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新世纪假面骑士
    推荐

    这么复杂的东西你们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一本小书,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才看完。看了一遍,很多不明白,很多忘记,做了一些摘抄,不知道记住多少。哲学家真是很厉害的人呀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俊杰
    推荐

    很多没懂。也许,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通常不可能知道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是真确的,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沙漏
    推荐

    ○罗素区分了现象与存在,物质与感觉材料,提出现象并不可靠,感觉材料的存在可以证明物质的存在,但是其消失并不证明物质的消失。所以总有一直东西独立于我们的感官而存在。 ○证明物质的存在,不是靠论证,而是靠本能信仰。一切知识都必须根据我们的本能信仰而建立起来,如果这些本能信仰被否定,便一无所有了。 ○把知识分为关于事物的知识和关于真理的知识。关于事物的知识又分为关于描述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的知识。有些知识来自于描述,有些则来自于记忆。对于自我的认识则需要自省(胡塞尔则称之为自我反省)。对于别人的认识,胡塞尔提出了"移情",罗素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提出的。为了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也需要归纳法的介入。归纳法原则对于凡以经验为根据的论证的有效性都是必要的 ○摒弃了柏拉图的"理念说"而采用了"共相"这个概念。后者则指能为许多特殊的东西所分享的东西。大体上特殊名称代表殊相,而其他名词、形容词、前置词、动词则代表共相。一个句子至少有一个共相才能成立。共相同时也否定了"一元论"和"单子论",因为两者都过分强调了某一类共相。 ○共相是永存的,或者说,它们具有着实在,在这里,“实在”是超时间的,是和“存在”相对立的。因此,共相的世界也可以说就是实在的世界。实在的世界是永远不变的、严格的、确切的,对于数学家、逻辑学者、形而上学体系建立者和所有爱好完美胜于爱好生命的人们,它是可喜可悦的。 ○一切先验的知识都只处理共相之间的关系。 除了普遍原则之外,其他自明的真理都是直接从感觉得来的。我们把这类真理叫作“知觉的真理”,把表达它们的判断称作“知觉的判断”。 ○自明的知觉真理似乎共有两种,虽然分析到最后它们可能会合在一起。第一种仅仅断言感觉材料的存在而不加任何分析。 ○知识又分为直观的和记忆的。记忆的自明性只是有着不同程度的等级之分。 ○知觉的真理和某些逻辑的原则,都具有程度极高的自明性;直接记忆的真理,也有着几乎同等之高的程度,归纳法原则比起某些其他逻辑原则来,自明性较低真理必须具有其反面,而认识可以没有 ○有了信念才能有虚妄,因此纯粹物质的世界没有真理也没有虚妄。 ○一种信念是真理还是虚妄,永远有赖于信念对于别种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依赖于信仰的任何内在性质。 ○认为信念与事实相符就是真理,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确定信念在多大程度上与事实是相符的。因此,一致性作为真理的定义就无效了。知识 ○当一个真确的信念是从一个虚妄的信念演绎出来的时候,便不是知识。同样,倘使一个真确的信念是从错误的推理过程演绎出来的,即使演绎时所根据的前提是真确的,它也不能称作知识。 ○我们一切的真理知识都带有几分存疑的程度,一种理论只要忽略了这个事实,显然它就是错误的。 ○在派生的知识中,我们的根本前提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明性,前提和从前提演绎出来的结论两者间的关系也必须是如此。 ○凡我们所坚决相信的,如果它既不是知识,又不是错误,同时我们所不坚决相信的,根据它没有最高的自明性或者不是从自明性最高的事物而得来的,都可以叫作或然性的意见。因此,大部分通常可以认为是知识的东西,多少都是或然性的意见。我们可以通过一贯性可以去检测或然性。 ○哲学的任务不是还没凭先验的形而上的推理来证明宗教的基本信条、宇宙的根本合理性、物质的虚幻、一切恶的非实在性,等等。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康德的时间和空间里非实在性也被数学的发现所否定。因此,按照罗素的说法,哲学的任务应该是批判,但这种批判不是站在知识之外一味地否定,而是通过批判对知识进行衡量,从而保留下表现为知识的东西同事也避免人类过多的犯错。 ○事实上,哲学的价值大部分须在它那极其不确定性之中去追求。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总免不了受束缚于种种偏见,由常识、由他那个时代或民族的成见、由未经深思熟虑而滋长的自信等等所形成的偏见。不能肯定告诉我们哪个答案对,但却能扩展我们的思想境界,使我们摆脱习俗的控制。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桃李不言
    推荐

