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
    推荐

    书的英文版应该用词很考究 原生家庭和宗教信仰影响了诗人的一生 在他生命里出现的女性也各自都着各自的光彩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Ling
    推荐

    细致严谨的描摹,如工笔画般刻画了艾略特复杂的个性,内心的挣扎,不同寻常的爱恨纠葛 - 这些都被他编织进不朽的诗篇。 不同寻常的传记。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贝冰雅
    推荐

    相比于成为一个诗人,宗教情节浓郁的艾略特明显更希望成为一个圣人。他几乎终生都过着禁欲式的生活,在自己严格定制的甚至过于苛刻的准则范式中忏悔罪行(sin)与循环前进。 事实上,艾略特确实比大多数人都要接近上帝——尽管这是一位常常给他带去痛苦的上帝。然而与其说艾略特在狂热追求那不可明知的神灵,倒不如退一步讲,他实则是在神谕的掩护下对人性作了细致而伟大的探索。这当然不是社会科学式的测量与计算,艾略特的天才之处正在于,他从个体的磨炼中反复萃取到真理的汁液,进而又以高超的文学技巧将其包装、播洒。 但恰恰因为艾略特所崇尚的,是远比普通人所能感知、理解、吸收的哲理所高得多的“感受”,这脱离世俗的悬空感便日复一日地折磨着大诗人:他必须坚强地从内心深处出发,抵抗重力带来的巨大牵引,但他仍无法避免地被迫下降。艾略特是在我们上空无限坠落却又永不落地之人,他没有发现神迹,他只是指引着神迹的方向。倘若不论诗才,真实生活中的艾略特对朋友、爱人有时怀着近乎毁灭性的残忍。薇薇恩、艾米莉、玛丽,他对这三个女人所投注的爱、恨、依恋抑或其他种种,往自私了说,其实不过是他内心情感的投射。他需要她们,某一程度上并非是需要她们真实存在的完满个体,而是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实现艺术的呵护与宗教的调养。一旦修炼完成,他又立刻以圣徒的姿态弃掷其不顾。 书里反复提及艾略特的面具与多样性,这并非不可理解。艾略特举止得体、翩翩有加,这全然是学识和教条约束了他,驱使他在生人面前必沿完美形象塑之。而如果嗅到了包容、理解和共鸣的气息,艾略特便开始露出修行路上痛苦的表情。同时,他清楚地知道,来自外部的宽慰极其脆弱不堪,于是往往也更愿意独自一人不受打扰。 若要问,这位伟大诗人最爱何者,以笔者愚见,不是艾米莉,不是瓦莱丽,甚至也不是上帝,正该是艾略特自己。自始自终,他都在亲手打磨、雕琢着神光熠熠的人生璞玉。哪怕他本性如此谦虚,却也无法否认这一事实。 沉浸苦海如此之久的艾略特,在最后几年终于享受到普通而幸福的婚姻之乐,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解脱和新悟吧。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Willson_Li
    推荐

    第一,艾略特出生在美国,但后来加入英国国籍,成为英国诗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生命中有四位重要女性,艾米莉是他青春时爱恋的少女,他们在中年时又重逢;薇薇恩是个精灵般的人物,也是艾略特的第一任妻子,但两个人的婚姻给彼此都造成较大的痛苦。艾略特觉得自己老了,不会再结婚,但68岁时他娶了秘书瓦莱丽,这让苦等他二十年的艾米莉很伤心。此前,他与玛丽也有深厚的友谊,玛丽一直担负着这位诗人的守护者角色。 第二,艾略特一生中的公共形象都很严谨,他穿三件套,戴礼帽,一直都以职业经理人的态度对待工作。但在内心里,他是一个一直在推敲用词的诗人,他的《荒原》及《四个四重奏》,创作时间都有六七年之久。《荒原》写大城市中的阴郁气氛,写中产阶级社会的荒凉感及其美学和精神上的干枯。这是现代诗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分界线。 第三,艾略特的诗不好懂,其中的宗教经验及语言,给读者造成很大障碍。我们不一定非要读懂艾略特的诗,但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语言空洞、陈腐、堕落。磨砺自己的语言,就是磨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读诗,会让我们对语言更加敏感。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L.Q🦋小骨
    推荐

