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卓玛
    推荐

    别了,朋友!我说再见的时候悲伤、孤独而决绝。                                          ——题记             美国侦探小说作家钱德勒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的是私家侦探马洛偶遇落魄的特里,那时的特里正隔着宿醉看人生,两个男人间的友谊从一杯螺丝起子开始了,当某一天特里找上门来告诉马洛自己惹麻烦了,请马洛帮他逃亡。马洛也开始麻烦上身了,原来特里的夫人西尔维亚,亿万富翁的女儿被杀,而特里最终写下自白书承认是他杀了西尔维亚,然后自杀。马洛始终不相信特里是凶手,在追凶的过程中马洛受到诱惑,也受到过威胁,凭着对洗清一个无辜者罪名的执着,马洛最终查明了真相。原来杀死西尔维亚的是特里昔日的恋人,一向有洁癖的她不能容忍特里为了钱娶了放荡的西尔维亚,更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也跟西尔维亚偷情,愤怒让她失去了理智。特里知道是她,替她顶替了罪过,逃亡墨西哥。特里的所作所为并非出于爱情,只是出于对恋人的亏欠,出于男人的绅士风度,最终男人的义气救了逃亡的特里,易容后的特里又重返人间,两位老友相遇,然而共饮螺丝起子已成过往云烟。       虽然这部侦探小说可以算得上构思精巧,但故事情节也未能免俗,吸引我的是钱德勒对人物精准鲜明的刻画和书中散发出来的硬汉情结。或许正是男人的理性让马洛和特里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对方,彼此都明白是时间让一切都变得充满遗憾,然而美好事物的早亡总好过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告别,其实并不漫长。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每一声再见都离坟墓近了一点点。

  •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数学李老师
    推荐

    慢慢的居然开始喜欢起周日的傍晚了,甚至开始期待。完整的阅读时间。在咖啡厅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狠狠的读上几个小时书,不被任何打搅。唯有从门缝中漏进来的几缕寒冷,时不时的把我拉回到现实中。 其实我一直不能理解,马洛为何如此热心,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并且是一个落魄的酒鬼,如此舍生取义。也正是这样的不懂,拉扯着我的思想,让我不停的探索,欲罢不能。总想去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结果可想而知。马洛不是我,所以我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你深深打动过我,特里,用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挥手和这儿那儿的安静酒吧里安安静静喝几杯酒。 感情,只需要一点信任,一点善良,一点礼貌,一点感动,或许还需要一些运气,不,也许需要的运气比想象中要多一些 你有你的标准,你按你的标准生活,但它们都是个人标准,无关任何形式的伦理和顾虑。 马洛的标准是善良不能被辜负,自尊不能被践踏,真相不能被掩埋。马洛开始赴汤蹈火,他像是这个世界的末日守护者,坚定的捍卫着世间最后的那一束阳光。 漫长的告别,每一次再见,生命就会少一点点,是的,带走的不只是记忆,还有快乐和牵绊,以及枯竭的心。 感情还在的时候真是不错。别了,朋友。我不会说再见。我已经和你说过再见了,那时候说再见还有意义。那时候说的再见悲伤、孤独而决绝。 一起喝一杯螺丝起子不? 书中文字 很优美,优美不是华丽,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勾勒出内心世界的辽阔。文中无处不在的讽刺,耐人寻味,也许不是讽刺,只是叙述了某个事实,在读者脑海中刻画了一个场景,然后结合书中的情节,形成矛盾感,产生出强烈的冲击,有的让人发笑,有的让人沉默。 书中人物 马洛,很立体的一个人物。最后的标签给了英雄两个字。不是勇敢正直就能当英雄,他还睿智、冷静,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知行合一,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厚实的善良,有情有义,明辨是非,不拖泥带水。语言艺术大师,说出的是事实,对方的脑海中产生的却是结论,嘲讽大师,不只限于语言嘲讽。