    写于1911年的书,破除神秘,又引问冥想。有关黑格尔的片语,颇有启迪。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驽马
    推荐

    对于这本书我不敢说我读懂了,但我仍然觉得很有收获。 哲学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不仅要从现实出发进行思考,还要对于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论证,并且能够说服别人。哲学不是空想,不是“一张桌子的存在和我有什么关系”,而是告诉人们,它因何存在,又与人有什么关系。 卢梭说凡是可以总结出来并且发扬的学科都不属于哲学,这点和“哲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不谋而合。不论任何学科,其本质依赖于逻辑,而逻辑就是哲学必须要搞懂的问题,不仅要知道它为什么如此,还要知道它怎样如此,而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些方法。 总之,哲学可以让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当然是艰深的,但于普通读者来说,学会一点哲学思维,也更有利于阅读和生活。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Mr. 强
    推荐

    有点难呐,第二遍吧,越看后面越懵圈,主要还是讲了意识与客体吧,讲了认识论与客体的本质。难点在于罗素的思想和前人休谟、康德等思想的细微区别,全文逻辑还是特别清晰的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两天
    推荐

    2020读完的最后一本书。 薄薄百十页,殚思竭虑,点灯熬油之力,望窥得哲学一角。 第二遍应读英文,哲学的冥思自由而纯粹。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叶子
    推荐

    罗素在本书讲的物质论、认识论、共相论、真理论,可能是翻译的太绕或是专业术语太多,看得都是一知半解。 最后一章讲到哲学价值论,终于从概念中摆脱出来,清风拂面。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Rastignac
    推荐

    读了个晕头转向,学了个一知半解。不过坚持看完以后还是很有收获。特别是最后一张关于哲学价值的论述还是很能贴近我这样的愚钝之人的。至少让我明白了眼界和胸怀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多读读书,多动动脑,总也不是坏事。既然不能游走天下,做一个驰骋书海的痴人也罢!快意哉!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晚风
    推荐

    决定去读西方哲学史去了。书虽然短,但是由于自己没有对哲学史整体的把握,不理解其他哲学家思想,也不懂批判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批判,所以没看懂。看完哲学史再来看一遍这本书。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ONE
    推荐

    人类的求知欲促使人类不断前行,然人类依靠本能信仰建立起来的知识却阻碍着人类的脚步。生活中的习以为常,往往经不起深刻的思考,反而成为了束缚我们的框架。 哲学可以让你从日常经验的世界中解放出你禁锢的心灵,以一个自由的心灵像上帝那样观看世界,即便在你思考的时候,上帝会发笑。 书很小,书中对于物质论、认知论、感觉数据、唯心、共相等概念的探讨基本浅尝辄止,虽然内容逻辑性很强,但也仅是一家之言。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mike
    推荐

    哲学问题,写得不错。哲学通过以陌生的方式展示熟悉的事物来保持我们对事物的好奇和对世界的忧伤,并且往往最终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就是在此意义上,哲学沉思使得我们的心灵从某种狭隘的希望和恐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和宇宙结合起来,走向伟大和自由。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邱泳姿
    推荐

    我一直以看书快而让黄老师颇有微词,没想到读罗素的这部《哲学问题》,才短短530页的书籍,却花了整理两周才得以读完。逻辑性太强,静不下心来根本拎不清东西南北,今天周末关在家里抄写《金刚经》,使心至静,才奉起《哲学故事》,一气呵成!它所要表达的是自由的心智对于抽象的和共相的知识,便比对于得自感官的知识更为重视;抽象的和共相的知识是个人经历的事件所不能渗入的,感官的知识则必定依赖于独特的个人观点,依赖于人身,而躯体的感官在表现事物时是会歪曲它们的。因此我们在感受外界一切时不能受自身思想的干扰,如此才能达到与宇宙同样无限极的感受!!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推荐

    就哲学的价值作书评吧,我们就可以总结说: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通常不可能知道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是真确的,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便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排在第二位的,我所崇敬的哲学大师,应该说几乎是和维特根斯坦并列第一的。💐💐

  • 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Nancy
    推荐

    《哲学问题》,一本薄薄的《哲学问题》看了有点慢,嗯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前一段读过罗素的《中国问题》,觉得说的通俗易懂,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能有如此客观、清晰的认识的确让人叹服。另外猪之尚兄曾经这样评价这本书:“罗素的《哲学问题》是冯友兰哲学的入门,也是大乘佛学的入门,也是宋明理学的入门。只要读完这本书,那就收获满满。”为了这,我也得好好看看,这本哲学问题。值得推荐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