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HOLIDAY MA
    推荐

    如果你能够发现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比那些将要进行统治的人的统治生活还要好,那么你所设想的被很好统治的城市将会变成一种可能。你看,只有在这样的城市中,真正富有的人才会统治,这样的人并不是在金钱上富有,而是在幸福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上富有,即:有一个善的、理性的生活。但是如果是一大群乞丐——也就是渴望自己拥有私人财产的人——进入公共生活,他们认为“善”就是贪得无厌的攫取,那么我们想象中的城市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当统治权是人们争夺的目标的时候,内战和内部纷争就会摧毁统治者也会摧毁城市的其余部分。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J
    推荐

    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看了激情澎湃的书,适合每个人阅读。现实社会理想主义消退,对良知逐渐漠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权力和良心的纠葛问题。怎么选择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我,我们坚定怎样的内心。正义对于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在充满伤害的世界增加伤害,并不能让世界减少伤害。书中站在不同视角的辩论非常有趣,值得细细品味。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Emily🍸
    推荐

    《理想国》是一本专门关于正义的功用的书,也是关于正义是否比非正义更能让人幸福的书。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唐伟
    推荐

    天地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有许多的想法现在还不能理解,很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 苏格拉底说: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但是,越是看到真相,也许会越孤独。我看见了人,却在各自的城市孤单。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心有所属之与主相恋
    推荐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祝福早安 天气晴朗 气温零下2℃ 柏拉图《理想国》 前段时间为了考研,考西方哲学的知识,我不得不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有所了解,或许现在考完了试,我还得去读他们的书,这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灵魂的知识。 没有人怀疑《理想国》是西方哲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把哲学上和文学上的资源用最高形式结合起来,试图回答所有问题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满意幸福地生活,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达到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鲜有来者的高度。应当正义地生活或是非正义地生活?道德地生活或是不道德地生活?另外,本书提出的答案是以异常丰富的叙述为基础,这些叙述是关于我们的本质以及客观存在的本质。在本书中伦理学、政治学、美学、宗教哲学、精神哲学、科学哲学、认识论以及形而上学交织在一起,本书对以上学科分别做出了贡献,并对这些学科以后的发展形式形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当代的哲学家像他们的前辈一样阅读《理想国》,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对于柏拉图的虔诚,而是因为该书继续引起挑战、不安和带来启发。可以确定地说,西方哲学并不仅仅是对本书那了不起文字的一系列注释,但是可以说它们很多故事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柏拉图   柏拉图于公元前429年出生于雅典,并于公元前348或347年去世于此。他的父亲艾瑞斯通把自己的祖先的世系追踪到考卓斯,而考卓斯据说在公元前11世纪是雅典国王,他的母亲派瑞柯提妮是雅典政体创立者梭伦的亲戚。在柏拉图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母亲后来改嫁给派瑞兰皮斯,而后者是雅典伟大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朋友。因此,柏拉图从孩提时期就熟悉雅典政治,人们期望他自己也能够进入政界。然而由于被一些政治事件所恐吓——这些事件包括他的导师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被处死——他转而投身于哲学,并认为只有哲学才能够给人类带来真正的正义,并结束内战和政治动荡(见《第七封信》)。他的这一看法曾经同时带有悲观和乐观的基础,他大约于公元前380年写作了《理想国》,并在本书中对这个看法勾画了蓝图。   柏拉图的作品主要是对话题材,并且似乎全部流传了下来。这些作品通常按照年代分为四个时期,虽然精确顺序存在争议(尤其是每一个时期内部的作品次序更是这样):   早期:《亚西比德篇》、《申辩篇》、《卡尔米德斯篇》、《克里托篇》、《欧绪弗洛篇》、《小希庇亚斯篇》、《成年希庇亚斯篇》、《伊安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蒙尼克斯尼斯篇》、《菲亚吉斯篇》;   过渡时期:《尤菲迪穆斯篇》、《高尔吉亚篇》、《美诺篇》、《普罗塔哥拉篇》;   中年时期:《克拉迪鲁篇》、《费亚铎篇》、《会饮篇》、《理想国》、《费亚铎斯篇》、《帕蒙尼蒂斯篇》、《菲亚提特斯篇》;   晚年时期:《泰麦亚思篇》、《克里迪亚篇》、《诡辩家》、《政治家》、《法律篇》。   