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叶落
    推荐

    2021.10.13日 记 风雨在我耳边狂笑, 以带有侵略性的凉意, 沿着赤裸的皮肤,攀沿, 向上延展,直至温热跳动之处, 停下脚步,开始绽放成平静的花朵。   灰色的思想蹲在脑袋上,苦思冥想, 试图用其单调的沉默, 占领整个心灵。 而那朵透明的花朵, 在心尖轻轻地旋身, 接纳看到的所有色彩。 忧郁借由灰色,茁壮成长, 又借由浮动的花朵,慈悲而善良1。   无需诅咒那让人湿漉漉, 疲惫的雨水, 让它随着眼中的色彩, 绽放成心灵的花朵, 舞动于忧郁与思想之间。   1“我的忧愁心地慈悲而善良,故也将我的心变得善良而慈悲。”出自纪伯伦《先知》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橘子柯
    推荐

    特别富有哲理的一本书,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做了很多笔记。每次看完一个小片段后都会看看别人的笔记,往往能看到跟自己不同的理解,这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静静的风景
    推荐

    做一枝绽放的蓓蕾 2018年1月20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这首儿歌带给我们的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山林翠绿,湖水倒映,红花绿草,蓓蕾初绽,黄鹂欢歌。这种美妙的情景,总是会唤醒我们美好的追忆。春天的气息,芳香浓郁,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徜徉在这样的诗意里,是一种视觉盛宴,更是一份舒心怡然的享乐。 我想,纪伯伦的《先知》带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份体验。在一个个文字打造的美丽篇章里,这种体验俯身即拾。美丽的文字,深邃的思想,高尚的灵魂,独到的见解,让人豁然开朗,幡然醒悟,柳暗花明。细细体悟那隽永的思想,慢慢品味那深刻的故事,缓缓提炼那优雅的灵魂,仿佛徜徉在春色满园的烂漫中。 多么辉煌灿烂,多么光鲜亮丽! 爱为你们戴上冠冕的同时,也会把你们钉在十字架上。它把你们磨成面粉,和成面团,让你们变得柔软。 婚姻是你俩相生,相伴到永远。你俩结合中要有空隙。要相互搀扶着站起来,但不要紧紧相贴。 孩子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生的儿女,他们借你们来到世上,却并非来自你们。 生命是生命的施舍者,自以为是施主的人啊,你不过是个证人罢了。 供你汲取欢乐的井,常常充满着你们的泪水。 你们的衣服遮住了许多美,却遮不住你们的丑。 自由便是如此:当它挣脱了自己的镣铐时,它自身便变化为更大的镣铐。 灵魂行走在所有道路上。她像荷那样开花,花瓣不计其数。 思想是天空之鸟,在语言的樊笼里能够展翅,但却不能飞。 你的肉体便是你灵魂的琴。只有你才能使之发出甜美乐曲或噪音。 美是揽镜自照的永恒。你们就是永恒,你们就是镜子。 在春天的田野中,在春天的阳光中,揽镜自照,那里不仅有荡漾的春风,温和的春水,和煦的春光,一定还有清新自然,神清气爽,赏心悦目;一定还有芬芳恣意,蓓蕾绽放,鸟语花香。在自然的镜子里,我们看到的是美好,是美妙,是如诗如画的自在世界。 山川美秀,日月华光。我们来自于未知的世界,每个人都披上了一副神秘的面纱。正是因为神秘,才有了对未知的渴望,对他知的探奇,对未来的求索。它让我们彼此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感知和触摸,去思考和体悟,去观瞻和考量,去阐幽和发微,去高举和远慕,去交往和交流。总有一些人在观瞻中,体任自化,先知先觉。他们先人一招,快人一步,为人们作出思想的引领。它让我们揭开面纱,解开心结,让人生活得明白,活得敞亮。 春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夏秋冬,人生短长。在自然的镜像里,有的人发现了美,因而感知美,享受美,丰富美,人生灿烂千阳;有的人探求美,因而行走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欣赏;有的人忽视美,浮云蔽日,阴霾无常。 人生何尝又不是一本书。读懂了,一路畅往;读不懂,迷茫怅惘。 在自然的怀抱中,选择做一枝绽放的蓓蕾。在明媚的春光里,有绿叶的守护,有黄鹂的鸣唱。远方还有山林,还有山色湖光。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范烨
    推荐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重描写人物内心的感受,去显豁而就幽深。他重视象征和意境,讲究词藻和语言的韵律,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紫气东来
    推荐

