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心态毁了你

别让心态毁了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快活人
    推荐

    272.“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感所悟 《金刚经》是佛学的经典。这是一本人生大智慧之书。亦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真正的修行就是红尘炼心。”《金刚经》一开头就讲,我们一切众生,有一个“我执”,认为这是我,有个我,把我的现象,执着得很厉害。因为执念太深,你会心生众多的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也是人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什么是贪?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 任何的放不下都皆因“我执”,执念太深,你前行的每一步都很艰难,放下“我执”,你才能做一个通透的女人。活得通透的女人,都有一个独立的灵魂;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精神独立和人格独立;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前行的方向,知道取舍,懂得进退,才能见天地,见众生,而后见自己。才能历事而不俗,遇万险而不惊。 安心地等待属于你的季节,不嗔,不怒,不急,不燥。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据说诸菩萨以及众生都不可以色身相得见如来,为什么? 菩萨若见相实相则非菩萨,见相非相才是菩萨!即是看破所有相,见自性本质即是菩萨,即是佛性显前,即是如来。 凡人从见山是山修到见山不是山,叫入门;从见山不是山修到见山是山,叫悟道。从我度众生到众生即我,叫见性。 这个过程就是:见相——破相——见实相——悟相。 比如从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普通人看到的只是牛,而庖丁眼里看到的已经不是牛了,这也算是“见相——破相”。 再举个例子,比如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明代李中梓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很好的阐释,这句话是:“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痰、血、汗、热、喘、精遗等等,都只是表象,即虚妄,而其背后的本质和意义才是值得深究的东西。 临床上我们通常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到的“头痛”,“脚痛”这只是见相,这些皆是虚妄、表象,如果追求这些表象,自然永远治不好疾病,所以追求本质很关键,而追求本质的过程,就是“破相”的过程。 譬如说当明白出血是因血热,或者气虚,或者血瘀所致,找到这些疾病产生的本质,就算是“破相——见实相”,针对“实相”来治疗,就算不用止血药,也能止血了。 如果我们将“实相”与“见相”结合起来,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实相”,想通的过程就是“悟相”,能够悟透,疾病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就可以治未病了。 所以说,见相——破相——见实相——悟相,是思想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果事事均能做到悟相,则人生之真谛就会了然如心。 心中有佛,自然会处处可以现佛性! 心若有尘天地窄,眼若无物众生亲。 内心如果有平静,外在便再无风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 别让心态毁了你
    书剑恩仇
    推荐

    括闻佛界多有伪经,亦有说此三经是非者,读者不可不察,又不可至察。何以故?至察非无信,在无学也。古之最高智者,老子、佛陀,苏格拉底,孔子,皆“述而不作“,所传者,弟子门人之所记也,虽颇详实,亦有掺杂。欲神其人,乃异其事,历之愈久,仰之弥高。《金刚》《坛经》皆有之。然此虽有微瑕,愚意与《心经》三者俱是真经。《金刚》《心经》具大智慧、大悲悯。《坛经》有大智慧,而无大悲悯(神秀渐悟之说则有悲悯在焉)。此其纵开枝散叶,盛极当时,而终致空谈心性,无所凭藉。吾读真经,在其大智慧、大悲悯。然众生悲苦,虚者虚之,实者实之,苦集灭道,或可安慰。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推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下社会许多人生活浮躁,许多人不会想到来品读经典。但这是中华国学最好的时代,我敢说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好,因为网络非常便利,我在网络上就可以遍读佛经,而不像过去需要历经辛苦求佛问道,网络上有各种讲解,更加方便我去读懂经典,网络的便利也更有利于传播经典,感谢当下的时代,诸位应清净之心处事,好好利用网络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欢乐马
    推荐

    本无一法,见性自悟,诚不欺也!不必去想佛经到底说了什么,不必拘泥于文字,佛经其实什么都没说。这三本佛经说了那么多,其实还是围绕如来所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别让心态毁了你
    三人行
    推荐

    古人有言“举头三尺有神明”,读完本书三部佛教经典,有一种“举头三尺有智慧”的感觉。《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惠能就因《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人理解为“不执一切即是菩提心”。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空可住?生其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既无所住怎还生心?其实“无住”与“生心”是一体两面,无住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无住。

  • 别让心态毁了你
    DR Jαnny🌹🌹
    推荐

    神会说:“事物的本来面目无所住,永远不会静止,认识本身就是主体。”

  • 别让心态毁了你
    香香
    推荐

    阅读纸质化一遍,此处聆听两遍,好浩瀚深奥,懵懵懂懂,似懂非懂,教人行善,本心、初心,菩提心,,,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刘鑫
    推荐

    愿乐欲闻,若以色见我,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皆大欢喜!

  • 别让心态毁了你
    咖啡豆
    推荐

    5月28日去五台山回来,没好好诵经了。这几个月,得了一种叫特发性突聋的病。耳鸣反反复复,右耳听力时好时坏,颇有些心力交瘁。今晚趁着挂针的光景,突然很想诵经,干脆默背起《心经》来,琅琅上口,心生欢喜!

  • 别让心态毁了你
    五行喜木
    推荐

    要静心看佛经,灭人欲存天理,放下杂念让心归零……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 别让心态毁了你
    a0000卓越
    推荐

    明心见佛性,自然的,就通了佛所有法,所以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法门。六祖对“住心观静,打坐不卧”有异议,也是合理的,看你坐的甚,修的啥,不修明佛性,打一辈子坐都没完,但是见佛性,跟唐僧取经一样,取到真经也可能是假的,何况不小心再弄丢了,破损了,所以修行却是一辈子都不会完的。

  • 别让心态毁了你
    蔷薇🌹
    推荐

    眼过千遍,不如听解一遍。 《金刚经》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意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认为应“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现实世界不执著、不留恋。 第一次学习佛学,认真听完了经书,讲解得很好!反复听将会有不同感受和不同收获。

  • 别让心态毁了你
    面壁者
    推荐

    《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因此历来弘传甚广,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惠能就因此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心经》230字,及其简短,却含大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罗蜜,能得无上智慧,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昝熠
    推荐

    微读读完的第134本书 2021年第4本书 8小时37分钟 13.4万字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增强哲学思考能力;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修身处事的智慧和经验;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 别让心态毁了你
    推荐

    1.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01.1-1701.7 2.心经 1701.8- 3.六祖坛经-坛经 五祖弘忍弟子“南能北秀”、“南顿北渐”。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六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方?” 故“ 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 佛教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