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手册

精力管理手册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精力管理手册
    高洪岩
    推荐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 主要思想是什么?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大约相当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   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   后者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逻辑   维特根斯坦他的前后期思想转变很大,他在《哲学研究》序言中说明前期著作犯了严重的错误。当然,他也说过要把前后期著作对比,以前期著作作为背景来理解后期哲学。   维特根斯坦思想转变来源于他自己的长期的独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师或朋友的帮助。   他的独立思考焦点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自我”,一个可与世界进行不断信息交流的自我。他的老师或朋友,如经济学家皮耶罗·斯拉法则使他接触到语言社会性的一面,他们的观点对于纯正安静的逻辑世界是一种冲击,因而也有助于维特根斯坦走出纯净的逻辑世界,面向喧闹的日常语言交流世界。   沉默   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那就是沉默。   何谓沉默?就是指对眼前的事物,或者心中所想,闭口不言,把言语滞留在心里而不表达出来。   在哪些环境下会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认为当对象是无法言说之物时应保持沉默。   比如一个简短的哲学理论,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即使用上成千上万的字去解释它,也难以把它说个透彻和明晰,因为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心里虽然对它有个了解,但无从寻找合适的字眼去把这个理论解释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程度,才导致没有办法把这个理论清楚地解释出来。   再比如谈论人生和理想这类虚有的事物,即使口若悬河,也难以说个明白、道个清楚。每个人的思想各异,导致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生”或者“理想”的畅谈也将各式各样,没有一个准确、统一、清楚的答案。   这类与实际有差距的事物被哲学家们称作“神秘事物”。在这些“神秘事物”面前,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来说,既然无法言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 精力管理手册
    含宜行
    推荐

    维特根斯坦传记……读后感……20190408 第一次没有看过传记人物作品,只是从其成长轨迹去看一个天才,2600页,有点枯燥艰涩,咬牙跺脚看完了…… 一个孤独纯粹的天才的灵魂 要说维特根斯坦的纯粹,首先要了解维特根斯坦家族 维特根斯坦家族是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一,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外,还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如此之广。 1.一个纯粹的灵魂 4岁开口说话,是真的贵人语迟。 放弃了高贵的身份和巨额的财富,自愿去军队锤炼自己心智;甘愿接受贫困的生活:石灰粉刷的小房间,一张床,脸盆架,小桌子,硬椅子,相当难吃的粗面包…… 2.一个托尔斯泰式观念(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的传奇, 3.一个善于挖掘孩子好奇心兴趣的教育者,一个能做到因材施教的真正的智者,一个因自己的天才智商而又对学生太严苛的教师。 4.一个喜欢音乐到骨子里的人 音乐是他最有感觉的艺术,他对他人的艺术有兴趣而且敏感,但是在哲学里他的创造性才能真正被唤醒,他身上才现出“力求爆发开来的野性生命” 勃拉姆斯是他的最爱,在孤寂的乡村小学,在普希贝格没有他能与之讨论哲学的人,但他至少找到了能与之分享音乐热情的科德尔,一起演奏勃拉姆斯和莫扎特五重奏。 弗拉克记得维特根斯坦高超的口哨功夫。他回忆,维特根斯坦能用口哨吹交响乐的整段乐章,保留节目是勃拉姆斯的“圣安东尼变奏曲”,若别人吹错了维特根斯坦就制止他们,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药房同事并不喜欢这种事。 5.当波斯特尔讲到自己希望改善世界时,维特根斯坦回答:“改善你自己,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唯一的事。” 