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卉卉
    推荐

    梦窗国师有四句话:“无病是第一利,知足是第一富,善友是第一亲,涅槃是第一乐。”世界上什么最快乐?吃得好、穿得好都不算最快乐,最快乐的是什么?涅槃最快乐。涅槃里没有生死,没有生灭,是完全的人生。涅槃里有四种德:常乐我净。世间不常,涅槃是恒常的生命;世间不是真乐,涅槃是真的快乐;世间没有真我,涅槃里面才是真我;世间没有真正的清净,涅槃里面才是真净。“常乐我净”是涅槃的四德,学佛应该求常乐我净。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習德
    推荐

    2019012   喜欢体悟心经的内容,但是没明白,故不作评。 《心经》关键词 心 人有好多种心:肉团心、缘虑心、精要心、坚实心。 草木也有心,但跟人的心不一样,草木的心只是一种物理上的反应。“肉团心”,就是心脏,心脏一停,人就不能活命了。“缘虑心”,就是思想、分别的心。它能分别好坏、男女、大小、高矮等。本质是一种妄想,是不实在的分别计量。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现在的心又是念念不停,所以心常分别而不安。“精要心”,它是指能积聚诸经中所有的核心要义,如《般若心经》积聚《大般若经》六百卷之精要;也是一种有规律的见解,有规律的正见,有正见的认识。 至于“坚实心”,就是具有正见,能见到真理,能见到般若的心——也称“真心”,也就是如同金刚般坚固的心。《般若心经》所指的“心”,不是草木心、肉团心、缘虑心、精要心,而是坚实心——也就是“真心”;是以真心为中心,是整个佛法的心要。 波罗蜜(多) 梵文的惯用语,“事已成办”的意思。在佛学中是指“到达彼岸(了)”的意思。 “六波罗蜜”即是所谓“六度”,就是“六种得度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到达彼岸的六种方法。 五蕴 又叫“五阴”,指色、受、想、行、识。“色”就是身体上物质的部分,“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作用。“受”是身心能感受到苦乐,“想”就是思想分别,“行”是行为,“识”就是我们的意识。五蕴指的是“我”就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东西积聚而成的,有了物质的身体,便能感受苦乐,产生思想分别,有所行为,产生精神的主体——意识心。《楞严经》所讲述的修行的过程,也就是五蕴境界依序尽除,“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的次第顺序。 空 缘起性空。“空”里面没有主客相对、因果相续,空里面是本来面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照见我是空的,就是“无我”。空如水性,有如波浪。空有不二,空中生妙有,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空就是实相,实相是本体;万物依缘而幻化,若依本体而起,也就是空相。 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又称“六入”,“根”就等于现在医学界所说的神经系统。眼根就是视觉神经,耳根就是听觉神经。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神经,再加上意识的心理作用,可起分辨的作用,就叫“六根”。 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尘”有染污、动摇的意思。尘,是物理的作用,六根是我们主观的感受,六尘就是客观的境界。 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会分别形成意识,称为“六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十八界 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般若心经》文中用简略语法,故称: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人生从过去到未来,就是这十二种程序的关系。《般若心经》文中用简略语法,故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金刚菩提
    推荐

    心经 在旧观念的 以有色眼镜 识别万象作用 故经纬化来究竟 竟无一实质东西 皆在空性中 依因缘聚散生灭 🙏🙏🙏🙏🙏😄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光明此心
    推荐

