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きん
    推荐

    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结果是易于灭亡的,作为整体却具有永生的幻想。而美学典范金阁是永恒的象征,但飘荡着毁灭的可能性。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夜,沟口决定残暴起来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山河故人
    推荐

    金阁代表极致的美,也是沟口至高道德的化身,甚至盖过了亲情伦理。求而不得的美成为执着的苦。自卑情结,失去继承资格,目睹生命的消失和人世的丑恶,他选择以美的毁灭来改变世界和寻求解放。美者死,丑者生。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陈巴蒂
    推荐

    除了讨论美的哲学存在,我读出了善良学生被不良少年带跑偏直至彻底荒废的味道!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马昕
    推荐

    沟口追求的或许是绝对的美,他的信念建立在“金阁是绝对的美”之上,所以金阁相关的一切都该是美的。可金阁寺内的他本人,他的老师住持,朋友柏木和鹤川,乃至整个外界社会,都注定无法如他所愿。沟口焚烧金阁,可能恰如书中那句:“为了我能真正面向太阳,世界必须灭亡”。 就像南泉斩猫那样,为了心中的太阳,他用火斩杀了他的世界。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QE D
    推荐

    看的第一本三岛的书是潮骚,与那篇全文积极明媚的文风相比,金阁寺确实多了些阴翳,但和潮骚一样不变的还是文字极度的美感,感慨三岛笔力,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场景。但看完后觉得我还是不适合这种类型,极度的华美,也极度的颓丧。美即枷锁,人们总是追求美,也在被美绑架,直到窒息。人们用创造出的实物美来印证自己的永恒,可美下人又无法遏制自己的恶,因为美的地位那么高,不容玷污又确被玷污,让美真正永恒,打破他。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Maggie
    推荐

    这就是极端的悲观主义了,爱之杀之。 为了避免幻灭,有的人选择和不完美的世界一同陷入泥沼,有的人选择从一开始就不去有抱有完美的幻想避开汹涌激烈的感情。而有的人却会选择一次次制造神话并予以寄托,最后亲手毁掉它。 小和尚和《局外人》摩尔所一样空虚厌世,不同的摩尔所只想放弃自己,小和尚却更黑暗阴郁,主动追求不幸与毁灭。 少年时一同修行的鹤山,纯洁无暇光明豁达,与和尚黑暗的内心世界不相容,继而猝然死亡。 柏木外表丑陋内心邪恶,一步一步的催化了男主走向虚无邪恶,连同男主心中两段对于美好神圣的记忆,也被柏木无情的打破,将男主彻底推入深渊.. 最初,令男主领略到美和爱的有为子和情人仓促殉情,死亡才使她成为完美无缺的存在。 失去有为子之后,再次作为心灵寄托,并且成为极端的美的金阁寺,男主却决定亲自动手烧掉,只是为了避免再次迎来幻灭。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hhois
    推荐

    我是金阁最忠实的信徒,我必将亲手烧毁高于我人生全部的美。 如果说,人世对沟口而言是从诞生起就充满混沌的钢索桥,而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混沌在成长中愈演愈烈相互纠缠,那么金阁就是早在“我”诞生以前就赋予我的使命。“我”视金阁为平行于我人生、甚至对立于人生之存在。“我”背离了所有人的世界,转投向孤独的独属于“我”的金阁。 有为子使“我”铭记了我眼中两个世界——即混沌不堪的彼端与至高纯美之我端——相互错乱之时产生的美,“我”在今后遇到的所有女子身上企图再现有为子,世界与世界的交错恰恰证明了世界本身的真实,人生由此诞生活的意义。 柏木与鹤川分别向“我”揭示了人世的暗与光。鹤川活着时,“我”在光暗之间来回摇摆。鹤川死了,“我”因祭奠醒悟,疏远了暗,却也永远错失了光。“我”开始走向“我”命中注定的唯一归宿,即 “烧毁金阁寺”。 “我”曾见过的,金刚院前的红叶林,一百五十级遍布苔藓的石阶,南禅寺女人莹白的乳,灰暗潮腥的海,庄严静美永恒不变的金阁,影影幢幢笼罩为一团黑暗的金阁,与最后那熊熊燃烧的火与烟,暗夜的天空中弥漫金沙,却唯独不能见金阁的形貌。 一切都是徒劳。徒劳又如何? “我”背负了一生金阁的诅咒,那是美的诅咒。烧毁金阁的那一晚,“我”本想赴死,最终却决定活下去。 或许“我”意识到完成了金阁的宿命,“我”的人生将逐渐水落石出。 然而在燃烧的那一晚,一种证明已经完成。 “美是怨敌。”“人类这种mortal现象,是无法根绝的。金阁这种不灭的东西,反而能够使之消灭。” 南泉斩猫,永远斩之不尽。美滋生不尽,欲望争端不尽。然而斩猫意味一种毁灭与推翻,斩即是一种反叛决心。 烧毁金阁寺,就是一场“我”对美的谋杀与和解。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SH同学
    推荐