6.向罗素坚称  善良比聪明重要 7.最触动心底的一句话……不要玩弄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告诉我们和人交往要有距离感。在他和一生唯一爱过的一个女人玛格丽特交往中,他明确表示:别试图窥探他内在的思想世界。而且他的过于严峻和苛求,柏拉图式的婚姻设想并不是玛格丽特所想期望的丈夫品质,他们最终没有走入婚姻殿堂。 8.在奥特塔尔因为体罚,放弃教师职业后,因为指控的审查让他很屈辱,进而准备去当修士,修道院长因其动力不符合修士要求,拒绝了他,他随后去做了三个月园艺,事实证明园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让他有勇气回到维也纳面对社会。 9.细节就是一切,在设计和建造格雷特的新房子时,他表现出了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严格到毫米,配合他的工程师绝望尔崩溃地哭了,凡结果是他设计的房子像手套一样合身。赫尔米勒称该房子为“逻辑房子”,集完美性和纪念碑于一体的一栋房子。因为这座房子,维特根斯坦被带回了维也纳社会,并且最终被带回哲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10.“我不喜欢独自在知识的田野上行走” 对物质的低要求“他更喜欢樵夫的小屋,那儿有他的工作所需的平和、安静和无碍的环境。” 11.“一个真正安稳的所在”。“我知道我的方法是对的,”他告诉德鲁利,“我的父亲是个生意人,我也是个生意人:我想要我的哲学像做生意:把一些事搞定,把一些事安顿好。” 12.对维特根斯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精神。他的哲学和他的个人关系都是这样:比如品生特,玛格丽特,斯金纳…… 13.孩子般的天真和第一流的头脑是当维特根斯坦弟子的先决条件;斯金纳是这种特点的最完美例子 14.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忏悔视作一种外科手术,一种去除怯懦的手术。去奥特塔尔给曾经的学生道歉,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忏悔视作一种外科手术,一种去除怯懦的手术。 15.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具有独特罕见的品质:既口语化,又煞费苦心地精确。 16.维特根斯坦的感情线……品生特……玛格丽特……弗朗西斯……柯克。他对感情对象是对他人感情的某种冷漠。品生特玛格丽特柯克都不爱他,他一味倾泻自己的情感。 爱的特质;即对他人感情的某种冷漠。(品生特,玛格丽特,柯克) 在弗朗西斯那里这种孤立遇到了威胁;面对这一威胁,维特根斯坦退缩了,就像叔本华寓言里的豪猪[插图]退缩进体表的尖刺之后。 他对情感的需求大多是平和。 17.孩子般的天真和第一流的头脑是当维特根斯坦弟子的先决条件。斯金纳是是这种特点的完美代表。 18.做到了和自己内在沟通:“我在跟我的一个很亲爱的朋友——我自己——谈话。” 19.类似于朱熹格物致知的两个思想:首先,谨记事物是它们之所是;其次,寻找启发性的对比,从而理解它们如何是其所是。 20.五十多岁的他仍未完全丢掉童年的好礼貌——倾向于说他觉得能取悦别人的话 21.维特根斯坦的关切从数学转向心理学,这件事的线索也许是:他发觉弗洛伊德的“模式(patterns)”比数学家的“图画”更有意思。 22.62岁时患癌症晚期,失去意识前他对贝文夫人说:“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无人影响,只是按照自己内心做自己,放下物欲,遵从内心,不是天主教徒,却以一种具有核心重要性、但又难以定义的方式,他过了虔诚的宗教性的一生。

  • 精力管理手册
    Forest
    推荐

    “忠实于自己才能度过幸福的一生。”——身为官二代、学二代、富二代、艺二代,但成为哲一代的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式绝对命题的实践 1、品评:维特根斯坦本人无论在哲学工作还是在生活方面,都算上传奇,读他的传记像读武侠小说那样有吸引力。维特根斯坦本人终身未婚,还有同性恋的经历,家里十分富裕,但当他父亲去世后,他将他的那一份遗产散尽(捐助及转给他的兄弟姐妹),并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先后做过工程师、军人(战败后还入狱)、小学教师、哲学教授、医院的杂工和医学研究助理(二战时)等。哲学工作方面,也是经历了多次转变。前期以出版的《逻辑哲学论》为代表,中后期哲学思想屡经变异,笔记或著作几经修改,从未达到要出版的程度。他的哲学通常被描述为难以理解的。 2、感受:本书能够专业地描述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工作,展现出他的哲学关切与其感情和精神生活的统一,后获得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人生都是一天天的积累,光彩、暗淡、恐怖、平淡,各种酸甜苦辣集合一起才是完整和真实的生命。这本传记的不仅是展现了光彩夺目、精华浓缩的维特根斯坦,也展现了如此人生轮廓的艰辛过程,你能看到时间、现实、困惑等对他的折磨以及他的苦苦挣扎。他在时间的放大镜下暴露出各种缺陷,但也显示了天才之为天才,天才之为责任。 *1)题材方面:(1)关于认知:维特根斯坦有着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的敏锐,对人性敏锐的感知和精准的分析,最难懂的是人性,最朴实的也是人性。“与其说我周围的人是低劣的,不如说他们狭隘得吓人。所以几乎不可能和他们一起工作,因为他们永远误解。这些人不是愚蠢,而是狭隘。在他们的领域里他们足够聪明。但他们缺乏品质,从而缺乏宽度。”(2)关于快乐:如果“我”不快乐,而且知道我的不快乐反映了自己和实际生活间的严重分歧,我就什么也没解决;我将在错误的轨道上,永远找不到摆脱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混乱的出路,只要我没有达到那至高的和关键的洞见:那种分歧不是实际生活的错,而是我这个人自己的错。(3)关于人生:他的一生是宗教的,诚实的,毫不做作,毫不矫情。(4)关于思想:他认为哲学不是要提供理论,构建体系。他认为在当时的哲学中,人们被迫以某种方式看待一个概念(受限制于语言工具)。而他做的是提出另一种看待它的方式,提出此前未想到的可能性,他的这种思考方式,他也直言:“此刻的这个时代不需要我这一类型的思考,我必须如此强力地逆潮流而游。也许一百年后人们才真的需要我正写的东西。”(5)关于语言:一个人的思想是否限制在语言的范畴内,以及人是否能够摆脱语言的偏见。维特根斯坦说: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取决于人的语言。 语言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唯一工具。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 有些东西,语言可以描述,那么我们就应当尽量准确地去描述,有些东西,无法描述,那我们能做的就是闭嘴。人的本质、爱的本质、人性、真实的自我、暴力、解脱等问题,他认为就像“一根麻绳有无数根纤维组成,你能找到一根纤维贯穿头尾吗?”因而,他认为“你们要谈的东西在显示自身,你们要学会‘看’,你们不能以这样的方式说,因为你们的这些“说”都是以一种无意义的方式在进行。或许,更好的方式是保持沉默。” *2)构思方面:将他的经历分为生活与思想两条线:(1)生活方面:巨富子弟,参加一战,曾经被俘,获释后放弃遗产做了一名乡村老师,编写小学生字典,因体罚学生被告上法庭,辞职后在修道院当园丁,给姐姐盖房子……在医院看大门,在挪威海边当隐士,终身未婚。(2)思想方面:工科出身的小伙儿,曾设计飞机螺旋桨,后因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研究数理逻辑,师从罗素,后又被罗素师从,在战场写出划时代的哲学作品,被多家出版社拒绝,几年后才得以出版,开启一种哲学流派……一次转折,转而批判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思想,开启另一种哲学流派。临终前对弟子说他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死后留下一堆遗稿。 *3)技巧方面:(1)时间线+成长过程+关键事件。(2)夹叙夹议。(3)多主体叙事:作者、维特根斯坦、第三人。(4)意识流手法拼贴细节,如画面般流转。 *4)背景方面:另一本值得一看的维特根斯坦传记是他的学生和挚友诺尔曼·马尔康姆所著的《回忆维特根斯坦》,真实而具体地介绍了维特根斯坦1938年至1951年之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人们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书中还收入了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朋友冯•赖特所写的维特根斯坦的《传略》。 *5)形式方面:奥地利钢铁大王的儿子,兄弟姊妹8人,他最小;哥哥们在他看来都是天才,而他自认为不是。3个哥哥先后自杀,另一个钢琴家哥哥断了胳膊;他继承了巨额遗产,但是他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是体力劳动者的生活,为此他捐出了所有遗产。他跑去问罗素自己该不该从事哲学,最后罗素成了他的老师,后来又成了他的“弟子”。凯恩斯去火车站接他后,写信给妻子说“唔,上帝到了。”他参加了一战,被俘,写书;他在剑桥轻松地获得博士学位,却讨厌校园教授的生活;他宁肯跑去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结果苏联学术界还是安排他做教授;他在挪威海边过着隐士般的独居生活,思考、还是思考。他几乎让所有人崩溃,但也让学生们感到魅力无穷,他也在爱中沉沦,无论是想娶为妻的玛格丽特,还是那些爱他的同性学生。他是天才,因为他坚持对自己诚实;他是天才,因为他坚持倾听他心中的上帝。爱智慧,是无上的绝对命令。他悲叹古典文化的衰落,那个产生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那个产生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代已经消逝。那个古典的,圣神的充满人文关怀和崇高价值的基督教世界,已经崩塌。他坚定地信仰基督教,但他拒绝加入教会,在他看来,信仰基督教是种实在的生活方式,是对承受和隐忍苦难的高尚的态度,是在苦难中仍然对自己诚实,对智慧热爱,对真理追求。 