    这啥不完美的一生?这就是人渣的一生好吧,充其量就是个有才华的人渣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推荐

    读戈登的这本《艾略特传》,非常自然地想到《维特根斯坦传》,都是只有对主人公的作品、思想、生活足够了解和热爱才能够写出的深刻传记。不同于一般传记的生平叙述,这一册大致沿着艾略特的创作年表逐步展开,当时的生活状态、他人影响、环境因素种种,都是理解一首诗极好的切入点,生活才是作品最好的注脚。不像是人物传记,更偏向描绘艾略特是如何以枯燥的生活为原本去探寻深刻和精神不朽,只看过几篇他的诗,如果可以全部对照着读会更好。但有一个点一直没搞懂,书中提到艾略特一直不愿意立传就是因为不想让一切看起来都有迹可循,而忽略了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正是那些瞬间构成了我们的存在。但为什么还是有了这本书,且作者的手法也在不停造成把他的作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暗示苦难即是灵感的来源。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安迪
    推荐

    这本书的作者林德尔•戈登,是牛津大学资深研究员。此前,他就写过艾略特的传记,后来他结合新资料写出了这本传记。 T.S.艾略特是英国诗人,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歌代表作是《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他是20世纪英语文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本传记非常严肃,对艾略特的生活写得比较严谨克制,对艾略特的诗歌做了详尽的阐释。 核心内容 第一,艾略特是一位严肃、有强烈宗教意识的诗人。本期内容通过艾略特生命中四位重要女性,为你讲述了解这位大诗人的生平。 第二,艾略特的诗歌晦涩难懂,本期内容用“不好懂”“宗教体验”和“语言”这三个关键词,带你了解艾略特的诗歌和他的文艺观点。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咖灰
    推荐

    我为什么在完全没有读过作品的时候读他的传记,肯定是疯了。作品果然都是跟生活和经历有关的,艾略特让我看到了一个除了英国绅士以外的形象。全篇是与个人情感经历,宗教信仰切合的作品分析。可是我读来没什么感觉。 反而是艾略特生命里四个不同女人都太有特点了,第一个疯疯癫癫偏执的以吸引艾略特关注和互相折磨为全部生活。第二个优雅美丽,有事业,终其一生等待他娶她,后来被家庭和其他原因逼得严重抑郁。第三个大气,不依赖,轰轰烈烈的战时工作,也被他蒙在鼓里直到婚讯传来。第四个就是迷妹,这一生也确实够精彩了。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维维🍊
    推荐

    作者和译者都令人叹服!艾略特的一生用不完美来概括可能都嫌太轻盈了。也颠覆了梁文道《一千零一夜》中对《荒原》的解读。他走过生命中的四个女人,甚至只是《荒原》创作期间的薇薇恩就已花光了力气,哪里观照到“一战”中死去的万千士兵呢。那些在残忍的四月发芽的尸体,也许文学意义(《尤利西斯》的影响)和宗教意义(不久后皈依)远胜社会反思。 p.s. 作者研究传主的人生轨迹和时间线考据之严谨并佐以想象力的推论到了什么程度呢?——他通过艾略特的诗作手稿不同时期的用纸辅助梳理空白点,可感可佩!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Mel Hiraeth
    推荐

    这几天重新读,看完了它,无疑,最喜欢的诗人,最痛苦的人生,撕裂 精神阳痿 扭曲,这几天我读着都要疯了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任迪
    推荐

    为什么说是不完美呢?艾略特自我为中心地得到了他想要的。有的人活着活着变得宽容,有的活着活着变得固执。艾略特不停地穿上他的铠甲,直到刀枪不入,也就走到了他创作的尽头。 感觉他的一生像是一个行为艺术家刻意遵循自己的教条。可是最后不过也像一般的常人,从一段亲密关系走入下一段亲密关系。只是艾略特和他人建立的亲密关系有他自己的套路,或者说是独特。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睡着的水
    推荐

