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进化论

女神进化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女神进化论
    推荐

    🙏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的作者写得不错,但现象学本身很难被理解(我指的是清楚地理解TA们的观点),为什么现象学是哲学而不是文学?很多现象学家的产出是小说而不是文章,并且,当TA们在尝试表达观点的时候使用的不是清晰的概念,而是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例子,这不就是文学吗? 推荐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写得还不错,但是现象学(包含存在主义)本身不推荐,观点模糊不清晰。

  • 女神进化论
    胡智勇
    推荐

    看完本书,虽然没看懂什么是存在主义,但了解到存在主义历史中那些有趣的人和其佚事,不失为存在主义的入门读物。

  • 女神进化论
    崔森怡
    推荐

    易懂 观点有些散 细致的思考很引人 存在主义影响真的很大 在中国似乎类似王小波

  • 女神进化论
    Janine
    推荐

    和存在主义相关的哲学家的群像书。 “我第一次阅读萨特和海德格尔时,并不认为哲学家的个性或传记的细节有多重要。这是当时哲学这个领域的正统信仰,但也是因为我太年轻,没有多少历史感。我沉浸在概念之中,没有考虑到它们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它们与其创造者稀奇古怪的人生经历的关系。管他什么人生,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但三十年后,我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

  • 女神进化论
    Lihong
    推荐

    很棒的存在主义入门级书籍。一群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人的编年史

  • 女神进化论
    Phoebe 何一帆
    推荐

    读这本书感觉特别地振奋,通过作者的视角和选择去窥看存在主义或者是现象学大师们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这种纵向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存在主义的感觉特别真实,虽然有点快餐式全家桶的阅读体验,但对我这种对存在主义不甚了解但又好奇的人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好喜欢梅洛-庞蒂、波伏娃、萨特以及他们一直都在思考的哲学,出于对一种活得更真实的模糊渴望。 “我们永远无法明确无误地从无知走向确定,因为探寻的线索会不断带领我们重新回到无知状态。”作者说这是她读过的对哲学最诱人的描述。我认同!

  • 女神进化论
    至人无梦
    推荐

    这是一本将哲学思想和传记事实相结合、探讨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书。以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为主线,集结起与他们的生活、思想、工作相关联的诸多存在主义大咖们——尼采,加缪,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梅洛庞蒂等等,可以想象,几乎每一页都有思想的火花闪现。 本书中对存在主义的起源,背景,发展脉络,基本特质,思想“转向”等做了详尽的解读,而对相关哲学家的生平故事所展开的事无巨细的记述,让有些枯燥和冲突的存在主义哲学,多了不少人间烟火的味道。“存在大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自在”、“自为”等概念,被作者八卦式地化解在不同的故事里,不再高冷。 还必须点赞本书的另一特点:参考文献、注释和索引这些“后文本”,几乎占据本书内容一半的篇幅,这种旁征博引和治学态度的严谨,真正打脸了当下国内学界某些复制粘贴式的科研态度! 就此,向作者致敬,并推荐给那些没有系统见识过存在主义思想的读者。

  • 女神进化论
    季米
    推荐

    作为英国人写的存在主义入门书,译文还是很流畅的。书中讲述了现象学到存在主义的发展背景和过程,介绍了其中重要人物的观点和分歧,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和转变。关于存在主义,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深深地影响过一代人,其中的自由和真实很让人向往,现在这本书还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我的感觉是这个时代再一次需要存在主义。作者将历史与哲学,和哲学家本人联系起来写作,在黑暗混乱和激进变革的时空中营造出历史的沧桑。读史总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悲情,我们向往的自由又在哪里呢?作者写了不少八卦,也写了很多自己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阅读体验甚是不错。读到最后几章,终于开始理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它们之于当下仍然具有的现实意义。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加缪、雅斯贝尔斯、庞蒂、雷蒙•阿隆,真是繁星满天。