3、启示:你可以在各类媒体和沟通渠道上发现:无数的生活感言、心灵感言、爱的箴言,指引你如何发现自我,活出真实的自我,在冥想中发现真我等;无数的意见领袖、民意代表、微博名人等写的似乎有点道理的意见、文章、感慨、批评等;这些泛滥,虚伪又空洞的段子每天都在欺瞒和蛊惑着我们。这些与智慧无关。泛滥的文化绝不是好文化,僭越的知识绝不是真知识,万能的科技证明了人的无能,为王的金钱的奴仆就是人自身。借鉴先哲思想,汲取生命力量。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维特根斯坦用一生告诉我们,审视生活的正是他胸中的上帝。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但他的确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不是因为他征服了痛苦,而是因为他没有被痛苦征服。 4、译者:瑞•蒙克(Ray Monk),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哲学、分析哲学的历史,长期致力于哲学家专记写作。

  • 精力管理手册
    Adina慧(冒纳凯亚)
    推荐

    「2021-3」维特根斯坦在世的最后一句话: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具有音乐天赋,挣脱家庭独立生活,当过技术工程师,当过士兵参加战争,当过剑桥教授,当过乡村小学老师,当过医院药剂师,热烈地爱过,渐渐地坚定做哲学…… 这样的一生真是精彩!wettgenstin镇定诚实勇敢的一生! 知易行难。遇到自己不满意的就甩脸色发脾气,归根结底是太自私,不会去准确理解事情而是专注事情本身,这是蠢人不优秀的人。对身边人亲人应该用非暴力沟通而不是所谓真善美。即使有那么点虚伪也是半斤八两的,你又付出多少真了? 对帮助过自己的要始终心存感激而不能仅仅因为鸡毛蒜皮的不满意去否定一切! 父母年纪大了,犯糊涂也正常,所以就不要强迫自己做维特根斯坦卡夫卡那样的人了,况且我们有限的生命认知更有限,自己认知里根本不会正确多少…… 后真相时代,一手的智慧太难得了,在把真相掰开揉碎前,大部分人都是凭着片面的消息自己组装逻辑。 把原子弹归咎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如同把飞机失事的责任,归咎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 “战争将会结束,”他坚持说,“最重要的是战争结束时你将是何种人。也就是说:战争结束时,你应当是一个人。而若你现在不锻炼自己,你将不是。” “新冠流行病终将会结束,最重要的是它结束时你将是何种人。也就是说:新冠流行病终结束时,你应当是一个人。而若你现在不锻炼自己,你将不是。” 借此摧毁人性中盘根错节的自私,如果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哈哈!你说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良心会痛,晚上会睡不着,因为我们不肯放过自己。 生活是成问题的,这个事实表明,你生活的形状与生活的模具并不相合。所以你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与模具相合了,成问题的东西就会消失。 但我们不是有这种感觉吗:看不到生活中的问题的人,对某种重要的东西、甚至对一切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视而不见?我是不是想说:那样的人只是漫无目的地生活——盲目地,像一只鼹鼠;只要他能看,他就会看到问题? 或者,我是不是应该这么说:正确生活着的人不把问题体验为悲哀,所以,环绕他生活的是一轮明亮的光晕,而不是一片可疑的背景。 可以从肉体上消灭那个要生活的人,自灭他灭皆可。 行尸走肉者,想看,却没能力看到问题的本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只有这条窄路可以走到底。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想知道叔本华说了什么”的人可以有兴致和有乐趣地读之。但若抱着这种态度读《哲学研究》,很快就会觉得无聊和琐碎;不是因为它在智性上困难,而是因为实际上不可能推想出维特根斯坦在“说”什么。因为,他真的不是在说任何东西;他是在呈现一种拆解混乱的技术。除非这些混乱是你的混乱,否则你就会觉得这本书寡淡无味。 其实这是维特根斯坦难读的一个原因,很多人都没有他那样深入思考过,也就没有他所具有的困惑。在读到他如何不厌其烦消解自己困惑的时候,难免觉得莫名其妙。读的一头雾水断章取义可能对自己没一点用处还误导自己。 如果维特根斯坦能活到有计算机的时代,研究工作会顺利一万倍。因为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基础就是用向量空间作为语义空间的表示。如果维特根斯坦懂计算机,太多问题可以轻松解决了。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经过粉饰或自我蒙蔽的,哲学的作用就是消除这些给我们带来困惑的因素,帮助我们了解看待世界的方法。哲学不提供答案式的回答,而是提供一种方法,他不教给你如何制造智性的健康,而是帮助你恢复智性的健康。 在着手写他的书之开篇的最终表述的那几个月里,维特根斯坦还准备了一份忏悔书,里面描述了他生命中软弱和不诚实的时刻。