    黎巴嫩著名诗人、画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的代表作《先知》(The Prophet)是作家于1923年用英文写作的诗篇,意境高深,主题明确,哲理深邃,文笔优美,在这个作品里极大的体现了善与美的交织,既有一种莫大的胸襟和气魄,又如此浪漫唯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名著,给人遐想,赋人启迪。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推荐

    《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巅峰之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彼岸至轩
    推荐

    史诗般的散文作品!翻译者翻译的文字和内容精致细腻,完全表达出作者的作品既充满东方色彩,也展现出了西方文化的魅力,同时又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以及对美的赞颂和讴歌!👍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风之子
    推荐

    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一首歌曲。纪伯伦。先知这部作品是纪伯伦用血浇灌出来的。文笔流畅优美,且又富含深意。用先知的形象创造出真实内心的感受,在问答中感悟生与死,哀与乐,美与丑,情与理,罪与罚等妙语连珠,哲理深刻,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沿着先知脚步,迈向朝圣之旅。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庚辛离离
    推荐

    纪伯伦对自己的《先知》的评价:“这是我思考了一千年的书。”《先知》也被称为“小圣经”,当时就被译为56种文字,传遍了全球,有人说,这是关于信仰爱与美的绝世佳作。 很多人都说,纪伯伦的诗是诗化的哲学,其实在读的时候能很容易感受到,他在利用自己的思想给世人讲哲理,同样也可以说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启迪世人的生命,这本书完全有它这样的魅力去被世人评价,就像我们会把作者称为“艺术天才”一样,他的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后人也称为纪伯伦风格,即: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象力无比丰富;意境堪称恬淡高逸,超凡脱俗,非同凡响;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那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在《先知》这本诗歌里,这种风格依然存在,而《先知》,给人最多的是人生的智慧和做人的箴言。 谁能够与自己的痛苦和孤寂毫无遗憾地分手呢?《先知》的第一句话,我们的痛苦又来自哪里?一些人的离去?一件事的失败?还是自己内心的无可释怀?所谓的痛苦,怎会忘记,它会教会我们珍惜,给我们经验与启示。那孤寂感,就来自人的内心,即:想要安静地做自己,安静地想事情,不愿和别人去分享,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孤寂的基础貌似是痛苦了,一个人会因为痛苦的经历而变得孤寂 ,痛苦不会忘,那孤寂也会长存,因为,他们对于人,都无法释怀。 接着,作者采用对话的方式,亲近日常生活,以老者,智者,哲人的角色为人们讲述道理,即: 关于爱 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 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 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 爱会引导你,如果发现你适于引导。 爱除了实现自我,别无所求。 关于婚姻 你俩同生,相伴到永远。 当死神的双翼带走你的岁月时,你俩在一起。 你俩要彼此相爱,但不要使爱变成桎梏; 而要使爱成为你俩灵魂岸边之间的波澜起伏的大海。 