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蓝色雨
    推荐

    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珍习
    推荐

    学有学的好处,不然它也不会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学了,陷进去出不来了,会比没学还可怕。 怎么办呢?“一阴一阳之谓道”,把握住这个原则,不要执着于一端,就差不多了! 所以南师常说,先把人做好! 所谓的“道”从来都不是让我们执着于一种状态,一个境界,那样就完蛋了。 “静”多了就要思维思维“动”,“动”多了就要思维思维“静”。就是如此。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嘉杰℡🌏
    推荐

    非常感谢南老的解读,很好的一本佛法入门书 。不谈空佛语,很多都是实际修行的体会与见地。对于初学者会有一个很好的方向,不过文中有些境界(神通)大家还需客观看待。以下我做了些自己的总结以及摘录了一些文中比较关键、重要的部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切都是诸缘和合的产物。我们要修的是:突破这些变化的幻像。看到内在的实相(本体) “缘所遗者”,如禅宗所讲“万缘放下”,外缘都丢开了,所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有个丢不掉的东西。比如大家坐在这里,感到两腿、膀子不舒服,这是缘。什么缘?体缘,身体上的反应作用,同“你”没有关系。那个知道身体不舒服,腿不舒服,那个既不在腿,也不在膀子,除掉缘以后所剩下来的,“缘所遗者”——就是这四个字,本来那个东西,外缘都丢掉了以后,剩下来的那个东西。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一切都是那个东西变动出来的,所以众生颠倒,一味地跟着万缘去跑,而在六道中轮回、生死中打滚。 当把乌云退去后、自然见太阳。本性(觉)一直都在。不必可以寻找、而是把外缘放下 其实只要外缘自然地放下,剩下来的那个东西没有动过的,就是那个“缘所遗者”,佛就那么直接地指示给我们,因为把这个搞迷糊了,所以“枉入诸趣”,就只有在六道中轮转了。 不要被身体的外感官所困、不必在意形式,“降伏其心”后明心见性才是目的 他说,阿难,你们就不晓得,打坐时开眼、闭眼都没有关系,不要守着身体。你们就不知道,以身体为中心,扩大至整个虚空,整个太空都在你的“心”里头,那么这个躯体又是什么呢?“想相为身”而已啊!这就是见地。 这里有个概念:关于体、用、相。这个就相当于灵、心、身的概念一样。三位一体不分彼此。也没有你我之别。变幻无穷却环环相扣最终都回归本体“一” 又如惠明问六祖:师父,五祖告诉你些什么秘密呢?六祖说:哪里有什么秘密!密,不在我这里,在你那里。这句话就是个大秘密。 《楞严经》里,佛讲这内外七处都不是心,佛说以你自己为本心,向外面扩展,扩大到整个虚空,都是你心里头的东西。换句话说,内外七处也都是心,懂了吧?这是如来的密因,你们大家都没参出来。但内外七处都是什么心?是心的用,不是心的本体。起用的时候,是他身体的色身、报应身的作用;归体的时候,就是法身的清净。 “照见五蕴皆空,故见如来相” 禅的境界是,当你万缘放下,把身心都丢开了以后的那个东西。 “禅定”是工具,而非目的,千万不要执着于法 不要把“定”当成佛法,这个观念要认识清楚,佛法的不共法是“慧”。定是修持的一种,但是修慧不离于定。 把妄想变成坚固妄想,是色阴境界;变成虚明妄想,是受阴境界;变成融通妄想,是想阴境界;变成幽隐妄想,是行阴境界。但那个不变的在哪里? 体(本体)是心之本,心(法)是体之用 《法华经》也告诉你这一点,一切众生本觉妙明,因为妄想而发生了器世间。器世间,也就是物理世界。真正的佛法是纯粹唯心的,物理世界是心的功能变化的附属部分。 佛学一定是行与悟并行的,知行合一才是修行 大乘离不开小乘,渐修也离不开顿悟 这本经书的重点在修证。前面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是讲见地,后面统统讲的是渐修。换言之,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修证方法。事实上,渐修不离顿悟,顿悟也不离渐修。 时刻保持正念 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 时刻保持觉知、保持如如不动 有定力的人,尽管一天忙到晚,他那个处在定的境界的本心,并没有动,并且还是光明清净。处理烦恼事,在当时现烦恼相,但心境的光明,则一点都没有动。 妄念停后、还有思惑 气功做得越好,精神越旺盛,也不会累,然而心会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以后再做研究。这时妄念少到极点,如果调整得好,妄念根本没有了。妄念没有,思惑就来了。所以打坐时觉得:唉,已经坐很久了,这不是妄念未断,是思惑没有断。这两者层次不同,本质则差不多。所以学禅的人,如果连这个道理都参不出来,还叫什么禅呢!光是一个话头是没有用的,学禅要开悟,开悟的人已得无师智,自然懂这些道理。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外息诸缘”,外界一切环境都要丢掉,我们学佛修证不成功,就是这一句话做不到。我们的心都是攀缘心,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缘也永远息不了。 “内心无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门里头,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一切本自俱足 禅宗既不给你加,也不给你减。要我们看清楚这个心念,本来空的,还要找什么!何必要找个明心见性呢!我们本来很明的,因为有个佛法,反而把我们弄得不明了,不要找,放下来就是了,很简单,很自然。 妄念本空、切勿头上加头 所以念头用不着去空它,太费事了,它本来是空的。一般人听了佛学,一上座就求空,用自己的意识去构想一个空,这是头上安头,是多余的。 一个人是否证悟的标准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做判断标准。 第一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白天看画图的颜色一样,与文殊菩萨等人的境界相同。你能这样吗? 第二问,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别人当面妨碍了你,总之,逢缘对境包括很广,见色闻声了不动心,日常生活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能合于道,你做得到吗? 