偏执狂,孤独症严重患者,无爱。好一条硬汉。 特里,嫁给钞票的小白脸。不知道攒了多久的运气。二战时用生命救了战友,然后马洛用生命让他重生了。原本以为一切都是因为爱情,后来发现他早就忘记了爱情。 艾琳,空壳美女,应该不空,心藏蛇蝎,想法很好,但是戏其实演得不太好,或许是因为马洛比较机智吧。 韦德,酒鬼著名作家。在他身上投射出了很多现实,社会的阴暗,就像书中的故事那样,不要陷得太深,我们还是要生活在现实中——真是一个冷笑话。 波特先生,有钱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警察和马洛都说过的一句话:以你我的手段,赚不到一个亿。用金钱为自己建立了一座坚实的堡垒,明晰世间的法则,无视苍生,不过他的话却开阔了我的视野。 其他的不想说了,看书就像告别,从翻开第一页开始。

  •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伍万里
    推荐

    《情书》 一、前调 遥想当年,易水之上。 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送行的人哭成狗。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激烈,送行的人瞪大眼睛,怒发冲冠。 易水一别后,高渐离再没听过荆轲那天的歌,就再也击不出那样的筑,人间广大荒凉,活着有什么意思?当世既无荆卿,又何必有高某。于是他改名换姓,乔装打扮,试图接近秦王,被识破。秦王刺瞎高渐离的眼睛,命他击筑,高渐离在筑中灌铅,接近,更近,他奋力一击,不中。 荆轲一走,高渐离活得没滋味,他对他的感情,就是漫长的告别。《史记刺客列传》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荆轲与高渐离,千载之后仍跃然纸上,须眉皆动,铁血丹心毕现,纯爷们。 想当年,白鹿原上。 鹿三这辈子头一回请白嘉轩去他那边喝酒,白嘉轩说,今晚我跟你合套睡马号。鹿三答,不嫌我这儿脏?有你这句话我就够了。 兄弟俩喝好了睡觉,第二天,白嘉轩醒来,鹿三走了。世上已无鹿兄弟,更需要有白某。白嘉轩必须承受痛苦与失落,挣扎着活呀活,把他们那代人的规矩、道义、情怀传下去。他对他的感情,也是漫长的告别,兄弟你告别人间,告别不了我心,我和你再活几年。 《白鹿原》是经典,白嘉轩与鹿三,普通人中拔尖,十里八村倘若出了这般人物,怎么也要挑起大拇指,赞一声好汉子。 当年,书斋里。 王国维老了,他看着自己的句子,“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越想越不对劲。 男人只年轻一次,那个巅峰,那些环境,那个年龄,那些朋友,他想要,又得不到,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于是他主动走了。老年王国维对青年王国维的感情,还是漫长的告别,《人间词话》偏小众,不难理解,怎么说呢?他有些自恋自重的滋味,大才子。 二、中调 《漫长的告别》一书,主要讨论以上三层意思。 特里英俊优雅,白发疤面,他拥有打动人心的罕见魅力,同时受困于巨大的人格缺陷。他身世成谜,过去一片朦胧,隐没在迷雾之中。特里恪守严格的规范,却手不干净,不定期的借酒浇愁。辉煌与失落,光明与暗黑,极端的脆弱和极端的坚强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特里对应着钱德勒的荆轲式自我,体现了菲茨杰拉德的崩溃文风,一生只帅一天,轰轰烈烈帅炸天。 马洛沉默而强壮,忧郁而孤独,顽固而机智,心善而毒舌,身世成迷,绝口不提过去,极少袒露心声。他习惯饮酒,有度有量。实用与美学,具体与意像,精准与不在乎,极端的浪漫和极端的现实牢固结合在一起。马洛对应着钱德勒的白嘉轩式自我,体现了海明威的硬刚文风。纵然一生平凡无名,从来不帅,那也要咬紧牙关,把认定的规矩、道义和情怀用力坚持下去。 韦德是畅销书作家,身世成迷,酗酒,安静而暴躁,深情而花心,敏感而苦恼,下笔千言,不谈自己。极端的自大和极端的自卑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对应着钱德勒的王国维式自我,体现了钱德勒原创的无我文风。 同理可知,西尔维亚对应钱夫人的婚前状态,琳达对应她的热恋和沉浸状态,爱琳对应她的审判和愤怒状态。 三、余调 钱德勒的父亲酗酒,不顾家。钱德勒七岁随母亲去英国,二十三岁回美国。他没什么特出能力,讨生活而已。他年轻气盛,想干点大事,于是报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钱德勒是神经质,他丝毫不畏惧和异性来往,却有一定程度的同性社交障碍,他习惯和战友们保持距离,这样一来,队伍遭到集中炮击时,钱德勒成为唯一生还者。然而,他的最后一寸刚烈,还是未能幸免,被炸弹的余波震荡成齑粉。 