  • 女神进化论
    胡笛飞
    推荐

    《鲁莽》——读《存在主义咖啡馆》 在本该努力学习工作的这个周六,台风来临的这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五章。 我知道哲学是所有学科的终极。在从小到大的各种课程中,哲学指引科学的发展被反复强调,所以我也从来没有过“悬搁判断”就对这话深信不疑。但我必须承认,这是我第一次对哲学感到兴奋。我过去在大学选修过一门叫西方哲学史的课。周一晚上七点十分,在没有空调的老楼里,我饱受南方的炎热和毒蚊子的侵扰,偶尔才能振奋精神听一下斯多葛的世界理性和笛卡尔的我思我在。后来我写了非常神奇的结课报告,以一种年轻人独特的自信说哲学也要受到历史的限制。 鬼知道我那个课怎么得到高分的。 看完这本书,我仍然认为哲学会受到历史的影响,只是和当初的看法已经不同。存在主义哲学似乎正因为它的特性才和历史交融,而离不开历史又成为他的特征。这让本书中的存在主义像是某种活的东西。它投身世俗,风尘仆仆,却因此熠熠生辉。存在主义突然像我证明,哲学确实是可以指引人们去生活的。哲学是现实的存在。 但稍微用点现象学(我只是在现学现卖)的话说,用书里的观点说,哲学家也终将变成后世眼中的研究对象。或许当年在选修课上听到老师讲到萨特或者加缪等人我也只会兴趣缺缺——尽管我那时候就非常喜欢米兰·昆德拉,而我终于找到了他吸引我的那种特质的来源。是现在的我,处在现在境遇中的我选择了它。 我读大学以后,还是有很多事都可说身不由己,听凭父母——我不是没有选择,我选择了妥协。因为我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是后来我开始父母就选择进行无尽的争吵,我的口头禅变成了,你们不能替我选择,你们不会替我承担后果,承担后果的是我,所以这是我的人生!我的!现在看来,这竟是一句存在主义口号。 另一个让我对这本书着迷的方面可能来源于写作。我很喜欢书写生活本身,把自己的经历和周围的朋友都写成小说,试图总结出一种思考。反正并不受到好的评价。虽然我也不爱传播我的作品。不过至少我的一些朋友就并不特别欣赏我这部分小说。印象颇深的是,我曾和几个网上认识的朋友聊小说这事,话题起源就是是否应该书写自己的生活。她们说自己的生活太无聊了,而我觉得人应该忠于自己的体验。我是一对多,即使自认不落下风也仍旧有点意难平。而见到诸位存在主义学家的写作观念和风格后,我产生了一种和大师观念相似的窃喜。我就是这么肤浅。 还有一件小事让我对阅读本书产生了奇妙的兴趣。读这本书前的两个月,我和一位朋友曾在深夜因人到底是否具有必然性产生了争论。朋友说人身上有生来就有的某种特质,所以即使人生经历不同,或早或晚,他也依然会成为今天的他。而我说人的可能性是无穷的,一切都是人的选择。我们无法说服彼此,而我一直觉得是朋友不肯承认自己的傲慢。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认为那个观念来源于某种傲慢(我猜我的朋友会看到的,所以其实我也很傲慢)。 但不管怎么说,在看这书的时候,我立刻发现我们两的争吵既像自由同境遇的矛盾,又像虚无和存在的矛盾。萨特就举例说人做出选择除了当前的境遇,还有一点别的。不是境遇造就了选择。那么,这份自由,这份别的,究竟是过去的沉浸所造就的,还是天生就属于我们的呢。 我倾向于前者。当然这是为了支持我那时的观点。人完全自由,人拥有可能。 我朋友不爱哲学,我曾经也并不欣赏。但我迷恋咖啡,所以我走进了这座存在主义咖啡馆,在大师声音的包围下体会了获得知识的狂喜。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能称得上一本存在主义的科普读物。看完这本书也并不能说对存在主义有了多深入的了解。但我愿意把我的读后感鲁莽地讲述。 下次我会从另一个门进来。

  • 女神进化论
    凌濛初
    推荐

    可以籍此书一窥存在主义,现象学的魅力,以及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还有加缪等人哲学和人生的精彩,二战之后这样的哲学应运而生并获得时代的信任和大众的疯狂拥趸,而我们当下是否也需要读一读呢,平和但高速发展下的时代对人们造成了成吨的困扰,我们也要认真考虑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回复感”,否则巨大变化将会使我们感觉走入黑暗森林,不知方向,渐失希望。本书额外的馈赠是延伸出的玲琅满目的优质书单,让人恨不能一读为快,这种感觉是心灵的需求,在被灼热时代和焦灼人性烘烤下的渴望,无疑,存在主义哲学在上个世纪证明过自己的功效