    《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出色的传记不应只追寻被传记人在生活中做了什么,更要把重心放到他的内心生活中去 南非裔传记作家林德尔·戈登为艾略特、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夏洛蒂·勃朗特等著名作家撰写过传记。 她不是根据时间线按部就班的生平叙述,而是沿着艾略特的创作年表逐步展开的书写。 艾略特的一生试图按照朝圣者的范式去生活的。有人认为是“是按照”,但我认为是“试图按照”。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Waterglony
    推荐

    林德尔真的了不起,资料翔实,文笔恣肆又不失公允,译者译得也好。看这本书断断续续,几度因为艾略特那些“不光彩”的、过于个人的经历而失去了读下去的信心。 陆健德教授在评论《荒原》时认可艾略特的“坦诚”,认为其只是他个人的“牢骚”,但就此过度挖掘艾略特的私人生活在陆看来则会流于猥琐。诚然,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之外的艾略特的勤奋、律己、对崇高的追求、不乏对人类的爱也是他垂名的重要原因。但当我们层层揭开他的一幅幅面具时,苍白而震撼的真实令人无言以对。加德纳和林德尔的评论实在再中肯不过了:他追求完美,踽踽在成圣的道路上,但他永远也到不了终点;另一方面这又让他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谈完作为人的感受,再谈作为女性阅读这本书的感受。能理解有读者愤怒地称其为“渣男”。我只想说,艾略特何其幸运,遇到了如此多成就他的女性,没有薇薇恩和艾米莉以及那些有名的、无名的女性,是不可能有那些伟大而深刻作品的,正是因为外在的混乱扎进了内心的痛苦,灵魂的战栗又沐浴在世界的血雨之中,个人的终于成为了共性的。我不知道艾略特是否反思过,或是最终是否认识到:他所追求的上帝的道就在他周围,就在他所不屑的那堆废墟之中。根本没有所谓朝圣的道路,人自己就是他理应膜拜的圣殿。也许他在《四重奏》中是认识到了的。 艾略特固然是伟大的,可他又显得那么可怜可笑。他终其一生想要逃避的,却无时不刻如影随形,鞭笞着他锻造了他。他到了天堂,或许还是得跟他们打声招呼道个谢。伟大人物身上的不完美更该引起卑微如我的反思与自省。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睿文
    推荐

