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与应酬36计

社交与应酬36计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社交与应酬36计
    人间小苦瓜
    推荐

    知行合一”,就是强烈的行动性。不要空谈理论,不要空有梦想,而是要切实地做事,把理论、梦想、人格都融入日常的事情之中。还有一个点就是坚韧性,不论遭遇了怎样的困境,都要始终相信自己的良知,一往直前。 “专注在涵养内心上用功,每天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专注在知识见闻上用功,每天都会觉得自己懂的越来越多。每天能看见自己有所不足的,就能懂的越来越多;每天觉得自己懂的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越来越有所不足。”

  • 社交与应酬36计
    Andrew
    推荐

    只要稍微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感兴趣的人大概都知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提法,但深层含义上终有些模糊。 记得有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主题就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实际应该是“知行合一”呢!或者总以为“致良知”是从博文、修身、省察、学问思辨中一点点积累的,实际上只是去人欲,是正心诚意,尽心致天。这些都在《传习录》有详细的阐述。 王阳明的弟子或者反对者或者同道中人,大都是腐儒,因此在书中纠缠很多先儒名言或名词章句讨论不休,把心、性、理、道、义、仁、一、中、意、气、敬、格、物、动、静、名、实等反过来倒过去说过没完,若没有一点定力还真的给他搞个一塌糊涂。 王老夫子还真是厉害,兵来将挡,还本溯源,一一解释清楚,还真找不出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地方。这才是大家,深入骨髓的理论建设。 概括而言,心即理。去人欲,存天理,愚夫愚妇良知与圣人一样般。致良知,不假外求,不诚无物。格物者,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

  • 社交与应酬36计
    魏永红
    推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

  • 社交与应酬36计
    刚刚
    推荐

    书中道理虽理解起来比较晦涩难懂,但在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也获益匪浅,对人生准则及人情世故有了别样的理解,有时间会再次拜读该书,使自己理解的更深刻些。

  • 社交与应酬36计
    众莱思_万锟老师
    推荐

    王陽明對知行問題本書中的《傳習錄》有詳細的記載。朱子主張先知後行、輕知重行。而王陽明對朱子有不同的見解,因此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他認為知和行本來就是緊密相連的,所以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知行合一”。 好書就要多多看,多多學習、多多琢磨,把學到的運用起來,運用自如那才叫沒有白看,否則學習了許久啥都沒有弄明白,弄清楚,那只能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咯! 知心合一身,不在此山林。水石清无滓,江湖浩荡深。风尘多变态,岁月自骎临。

  • 社交与应酬36计
    张钒
    推荐

    对当前现实包括人自身修养的指导意义不大,心本体也好,致良知也好,实证性都差,只有你王阳明一人可以有大效用,其他人懂不了用不深,恐怕还赶不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 社交与应酬36计
    momo
    推荐

    天下之事,得之不难,失之必易;善恶本同,趋于一念,造化弄人;万事自有定论,唯心唯道,亦步亦趋,无穷名利无穷恨,有限光阴有限身;知善知恶,有善有为是良知,弃善为恶是私欲,那么知善知恶,无心而为之呢?何以定之?善_恶,坐而论道,何其易也!