除了写作他的对话,柏拉图还因为建立了一个教育机构而对哲学做出了贡献,这一机构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对“世界上第一所大学”这一观点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一机构是理论课题和较实际课题的研究和教学中心。尤杜克塞斯带着他的学生一起加入了该学院,并且在该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尤杜克塞斯本人对于太阳、月亮和行星的旋转给出了几何性的解释。菲亚提特斯在那里发展了立体几何。在一些新的政治体制的设立上,一些城市邀请该学院的成员去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柏拉图去世后该学院持续存在了几个世纪,大约在公元前80年结束。学院的早期领导都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了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这包括他的侄子斯皮尤斯皮斯,他是接替柏拉图成为学院领导的。早期苏格拉底的对话以困惑结尾,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后来在阿赛斯劳斯、卡尼亚迪斯以及其他哲学家的领导下,学院开始为怀疑主义进行辩护。再后来受到柏拉图其他作品的影响,柏拉图主义者变得更加专断而不确定性少了一些。一种柏拉图主义或者另一种柏拉图主义——不论是中间或是新柏拉图主义或者是任何一种——在近古时期保持着对异教世界在哲学上的统治,影响着奥古斯丁以及许多其他伟大人物,这一现象直到公元529年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雅典关闭了异教学派才结束。大部分流传的柏拉图思想都是这些不同派别的柏拉图主义的混合体,直到十九世纪在德国学者中间发起了转向柏拉图作品本身的运动时,这一现象才结束。   由于柏拉图的作品在时间上跨度较大、主题种类多样,并且在事实上它们都是对话题材而不是论文,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它们就没什么好奇怪了,甚至柏拉图的古代信徒也是这样阅读它们的。关于这一方面什么也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哲学流派和文本解释,继续在柏拉图的作品中发现根本不同的信息和方法。教义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这样或那样的直接矛盾被发现、争论、再发现、再争论。以前忽视的对话被重新捡起,原来人们喜欢的东西被重新解读。新的问题被提出,老的问题改头换面重新复活。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究竟是一位哲学上的伟大讽刺家,还是在大体上并不是一位喜欢讽刺的人?柏拉图究竟是一位给出答案的系统性哲学家还是仅仅能够提出疑问?他主要是一位关于宇宙的理论学家或者是伦理学家?或者说他是一位神秘家,能够以精神的观点,对现存世界以及人类灵魂存在的地方提出看法?《理想国》究竟是一部极权主义的作品,还是一部为正确地构想出来的自由主义所做的赞歌?或者说它利用归谬法来否定那它看起来要提出的论点?对话中的戏剧性结构有没有破坏它们明显的哲学论点?柏拉图关于书面哲学功效的否定评述,是否应该引导我们透过对话本身去寻找背后的弦外之音?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把这些弦外之音叫做文字背后的教条。   除了不停地探讨柏拉图的作品外,人们并没有完全摆脱柏拉图带给哲学的问题、他发明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他建议并探讨的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所有这些研究和探讨都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因此它们不仅构成了柏拉图哲学,而且成为哲学本身的一大部分。作为他留给后人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时,不可避免地将面对这些问题。   苏格拉底   就像在大多数柏拉图的其他作品中一样,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是中心人物。在一些对话作品中,人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作品中的苏格拉底就是历史人物苏格拉底,这有一定的可能性,这些对话因此叫做“苏格拉底”对话。然而在柏拉图过渡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对话作品中,柏拉图的观点超过了苏格拉底遗产的思想范围,此时作品中的苏格拉底越来越被认为是这些观点的代言人。   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哲学对人们传统上认可的道德美德进行质疑,而哲学主要是通过这种质疑来体现的。什么是虔诚?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节制?这些都是他的典型问题。他似乎认为这些都理所当然地存在正确的答案,认为节制、虔诚、勇气及其他都有明确的特性和本质。然而,他并不讨论这些本质的属性,也不提出关于它们的清楚理论,或者是我们关于它们的知识。因为这些原因,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不知道正义是否是美德、正义是否能够让拥有者幸福,或者说我们并不知道关于正义的其他任何方面的重要意义,他并不说明自己对这些定义的兴趣,也不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   苏格拉底的质问方式叫做(是我们叫做而不是他自己叫做)反驳论证(elenchus),这个词汇是从希腊动词仔细检查或驳倒(elengchein)发展而来的。苏格拉底询问什么是正义,他的对话者提出一个自己真诚地认为是正确的定义。苏格拉底通过向对话者表明,这个定义和对话者真诚地拥有的其他信念相矛盾来驳倒他,因为对话者并不愿意放弃自己拥有的其他信念。