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林尚毓
    推荐

    可能是因为篇幅的限制,所以内容比较简略,当做一本了解哲学家生平的书不错。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圆小罗
    推荐

    对于想要浅尝辄止的人来说,可能看起来有点一知半解,看完之后也是似懂非懂。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对于所有哲学大家的描述又都有一点过于少以及过于浅了。只能说是一本还可以的哲学科普。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秋治辛
    推荐

    很一般。本来以为出了本好书,期待越高,越失望。这本书其实就是篇文献综述,而且只有综,还没有述,就是各哲学门类的简介和罗列。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乐趣之一
    推荐

    平淡晦涩也是一种状态。很难吸引一般的人。沦为催眠曲也可以的。。。各有各的角色。。哈哈哈哈哈哈。困了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John Du
    推荐

    读后感 #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本书从五个维度,结合当代生活的大问题,带读者领略50部哲学经典,分别如下: 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对世界的终极追问。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考察万物的本原。 2)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万物与上帝。 3)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永恒的有效性。 4)奥古斯丁《忏悔录》:我背着光明,却面向着受光明照耀的东西,我的眼睛看见受光照的东西,自身却受不到光明的照耀。 5)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伦理学》:止于至善。 6)莱布尼茨《单子论》:人的自由意味着能够顺应自身发展的方向,无阻碍地实现自我。 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们看世界的不同方式。 7)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我思故我在。 8)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存在就是被感知。 9)休谟《人性论》:心灵是一个舞台。 1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我们的对象必须符合我们的认知。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都要变成自己的对立面。 12)黑格尔《历史哲学》:世界历史不过是自由意志的进步罢了。 13)罗素《逻辑与知识》:一个命题只要是可理解的,就必须包含亲知的成分。 14)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个梦是一个被压迫的愿望之假装的满足。 15)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对可以说的,要说清楚;对不可说的,要保持沉默。 16)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17)约翰•赛尔《心灵、大脑与程序》:只有人才具有意向性,意向性是指意识所具有的某种指向性。 18)丹尼尔•丹尼特《意识的解释》:不是你无法想象一个有意识的机器人,而是你无法想象一个机器人如何能有意识。 三、何为公平,何为幸福:我们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19)柏拉图《理想国》:智慧的统治者、勇敢的辅助者和节制的生产者。 20)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人的善指灵魂的善,人的幸福指灵魂的一种活动。 21)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当多数人能够站得住脚的时候,少数人是没有活动余地的。 22)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种是可变得,自然选择是形成新物种最重要的途径。 23)霍布斯《利维坦》: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利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 24)洛克《政府论》:权利与财产。 25)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功利主义。 26)密尔《功利主义》: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过做一个满足的傻瓜。 27)卢梭《社会契约论》: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28)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只有当他没有履行命令时,他才会感到良心不安。 29)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事往往与愿违。 30)罗尔斯《正义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31)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对他做了某些事情,却是为了别人的缘故,谈论社会整体利益就把这个问题掩盖了。 四、正视矛盾,质疑常态:我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3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人们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33)尼采《查拉图斯特如是说》:人们为了不朽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在活着的时候死上若干次。 34)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凡是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从事的事,就人作为人来说,都是不值得的事。 35)胡赛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 3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37)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 38)福柯《规训与惩罚》:我们规范性的思维方式并非唯一可能的思维方式。 39)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要达成的理想就是所有平等的个体都能以理服人,真诚交流。 五、回归内心,发现自我:我们每个人该如何生活。 40)苏格拉底《斐多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41)马可•奥勒留《沉思录》:活在当下。 42)塞内卡《论生命之短暂》:我们真正活过的生命仅仅是那一小部分。 43)培根《新工具》:我们若不服从自然,我们就不能支配自然。 44)伏尔泰《哲学通信》:专制主的好与坏。 45)帕斯卡《思想录》: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4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47)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48)加缪《西西弗神话》: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 4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所谓“向死而生”,只有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50)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lululism
    推荐

    都是一些看似平常但研究起来却觉得不知所以然的内容。不过哲学本来就是让你云里雾里走一趟的学科,可能能力还不达标吧。这么多著名的哲学家的经典故事,还是值得睡前看看。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Alisa
    推荐