他打算对家人和许多密友宣读这份忏悔。他大概觉得向自己坦承欺骗是不够的;恰当地“拆毁骄傲”——拆毁引起他的软弱的骄傲——还得向别人忏悔。 这些话,“忏悔”不是我们通常理解里的单纯否定,而是求真,把自己为了与世界保持良好关系而伪造出来的语言拆除掉。 这些也是内心的妥协,现实不似你所见。现实迫使你改变并接受世俗的自己。 “对一个人说他不理解的东西是没意义的,即便你加上一句‘他不会理解’。(这事如此经常地发生在某个你爱的人身上。)生活中许多时候特别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争吵,双方总是想着为什么他不能理解我。哪怕最后真的觉得自己理解了,也不过是表面理解的妥协罢了。 私以为维特根斯坦建议他人去从事技术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响,而与底层人一起工作更多的是受到了托尔斯泰作品和《圣经》的触动。一个是幼年迷茫时听从了父亲,一个是在服军役迷茫时,看到了改变自己的作品。 天才往往意味着更深的智性水平与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越是愚昧,越是容易耽于愚昧。因为愚者既然没有求索的欲望与对真理的执着,自然也不会有思而不解的苦恼。越是智慧,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与人类智性的有限性。当其触及到智性上限仍无法理解所处的世界时,往往会指向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并用这种神秘的绝对意志将自己从无法理解的深渊中解救,给这种超出人脑所能支撑的严肃思考画上一个妥协的不圆满的句点。 旧世界不断在灭亡,新世界不断在被创建。人复制,人回忆,都是相似,时间也并非永远都在那里。 他感到,房子、汽车和我们环境里的其他外部标志“把人与其来源分隔开,与崇高和永恒的东西分隔开,等等”。仿佛是受了我们工业时代的外部标志的窒息,生活本身走到了头,被动接受一切包括文化。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有段话“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 细品之下特别有味道,非常叔本华。 维特根斯坦对于剑桥终其一生的反感,正是源自于他一颗自然之心与这种“人设”的格格不入。真正写了自己麻烦的人。 智性似维怎会不明白做个得体的人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唉!环境迫人如斯,聊将叹息赠古人,算戏台下看三国瞎操心罢了。 歌德《浮士德》中的话“Am Anfang war die Tat”(“太初有为”)可以当他全部后期哲学的题词。 汉语世界的太初,来自东汉经谶纬神之学的《周易乾凿度》。先有神,后有气,再有形,又有质,进而分级。太初,气之始也。 品生特,马格丽特,斯金纳等都给w工作所需的平和。某些人还真能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会让你欢喜让你忧。 很多从未有过父爱的孩子,他也是相信自己必然有个父亲的,这好过青年眼睁睁看着中年父亲被生活击碎成凡人,而不再尊敬他。相信是预设的,构建是锻炼的,同样是爱,分量悬殊。与父母一起生活相反没有长年不见面舒畅,生活的琐碎甚至在没有外部磨难时会让彼此成为仇人,我们设想父母离开以后的内心世界会不会安宁会不会无怨无悔,那么你现在对父母的态度就不好锱铢必较了,活了一辈子到头来子女没有感激只有抱怨,生命传承的是什么? 我能看见一棵树,摸到树干枝叶,呼吸到花朵的芳香,不妨碍我从源头上观空,树的成长源于种子,阳光,水分,园丁的辛劳,蜂儿的传授花粉。而种子阳光水分园丁蜂儿的源头又可层层细分以至无穷,从本质上而言世上本无树,若参照系成空,判断确实无从下手。维说专注的思考后,他不会夜里失眠,但会发疯,我信。这弯弯绕的东西绕得人头晕,相对宗教简单纯信,哲学家多自杀亦不足为奇。 小维的印象让我很想重新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刚刚去翻开了以前的笔记,驯兽师的自己发现,读书就是生活里的盐,让自己暴露的人性缺点掩藏起来,专注自己应该专注的事! 叶圣陶说,“读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2021年过去一半,让我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不忘深刻翻翻书……

  • 精力管理手册
    Julie
    推荐

    真是一部读完后要让人掩卷长思的传记,但一点儿也不励志。我就是想知道天才的人生是怎样度过的,但这本书有点冗长乏味,因为它太尊重事实了,用调查报告的模式代替说故事。不过读完了才知道,只有这种全部基于事实的写作方式才能配得上这个天才。他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贵族家庭,长大后先后选择当士兵、乡村教师、剑桥大学教授、医院的配药工等。一个放弃全部财产离群索居的人,一个没有归属之人,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思辨精神和独特个性:聪明,骄傲又自卑,过度自省,追求真实的活着。“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