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持续进行一直到一个满意的定义浮出水面,这一定义和人们真诚地持有的其他信念并不矛盾,因此它能够经受住辩论的审查,这种理想的情况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从来没有实际上得到展现。   苏格拉底在检验别人的定义时往往证明这些定义不能够令人满意,但是通过检验——这些检验也是自我检验——他接受那些能够抵制住反驳的肯定论点。在这些被接受的论点中有三个著名的苏格拉底“悖论”:   传统上高贵的美德——正义、虔诚和勇气以及其他——是和智慧或知识同样的东西,一般认为这些都是专门技艺或者专门技术。人们经常认为这是美德的统一教条;拥有这方面知识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充足条件;   一个人自己知道有一些事情是最好的东西,或者相信有一些事情最好的东西,一个人从来不会做出和这些事情相对立的事情,因此意志的弱点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三个教条构成了一种伦理道德的理智主义,它们意味着为了达到美德和幸福只能靠专门的技艺和知识。   关于意志和美德的弱点有一些看起来矛盾的教条,然而,反对论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给予美德和这些教条一个适当的定义,它的主要目标是道德改进。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知道一些事情并因此而骄傲自大,其实他们并不真的知道这些事情,苏格拉底相信通过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不再骄傲自大,人们并因此过上经过反对论证检验过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将变得比其他任何生活方式下都更加幸福和更具有美德。探讨哲学对人类的福祉是如此重要,因此苏格拉底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意放弃这一追求。   在柏拉图过渡时期的对话篇中,同时也在他的一些早期对话篇中,作为真正哲学化身的苏格拉底常常被用来和诡辩家进行对比。这些诡辩家大部分都胆大妄为、寡廉鲜耻,营营于利益之间,并且他们认为道德价值是以传统为基础,是相对的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东西。相反,苏格拉底是一个诚实的、对利益避之唯恐不及的、道德实在主义者,他认为美德对于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潜在于这一对比中有以下问题,即:如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有不同的关于美德的信念,不清楚反驳论证怎么能够达到客观的、独立于相对文化背景的道德真理,因为反证法完全依赖于这种信念。   《理想国》   《理想国》是一本专门关于正义的功用的书,并且它也是关于正义是否比非正义更能让人幸福的书,因此,本书以典型的苏格拉底式的探寻正义定义的方式开始。波利马克斯作为第一个应试者提出:正义就是给予每人应得的东西。苏格拉底对这一定义进行仔细检查,他使用的方法就是测试这一定义和波利马克斯持有的、并且不愿意放弃的其他信念之间的一致性。如果证明这一定义和其他信念不一致,那么就驳倒了波利马克斯的定义。因此,苏格拉底必须预先假定波利马克斯真诚持有的一些道德信念是真实的,因为和假的信念不一致并不能够保证定义的谬误性。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没有理由相信这种假定的正确性。   苏格拉底的第二个对话者斯瑞西姆克斯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他争论说,任何一个社会的强者——统治者——通过立法和强制执行来控制教育和让人们社会化。但是他认为统治者像其他任何人一样都是利己主义者,因此他们制定法律、采取传统习惯是为了自己的最佳利益而不是为了臣民的最佳利益,这些传统习惯包括语言上的传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传统习惯,决定了臣民们的关于正义的概念,以及其他美德的概念。一个臣民通过训练接受这些概念,在不知不觉中他就接受了一种意识形态——一套关于价值观和行为的代码——这种意识形态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并不是为了臣民的利益。相应地,斯瑞西姆克斯给出正义的定义,这一定义是在所有的城市正义呈现的真面目: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而不是像苏格拉底和波利马克斯认为那样(是一种真正高贵和有价值的东西,能够提高人们自身的幸福)。像对付波利马克斯一样,苏格拉底又一次使用反驳论证来试图驳倒斯瑞西姆克斯,但是他的尝试对于斯瑞西姆克斯或其他对话者来说并不够完全充分。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斯瑞西姆克斯通过辩论认为道德信念是一种被意识形态污染的社会产品,这样他就完全抛弃了反驳论证。他可能被苏格拉底用复杂问题难倒,但是他的理论对于反驳论证来说是无懈可击的(正像斯瑞西姆克斯在本书中指出的那样),因为反驳论证采用已经被意识形态污染的观点来对抗斯瑞西姆克斯,但是斯瑞西姆克斯的理论却主张这些观点无效。这就是为什么柏拉图在接下来的几卷中让苏格拉底抛弃反驳论证的原因,并且让苏格拉底提出一种肯定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关于正义的定义,并用这种方式来回答斯瑞西姆克斯(斯瑞西姆克斯的观点被格劳肯和埃迪曼特斯接过)。   《理想国》论点的大纲   苏格拉底对于正义的辩护是以哲学家王和他们将要统治的理想城市为中心,哲学家王把政治权力和权威以及关于“善”的先验的、不变的哲学知识(“善”的本质)结合在一起,理想城市用希腊语就是美丽城市或者高贵城市。像苏格拉底争辩的那样,这些哲学知识直接以数学和科学为基础,不受传统习惯控制的善恶以及正义、非正义的干涉。因此,这些哲学知识不受权力和意识形态那歪曲作用的影响,斯瑞西姆克斯提出的用来对付反驳论证的挑战对这些哲学知识并不起作用。   哲学家王要做的事情是构建一套政治系统——主要包括一个社会化和教育的体系——这套系统能够把他们关于“善”的专门知识这一利益广泛地在公民中散布。他们构建的系统是以柏拉图关于灵魂或精神的理论为基础,这里的灵魂或精神是意识、情绪、欲望和决定的发源地。根据这一理论存在三种基本欲望:贪欲——即对于食物、饮品、性和金钱的欲望;荣誉感——即对于荣誉、胜利和好名声的欲望;对理性的追求——即对于知识和真理欲望。