    虽然星云大师用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公案来解释这一小段文字《般若心经》,可能是我佛性太差,我依然不明白全文的意思。但是这也不影响我从里面学到一些东西。 全书有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将空,空不是没有,空不是无,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把空当做无,那么就容易掉入虚无的极端。 万物的本性是空的,按现代物理说起来就像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果跟踪一个碳原子,它可以从我们祖先的身体里,流动到土壤,蔬菜,动物,又流动到我们身体里,虽然这些身体,形体都消失了,但是这个碳原子一直都在。这些东西构成了万物,万物又会消亡然后改变形式再生,所以万物的本性是空的,因缘和合才形成了有,因缘这个东西也可以说是道,大自然的力量。 认清楚这一点,万物的本性是空的,就是有智慧了,就能看破很多东西,比如无常,正因为大自然一直在造化,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比如死亡,其实躯体没有死亡,只是从一种形式变化成另外一种形式,组成祖先的那些东西还是流动到我们身体里或者其他躯体里面,精神的话就更加没有死亡,祖先的那些思想,思维方式也正是通过你我这样的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 看破这些东西的好处呢在于你就不执着了,不执着与自我,不执着于我想要怎么样,我们都只是宇宙运作过程中微乎其微的小点。不执着了心里就没有那么多纠结了,钱财,名利都是过眼云烟。 但是呢,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虚无,觉得什么都没意义了,要用出世的心态来入世,钱该赚还是要赚,事情该做还是要做,只是当失去的时候,心里要放的来,聚散得失都是因缘。 归根结底,还是修一个心态,看淡生死,看轻得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向佛迈进了一步,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修行,做到事事通达,最后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有了的大智慧了。 至于般若还要把智慧、慈悲、菩提加起来。 下次还要继续好好再研究一下,理解更深入些。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佛说、佛曰不可说。
    推荐

    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就是色不离开空,空不离开色,精神不离开物质,物质也不离开精神。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李嘉欣Krystal
    推荐

