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心态毁了你

别让心态毁了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推荐

    依我的知识水平,尚处于学习阶段。谈不上书评,更何况给大师的书评。充其量读来此书,只为心安,仅此而已!所谓无尚的觉悟,是必须当下识心见性。“只要一切善和恶都不去思维度量它,自然而然悟入清净之心。”牵引与度量全在你自己。 《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传说惠能就因此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它所含的意义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而《心经》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是一部几乎家家都念诵,人人皆知的佛经。全文仅仅二百六十个字。《心经》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坛经》亦称《六组坛经》,它是绝无仅有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它包含了“行由品、般若品、定慧品、坐禅品、忏悔品、机缘品、顿渐品、护发品以及付嘱品”。 惠能大师:“明心见就是功,平等无二就是德”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佛法不是二法,本心也是如此。佛道本是清净的,没有一切相状。 读罢此书,突然好想一个人呆着,无人过问与搅扰,你以外的所有也只有你自己!“即自心无所攀缘”。不与人谈,不与人往,静心,净心!如此便好!“开悟”遥不可及,大可用作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读读挺好!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刘小婷Tiffany
    推荐

    镜花水月梦中尘 也是去过许多地方的寺庙,也有进门敬香拜拜的,也有进门背手参观的,我本以为的佛教,便是进了寺庙请一炷香或一炷昂贵的高香,烧香四面拜,然后很虔诚地给菩萨磕头内心默念“菩萨保佑身体健康、菩萨保佑高升发财、菩萨保佑早生贵子”,诸如此类……又或者遇到位师父合掌说阿弥陀佛。而向来,认为学佛这件事,离一般人的生活是那么远。此番读了《金刚经》,真是略有豁然开朗之感,原来佛教,对于普通人,却是“这么远那么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无坚不摧,南怀瑾先生讲这个经名,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佛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众生皆能成佛,一切众生本来皆是佛,众生悟道,便是有了大智慧而登彼岸。不是佛教徒,也可以读《金刚经》,也可以悟道,便是金刚能断。 以日常的爱好,定是要钻入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中去。“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你们看到的微尘,其实是没有的,只是被叫做微尘,你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没有的,只是被叫做世界……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南怀瑾先生作“镜花水月梦中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悟了“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的核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既是佛法,也是修证。反反复复地,一直在说“清净心”这个“心”。想起常常觉得自己很浮躁,停不下来,安静不下来,修行“清净心”这件事,似乎可能很适合我。 读《六祖坛经》读到五祖叫诸门人作偈以传衣钵,“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这个实在是描写得太好了啊,那种患得患失的状态和心态。最后,他在夜里把偈偷偷写在壁间,心想:如果五祖看见说好,我就得传,如果五祖说不好,则是我“宿业障重”。这种心情不仅仅是忐忑,而是心机了嘛。这佛经写得实在可爱,那种焦急之态跃然纸上。神秀作的偈是什么呢?“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另一边呢,上不了殿堂的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便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是徒众总惊,无不嗟讶。五祖将衣钵夜传慧能。堂上之人、堂下之人,谁才有清净心呢?这是一目了然了。五祖给慧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立刻就悟道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识见了自我的本性是清净的。 “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信一切众生皆是佛,信此心清净,自见心性,修法一切,都能使人达到清净心。所以,南怀瑾先生说“无烦恼、无妄想,就是信心清净,自然达到清净的究竟”,即生实相。可是呢,有了清净必然得有一个相对的不清净,《楞严经》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磐。”所谓“知见无见”,便是见到空。 佛说什么是清净心?“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正的清净心,就是无所住的,一念放下,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也是《心经》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再回到《金刚经》本身,这部600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版精华,阐释了“无相度生”的现实意义。 (以下为玉佛寺绪明法师教导。) “应无所住”,是行菩萨道所要达到的目的,“生其心”,是修习菩萨道的根本所在。人们总是念念都为自己,佛说,为了利济众生,应将个人利益搁置,“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但是佛“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为何却说“实无众生得灭度”? 不执于有相度生。真正的度众生是无相度生,而不是有相度生。所谓“无相度生”,是“三轮体空”来度化众生。“三轮”可不是三个车轮,而是能度的我、所度的众生、所作的度生事业。不执著于这三样,去度化众生,才称得上为“无相度生。”但是实质上,没有众生得灭度。如果有众生可度,便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有分别就有爱憎,有爱憎就有取舍,有取舍就不是平等度生。 众生即非众生。一切众生,都是因缘所生,只是示现种种身相,所以佛说众生,是为假名的众生。然而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旦能够反照而明心见性,就不是众生了,所以“众生即非众生”。 善待一切众生。度化众生,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有情,尽可能善待每一个有情。因为自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伤害,别人也希望不要受到伤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许多时候我们为别人做一点儿事情,并不是很难的事,难就难在我们有没有这样肯帮助他人的心。当体悟到众生平等,就会明白如何去爱一切人,如何去帮助一切人。当你以谦虚恭敬的态度善待他人,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敬;当你帮助别人使他人获得欢喜,会发觉自己也感到幸福和快乐;当你能为别人设想,会发觉自己多了些谅解,多了些温暖,也给你带来了方便和好运。相反,如果你无心度化众生,至少不要与人为恶;如果你无法助人为乐,至少不要损人利己。伤害别人,往往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伤害比你强的,那是自不量力,显得愚蠢;伤害比你弱的,那是雪上加霜,显得狠毒;伤害与你旗鼓相当的,那是棋逢对手,十分疲惫。 度生不求果报。我们时常在利益他人的时候,希望能够得到感谢;在给事他人的时候,希望得到回报;在供养他人的时候,总是有为了增长自己的福报而做的想法。其实,帮助他人不求果报,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看清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此不求福德之将至,反而“其福德不可思量”。 当下时代与社会,常常认为的是“好心没好报”。一切颠倒:好心成了愚蠢,自私成了智慧。当你在帮助他人时,如何能有“好心不图报”的信念,即使触一鼻子的灰,也不在乎。面对复杂的物质环境和人情事理,以“应无所住”来降伏其心,才能真正地生起清净的利他之心。也只有生起这样的清净心,才能真正地“应无所住”。和谐社会、人间净土要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构建。 一寸土,一年木,一花一树一贪图,忘前路,忘旧物,忘心忘你忘最初。