每种欲望统治着不同类型的人,并决定着他的价值观。人们最珍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因此被不同欲望统治的人,对于什么最有价值和什么是“善”拥有不同的概念,对于什么让他们幸福同样也有不同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欲望统治一个人的灵魂,要由他拥有的不同欲望的相对力量来决定,同时还要由他接受到的社会化和教育的种类来决定。因此,道德和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是提供知识,而是把欲望社会化,从而把人们追逐的目标,从他们错误地认为是幸福的东西上,尽可能地转移到真正的幸福上来。   著名的洞穴寓言阐明了这种教育的效果。无知的人民,受困于没有社会化的贪欲,仅仅能够看到“善”的模型的影子(木偶投射到洞穴壁上的阴影)。这样的人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美德,因为他们仅仅按照自己一时的突发奇想来行动。当他们的贪欲通过体能训练和那些希腊人所谓的音乐训练的混合训练后,他们就被从这些约束中解脱出来,并受到社会化欲望的统治,希腊人所谓的音乐训练包括阅读和书写以及唱歌和跳舞。这样他们至少就拥有了审慎行动和把自己私欲放置于第二位所要求的美德。柏拉图把这些人叫做挣钱人,因为从长时间跨度上来说,他们把追求金钱作为满足自己贪欲的最可靠方式。他们看到了“善”的模型(把阴影投射到洞穴壁上的木偶),因为能够稳定地满足贪欲是一种“善”。   接下来进一步在数学和科学上的教育,让那些适合这种教育的人能够被荣誉感统治。他们是荣誉追求者,他们在艰难的奋斗中寻求成功并追求伴随成功而来的荣誉和赞许。他们拥有这种成功所要求的关于美德的真实信念,因此,柏拉图称这种更高层次的美德为“政治美德”。最后,通过进一步的辩证法的训练(一种可以称为苏格拉底反驳论证产物的哲学训练)和实际的城市管理,造就了只受自己理性欲望支配的人们。他们不再受困于幻影并能够看到“善”的本身而不是“善”的影像。他们是智慧的追求者或者是哲学家,他们拥有美德的真知灼见,而不仅仅是关于美德的真实信仰,因此他们是美德的完全体现者。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受惠于所有这些形式的教育,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有一些人,他们的欲望太强烈以至于教育本身并不能够突破这些欲望。这就是为什么在理想之城会有生产者、守卫者和哲学家王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正义的体系中这些不同的群体能够互相合作的原因,在这一体系下作为金钱追求者的生产者利用自己的产品和作为荣誉追求者的守卫人所提供的保护进行交换,同时也和作为知识追求者的哲学家王提供的知识进行交换,而不是在同类商品上去互相进行竞争。尽管如此,在这个理想的系统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天生欲望的强烈程度通过教育尽可能地接近光明之源——太阳(“善”)。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美德,并且能够追求并获得最大的幸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让柏拉图的理想之城不仅变成了道德和明智的理想之城并且是最正义和最幸福的理想之城。正因为这两点,这座理想之城才对斯瑞西姆克斯的挑战提供了答案,因为如果最大的幸福和最高的正义结伴相行,那么按照幸福的方面来说正义要比非正义有利,斯瑞西姆克斯的挑战被格劳肯和埃迪曼特斯在《理想国》第二卷中重新挑起。   本质的理论   在很多对话中,柏拉图把相对主义者的教条归于诡辩家,并把相对主义者的教条和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理论联系在一起。按照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的理论,我们看见的、在我们周围的、可以感知的事物和特性都处在永恒的变化当中——永远在变成某一事物,却永远不会是某一事物。在《菲亚提特斯篇》中他争论说普罗塔哥拉的主张“人是万物的量度”假定了世界是处在变化当中。在《克拉迪鲁篇》中他提出永远变化的理论本身可能就是普罗塔哥拉的相对主义在世界上的反映结果。尽管如此柏拉图似乎自己也接受这种理论的某些观点(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例如在《理想国》第五卷他把可感知的事物和特性,描述为“介于完全是和完全不是”之间(又见《泰麦亚思篇》)。   永远变化的理论明显加剧了,我们先前提到的苏格拉底的反驳论证的问题。如果可感知的事物和特性永远处于变化当中,那么正义和其他美德怎么能够成为稳定的本质?关于它们怎么会存在稳定的定义,并把这些定义作为正确的答案来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如果没有稳定的定义,怎么会存在像道德伦理知识这样的事物?推广开来说,如果可感知事物和特性永远处于变化当中,也就是永远在变成某物,那么任何事物怎么会成为明确的和确定的一定事物?一个人怎么能够说或知道任何事物是某某事物?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反思,才使得柏拉图把本质从可感知事物和特性中“分离出来”(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太阳和光线的寓言(见《理想国》)看起来体现了这种分离,这个寓言把现实分为能被理解的部分和可见(可感知)部分。   反驳论证和不断变化的理论引起了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上的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设想,本质对于柏拉图来说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随着可被理解的目标从可感知的世界中分离出来,它们就超越了永恒变化的制约,并因此成为能够被知识所掌握的稳定目标,成为词语可表达的含义和指示物。作为真实的、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实体,它们为苏格拉底的伦理所需要的美德定义提供了基础。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公孫無知
    推荐