    推荐给学习心经的人。 “《般若心经》讲的则是每一个人最切身紧要的一部经,要认识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经》。” “我们看到世间的众生,猫狗要吃肉,鸡鸭要吃米,牛马要吃草,人当然也要吃饭。不同的是,牛和马除了吃草之外就没有别的要求了,而人除了吃以外,还有思想和见解。所以,人在吃饭,可是各人吃出的味道都不一样。” “人间之事,譬如饮茶,有人好苦,有人好甘;有人恓惶,有人却无比自在! ” “在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没有永远盛开的花朵。” “人生在苦海中的航行,就有了般若作为灯塔的指引,终能解脱成佛,远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 ” “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真我。现在的我是假我,真我是般若,我们人人都有一个真理般若。” “人所以愚痴、愚昧,就是因为不能认识般若,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智慧有时候有善有恶,而般若绝对是善的。” “科学所带来的文明是有利有弊的,而般若的智慧则是对我们有利而无害。 ” “我们众生都是用各人的成见与见解去分别、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说,平常讲的智慧是从心外去认识世间,而般若则是从心内来认识世界。般若是往心内去探求,不是向心外去寻找。 ” “般若,不能把它翻译成“智慧”,因为智慧有时是错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因为知识会害病,“知”识一害病,就变成愚“痴”了。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聪明、智慧是不可依赖的。 ” “光是聪明是不够的。贪官污吏、做坏事的人往往很聪明,我们要设法使他在聪明以外还要有德性,也就是要有般若。 ” “在五尺高的宇宙里要容下我们的六尺之躯,怎么办?只有低下头来。” “这就说明,心虽然是虚妄的,而虚妄心却也有很大的力量。 ” “我们的内在都具备有一个真实的佛性,其中有很大的功德。只是这个真我,往往我们自己不知道、不认识。” “所谓“正见”,就是不管如何,我向道的信心都不被破坏,信仰都不会动摇。 ” “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 “波罗蜜多”就是“度”,也就是“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意思。有了般若,就能把我们从“迷”度到“悟”,把我们从“痛苦”度到“快乐”,把我们从“动”度到“静”。有了般若,人生没有苦只有乐,没有动乱只有寂静,没有愚痴只有觉悟。有了般若就能得度,就能波罗蜜多了。 “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 “所谓忍辱,先忍之于口,不恶口;再忍之于面,面孔不动声色,没有生气的样子;再忍之于心,心上不觉得怎么样。” “在家庭里,你能忍辱,家庭就能和平;在社会上、机关里,你能忍辱,就会给人有好感。所以,忍辱能得到很多方便,是讨便宜的。忍辱可以波罗蜜,可以离苦得乐。 ” “所以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的精神,看起来好像我们受了多少的委屈,但是从这些委屈里却能令自我成长。 ” “金刚就是真如心,就是我们不变的、不死的、不坏的真心。” “科学是科学,佛学是佛学,科学是没有办法超越佛学的。 ” “科学能把人训练好后送到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去,但是不能把一个人训练得登入自己的心坎里。” “一个人可以训练到“一根代替诸根”,心的力量发挥出来,那么这个人的潜在能力就慢慢发挥了。 ” “世间有好多身体残障的人,往往残而不废。” “心要安于无住,因为凡是有住就是非住。住,就是生活的意思。凡是为生活而生活,不能得到生活的意义;凡是用超然的思想、心情来生活,才会有生活的味道。” “心有所住,就有所偏,就不能普遍。无住,则无所不住。” “你自己在,你肯定了自己,就有真功夫;你不能肯定自己,要通过外在来肯定,要用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要用别人的荣耀作为自己的荣耀,甚至狐假虎威,那些都是虚假的。 ” “物质的色和心的识合起来,有了受、想、行的作用。那么把色、受、想、行、识合起来,也就是“我”。 ”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就像思想的无限意,无限的东西就叫作“空”。”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万法归一,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一,是不二的。 ” “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从变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空。” “世间一切不停地在变化,都是相续的,这就是空义。 ” “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苦,是我们学道的增上缘,知道苦才肯学道。佛教说苦不是目的,佛教说苦不是要我们受苦,佛教讲苦是要我们知道苦,要我们进入学道的世界。就像很多人饱经世故,受过很多的苦后,回头是岸,照见五蕴皆空,终于可以度一切苦厄。 ” “快乐也会消失,快乐也是苦。 ” “不苦不乐受”。 “误会有时会造成大不幸,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相互了解,不要以自己的情绪去决定事情,不要以自己错误的认识贸然决定,造成终身的遗憾。 ” “天长地久有时尽,痛苦绵绵无尽期。” “我们这颗心很麻烦,所谓“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心好像盗贼,很难降伏。” “从动乱里可以知道寂静,从差别里可以知道平等。 ” “心湖里的水是肮脏的,清凉的月当然就不能映现出来了,我们不能怪天上没有月亮啊! ” “结草成茅庵,离散归原野。” “所以大家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没有真实,没有标准,没有一定,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没有六根,没有六尘。 ” “人的罪业要自己承担,福德也是自己享受。” “生活里就有般若,生活就是修行;” “意思就是,有相、有对待、有执著、有人我,就与真理不相应;无相的、无我的、无对待的,与真理就相应了。 ” “《金刚经》里有三十二分,主要的宗旨就是“布施无相、度生无我、生活无住、修行无得”这十六个字。” “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无钱不穷,无心,对于什么事都没有真心才是贫穷。” “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春不老
    推荐

    听了李顺宁系列讲座,再来看星云大师讲《心经》,对这个所处的幻想世界及自己所遭受到的眼前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世苦厄。 心与空相印,幻想世界是空,如何放下?如何看破?心空的力量无限大,怎么能炼就?如何能悟到?在修行的路上,告别贪痴执,不断探索,奋勇向前,相信自己,相信有个与众不同,最好的自己在未来等着我。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水墨青花
    推荐

    感恩星云大师[抱拳]       一解方知觉[抱拳] 不参禅 未信佛 参不透 无般若 心向善 足常乐 推荐静心一阅      必有所获[抱拳]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微雨竹窗
    推荐