  • 女神进化论
    丫丫
    推荐

    它描绘了人类的复杂性和这个世界不断变化的实质,让我们了解了存在主义咖啡馆的全部愤怒和活力,以及“云海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还有生命中其余那些美轮美奂、如磷光一般闪耀的繁盛,只要我们有幸能够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示自身。 —摘自本书 最喜欢这一段文字,在哲学的世界里突然文学了起来,被美到了~本以为是一章的结束,还期待着后文,结果发现这竟然是整本书的结尾,意犹未尽的感觉,看着页码谁能想到后面两百多页都是注释的内容……不过作者真的是很用心,还没见过哪本书会有这么详细的注释。另外,也是读到最后才发现本书的作者是位女作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书中在提到波伏瓦的时候都有大笔墨的描述—还是女人更懂女人。这本书也还是比较烧脑的,但内容很精彩,正如作者所说,思想有趣,但人更有趣。看着一个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在咖啡馆在酒吧共同探讨哲学文学写小说剧本挥洒青春,到后来变成一个个偏执各持己见的老头子因为政治观点不合而互不理睬的境遇,想想这情景还是蛮带感的~读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初读存在主义好像或多或少的都会有兴奋感,是因为它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价值,宣扬自由的重要,有种终于发现一门学科不是那么假大空的兴奋,但一定不可以断章取义,自由意味着责任,你有绝对的自由同时要承担自由带来的责任,成正比的,自由越多责任越大,更重要的是,要诚实的面对自己,做到不自欺,这些是萨特初期的观点,总之来说,不要企图用存在主义的思想来给自己讨自由找借口,自由你可以有,后果责任也要自己担着,而真正用存在主义在指导自己生活的人其实不轻松的,时刻保持一种自省不自欺的状态还是很难的。读哲学相关的书就像自己的思想在坐过山车,跟着各个哲学家的思想跌宕起伏,再回顾整本书的时候就会达到一种内心更为平静的状态,自己的生活总要继续,知道自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还是很好的,整本书读下来都感觉有个声音在很挑衅的问,你敢吗?不过在回答敢不敢之前,最好还是先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比较合适~毕竟人的心理还是很微妙的。总之,很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解惑,推荐推荐~

  • 女神进化论
    hidaris.
    推荐

    太精彩!你很难再找到这样一本既能取悦哲学爱好者,又可以满足人们八卦好奇心的书籍了。通过这三个月的阅读,我仿佛见证了20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下,知识份子们的不安与“离奇”,见证他们的交好,见证他们的决裂。了解他们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历史背景,明白了萨特为什么能写出《恶心》与《存在与虚无》,波伏娃又为何写出《第二性》以及加缪在什么情况下开始撰写《局外人》。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自由,为什么网络暴力会使人抑郁,我开始反对阐释,反感对他人的解读,甚至拥有更高的艺术鉴赏力。如果可以,真想和他们在咖啡馆里来一次会饮。

  • 女神进化论
    「未读」秘书滚滚
    推荐

    豆瓣8.6,和萨特、加缪、波伏娃聊聊存在与自由,看“丧”时代如何人间值得?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年度好书!

  • 女神进化论
    肖琳
    推荐

    我以为这是本故事书,结果它一本正经地讲述了许多哲学观点;我以为它是本哲学书,结果它娓娓道来了许多哲学家的八卦故事。我读的很痛苦,一句话总结——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它不好,只是全篇很多观点我不认同,所以痛苦。本书聚焦在二战前后的德国和法国,战争的乌云始终笼罩,那个特殊的时期,注定孕育出与众不同的哲学。 关于海德格尔 仅基于本文的描写,我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不认同。他在二战期间属于亲纳粹的一方,背弃了自己的哲学,这让我感到非常迷惑,如果一个人在极端的考验中———战争是最好的例子,都不践行自己的哲学,又有什么理由证明他的哲学更优越呢? 文中描述海德格尔哲学时写道:“他的意图是颠覆人类思想,摧毁形而上学的历史,并重新开创哲学。”然而在描述海德格尔论技术时又写道:“倒退回历史的源头,在过去中寻找一个长期被遗忘的复兴之源。”一边对哲学源头的形而上学不屑一顾,一边对技术的源头寄予希望。在我的理解中,技术属于科学,科学史和哲学史密不可分,所以海德格尔的态度令人困惑。 关于萨特 萨特的论自由,是个抛砖引玉,是一个引子,它像伊甸园的苹果一样诱人,但是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堕落放纵的借口。它适合灾后重建家园之时,给人们行动的动力,去自由地选择新环境、新生活、新社会,像一道曙光,指引着希望的方向,但它解决不了任何社会问题。我更推琮穆勒的论自由,那种自由适合成熟运转的国家机器,穆勒谈论的自由边界更具体、更实用。 关于波伏娃 她和萨特的关系,我觉得用精神伴侣来形容最为合适,虽然他们不只是精神上的交流。这种关系一度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是否因为没有婚姻约束才使得开展多段感情变得理所当然?这可能是波伏娃践行关于女性自由的一种方式,不管怎样,仅凭她认为“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这一观点,就挑起了我对《第二性》的阅读兴趣。这绝对是女权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虽然这本书的存在主义令我困惑,但它帮我认清了一个事实,相比近现代哲学,我果然更喜欢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哲学,着迷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或者是探索自然、宇宙规律的自然哲学。要说和人们生活有关的哲学,儒家哲学我是最服气的。

