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谁都能聊得开

遇谁都能聊得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遇谁都能聊得开
    张国鑫
    推荐

    作为一个河南人,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还是对“中” 的解释,“中不中?”“中!”

  • 遇谁都能聊得开
    艳子
    推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中庸的三纲领。 从十几年前老马给我推荐《论语别裁》开始,到后来自己不断找南师的书籍来阅读,虽然看过又忘了,但还是有一些经典融入到了我的血液里。 从看第一部书开始就喜欢上南师演讲的风格,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小故事中总是大有深意。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庸便是宋儒所解释的多忍让,以和为贵之类,但读完发现这两者之间完全的大相径庭。宋儒理学家是儒家文化的一种升华,但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越发现,宋儒把儒家文化带入了一种思想的禁锢;对于中国的国学,特别是我们的儒家文化的可贵,现在或许又会一点一滴的浮现出来。 在这些升华版的儒家文化里我最喜欢和最认同的是心学:无恶无善心之体,有善有恶意直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遇谁都能聊得开
    赵柏荃
    推荐

    南师引我听禅音,我于今日也偷经。 不识禅解费功夫,只借签诗迁惰心。

  • 遇谁都能聊得开
    兰亭听雨
    推荐

    为什么书的内容重复了,是有意要人看两遍吗?��知汝后生不才,难以领悟书中要意,多习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遇谁都能聊得开
    陆~
    推荐

    四书五经当中,最喜欢中庸这本书了,看了不同版本和各路大家注解,越看人越静。

  • 遇谁都能聊得开
    丁一
    推荐

    当你在灵明独耀,合于天然自性的清明心境中时,所有生理情绪的喜、怒、哀、乐等妄想之念,都未发动,那就是正确“中”入自性本净的境界了。如果偶因外来境界的引发,动了喜、怒、哀、乐等的情绪妄念,当下就能自动地调整,重新归到本来清净境界之中,那也就是“中和”的妙用了。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因此又再进一步阐释,修道的人,能随时随处“中”入灵明独耀的心境中,便是修养自性清净的基本。如果偶有所动,便能当即自我调节,返还于安和境界,这就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修道工夫。

  • 遇谁都能聊得开
    凌雲
    推荐

    真修行的人眼里处处都是禅机。真救世的人嘴里句句都是践行真经。附录南怀瑾先生生平实在好。感恩南怀瑾先生替往圣继绝学。未转金轮愧此身以励自己。要努力修行!

  • 遇谁都能聊得开
    无悔
    推荐

    相对于《论语别裁》,这本《话说中庸》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半知半解的看了一遍,以后有机会再翻一翻,也许会有另一番领悟。 积累: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遇谁都能聊得开
    李文
    推荐

    “勿于中路事空王,策杖还须达本乡。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 遇谁都能聊得开
    秦锋
    推荐

    零零散散读下来,很多不甚明白的地方,却也至少有了了解,懂得了中庸中的厚实和进取。君子怀德,不违本心,厚德以载物,知耻至勇,止于至善,法天地而修己而后助人 。匆忙之中却也不知从何说起,或待再读一遍,勤励践行,方多有所悟,说于大家听。

  • 遇谁都能聊得开
    无相禅师
    推荐

    “名曰《中庸》,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 遇谁都能聊得开
    S ailing'
    推荐

    开始阅读时不知所以,比较糊涂,边读边听的过程逐渐领其要略。本书分两部分,两部分内容基本一致,所以等于读了两遍,加深理解了。 南师通过结合论语、佛道之学,为我们解读了《中庸》的核心要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纠正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及说法。 用当下最简单表达就是教人如何修心做人、与世界和谐共生!

  • 遇谁都能聊得开
    推荐

    此书内容庞杂,初次阅读,很多地方未能心领神会,但能感受到注解的别出心裁和作者的学识渊博。以下引用文中一些言语,供书友知悉: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因不满意宋儒对《中庸》的解释,南怀瑾先生亲自撰写了《话说中庸》一书,澄清了人们对“中庸”的误解,指出《中庸》是发挥圣学的宏文,子思旨在阐明孔子之所以为圣人的学养和造诣,既为传统的儒学辩护,又表达自己亲受孔子的教诲而别传圣学心印的精义;《中庸》的要点在于指出学问修养必须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 南先生在讲述《中庸》时,先“依文解义”,即先消化文句表层的意义,然后再做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中庸》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如天人之际,鬼神之说,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达道”,智、仁、勇“三达德”,“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四重品德等,再由这些概念进行阐发,触类旁通,广征博引,列举中外历史故事,结合自身的阅历和感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他采用一贯主张的“以经注经”、“以史证经”的方式,将《中庸》与《大学》、《易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相结合,尤其着重阐发了《中庸》与《大学》的密切关系。他指出,曾子的《大学》是从《易经·乾卦文言》的发挥,子思作《中庸》是从《易经·坤卦文言》及《周易·系传》发挥的继起之作,意在阐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内明”和“外用”之学。具体而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直指天人之际性命互通的基本原理,学养到达“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和境界是“内明”性天风月的第一义谛,然后依性起修,可以从事“外用”于治国平天下的功勋事业,这是《中庸》的上论。《中庸》的下论说明下学上达的途径——从反身而诚做起,实证天人之际的大机大用,从而达到复性境界的真正造诣。 南怀瑾先生融会贯通儒释道,在讲述时,将《中庸》等儒家学说与佛、道进行对照,如以佛家唯识法相学中所谓的“率尔心”解释“率性之谓道”的“率性”,以禅宗六祖慧能所说“下下人有上上智”解释孔子所谓“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用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的方法,以佛学大小乘“闻、思、修”的修行理念,“信、解、行、证”的修行次第,“教、理、行、果”综合的教法,来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

  • 遇谁都能聊得开
    顺其自然
    推荐

    五达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三达德:智仁勇。 看完了,理解了中庸并不说之前所听说的走中间路线,保持中立。而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传道之为教。 有点懂了!

  • 遇谁都能聊得开
    weixindushu7@yandex.com
    推荐

    《中庸》的要点在于指出学问修养必须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