  • 社交与应酬36计
    深诚
    推荐

    传习录 基本信息 推荐指数:🌟🌟🌟🌟🌟 作者:王阳明 类型:阳明心学/哲学 阅读日期 开始日期:2021/7/17 终止日期:2021/7/28 评价: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书摘 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先内圣而后外王。“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上卷 1.在困厄中修行静心和专注的功夫,实在已经进入圣贤的世界,归于纯粹而和谐的境界。 2.‘穷尽天理的极限而没有一点私欲’的人,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3.知是行的意向,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 4.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5.”没有掺杂人为因素的称为‘道心’,掺杂人为因素的称为‘人心’。人心若能守于纯正就是道心,道心不能守住纯正就是人心。并非人生来有两颗心。 6.格物是诚意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 7.主一,就是一心一意专注在天理上。”“‘惟一’是‘惟精’的目的,‘惟精’是‘惟一’的功夫,并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个‘惟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为了获得‘惟一’而进行的‘惟精’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 8.“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了。 9.安静中修养,在克己上下功夫。人应该在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静亦定,动亦定’的境界。” 10.“认知是践行的开始,践行是认知的结果。圣学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能分开当作两件事。” 11.“保持心空灵而不愚昧无知,众多道理存具心中,万事万物就都能显示出来了。心外并没有道理,心外没有什么万事万物。” 12.怕鬼其实是心里有邪念,心有邪念,就会被迷惑。并不是鬼迷惑了人,是人被自己的心迷惑了。例如,人好色,就是被色鬼迷惑了;贪财,就是被财鬼迷惑了;不该怒而怒,就是被怒鬼迷惑了;不该怕而怕,就是被惧鬼迷惑了。” 13.“安定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天理。动与静,只是在不同时间的不同表现而已。” 14.“人要根据自己的才能成就自己,才是他所能做的事。 15.“如果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那么,他的本心一定缺乏足够的存养。” 16.“人心就是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乎天理。不合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17.分辨是非的能力,人人都有’,不需要向外界寻求,探究学习也只是体会自己心中所见,不必再去心外寻找另外的见识。 18.“善恶自在你心中,遵循天理即为善,为情绪所动即为恶。” 19.心的运作生发善恶,物本身并没有善恶。 20.“专注在涵养内心上用功,每天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专注在知识见闻上用功,每天都会觉得自己懂的越来越多。每天能看见自己有所不足的,就能懂的越来越多;每天觉得自己懂的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越来越有所不足。” 21.只有穷尽了人的本性,然后才能穷尽物之本性。 感悟 1.以心为出发点的善才是真正的至善,至善的内在真假与否,自己一清二楚,大多数人只是以假乱真,蒙蔽自己,哄骗他人。最终也被这个世界所欺骗。 2.先知先觉,知深则行简。后知后觉,知浅则行其难。 3.只有致善才能达到一纯正诚心出发去看待万物而格物求知,去私欲,存天理。来修炼防御内心的良知! 4.磨练自己的内心和自己唱反调。 5.把本性解通透即天下万理通透! 6.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的一生都是在和自己博弈。 7.是非恩怨善恶都是由人心本源角度不同而判定的,去除私欲就会存养纯正的心,就会对事物的判定更加透彻,就会从事物本源来解决事物的根本。 8.无论善恶好坏的看待,还是其他事物的看待都要先去摒除自己内心的私欲,不然你就会以不明朗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属性,那么看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必然是有所偏差,所做的决定也相应有所失误,日积月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9.有志者,事竟成。志向被外物所迷惑只能说志向不够明确。爱的不够深沉只能说没有爱的彻底。想不明白只能说压根没往问题根源去想。世间唯有真诚才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苇以航。 10.事情总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真是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呀。一关一关的过就是了,别想着想那的。 11.务实是人生之本,名为果木之实。前者为过程后者为结果,后果没有随其而来,只能说本源出了问题。可以不求开花结果,但不可不长其本根。遵从本源,顺万物自然。得生存之道,得养心之神! 12.脚踏实地认清现实切勿好高骛远,永远得不到个人认知以外的利益。可以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和认知。不可投机取巧盲目乐观眼高手低。 13.做任何事都不可打一天鱼,晒三天网。更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当持之以恒,缓急有度,长久保持。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14.先把自己内心污秽挖掘出来,一遍又一遍的淘洗干净,以自己内心本源为关照物进行自我关照。当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本源有一个无所私欲纯正状态时,你才能去了解学习万物,去进行感悟和实践万物的理,再去以万物之理成就淘洗过内心的自己。 15.没有主观里的偏执,客观里的判断,这样的人就好比墙头上的狗尾巴草,没有钢筋的立方混泥土,听风就是雨,随波逐流。不虚伪的来讲很讨厌这样没有棱角的人! 16.诚者自无惧己,用诚心之力攻本自身内敌。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唯有自诚之心而破之! 中卷 1.真正的知是能够实行,不实行就不足以称为知。 2.知的切实实行之处,就是行;行的明晰精察之处,就是知。知行合一是一体。 3.将我内心的良知落实到各种事物之中。我内心的良知,也就是所说的天理。将我内心的良知、天理落实到各种事物之中,那么,各种事物都能得到理了。落实我内心的良知,即为致知。各种事物都得到理,即为格物。 4.糊涂的人,如果能随时随物省察人心中的天理,发现本有的良知,那么,再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再柔弱也会变得刚强,最终,就能够确立起最根本的本体,走在最终极的道路上。 5.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答案就在你身边却非要到远方去寻求,事情本来很容易却非要用困难的方法去做。 6.动、静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心的本体,原本并没有动静之分。天理是静止不动的,动了,就是私欲。 7.能够让人“戒慎恐惧”(警惕谨慎有所敬畏)的,就是良知。 8.想求得宁静,想没有私念,这正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毛病,所以杂念更多而愈加不能宁静。 9.仁义礼智是人性的本质,聪明睿智是人性的禀赋,喜怒哀乐是人性的情感,私欲虚伪是人性的障蔽。 10.快乐是心的本体,虽与七情中的快乐有所不同,但也不在七情中的快乐之外。 11.君子待人接物、应变种种,该做的就做,该停的就停,该生的就生,该死的就死,调停斟酌,都是实现他们的良知,以求得心安理得罢了。 12.只要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的,都是为了实现良知。 13.凡是做学问的功夫,只要始终如一就会真诚,三心二意就会虚伪。 14.“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但又能先知先觉”。 15.道,必须体察后才能明白,并非明白了道之后再用体察道的功夫。道,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并非在讲学之外还有明道之事。 16.对天下公有的东西,只得秉公而论。所以,正确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见解不同,也对自己有益;错误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见解相同,也对自己有损害。对自己有益的,自己一定会喜欢;对自己有害的,自己一定会厌恶。 感悟 1.有些无形的东西我们在冥冥之中就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后来时间才让我们知道,得到了不一定是正真追求的,失去的一定是最后悔的,即使当时式并不在意。也改变不了这一后悔的事实。 2.心如明镜般明亮,心如水般清澈,才能获得通透和敞亮。活的通透敞亮才能幸福和精神满足。去除痛苦与忧愁。 3.中华文化的精粹需要我们共同钻研学习传承发扬。中国人的魂需要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滋养。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急功近利,功利拜金主义等等,将迫害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属性和人文价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靠国家力量,也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清醒一点,一点点的开始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培养中国人真正的精气神! 3.以心的本源良知为出发点处理事物问题,虽然这的确是有道理感觉很实用,可以把事物做的直白透彻到位。可是太需要大大的修为了,因为人性的自私自利,爱慕虚荣都是不知不觉的表露出来的。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4.不唯经验,教条,私欲的影响。不求生,不求死,一切以本心质出发,方向就是对的! 下卷 1.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是正确的,错误的就知道是错误的,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 2.“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3.“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道一个天理罢了;无所不能,只是能循一个天理罢了。 4.“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 5.“佛家不执着于相,其实是执着于相,我们儒家执着于相,其实是不执着于相。” 6.“从今以后,你不要去议论别人的是非,要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治。” 7.“你要是以厌弃外物的心而追求安静,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要是不厌弃外物,再到安静处去涵养,那就很好。” 8.“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作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作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味作为本体;嘴巴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作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彼此感应中的是非作为本体。” 9.通过静坐,把好名、好色、好货等病根逐一搜寻出来,彻底荡涤干净。 10.“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只是个好恶。明白了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 11.“学问也要经过别人的开导点化,然而,终究不及自己所省悟理解的那样彻底深刻。否则,开导点化也没有多大用处。” 12.如果知道善,但不遵从这个良知去做,知道不善,但不遵从这个良知不去做,那么,这个良知被蒙蔽了,就不能致知了。 13.“有心都是实相,无心都是幻相;无心都是实相,有心都是幻相。” 读后感悟         经典书籍读一两遍远远不够只知皮毛,一本好书需要用一生来读,什么是好书这本书就是。         王明阳的心学功夫,是成为内圣外王绝学修身之道!          作学问,研究学术,一定要有个体系,有核心思想,先把一个一个的基础知识弄清楚了,才能真正明白其真实的大智慧。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经典思想——八项条目的主要内容,更是儒学“内圣外王”思想的体现。         儒学“内圣外王”其核心是修身,关键是齐家,以修身为界,分为“内圣”与“外王”,是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高尚境界,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       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即“内圣”的集中体现,也是“内圣外王”的核心。总体来说,修身不仅要有爱国的思想,还要有爱国的本领。主要是指内求,尤其是自我的道德修养,“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特别强调“慎独”,怀有敬畏之心,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        齐家是指孝敬父母长者,家庭和睦,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特别是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俗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特别是为官者,更要对配偶子女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姑息养奸甚至庇护……      治国是指学以致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管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富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平天下即使天下平,“平”在这里是指公平、公正,和谐秩序。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公正和谐……“修身”是“齐家治国”的基础与核心,“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国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社交与应酬36计
    红逗冰 🍧
    推荐