  • 女神进化论
    南薰Fanny🏅
    推荐

    走进哲学的林中空地 历史与传记的结合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20世纪的书,一本《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我得以徜徉在20世纪里,去了解古典音乐的兴衰,另一本就是这本,去了解20世纪的哲人们如何靠着一杯咖啡,从现象学走进存在主义的世界。 读任何一本书,都要结合时代背景,空间那么宽,时间那么长,只有精准的找到那个定位坐标,我们才能理解彼时彼人的思想。 诚如作者在书的末尾反省,以前读萨特和海德格尔的时候,沉浸在概念里,却没有考虑到它们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它们与其创造者稀奇古怪的人生经历的关系。 但他逐渐认识到,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 不了解一个哲人的性格,不知道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我们又如何正确解析他/她的哲学? 加之20世纪动荡的时局,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峙,纷繁复杂的大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彼时人们的思想。 另外,这本书把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的细想家,作家都连缀在了一起。 我才知道,原来萨特与波伏娃竟然是情侣,他们竟然是开放式的情感关系, 海德格尔竟然是亲纳粹一派, 彼时,我只知道加缪就是加缪,写《局外人》,《鼠疫》的加缪,然后呢? 没有了,我没有去深挖他的生活背景。这本书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加缪,让我更愿意去重读一遍他的作品,在了解了真实的他以后。 这本书适合哪些人? 这本书读的异常艰难,我所有的哲学底子都靠两本书支撑,一本《苏菲的世界》,一本《沉思录》,前者提纲挈领带我走了一遍哲学世界,后者带我领略了朴素世俗的斯多葛学派。 除此之外,我对哲学一无所知,更遑论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如果哲学像一片林中空地,那我就是一个在林外小路踌躇不前的异乡人。一面渴望,一面又畏惧。 文中涉及的存在主义名词于我陌生非常,哲学概念部分艰涩难啃,但我却又十分上瘾,花了三天时间通读全书,掩卷却又十分不舍,想着读一读加缪 萨特与波伏娃之后,再来重读此书。 如果你熟稔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与 加缪,那么这本书你读来将十分轻松好读; 如果你不甚了解哲学,如我一般,那你仍能从这本书里读到趣味,有什么比了解生动的哲学家本人更有趣的呢? 这本书给人很强的代入感,仿佛我自己身处巴黎的花神咖啡馆,昏黄的煤气灯下,坐在窗边听一众思想巨擘们指着一杯杏子鸡尾酒,谈论哲学,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 关于存在主义 这本书里 存在主义思想家占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 比如 加缪,既不是现象学家,也不是存在主义者。 但他们,比如梅洛-庞蒂,胡塞尔,作为现象学家,是他们启发了存在主义的诞生。 存在主义真是迷人,放在20世纪,有其诞生之必然。 “战争,最可恨之处在于,它让个体变得毫无意义。” 而存在主义正是诞生在战争年代,号召人们 关心个人,关心具体的人类存在。 人是自由的。 人对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负有责任。 具体的存在主义定义,我们可以在本书中第一章中找到,但对于理解,可能需要我们结合几位思想家的作品。 我的收获 关于人为什么要活着。 以前看维克多 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说,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对我们发出提问,我们要用我们的生命来作答。 而这本书里,在加缪和克尔凯郭尔看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种决定,而不是一种说辞,我们必须决定是放弃,还是继续前进。如果前进,我们就得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没有什么终极意义,就比如西西弗每日的重复劳作。妥协,在妥协以后继续前进。 Keep Calm and Carry On。 读书就是这样,读的越多,就觉得自己知道的越少,迫切的想要知道的更多,求知的触角因而越伸越远。希望我可以在哲学这条路上慢慢的读下去,走下去。 我收获的书单 《第二性》西蒙·德·波伏娃 《卡拉马佐夫兄弟》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梅洛-庞蒂 《上来透口气》乔治·奥威尔 《一间自己的房间》 维吉尼亚·伍尔夫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