    个人认为这本书内容不够清晰简明,但每个部分内容都有出处,可涉及的人比较多,历史感厚重,但不适合想快速找到答案的人。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雷珺
    推荐

    个人认为太浅尝则止了,没有过多描述思想而是每个哲学家个人身平描述。不够通俗也不够专业,可能我描述的会不准确,看了一半弃了。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专心认真阅读
    推荐

    在飞速运转的当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无意义的漩涡。在信息爆炸的流量王国里,我们总被眼花缭乱的动态迷惑。但是,会思考的人往往能辨清身处的环境,掌握应对挑战的能力,从容做自己。而学习哲学,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学会思维的方式,让你勇于做出决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如何直面人生。本书选取50个切中当代生活的大问题,带你重温50部哲学经典:你为何会成为“打工人”?“小确幸”有什么问题吗?人工智能为何无法取代人?你愿意生活在监控中吗?……在问题的背后,是50种历久弥坚的思维方式。通过每篇10分钟的短阅读,快速吸收智慧精华,对话哲学家的沉思人生,指引你向人类思维的边界不断探索。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黄顺朋
    推荐

    本书作为导读挺好,介绍了很多哲学家和哲学思想,可以看看自己感兴趣,然后在去了解 我比较有共鸣的 斯宾诺莎的好生活三原则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怀疑逻辑论证 休谟的先验后验,因果联系是经验的,从“是”推出“应该”?事实推导不出应该,愿望才可以,自然的恒长联系无法证伪 康德总结的心灵模式,归类十二思想范畴,认为时空不是对象属性和感知经验而是人认识事物的认知框架 边沁与密尔两者的功利主义,求幸福的量与质,一个主张快乐等价幸福自己说了算,一个给幸福称重判断高低 叔本华,世界是表象呈现在意识之前的东西,意识之后是非理性意志,人生如钟摆痛苦与无聊摇摆,用断念和优良意识超脱欲望 马尔库塞的真假需求,工业和资本制造虚假的需求,不是真需主宰生活,被控制商品化 ,单向度思想的工具人 苏格拉底的灵魂概念,哲学家一直练习死亡,追求真理实践赴死,死前论证,1没有死到生那世界不会有活物,2灵魂先与人存在,回忆感知恢复曾经知识,3灵魂死后依旧存在,如果不是复合就是单一,永不变的,灵魂是单一不变的 培根获得知识两个方法归纳和实验,对热的归纳,求同求异量化排除法 帕斯卡的信上帝的四象限成本分析 萨特人存在先与本质,人是世界涌现,自己定义,你想成为什么就有存在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呵呵勋爵
    推荐

    看过几本简单的哲学史,总的来说,就质量而言彭刚的最好,缺点就是涉及的哲学家太少。周濂次之,郁喆隽的这个就等而下之了。 周濂和郁喆隽基本上都做了“降格”处理,尤其是这本,缩水最为严重,这种缩水程度比较一下郁喆隽开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的密度和这个就知道了。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南野原人(edge)
    推荐

    十几年来看了不少哲学入门书。一般中等层面的哲学入门我推荐哲学的故事,杜兰特本身就是哲学家,功力深厚,态度公允。哲学的故事值得40年的长时段不断阅读,每段话密度极大,涉猎极博。可以作为一个人枕头边的藏书。入门初级的话我第一推荐英国dk出版的哲学百科彩页装,还有就是这个“小王子”的50节课。两者最多大概可以翻个四年左右就没有了味道。中国当代还是没有哲学家,还都是哲学家学家-介绍别人哲学大家学问的家。小王子也不例外。但也是一种中国人在哲学科普领域突破,对打开思维视野还是有帮助的。 毕竟,哲学家不能单纯通过在学院学习而获得,只能通过天命,看各位有没有那个天赋和经历扛得住头顶哲学这个神祇。极少数觉得自己是天命之人的人可以从这里跨过去。否则建议停在这里,了解了解即可。如果一个人没有天命就深入就会被其压垮而不是那神妙的慰藉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