大战结束,钱德勒带着英雄的光环,美誉,英俊面孔,挺拔身形,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回到美国。他当时只有这个,除了虚名和外在美……挺平凡的。征战太辛苦了,钱德勒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于是他选择了一条捷径,迅速的结了婚。钱夫人比他大十八岁,美人,家里有些钱。两个人共同生活了三十一二年吧,按咱们这边的标准,钱德勒算不上老实。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时间来到一九五三年,钱夫人八十三岁,她好像没什么大病,已然能算高寿,再往下活,没办法了,最是人间留不住。 钱德勒写道:这两年,每当深夜醒来,我时常深深体会到我即将失去她,那不过是时间问题……三十多年的日子里,她是我人生的光明,是我全部的野心。我所做的其他任何事情,不过是温暖她双手的那把火,除此以外,我别无其他要说的话了。 钱德勒守在病榻之畔,想起一生中的骄傲与颓唐,深情与遗憾,想起钱夫人恰到好处的慈悲与温柔,想起自己的委屈不甘与壮志未酬,又想起她年轻时美梦也似容颜,百感交集,难以平复,他提起笔,情不自禁的写下《漫长的告别》,男主角都是他,女主角都是她,其他角色,或是虚构,或是就地取材,重要吗?重要的,没达到和一生所爱告别这么重要。 一九五四年,钱夫人走了。 钱德勒有一定的同性社交障碍,他只能把一生中最巅峰的感情,给予钱夫人和自己了。钱夫人一走,钱德勒就像高渐离失去荆轲,又像白嘉轩失去了鹿三,还像老年王国维失去了青年王国维,活着好痛苦啊,钱德勒喝了几年酒,随她而逝。 一个侦探小说家,能够写出的绝妙情书,当然是侦探小说了,是为漫长的告别。

  •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飞雪
    推荐

    最近狂刷了几部侦探题材的小说,阿加莎的《无人生还》、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长眠不醒》、东野圭吾的《恶意》、国产热门《坏小孩》、《长夜难明》。 选择《漫长的告别》写书评,不是因为书腰上村上春树信誓旦旦地说“他读过十几遍这个故事”,也不是因为加缪、毛姆、钱钟书等一串豪华的推荐名单,而是喜欢小说传达的一种情怀,在我看来,它不只是推理小说,更是一个关于友情与爱情、信任与背叛、相见与离别的故事。 一直以为侦探小说的书评无从下手,因为不能剧透,看到了一段对小说的概述有种朦胧美,正是我感受到的味道,拿来剧透一下 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一张巨额钞票,一个美梦,一连串谋杀,一个谜,一次漫长的告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这真是漫长的告别,马洛用了整整一本书的篇幅在向特里道别;艾琳对特里长达几十年的期盼,最终以自杀的形式彻底诀别。 有一种爱叫特里和艾琳,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是何等痛苦。 艾琳和特里有过短暂的婚姻,她把特里视为一生的真爱,对于痴情的艾琳,特里的说法是“从来没把她太放在心上”。在特里的心中,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感情,而是金钱。所以他可以为了金钱放弃尊严,娶出轨成性的西尔维亚。当艾琳发现爱情和婚姻都是如此不堪,她把过错归结于出轨于丈夫的西尔维娅身上,直接杀了那个女人后选择了自杀。整了容的特里从美归来之时,就是他和艾琳告别之日,特里弄丢了爱情和友情。是的,为了金钱出卖灵魂的人,不配拥有别人真诚的爱。不禁感慨,女人真是天生感性,情,是这世上最难琢磨的东西,女人的深情遭遇男人的薄情,注定是个悲剧。 有一种情感叫马洛和特里,男人之间的友谊总有一种粗旷而细腻的温暖打动着我。 马洛对特里说“你深深打动了我,特里——凭一抹笑容、一颔首、一挥手或者在各处安静的酒吧静静地喝几杯酒。”在我看来,友情和爱情一样,这是一见钟情!这种友谊是区别于发小、同学、同事之间,他们没有共同成长的经历,半路杀出的友谊,总是会有所隐藏和神秘。 马洛是个机智的私家侦探,他凭直觉知道就特里惹上了麻烦,但他什么都不问,默默地为特里准备新的牙膏,牙刷,毛巾....简单粗暴的动作中我读到了柔情。 特里告诉马洛:“如果事情变得糟糕,你看着办吧,你什么都不欠我的。”马洛进了监狱,被打得血肉模糊,却叫律师给特里带话:不用担心。 特里在逃亡前去找马洛,请求他送自己一程。我知道他是为了见马洛一面,因为他知道再也不会见到马洛了,他在马洛的咖啡筒里放下500块钱那一瞬,有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我不懂钢铁直男之间的友情,这也许就叫肝胆相照吧。 