    林德尔·戈登的《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在阅读了艾略特的诗集《荒原》与《四个四重奏》后,为加深对艾略特的进一步了解,阅读了林德尔.戈登的传记《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对传记文学,睿文仅有一个粗浅的阅读经验,并未有一个厚积薄发的阐释,早年在阅读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时,已淡忘了作者是何许人,只所以说淡忘,也许是主观上的刻意,因为那样平淡如水的描述,着实令人不忍卒读,而林德尔·戈登的这本传记里,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信息量过载的文字描摹了艾略特不完美但也不平凡的一生,她以女性作家缜密的思索,刻画了一个精妙入微的艾略特的形象。 以文学传记类作品从事创作的作家有如过江之鲫,但跃龙门者凤毛麟角。而林德尔·戈登曾为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夏洛蒂·勃朗特等著名作家撰写传记。而这本跨越二十年而成就的《艾略特传》,更是以其深刻、可靠、准确和引人入胜,被广泛认为是英语世界最重要、甚至伟大的传记之一。在这本书中,戈登对艾略特的文学作品及他的生活事实,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波动等都赋予了同等程度的重视,并认为,艾略特的生活与作品是紧密相连,彼此互为依托。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根据时间线按部就班的生平叙述,而是沿着艾略特的创作年表逐步展开的书写。艾略特的一生,是按照朝圣者的范式去生活的。 从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从青年时代起,艾略特就将奥古斯丁、但丁这些宗教传统中的圣徒视为人生楷模。正如他在笔记中所写下的,他诚心地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被归结为一个主题,那就是“朝圣”。终其一生,艾略特都用严苛的道德戒律要求自己,他禁欲苦修、孤独避世、坚持斋戒,渴望像圣徒一样拥有谦卑、圣洁、苦行、守贞的品质。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在绝境或地狱里经受黑暗的考验之后,终能受到接纳,沐浴圣光。他的职业选择、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奉献、在爱情中的抉择,都是沿着这条“朝圣之路”向完美迫近的努力。艾略特将自己看作上帝的潜在选民,他最向往的是一种避世隐修的生活。然而,当环境的动荡、生活的困窘、婚姻的不幸使得这一希望受挫时,他便转而追求另一个目标,去成为上帝的工具,通过诗歌向读者发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的《荒原》直指现代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废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用《四个四重奏》为战火中的英格兰点燃希望的火种,为苦难中的人们带去抚慰;在战争之后,他成为享誉国际的公众发言人,被人们奉为“二十世纪的道德良心”。但在个人生活中,艾略特却跌入心灵的地狱,长久地背负着道德的重负。他的第一任妻子薇薇恩·海伍德脾气乖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而他的冷漠逃避,又进一步导致了妻子的精神崩溃。后来,在明知道抽身离去无异于对薇薇恩判处死刑时,艾略特仍然选择了离开,任由她被送进精神病院孤独终老。此后的许多年里,艾略特都在为自己在这段婚姻中的罪过忏悔赎罪。也因此,他对等候他多年的初恋情人艾米莉·黑尔关上了心门,也拒绝了一直照顾、守护他的红颜知己玛丽·特里维廉的求婚。艾略特诚心希望通过苦行洗净自己道德上的污点。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是在地狱万劫不复的普通人,而是像奥古斯丁、但丁一样的朝圣者。在遍历了万恶的深渊后,终能作为奇迹般的例外从另一个出口出来,攀爬上炼狱的高山。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英雄式的勇敢之举,但对于一直为他付出的艾米莉和玛丽来说,则是深重的伤害。艾略特曾以“太迟了”、“不再需要爱人的陪伴”这些理由,切断了自己和艾米莉的爱,也拒绝了玛丽递上的爱情。却又在晚年欣然接纳了自己的秘书瓦莱丽的爱,并很快就和这位比他年轻将近四十岁的女人结了婚。这场令人始料未及的婚姻,让艾米莉与玛丽的余生都停留在遗憾与不解中。但对于艾略特来说,第二次婚姻却异常美满,无异于一次重生。所以一切都没有太迟,他也仍然需要并且享受爱人的陪伴。这前后矛盾的人生选择,不仅令艾米莉和玛丽难以释怀,也令读者感到迷惑。艾略特从不按常理出牌。他鲁莽的第一次婚姻震惊了他的家人。他在1927年皈依宗教,震惊了他同时代的人。而1957年,他对爱情的接受也震惊了青年一代的仰慕者。事实上,艾略特的一生充斥着各种矛盾。在公众面前,他是受人敬仰的知名作家,风度优雅的英国绅士;在私底下,他是讳莫如深的隐士,固执地将所有人挡在书房门外。他毕其一生遵循传统的宗教信仰,虔诚地过着苦修生活,他渴望像圣人一样拥有完美的心灵。而在世俗生活里,他又长久地跋涉在善与恶之间的灰暗地带。当我们跟随着戈登的视角,从艾略特的内心逼视他的自身成长与时代变幻,也许就能对这位二十世纪的伟大诗人有更立体生动的认识,也能对他所做出的人生选择有更深的理解。作为读者,无论是否喜爱诗歌,也无论是否对诗歌抱有兴趣,都将会被艾略特的故事所打动。他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勇敢与执着,缺陷与疑虑,也都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孤山梅雨
    推荐