第三问,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也好,《楞严经》也好,拿过来一看,都懂了,听到最高明的说法也不怖畏,而且彻底地透彻明了,没有怀疑,你做得到吗? 第四问,所有的学人,拿各种学问问你,你能给予解答辩才无碍吗? 其余还有六问,大家可以自己研究。最后一段: “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一个人定下来,气脉没有不起反应的,连睡觉时都有气脉,这是地水火风,身体上自然反应而来的。但是一般人静坐时,有个很糟糕的心理,一边在打坐,一边想成佛成道,禅宗叫作“偷心不死”,贪便宜,偷巧。人有很多坏心理,玩聪明,这些就是偷心。 不必管妄念,保持好背后的觉知便是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如果真不去按它,我们就这样坐着就很好了。如果你说妄念还是源源不断地来,对,它没有断,可是也没有停留在那里,你想留也留不住。在这中间,有一个知道妄念来去的,它并没有跟妄念跑。晓得这个,就让妄念随便,不理,只晓得自己“清明在躬”,知道这个就好了,多轻松!不过为什么不能完全清净下来?为什么还是有妄念呢? 世界是无常变化的、那么修行也是一样的。保持好一颗平常心 普通讲工夫退步了,实际上是没有什么退步的,尤其是照中国文化的说法,学了《易经》就懂这个道理,感觉退步只是爻变而已。天下事没有不变的,一定变。人与事、宇宙万物、物理与心理,都随时在变,随地在变,不变就不叫宇宙现象了。所以没有一个境界是会永存而不变的。一般人不明白这个理,想把一个境界守住不变,那就叫作愚痴。中国《易经》叫“变”,佛法叫作“无常”,意思是一样的。无常是对它的结论现状而言,世界上一切现状没有永恒存在的,所以叫无常。中国的《易经》不走这个路线,而称其为“变”,变不是指现象,是原则,天下事有个原则,那就是非变不可。懂得这个道理,第一等人领导了变,晓得下一步怎么变,因天下事有必变之理在,所以做工夫修持,也要把这个认清楚。换句话说,做工夫修持的人,晓得这个境界非变不可,一个智慧般若高明的人,就会先知道下一步怎么变。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第三个,“想蕴”。这个“想”更好办了,每人都说:我打坐什么都好,就是妄想不断。“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既是空的,何必去空它!它本来空,不是我们去空它的。换句话说,是它来空我们的。这个“它”是什么?本心,自他不二之他。是它来空你的,我们的妄念根本不能存在嘛!每个念头,每个思想都这么过去了,所以,“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但是我们做不到“想即是空”,做到了就得定,得果位了。 至于“想不异空,空不异想”,那真是真工夫,能够做到这样,就是李长者讲的“自他不二”。 不要把盘腿打坐当作修定,修定姿势是无限制的,坐、站、睡、行、食,皆可定,无处无时而不定 腿一盘,既不求空,也不求有,眼睛闭起来。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都用得太多了,闭起眼来,无所谓看,无所谓不看,记住:本空!这时眼睛一闭,觉得蛮好,一刹那间,马上又觉得自己思想好多,好讨厌。不要讨厌它!如果没有思想,也不叫作人了,你不理这个思想就是了。这时我们不是知道这个思想来来往往吗?你那个知道思想来来往往的那个,没有被思想扰乱,那个是清净的,没有被思想、烦恼骗走,还求个什么呢?佛者觉也,你已经知道了自己有思想,这不是觉吗? 修行谦卑虚心是前提 高广大床就是上座、上位。为什么沙弥不能坐?是先要养成谦虚的德性,叫你不要处处自我傲慢,动辄自私自利,坐在上面很了不起那个样子,就是要我们学谦虚。我们看了这条戒,不管在家出家,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谦虚,做到了谦虚没有?据我了解,凡是学了佛的人,或信了任何宗教的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傲慢。以为别人不信,就是魔鬼,自己自认是圣人。我们学佛同样也犯这种毛病,不过换一个名词而已,觉得他呀很可怜,地狱种子啊!一样的道理,不肯谦虚。 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得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最后总结:信心、决心、恒心。悟与行并行!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加油精进💪💪💪🌹🌹🌹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白茶猫
    推荐

    感恩南师!   如入宝山,如饮甘露,如获宝藏,如现安隐…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万般皆下品,wei佛道无上誓愿成!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崔国陶(ಡωಡ)灵明缘觉
    推荐

    断断续续的,用了半个月时间看完了本书。受益匪浅、所获良多。见地、修证、行愿三者缺一不可。 以前说佛,人说我亦说,偷得一二句,消磨半日功。即不长心也不长智,纯扯。 后慢慢的在读书这件小事上有所长进,也慢慢分别了佛学与佛教,信佛学,不信佛教。也参过几个公案,暗自窃喜,以为证悟。终究还是佛是佛,我是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 这本书讲如何修证佛法,解我所疑,指我明路,受我明法,如获至宝… 正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一指……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水石斋
    推荐

    见、修、行一句话的事情,老爷子啰啰嗦嗦一大堆。 真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哎!喫茶去!

  • 做个会表达的女人(20万册纪念版)
    浮生宇宙 🇨🇳 三倉
    推荐

    这本书,起码要精读,能够背下来更好,若是更能依之自我检视,今儿功夫上身,才不枉有缘得见之恩。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