  • 别让心态毁了你
    万朵
    推荐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见众生,见自己,佛在心中,无求他处。 至高境界: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技术 自由
    推荐

    以个人微薄的浅见,所有佛经涉及般若类的经书,大概就说了三个字:无所住。翻译成俗话说,就是“不执着”。但是从逻辑上来说,这种“住”于“无所住”,“执着”于“不执着”,是否本身就是一种“有所住”和“执着于相”呢?如此则依真正“无所住”所进行的行为必须在“有所住”和“无所住”、“执着”与“不执着”之间来回摇摆,导致逻辑和行为的混乱。

  • 别让心态毁了你
    Leslie Wen
    推荐

    第一次认认真真的了解佛学,看完这三经可以说才仅仅入门。佛学确实博大精深,更是一门智慧学问!很有趣,以后得深入研究一下。《金刚经》《心经》为佛所说,概括起来差不多可以有“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坛经》为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千言万语可以用他最后所作“自性真佛偈”概括!金刚经和心经都是正宗佛经乃佛所说,但是坛经是中国佛学即禅宗的思想汇总,坛经所说成佛就感觉佛不像那么高高在上,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观照本心,皆能见性成佛!所以说禅宗更加平民化更加生活化!可以看到禅宗确实非常唯心。认为心是一切的产物之根源,同时可以看到有道家的观点。

  • 别让心态毁了你
    画石
    推荐

    读经看文只为心安,于此一点,确有所得。心不著物,所以可以流动,心不为万境转动,不因有所执,只因本就空寂。生来是凡人,有执有取是常性,不求超脱,只求在来往进退中,多份从容、宽恕与开释。

  • 别让心态毁了你
    Chen Lina
    推荐

    三部佛教经典合订于一本,金刚经和心经之前已经读过,再次读比较容易理解。坛经还是第一次读,禅宗顿悟的法门适合大根利智之人,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感觉和阳明心学很像,都是讲心之本体的。像我这种人,可能对佛法的基本概念和学说体系比较了解了,但是还停留在口念心迷的状态,内心烦恼习气还是很重,希望得三宝加持,获得无上圆通智慧🙏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游弋旅途中
    推荐