    💚读林德尔.戈登“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林德尔.戈登(Lyndall Gordon)这本爱略特传记(The Imperfect Life of T.S. Eliot)写得相当有力度、深度和文采。作者把艾略特的生平和文学生涯轨迹、他的主要作品以及学术成就、人际关系等等都作了深入细致的挖掘与评析,并融会贯通之。作者尤其对艾略特一生在诗歌文学艺术和人文精神上的创新追求,条分缕析地进行了文学审美和哲学宗教层次上的考察及独到评论。 此传记特别有助于读者对艾略特主要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个人与文学生涯变化的轨迹有个比较清晰的全景式窥探。 比起艾略特的皈依天主教,似乎还是庞德对宗教的态度更客观和精辟。人们求助宗教来解救精神危机,或减轻尘世苦痛,往往只不过找不到其他解药。实际上人生之苦或虚无,我们无法逃脱时间牢笼的束缚之宿命,原本就无真正的解药。— 你来过,看过,征服过,或失败过,无论荣辱成败,都是一场难忘的经历。生命还需要怎样的解救?永生或轮回,都不过是一种形而上的自我安慰罢了。 艾略特的书信文稿如果全部发表,估计其文学形象会轰然倒塌,或许因为他的极度精英主义、反犹主义和厌女倾向。就文学成就本身而言,艾略特的诗虽然意象丰富、用典博学,部分反映了一战后精神空虚堕落的时代氛围,其诗意节奏和感人程度方面,并非最上乘。总体印象其诗歌的构思布局比较干涩理性,学者化掉书袋严重。只有组诗“四重奏“特别才气横溢,艺术性和哲理性并驾齐驱。 难怪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对艾略特评价一般,认为美国诗人哈特.克雷的诗歌才气远在艾略特之上。可惜克雷英年早逝。 文章憎命达,愤怒出诗人。假如庞德是艾略特的诗歌领路人,与薇薇恩的婚姻失败则催生了艾略特的杰作“荒原“,并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尽管“荒原“较之“四个四重奏“的成熟魅力,抑或技巧上,其实逊色不少。所以,第一次的失败婚姻或艾略特的其时尚未准备妥,成了激发他深思人生与进入文学生涯转折点的起跳板。正如爱情失败让尼采从此沉浸于哲学辉煌的洗礼,写出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艾略特的婚姻受挫则某种程度制造了典故织就的长诗“荒原“。 艾略特被薇薇恩呼来唤去的婚姻生活与屈服于她的雄辩,最终让他义无反顾地终于决定摆脱薇薇恩长期的精神与世俗纠缠。此噩梦也让艾略特从此对婚姻敬而远之,独身了很多年。虽然这独身期间他和艾米丽.黑尔的爱情与友谊,以及和玛丽的长期知音关系给了他的生活与文学创作很多安慰与灵感。然后艾略特最终在68岁时却再次接受了小他38岁的女秘书弗莱彻的爱情并第二次结婚。弗莱彻从小就热爱诗歌并崇拜艾略特的才气。弗莱彻的文学修养和她对艾略特的彻底奉献精神让艾略特感到了最终的长期温情并完全放松了自己。为了第二次婚姻的无限幸福,艾略特毫无顾忌地疏远并断绝了和长期密友玛丽与海沃德的友谊。艾略特始终是个在自我隐私与环境友情之间果断抉择的文学天才,尽管无法避免所有天才都不能避免的自私。因为天才总是具有挥洒自私的资本。只有和罗素的关系,艾略特始终处于下风。艾略特前妻微微恩一度成了罗素的情人,后又被罗素抛弃。 作者戈登的传记文学功力与视野让其任意在艾略特的作品与现实之间驰骋、比较,挖掘艾略特的人格矛盾与诗歌戏剧中的自白隐喻。而艾略特的文学成功再次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心智太正常的头脑反而不会成就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偏激神经症与智慧并驾齐驱的灵魂,或者时刻处于痛苦与欢乐撕裂之间的冒险探索性格,才能激发非同寻常的文思,并因为诗人的审美高度与先知般嗅觉而升华文字的终极普遍意义。 关于艾略特诗歌的文学指纹特质,戈登写道:”他称自己的诗来自美国。这一点遭到了长久的忽视,既是因为艾略特颇负盛名的国际主义,也是因为人们误解了他“欧洲人”的自我标榜而未能发现其中的美国传统――这样的误解也无可厚非。只有埃德蒙·威尔逊在评论《艾略特诗集1909—1925》时就看到,艾略特“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他是个预见了欧洲分裂的先知,更因为他是个充满美国清教气质的诗人”。 因此,艾略特从祖先的出发点诞生在美国并成长,然后又回到欧洲出发点寻觅基督教精神和欧洲文明的传统与文化,却最终在诗文中融合了新旧大陆的共同精髓而使其作品赋予了国际主义特征。艾略特作为大诗人的文学成功是其诗歌评论理论主旨的最佳注脚,即诗人必须最终摆脱个人才能所囿,上升到人类与人性悲欢的普遍意义高度,乃至汇入文学传统本身。 (孤山梅雨 庚子早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