    我们经常听人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仔细想来,一点也不错;所以我们能够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佛经浩瀚似海,我们一般最常听闻的正是《般若心经》,也简称《心经》。 佛法对现世人生的帮助,属“入世法”的范畴。人活在世间终不免三苦八难,遇到挫折与风浪时,如果没有般若作舟,沉浮其中焉能自在?因此以《般若心经》为智慧之母,时时以心念护持,反身观照自我,自然在行住坐卧之间,身心自在轻安,处处结得善缘、佛缘,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大利益。 除此之外,般若同时也是解脱之法、常乐之法,包含在佛法的“出世法”中。在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没有永远盛开的花朵,人的生老病死无可避免,事物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都无法逃避,只有觅得生命永恒的归宿,出离短暂变异的世间,才能真正离苦得乐,到达极乐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解脱之法是究竟的佛法。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之时,也曾得观世音菩萨化身指点,在遭遇险阻时诵念《般若心经》,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屡屡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有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意思就是,证道之后,他终于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了。而惠能大师能证得自性本不生灭、圆满具足的存在,般若的指引功不可没,所以说“般若是诸佛之母”。 《般若心经》是为观世音菩萨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作为修行般若波罗蜜的总纲要,或者“去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或渐或顿,依此真修实证。人生在苦海中的航行,就有了般若作为灯塔的指引,终能解脱成佛,远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 因此在现代社会,能有一卷《般若心经》,深解其义,不管在世间或出世间,信受活用,真是胜过一切法宝!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吴学锋
    推荐

    做人的境界是什么?我想,这句话再适合不过: 花宜半开,酒宜微醉。苦而不言,喜而不语。静待机遇,一鸣惊人。淡泊谦谦,为人智慧。低调沉敛,财富源源。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没有什么能让自己停下来,所以只向内心去寻求,外物都不可语。学会做人,做人做事要诚,沉默是金,懂得孤独凡事不争不吵,善良诚实一定会健康幸福快乐。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仔仔吧
    推荐

    此书可以做为佛學普及读本来學习。260字的心经却是《大般若经》600卷的精要浓缩,普通读者不可能完成满架的经卷阅读,學心经已够,有兴趣也可以再看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很好佛教术语一时难以明白。但从此中确实可以得到一些在智慧上的收获、对古人留下的经典里可以发掘大智慧,超越了普通的知识及科学。如眼界境界的词汇里及六根六尘的佛教术语里都具有较强的指导生活、看待事物及生命等等方面的意义。对成家立业、人际交往等也很有教义。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猫🐱
    推荐

    做人的境界是什么?我想,这句话再适合不过: 花宜半开,酒宜微醉。苦而不言,喜而不语。静待机遇,一鸣惊人。淡泊谦谦,为人智慧。低调沉敛,财富源源。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没有什么能让自己停下来,所以只向内心去寻求,外物都不可语。学会做人,做人做事要诚,沉默是金,懂得孤独凡事不争不吵,善良诚实一定会健康幸福快乐。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推荐