    看了一本有关佛教的书,《金刚经》主要是问答的方式讲述大乘佛教的教义,看不太懂,也觉得没意思,还没《圣经》看着有趣,虽然《圣经》也有很多对话。 《心经》只有260字,却是很经典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其中有很多句子很熟悉,但实际意思被曲解了,比如第二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在佛教中是一种很玄妙又很辩证的关系。 《坛经》讲述了六祖惠能的故事和他传授的佛法,通俗易懂,也很有趣味,他的很多话都流传为经典,比如大家很熟悉的他做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有“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他为了传扬佛法总是身处险境而不异志,把深奥的佛法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相结合,破除对神灵的膜拜,真是相当有思想和了不起的人物。

  • 别让心态毁了你
    頑石齋主
    推荐

    中規中矩,教科書式的釋經。《壇經》別具一格,“很接地氣”,畢竟是本土佛祖本土經。圓寂前說法的傳教頗為精妙。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天然呆的了然
    推荐

    🍀冬日已去 暖春即来 🥰今日, 表白每位为爱转身的“逆行者” 💪因为你们,我们相信 [加油]咱们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春天,我们在樱花树下相见 🥳尽情相拥的日子,不会太远

  • 别让心态毁了你
    麦克
    推荐

    说点心得吧——读完了这本国学经典,如丈二和尚一般,始终处于恍恍惚惚的懵懂状态,这样的经典书,需要反复研读揣摩,真可谓高深莫测,奥妙无穷: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多多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要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菩提心,心系众生,则举心动态皆是修行。

  • 别让心态毁了你
    趙鸿勤
    推荐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菩提萨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1⃣️ 关于 人“相”,我“相”,众生“相” 之肉眼视觉可“看见”的“相貌”: 人 皆共有: 骨骼 +血肉 +神经 + 皮毛+细胞 +器官 等: 生理实体实在构造。 (此为“肉身相”, 由此“相”可产生: 条件心/分别心)。 2⃣️ 关于 人“相”,我“相”,众生“相” 之眼睛视觉不可“看见”的, 但存在于:我们大脑智力存储记忆的“相貌”: 人 皆共有: 天生的生理构造“性别定义”+ 天生的心理状态“性别定义”+ 随生理性别的改变而同时改变的心理性别+ 不随生理性别的改变而改变的心理性别 + 无所谓改不改变生理性别的心理状态“性别定义” + 没有“二元/三元性别”概念对立 等 : 存在于个体头脑智力范畴的“性别概念状态”。 (此为“智识相”, 由此“相”可产生: 偏见心/区别心)。 3⃣️ 关于 人“相”,我“相”,众生“相” 之眼睛视觉不可“看见”的, 但存在于:我们精神信念存储空间的“相貌”: 人 皆共有: 由于出生在不同地域 而后天培养出来的 “相信”的“理念”+ “不相信”的“理念”+ “支持”的“理念”+ “反对”的“理念+ “热爱”的“理念”+ “憎恨”的“理念”+ 想“守护”的“理念”+ 想“消灭”的“理念”+ 不假思索地“信”+ 深思熟虑地“不信” 等: 存在于群体记忆 团体精神 集体信念范畴的“相貌”: (此为“念头相” 由此“相”可产生: 差异心/对立心) 4⃣️ 关于 人“相”,我“相”,众生“相” 之眼睛视觉不可“看见”的, 但存在于:我们心理安全需求存储空间的“相貌”: 人 皆共有: 想要发现自我+ 探索自我+ 改变自我+ 加强自我+ 自我认同+ 自我实现 等: 存在于个体心理作用中的“相貌”: (此为“思想相” 由此“相”可产生: 比较心/攀缘心) 🎯 一旦“挂碍”着 任何哪怕 一丝一缕“相” 则:即说明 “我执心” 已升起。 但凡“我执心”升起, 哪怕一闪而过 则偏航于: 慈悯+悲慧的 般若大智慧之“正道”。 💡 但凡是“法”, 皆“有为法”。 但凡般若智慧, 皆“空”法, 皆“无为法”。 🎯 对 肉体“相” 的各种“概念” 一丝不挂碍于此 对 禅修“法” 的各种“定义” 一丝不挂碍于此 对 我执“心” 的各种“冠名” 一丝不挂碍于此 💡 与“妄我执” 断舍离: 无所舍 无所不舍。 🙏 不生 分心 无住 生心

  • 别让心态毁了你
    一蓑烟雨
    推荐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增强哲学思考能力;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修身处事的智慧和经验;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向阳
    推荐

    慧能大师虽不识字,但通佛性谙佛法,我辈差之远也,慧根浅俗气重。一灯除千年暗,一智去万年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