    那些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财富的人常常就是这种情况。但是那些通过自己努力挣到财富的人,将会比别人加倍地爱惜金钱。 读过不同译本的《理想国》,对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印象最深,哈哈!!!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阿晓
    推荐

    世界存在多种古老文明,也有古老文明与新文明互为融合的现代文明。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化,有的甚至还依然禁锢在古老文明的初级原则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一帆风顺,都是在跌跌撞撞误打误撞中,用欲望、武力、技术、文化编制起来的动因来推动的。 而理智理性从来都是这里面最匮乏的,但只要存在,它就会放射出最夺目耀眼的光芒,发出最发人深省的震撼声音。 正如“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目的” 柏拉图就是桥梁,他的老师,他的学生,还有老子,孔子……之前之后那些了不起的智者先贤们。他们都是那些,用追寻解析宇宙万物的奥秘和方法,来铺架人类不断摆脱荒芜野蛮束缚的桥梁。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栗子明艳
    推荐

    在所有理想国译本中,该译本语言准确,清晰流畅,通俗易懂!值得细读!

  • 女人,过好自己最重要
    吴永占
    推荐

    我们必须承认柏拉图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并没有表明出如此解放妇女的兴趣,并且他暗示她们普遍地次于男性。另外,在他不经意的评论中显示了一些顽固的大男子主义和对女性的厌恶。但是这些相对来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观点,并且并不影响美丽之城的一般观点,这一观点是:不论男女只要拥有相同的天生才能,将接受同样的教育并可以从事同样的职业。遗憾的是柏拉图关于生产者的问题仍然是模糊的,不管是对于男性或者女性都一样,并且在一个重大问题上我们仍然处在黑暗当中而不明就里,这个问题就是:如果男女都离开家庭去从事全职工作,那么谁去照顾家庭和养育孩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圣贤虽然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他们的思想并非完美无瑕。后人要批评性的对待前人的思想。欢迎阅读寒川文化出版的《理想国》,该书由吴永占翻译,行文流畅明白。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