    王阳明的思想很厉害,开头看的比较有意思.但感觉XX录每个人记的和讨论的其实差不多,看得有点看不下去...典型的知行不合一,哈哈.不知道有没有更有趣点的关于王阳明的书

  • 社交与应酬36计
    熙熙攘攘
    推荐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社交与应酬36计
    Miiiing
    推荐

    最近看到的一段很不错的话: 分析自己用心学,分析事物要用唯物主义。 用心学鞭策自己,用唯物主义剖析外物。 对自己要唯心,对万物要唯物。 才能让自己在人生中,该热情时热情,该冷静时冷静。

  • 社交与应酬36计
    Zeng
    推荐

    一直对知行合一并不理解,看这本书才有点感觉!问答式的教导,点出问题关键与本质,有益于启发思考。

  • 社交与应酬36计
    大象弹吉他 🎵
    推荐

    知易行难,阳明先生的心学为我们如何致良知指明了方向。格物、诚意、正心,沿着这条路时时慎独自省,知行合一,必将是自己活的通透明白。

  • 社交与应酬36计
    李贤利
    推荐

    致良知,存天理,去人欲,格物致知,心学之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社交与应酬36计
    烛影摇红
    推荐

    无穷名利无穷恨,有限光阴有限身。 薄薄一本传习录,五百年来几人能悟透,皓首穷经能领悟先生教悔十之八九者,何愁过不好这一生。 一生伏首拜阳明。诚哉斯言!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