    修一颗善良的心,养一张有情的嘴。做事有德,行为有品,就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能所双亡,净秽不分,能观察的智慧与所观察的境界便融而为一了,就是所谓实相般若现前 的时候。” 1⃣️“能所双亡”: 1,“能”:我/佛“能”度众生。 2,“所”:众生能“被”佛所度。 3,“能和所”这两个“概念”其中 具有:“我”“佛”“众生”三个“概念”,即具有:我相 人相 佛相 众生相 的“区别心/分别心/差异心/比较心/条件心”等“分心” ,此时的“心/心相/心貌”不是“五蕴皆空”的。 4,心灵在“照见五蕴皆空”时的这个的心相中 是:无区别心,无分别心,无差异心,无比较心,无条件心,即: 无“有”心,无“无”心 的状态。 5,所以被“方便说”成:“能所双亡”。其实本质上是 本来 本就:无“能”,亦无“所” 亦即:无需“亡”。 但 正因: 有“能” 有“所” 才需去“放下”“能”与“所”。 2⃣️“净秽不分”: 1,“净”:是由我们有限的自脑自心 惯性地 去认同/认为/认知/ 去定义/去冠名的“正向”“正能量”“正确”“正面”的“概念”集合体。 2,“秽”:是由我们有限的自脑自心 惯性地 去认同/认为/认知/ 去定义/去冠名的“负向”“负能量”“负面”的“概念”集合体。 3,“净”和“秽”这两个“概念” 其中 具有:“我认为/我不认为”“我支持/我反对”“我爱/我恨”“我喜欢/我讨厌”“我要/我不要” “我想/我不想” 等 贪嗔心/痴愚心/妄执心/无明心 等:无:此教此派 高于彼教彼派,此岸此心优于彼岸彼心或 彼岸彼心胜于此岸此心 等“对立心/矛盾心/分体心”。 4,“不分”,不是善恶不分 好坏不分 ,而是 “无”: 无“我执心” ,无“妄执心”,无“偏执心”,无“执” 亦无“不执”地:去“观”察 “世”间 的一切声“音”(空观世音),即:不以“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去“评判”去“冠名”。只是 “空觉地”去“认识”去“识别”去“认知”万物的存在关联,而非去“定义”去“冠名”去“石化”去“僵化”万物之间的连结。(另:坚持“不执” 于什么,也是一种“我执”。) 5,所以 此处的“净秽不分” 是一种“方便说: 想要表达:不垢不净,即: 无垢 亦无净 之“区别念/分别念”:无区别心,无分别心,无差异心,无比较心,无条件心,即: 无“有”心(不“执于”什么概念)+无“无”心 (不“不执于”什么概念 的状态。 3⃣️“般若”(bō rě) 1,即指:大智慧: “能观察的智慧 + 所(被)观察的境界” 其实本就是一体的 (无需刻意去融合) 2,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所以“方便说”成: “融而为一”时 便是“般若”即: 开悟了 达到大智慧了。 3,“能观察 的智慧” 此处不是在说: 智慧 能够被人们观察。 而是指: 我们的自心 本具有: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 开悟地 去“空观”世音 的 这种“智慧”。 4,“所观察 的境界” 此处不是在说: 境界 能够被人们观察。 而是说: 已被我们的自心 所主动地 有意识地开悟了地 已被我们自心“空观”了的“世音” 的 这种“境界”。 5,此处想要表达的是: 我们能够去悟透的 与 能够被我们悟透的 都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 人人都有的“般若之心” 即:智慧之心。 别无“二”心,只此“一”心。 💡 简单讲: Be it, (以这种方式而存在) do not become it。(而非去成为这种方式) 即: 身心就是“神主佛”, 而非只是去按照“神主佛”说的做。 身心就是“大智慧” 而非只是去“定义化”去“冠名化”去“概念化”什么是“智慧”。 即: 身即心 心即佛 佛即禅 禅即般若大智慧。 💡 身心若没有与“至善智慧”是一体的,便是具有分别心/区别心/差异心/条件心等“凡夫俗子”的“世俗无明心”。 💡 身心即无我 无我即至善 至善即佛 佛即禅心 禅心即般若 般若即大智慧。 💡 身心的这个“我” 与万物之美是一体的。 💡 当“我”善,我就是智慧 当“我”无善,我就是愚昧无明。 我 就是Be的存在“状态” 我 不是become的变成“状态”。 我是什么 我所能“看见/觉知/悟透”的世界就是什么。 💡 我无法“变成”禅 除非 我本身就“是”禅本身 💡 “我”与“禅” “我”与“佛心” “我”与“禅心” “我”与“至善” “我”与“般若智慧” 无“二”念 无“二”体 无“二”心。 🙏 以上是我的些许心得分享 感谢书友妙问, 随喜赞叹!

  • 图解:人生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张保收
    推荐

    你认识自己吗?你观照过自己的心了吗?一篇260个字的心经,助大唐玄奘西天求取真经;也必可以帮更生的众生到达般若的彼岸!人是不死的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引用虚云大师的几句诗:但教群迷登波岸,敢甜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觉悟=学习看見自己的心!六度是到彼岸搭乘的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余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做好人,行好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