总以为侦探与武侠小说都是成年人的童话,现实生活的平淡如水难以成全心中的那份豪气和英雄梦,我们可以借助文字去驰骋,读过才发现,小说根本不是什么成人童话,钱德勒让特里复活并找到马洛,去完成这个“漫长的告别”,给读者致命的一击。 故事的结尾,马洛说“别了,朋友。我不说再见。我在别有深意的诀别式中说过再见了。那时我道别,感觉很悲哀、很寂寞、很决绝。”我深深的体会了马洛的悲伤和孤独,故事从开篇到收场,就像是马洛一个人唱的独角戏! 终其一生,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只是擦肩而过,有些人会陪你走很长的一段路,但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其实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迷恋钱德勒是因为他的语言,包括王朔,他把洛杉矶称为“钱德勒的城市”,钱德勒被誉为金句产生机,我想在书评的结尾分享一下这些金句,向钱德勒致敬。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世上没有一个陷阱像你自设的陷阱那般害人 用心自省、找出自己本心,这是不寻常的天赋 天上有星星,但灯光太亮了 超过一定的限度,所有的危险都一样 你不能指望生活品质极差的人有品格 再没有什么比没水的游泳池更落寞了

  •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逝夜
    推荐

    为了重写这篇书评,我又翻了遍这本书。怎么说呢,这次少了份期待,多了份感慨。人生的惊喜和悲叹或许便在于我们对前路的不可尽知。有些事,有些人勉强不得。 或许你是被“怪不得村上春树读了12遍!”这个噱头吸引而来,或许你也曾听说《漫长的告别》出类拔萃的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或许你还知道这本书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称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四大杰作。可你只有翻开这本书,走进书中的世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雷蒙德·钱德勒,这位被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将侦探小说与文学艺术融合在了一起,以“硬汉派”的独特风格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品质。《漫长的告别》是一本如此奇特的推理小说,我们或许不会再关心作者的写作语言,不会再在意故事是否有着严谨的逻辑推理,甚至我们可能都不会再寻找能解开谜题的蛛丝马迹。相较《再见,吾爱》和《长眠不醒》而言,《漫长的告别》的情节更为丰富,布局更加精彩,对人物的刻画也更为细腻,这本书无疑站在了钱德勒创作生涯的全新高度之上。可随着钱德勒经历的丰富,文笔的愈发老练、犀利以及几部作品的相继出版,就在钱德勒创作出名噪一时的《漫长的告别》,宣告他终于抵达自己的文学顶峰之后,他却迎来与王勃相似的命运。1954年,也就是《漫长的告别》发表的次年,钱德勒的妻子与世长辞,悲痛欲绝的他整日酗酒消愁,甚至试图自杀,他的作品质量也一落千长。总是戏谑地讲着黑色幽默的马洛在本书的最后迎来与好友特里的告别,而钱德勒却是将此书算作是向硬汉侦探之梦的告别。 钱德勒笔下的推理小说,不再以推理为核心,不再以解密为主题,他缩短了读者与故事的焦距,模糊了推理题材小说的边界,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不会产生强烈地距离感,也绝不会产生脱离实际的感觉。钱德勒笔下的马洛,成功地颠覆了读者心目中对侦探这一形象的定位,他没有雄心大志,没有过人胆识,没有颖悟绝伦的智商,没有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更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强大能力。我们从马洛身上能听到的只有他尖酸刻薄的话语,能看到的只有他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一副永远宿醉难醒的样子。如果在现实中,你告诉我一个像他这样对世间万物都流露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将每年都至少大醉两次视为原则的人是名副其实的侦探,可能我打死也不会相信。马洛身上的缺点太明显了,就像马洛自己所言的那样,“我这种人一辈子会有一个光辉时刻,秋千架上完美的一荡。