方一样,那就是‘尽忠职守’。不过,最重要的乃是更进一步把劳动本身作为人生的目的,这是上帝的圣训。圣·保罗的‘不劳者不得食’无条件地适用于每一个人,厌恶劳动本属堕落的表征”。 其次,劳动成为衡量所有基督徒是否虔信的标准。从经济地位看,世人各有不同。然而,对于基督徒而言,信教者则可以用是否虔信来划分。如何表明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即劳动。只有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韦伯特别指出,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富人也不可不劳而食,因为,即使他们无需靠劳动挣得生活必需品,他们也必须同穷人一样服从上帝的圣训。上帝的神意已毫无例外地替每个人安排了一个职业,人必须各事其业,辛勤劳作”。正因如此,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有节制、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勉的劳动者,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如同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样。 再次,新教徒必须尽自己所能去劳动,有能力的人亦可以同时操持多种职业。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益于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绝不能造成对他人的损害和玩忽职守。一个人也可以改换职业,只要这种转换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其所抱的目的是从事更令上帝欢欣的职业,是更有用的职业。同时,新教伦理也肯定了收入低下的社会成员的劳动价值,它对于社会中有信仰而收入低下群体的解释是:“为了信仰而劳动,就生活中没有其他谋生机会的人而言,尽管所得的报酬甚低,也是最能博得上帝欢心的。”由此,韦伯指出,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将劳动视为天职,且相信劳动和勤勉是他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的现代工人。这种出于信仰而严守纪律、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人群体,是资本主义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③新教为人的欲望的恶性膨胀提供了伦理禁忌 韦伯认为,“对宗教改革时期的人们来说,生活中至关重大的是他自己的永恒得救,他只有独自一人走下去,去面对那个永恒的早已为他决定了的命运,谁也无法帮助他”。无论是教士、圣事、教会、上帝,都无法真正帮助那些自甘堕落的人。新教伦理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善行得救。“宗教信仰者既可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圣灵的容器,也可以因为觉得自己是神意愿的工具而确信自己已处于恩宠状态。在前一种情况下,他的宗教生活倾向于神秘主义和感情主义,而在后一种情形里则倾向于禁欲行为。路德接近于第一种类型,而加尔文宗则无疑地属于后一种类型”。 尽管在加尔文教、虔信派、浸礼宗等不同的新教教派中,教义和信条有所不同。但是在教导人们摆脱世俗生活的物欲诱惑,通过善良的行为表明其对上帝的顺从,从而使信仰达到更高的伦理价值方面,各派基本一致。“加尔文宗在其发展中为这一倾向添加了某种肯定性的东西,亦即增加了这样一种观念:必须在世俗生活中证明一个人的信仰。由此便给更为广大的具有宗教倾向的人带来一种明确的实行禁欲主义的诱引”。“(虔信派)尽管没有发展成一宗,但它的成员却力图在这个团体内过一种摆脱了尘世的种种诱惑,在一切细节上都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的生活,从而得以通过他们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外在标记确信自己的重生”。另外,“由于创造了一种诱发忏悔的方法,甚至获得神圣的恩宠实际上也变成了合乎理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而浸礼宗则通过善良的行为,表明其对上帝的顺从。“发自内心的对尘世及其利益的抛弃,通过良知向上帝表白无条件的顺从,是惟一的毫无异议的重生标志。……善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探讨世俗道德行为的信仰价值时,韦伯提出:“加尔文教徒凭借什么样的成果认为自己有能力辨认真正的信仰呢?答案是:凭借一种有助于增添上帝荣耀的基督徒行为。……只有上帝的选民才真正拥有这种有效的信仰,只有他才能通过他的重生和由此而来的全部生活的神圣化来增添上帝的荣耀,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而非表面化的善行。正是通过他的意识,他的行为才是以他自身内一种为上帝的荣耀而工作的力量为基础的,起码就其行为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持恒的理想来说是这様。”因此,道德行为可以荣耀上帝,不仅可以使人们通过道德行为提供心灵的慰籍,而且成为人们追求至善的手段。 总之,按照新教伦理的准则,当财富诱使人无所事事、沉溺于罪恶的人生享乐时,它在道德上是邪恶的;当人为了日后的穷奢极欲、高枕无忧的生活而追逐财富时,它也是不正当的。只有通过勤勉工作获得财富,尽量避免经济上的窘迫,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上帝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救。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