关于孩子 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 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华屋,那是你们无法相见的,即使在梦中。 关于美 美是一种欢悦 美是一颗燃烧着的心 一个陶醉的灵魂 美是你们闭着眼睛能看到的一种形象 又是你们捂着耳朵亦能听到的歌。 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一种欢悦。 关于房舍 尽管你们的房舍富丽堂皇,但不应使之隐藏你们的秘密,或者使之显现在“天国”:那天国以清晨雾霭为门,以夜之歌及其寂静为窗。 还有一些箴言 你们行走在队伍中,都要寻找你们的神性。 你们既是路,也是行路者。悔悟将在黑夜里自发呐喊,唤醒人们进行内心自检。 欲诠释公道的人们,若不在明光下细察全部行为,你们的愿望怎能实现? 只有在那里,你们才能弄明白,站着的和倒下的却是一个人,黄昏时分,在自己的侏儒性黑夜与神性的白昼之间站立着 他们只能看自己的影子;他们的影子便是他们的法律。 当你们的白天不无忧虑而过,你们的黑夜不无惆怅而去之时,你便获得了自由。 在你们灵魂深处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着的,包括期盼的与恐惧的,可恶的与可爱的,追寻的与回避的,几乎都是永恒相互拥抱着的。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你的理智、判断总在那里和你的热情、嗜好打仗。 因为在友谊里,一切思想,一切愿望,一切希冀,均在毫无炫耀之中产生和共享。 你要把你灵魂中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你的朋友。 你内心所歌唱和所思索的,仍然居于最初时刻的广阔空间里,那里散布着天空的浩繁星斗。 当你们的灵魂要你们祈祷时,你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尽管你们哭个不住,灵魂还是催促你们再次祈祷,直到你们眉开眼笑。 你的肉体便是你灵魂的琴。 你想晓知死亡的秘密吗? 如果不在生命中探寻死亡,你又怎能找到它呢? 假如今天不能满足你们的需要和我的爱,那么,我们就另约一天。 在你们看来,你们那最软弱、最迷惘的,实际上是最强大、最坚定的。 假若你要求自由,那么,你应该把生活的需求化为雾霭。无形之物总是寻求有形,就连数不清的星云,也想变成太阳和月亮。我们是那些求索甚多的人,如今回到这个岛上。这是坚固的模子,我们应该再次变成雾霭,从头开始求救。 自今开始,直到永远,我们将寻找能让我们唱歌、并且有人听赏我们歌声的海岸。 我的灵魂将永远是对深渊的深邃呼唤。 生活,比一切生灵都古老,正如地上的美物诞生之前,美早已拍翅飞翔;又像真理,为人所知、被人道出之前,早已存在世上。 你们醒时与睡时的梦幻之间及需要与愿望之间的距离,才是最遥远的距离。 白天以知识力量武装你们,教你们的手指精通索取技艺;而黑夜,则把你们带入生命宝库。 太阳教导万物打内心里向往光明;而黑夜则将万物高举群星。 我害怕时光,时光从我们头上经过,掠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又用什么代替它呢? 一年四季,不就是我们那不断变更的思想吗?春,是你们胸中的苏醒;夏,是对你们的果实的承认;秋,这支古老的歌,在你们的心中,不是依然似少女一样的歌吗?冬,我来问你们,不就是充满其余季节梦幻的一种长眠吗?” 当黑暗笼罩你们之时,你们要说:‘黑暗是尚未出生的黎明;当夜之神用其宽袍将我裹起时,黎明必像降生在丘山上那样,降生在我的灵魂之中。 你们要牢记我这些话语,我不教你们施予,而教你们索取;不教你们忘恩负义,而教你们忠诚老实;不教你们屈从,而教你们唇浮笑意以示理解。 我不教你们沉默寡言,而教你们用非喧闹的声音唱歌。 我教你们实现能够容纳一切人的宏大自我。 你,你寻觅我;我们渴望的是幻梦;幻梦是无拘无束的时光,幻梦是无边无际的苍穹。 一些人倒霉,恰是另一些人的福气。 我愿意死——死是我的最高愿望 却被我的最低愿望——欲生锁链所缚羁。 我的孤独之外,另有一种更遥远的孤独。 我爱你们所有的人,如同你们就是一个人。 别人都是来去路上泣哭不止,只有你往返途中笑意盈容。 “我值得你爱的在我心中。” “我值得你憎恶的也在我心中。” 一切表面的东西, 因永远是表面而没有价值。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陈先森
    推荐