然后余生就全花在尽量不从人行道掉进臭水沟上了。”可我们在读完此书后,还是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马洛这个角色,因为他有血有肉,有骨气,有感情,还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让我们深深沉迷的是马洛冷酷不羁却坚持原则的硬汉形象,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如西部牛仔般的野性精神,虽然表面漫不经心,但内心却正义感爆棚。面对那个混乱的年代和肮脏的世界,他从未放弃过心中对正义和真相的执著。性格粗犷,为人正直,好管闲事的马洛为了调查真相不惜得罪权钱遮天的势力,并因此几度受到生命威胁。马洛爱财,他工作便是为了赚钱,但他却又不肯为钱出卖自己的灵魂,背叛自己的信仰。他不为金钱所驱使,不为权势所折腰,他落魄却不落寞,违和却不违心。在这个道德泯灭殆尽,人情冷漠炎凉的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了坚实的利己主义者,而马洛则对此极尽嘲讽,不甘与他们同流合污,他用冷眼看待着这个肮脏的世界,那个警察并不比小偷道德更为高尚的世界,那个街上到处弥漫着腐臭气息的世界。他深谙在这个黑暗社会中的生存之道,他知道哪些事是自己不该触碰的,也懂得自己该坚持去做哪些事。或许他在你看来,不过是个痞子气十足,整天无所事事的混蛋。可正如马洛在他自己的“片尾曲”《重播》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不强硬,我就没法活。如果我不文雅,我也不配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正因为马洛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他才显得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吸引人。或许你在读完此书后,心中百感交集,惘然若失,想为马洛奋不顾身的坚持鸣不平,可你要知道他是马洛,他心中强烈的正义感不会允许自己对案件的真相坐视不管,他之所以赴汤蹈火,或许并不完全是为了特里,而是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去做。这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使命。正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曾说过的那句话,“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故事开始于马洛在偶然之中结识特里,情趣相投的他们很快便成为了朋友。特里的妻子西尔维娅家境殷实,可她的为人却极为放荡,水性杨花。之后,西尔维娅在只有特里在家的情况下被人杀害,警察就此认定特里是本案的凶手。万般无奈之下,特里找到马洛,告诉好友自己并非凶手,马洛自然完全相信特里所言,于是他想方设法将特里送到安全的地方。待特里走后,警察迅速逮捕了马洛,逼问他特里的下落,就在马洛打算抵死不说的时候,警方却宣称特里已经自杀。而西尔维娅的父亲因为想尽快将这件事翻页,便认定特里是以死谢罪。马洛在看到特里为自己留下的“遗书”后,毅然决然的决定自己一定要查明真相,还特里一个公道。就此故事产生了两个问题:一、凶手究竟是谁;二、特里到底死没死。 自此,故事仿佛开启了新的篇章,马洛应出版商斯宾塞之邀以及韦德的妻子艾琳的请求,决定前往调查畅销书作家韦德的失踪之谜。马洛在费了一番工夫终于找到韦德之后,韦德便开始要求马洛监督自己,并告诉了他自己妻子的秘密。韦德因这个秘密而感到痛苦,他酗酒只为寻得一时的解脱。此后,韦德依然总是宿醉不醒,马洛却始终尽着自己当初应允照顾韦德的责任。或许是马洛的行为感动了韦德,韦德居然主动的告诉了他,自己也是西尔维娅的情人之一。虽然韦德否认了自己就是凶手,但故事的两条线却汇聚在了一起。之前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多了一个新的问题:让艾琳失魂落魄的人到底是谁? 之后的一天,韦德又醉的不省人事,马洛前往韦德家中照顾着他,就在马洛去看快艇的几分钟内,韦德死在了自己的屋中。警方根据枪伤的部位认定韦德是自杀,不过有一位警员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韦德在醉的神志不清的情况下绝不可能自己扣动扳机。艾琳本想将凶案的矛头指向马洛,却不料自己曾与特里结过婚的秘密被马洛发现了。就这样,两起凶案的真凶终于浮出水面,韦德的妻子艾琳就是凶手。她因为怨恨西尔维娅非但与自己的爱人结为伉俪,还不守本分地与自己的丈夫行苟且之事,而痛下杀手。最后,艾琳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带着一丝不甘,一丝哀怨,就这样离开了这个带给她无限悲痛和愤怒的世界。真相大白之后,特里赶来与马洛见面,但两人的友情已尽,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此次相见后便是再也不见。 故事看似在引入韦德和艾琳后变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其实这正是作者布局的巧妙之处。每个人物的出现都或多或少透露了一些新的线索,而真相就隐藏在这些信息之中,只有有心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它们,将它们串联在一起,才能准确地找到案件的真相。《漫长的告别》在作者揭开真相的一刹,带给读者的并非是一种过瘾的快感,相反更多的是一种心酸的无奈。痴情的艾琳从未放弃过她心中的保罗,因为一个误会,艾琳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韦德。天下之大,如果两人再也不见,或许便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可造化弄人,两人偏偏又遇到了。转眼间,挚爱的妻子就成为了自己丈夫的情人。她曾希冀婚姻带给自己灵魂上的平静,使自己逃离出无望爱情的桎梏。可现如今,艾琳对爱情的幻想破灭了,对婚姻的寄托也落空了。她是手染鲜血的凶手,可她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艾琳,你会怎么做? “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过早衰亡,而在于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在特里失意无助的时候,在马洛无所事事的时候,在舞者俱乐部门前,一个在车里,一个在车外,一个是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一个是桀骜不驯的硬汉侦探,二人就这样相遇,说是偶然,其实倒不如说是命运使然。两个徘徊于社会边缘的孤独灵魂只需要一杯螺丝起子便能相互慰藉,敞开心扉。或许人生的美好,莫过于此。 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写道:“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故事的结局是马洛与特里历经沧桑,最终聚首,但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世间事无一不是如此,无论曾经多么要好,历经世事再度重逢时,你都不再是曾经的你,而我亦非昨日的我。时过境迁之后,我们都很难再找回曾经的热爱与激情。回忆并不能填满彼此之间的空缺,昨日的你我会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相遇成为朋友,今日的你我却注定只能背对而驰,渐行渐远。在进行最后的告别后,马洛和特里只能无奈的分道扬镳。正如歌中所唱:“因为成长,我们逼不得已要习惯,因为成长,我们忽而间说散就散。” 书名定为《漫长的告别》,其实除了指马洛和特里之间友情的告别外,还有艾琳与深藏心底的那段爱情的告别,还有韦德与形同苦海的世界的告别等等。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我们每个人都注定要在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怅然若失的遗憾中学会如何坦然面对一段段漫长的告别,即便你是如此的不舍,可你却无可奈何。每一个在你生命中起舞过的人在挥别你的时候,你的灵魂都仿佛被从身体中抽离了一部分,你的心像被人割开了一个缺口,不停地滴着血,即便你是如此的难受,可你却无可奈何。村上春树曾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间变老的。 ”我想这变老的瞬间,就发生在生离死别之后。 故事的结尾,穷困潦倒的特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俊逸倜傥的马约拉诺斯,两人之间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约而同的将万千愁绪沉于心间,相顾无言。 拥有时,珍惜很难;分别时,珍重很痛。 年轻的时候,我相信事在人为。长大后,我才懂得有些事,有些人勉强不得。 最后,献上一首席慕蓉的《送别》作为书评的结尾。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