    纪伯伦:《先知》        诗人里面有两类比较有意思:一类叫做“桂冠诗人”,骚塞和丁尼生都是代表。还有一类可以叫做“天启诗人”,纪伯伦和泰戈尔都是代表。 桂冠诗人实际上是政治诗人,歌颂国王,有时还要为政治辩护。天启诗人实际上是宗教诗人,歌颂天国,上帝,颂扬宗教的生活教义。桂冠是国王赐予的,天启是神赋予的。一个是地上的统治者,管活着的世界。另外一个是天上的统治者,管死后的世界。这样的诗人身份,真是很有深意呀。 天启的意思是接受了神的启示,实际上就是代神说话,神在人间的代言人。这就是为什么纪伯伦的这本诗集叫《先知》的原因,他是自认为接受了天启,要在人间颂扬上帝精神的人。 历史最厉害的天启诗人,大抵要数古犹太教希伯来人的《圣经•诗篇》的作者,印度婆罗门教的《薄珈梵歌》的作者,和伊斯兰教的默罕默德的《古兰经》。前两部经典的作者都没留下姓名,唯有《古兰经》留下了默罕默德的名字。这几部宗教诗歌,都很经典。默罕默德的整部《古兰经》,更都是一部洋洋大观,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了不起的天启诗篇。 纪伯伦是伊斯兰教信徒,因此他的作品,也就不可避免的打上伊斯兰教的教义属性。天启诗人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以诗歌的形式,传递上帝的旨意。 在《先知》中,纪伯伦拟订的先知名字叫“穆斯塔法”,一个伊斯兰人常用的名字。在“道别”一章中,诗人借先知的嘴,说了一段独白: “穆斯塔法说:谈话的是我吗?我不也是一位听众吗?” 穆斯塔法不承认说出整本《先知》诗篇的是自己,说自己也是一位“听众”。“听”谁的?诗人纪伯伦的。就是说纪伯伦本人就是“先知”,天启诗人的身份在此确立。但是作为天启诗人,作者自己其实也不过是一位“听众”。“听”谁的?真主安拉,也就是上帝的。真正在说话的是上帝,不过是借用了纪伯伦的嘴,纪伯伦又借用了穆斯塔法的嘴。穆斯塔法,纪伯伦,上帝,这是天启诗人的三位一体。表达和传递的,就是圣灵的精神,也就是神意。 既然是天启诗篇,自然就不出宗教意义上的诠释和对于世人的道德规劝。读一部美妙的散文诗,同时从中还能领略到天启教义的精神,说起来,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纪伯伦的语言优美,思想澄澈。整部《先知》,有如一面纯净的湖。湖面静水微澜,湖边生机盎然,湖水如丝绸微微起伏,有时倒映着日光,云彩,有时漂浮月色和繁星。 经典的语句当然是不少的,很值得咀嚼回味,比如开篇说: “谁能够与自己的痛苦和孤寂毫无遗憾地分手呢?” 这样深刻精确的生命感悟,真要使人不禁灵魂为之一颤了。是呀,世人都讨厌痛苦和孤寂,然而谁又能毫无遗憾的和自己的痛苦与孤寂分手呢?一个人,真与自己的痛苦和孤寂分了手,他还剩下什么呢?也就无所谓快乐了吧,幸福了吧。 诗人对于“爱”的诠释也很有意思,他说: “爱为你们戴上冠冕的同时,也会把你们钉在十字架上。” “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心中”,而要说“我在上帝心中”……爱除了实现自我,别无所求。” 这一段对于爱的颂赞,和《圣经•哥林多前书》真是交相辉映,各自灿烂呀。《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说: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久不止息。” “论孩子”一篇也很充满现代教育意义,他说: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而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儿女。他们借你们来到世上,却并非来自你们,他们虽与你们一起生活,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 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 这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强调平等精神的天启教义,跟现代儿童教育所要求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不仅毫无扞格,反而可谓是相得益彰。 谈到“宰牲”时,诗人说: “宰牲时,心里要对它说:宰杀你的权力,同样也将把我宰杀;我的命运与你相同,都要走向死亡。” 这里充满了宗教意义上的忏悔精神,那些虐待动物的人们,读到这样的篇章时,想必多少也会有一些触动吧。而通过诗篇,触动人的灵魂,唤醒人的忏悔意识,正是天启诗人的意义所在。 诗人对于“朋友”的诠释尤其深得我心,他说: “因为朋友的可爱之处在于,当他不在之时,你会觉得友谊更加清新,这正如登山者在谷地里望山峰,山峰显得更加分明。除了加深神交之外,不要对友谊抱别的目的。” “不要对友谊抱别的目的”,真有醍醐灌顶之感。当今时代的友谊,实在是功利气息太重。所以人与人的交往,那种心灵层次的朋友,是多么稀少而又珍贵呀。 《先知》这样的诗篇,值得喧嚣时代的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用一杯咖啡,一杯茶的时间,细细的去品味,去感受空灵的天启生活境界。 2019-9-9 big-thumbnail-1567774166331-8f7f87896b0507dc87adcd527a37ebaa.jpg big-thumbnail-1567773987206-fa07021fb8afa823c86ac4a434502aeb.jpg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Daisy
    推荐

    初读时,因为其叙述方式,有比较强烈的宗教文献的感觉,略微有些晦涩,但其中一些故事与对话,却确实发人深省。 人的一生里,时刻都在被爱与欲充斥着,人们也需要学习,需要劳作。人们追求幸福,却也被绝望包裹,人们相信神明,同时也更偏心于自我。疯子是否真的是疯子,傻子又到底是不是真的傻?人生里到底该追求些什么又该放弃些什么,这个世界到底是疯狂的还是规矩的,似乎每一分钟都有不同的选择将面对。可生活里,我们并不会真的什么契机被告知,一切将如何抉择,如何思考。 而这一切的选择,究其原因,似乎是生而为人,便会本能地想要追寻一种和谐的幸福感。而我想,所谓追求“幸福”,大概与人为善是根本;然后是带着爱意地去学习,去工作,去感知这个世界;并且,去尝试自控,人的欲望无边无际,但事物总有正反两面,给予最深吸引力的也终究会给予最多的迷惘。但仅有这些似乎又让我觉得不够,日子里,还需要有一道光,它是人一生渴求成为的模样和追逐的云雀,它与你有关,也和你无关,它关乎于未来,也关乎于现在,在你尝试去触摸它的过程里,它便给你带去了光与热,让人在黑夜里也不会看到恐惧。 生命与宇宙皆不可预测,过好每一天,便是自己能给自己最好的答案。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富贵闲人
    推荐

    读《先知》,仿佛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跟我们叙述人生的大小事件,虑无不周;告诫我们人生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人应该坚持的底线和原则;一位充满智慧的哲人在用通俗而优美的文字,简单而又亲民的话题,朴素而又真实的情感在传达人生的真理,生活中出真知,真知中传播爱;在物质日益丰富但精神日益匮乏的今日,犹如一盏明灯,宛如一缕微风轻轻拂过,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如丝如缕的做人箴言仿佛就在眼前和耳边,时刻警惕着感染着我们。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赵祥亦
    推荐

    传说有智慧神可令世人充满智慧,有乐喜神可令世人快乐自在,在世人常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之对乐喜神甚为崇拜,而对智慧神则知之甚少,因智慧,快乐,皆为心,快乐则在表面,智慧则需思考所得。 故乐喜神得意扬扬,意吾能让世人呼之即来,俯首帖耳,智慧神则笑看世人,智者终为少数,为世皆知,此日天帝传二神行事。 若久载,二神归来,见快乐之人为世事所某,不得其乐,徒费光阴,耗时耗心,而无快乐,为生活而疲劳奔波。 智慧之人,常思考,不以诱惑而动,自得其乐,纵短暂岁月思劳心疲,可未来则养尊处优,逍遥于世,而快乐之人,贪图享乐,以诱惑深陷其中,为短暂岁月,使未来岁月在无其乐。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文盲
    推荐

    “喂,我的朋友,请不要相信我的言谈话语,莫相信我的所作所为。因为我的谈话,不过是你的思想的回声;我的作为,不过是你的希望的幻影。”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哄哄
    推荐

    我们走的太远 ,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岂止如此,我们甚至走的太快,忘了我们什么时候在岔路口时选择了左转,为什么左转以及左转之前陪着我们的身影为何许人。我们将生活囫囵吞枣地咽下,在孤独和觉醒间恍惚,不识灵与肉……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