    日本作家极力推崇美,芥川龙之介“为艺术而生”、三岛由纪夫“美高于一切”,美的东西自然应该被人追捧,却偏偏碰上时间的丑恶,如同烟花落在尘埃里,转瞬即逝。我因为金阁太美,所以想要毁掉它,人对于美的事物,要么占领要么毁灭。三岛先生笔下美的绚烂及湮灭,令人心醉。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中国结
    推荐

    日本昭和25年(1950年)7月2日凌晨,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鹿苑寺,也叫金阁寺,被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而被完全烧毁,连同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并被焚毁。 这名僧人原本想吃安眠药自尽,后面被救了下来。在问及缘由之后,他说道:“我嫉妒金阁的美丽。”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借由这个事件,对这件事进行了再次创作。作者说,他写《金阁寺》,主要是想探讨罪犯的犯罪动机。而这本书也成了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获得了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这是一部描写一个人走向毁灭的心理独白,也是一部穷究美的灵魂之作。 当我合上书籍,我也不禁在想一个问题:这是对美的偏执?还是对美的毁灭呢? 01 曾经,美是生命的向往 本书的主角沟口,是一个天生口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当时的社会中,他并没有得到他人同理心的照顾,反而是被人排挤,嫌弃。这一切,都在沟口的内心形成了一道道伤疤。 天生的体格不佳,再加口吃,让他的性格愈发地内敛,也在他和外界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他没法和身边的人进行正常平等的交流,这一切造就了他对周围的人的眼光异常敏感的内心。 虽然他和外界的交流不多,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却异常地丰富。他对着生活,对着周遭的一切,对着未来有着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幻想。用今天的话说,他出现了多重人格。这个特征在沟口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他性格中的矛盾。 即便周围的人对他如此不好,让他年纪轻轻便开始面对人性中的丑恶。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他对美的向往。比如,金阁寺,那个在他记事起便被赋予世界最美的存在。 正是对金阁寺美的向往,他一直相信,在这个世界的某处,有一个自身都无从知晓的使命在等着他。 他打从心里迷恋着金阁寺,崇拜着金阁寺,甚至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要成为金阁寺的主人,与美同在。金阁寺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监督者,让他不做坏事,一直向前。甚至拒绝生命中那些不好的事情的影响。让他在内心出现邪恶念头的时候,产生了羞耻感。 后来,父亲引荐,把他带到金阁寺,成了金阁寺方丈的弟子。在他的心中,金阁寺依旧是威严,不可冒犯的存在。 如果,故事一直都是这样,金阁寺能够是沟口心中的金阁寺,那该多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世界变了?认知变了?还是我们自己变了? 02 绝美与丑陋的正面交锋 来到金阁寺之后,沟口遇见了生命中对他影响很深的两个人,鹤川和柏木。 对于鹤川,用沟口的话说,鹤川是活在阳光里的人,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的阴暗。他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少年沟口的心。 鹤川并不嫌弃沟口的口吃,让沟口感受到这人世间人性的温暖。因为沟口自己体格不佳,还有口吃。而书中鹤川的形象则是刚毅、阳光、纯粹,这让沟口相信幻想中的绝美在现实中是找得到实物对称的。他在这个世间还是有东西可以去相信的。 而柏木,是沟口上大学后才遇见的另一个同学。和沟口一样,柏木也有先天身体的缺陷。这让沟口觉得,在柏木面前,他们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被“美”拒绝的存在。沟口和他亲近,其实更是在寻找同类。 但是,在柏木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更多恶的成分。他阴郁、易怒、充满野心,同时也擅长欺骗。他企图推翻身体缺陷带给自己的羞耻感,他想掌握主动权,主动去疏远别人的权利。 书中的故事里,内翻足是柏木是身体缺陷,但是他却要那些身体健全的人,打从心里去迷恋他的缺陷。 作者借助“柏木”的做事方式,独白了沟口的内心想法。这也反映出他们的内心,其实已经滋养出一个极度完美的自我。 沟口在柏木的带领下,也开始自甘堕落过。一开始,在紧要关头,金阁寺总会出现在沟口的脑海里,让他没法堕落成为魔鬼。在美与丑的较量中,一开始是美占了上风。 只是,在沟口意识到,金阁寺在紧要关头出现他,让他没法堕落,甚至因此遭受周遭人的取笑,沟口内心滋生出想要控制金阁寺,毁掉金阁寺的念头。只是这个念头一开始只是念头。 后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了呢?是不是从沟口知道,鹤川的死是因为自杀呢,还是对母亲的彻底反抗,还是无意间看到住持师父嫖娼呢? 当生命中那些与光明连接的线被一条条剪断之后,沟口彻底堕落了。 03 是偏执?还是毁灭? 书籍的最后,便是沟口做了一直想做的事情,烧了金阁寺。在故事的结尾,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沟口当时的心理状态。 从迟疑、冲动、计划、实施、甚至到最后不惜一切,沟口完成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他亲手毁了那个一直被奉为最美的金阁寺。 可是,沟口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生命的蜕变。就像看完这本书的我,没有体会到那种历经千辛万苦,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反而是有了一种荒唐的感觉。 就像沟口他自己,在火烧金阁寺之后,他想到的给自己的善后之路就是吞食安眠药。如果真的是让一个人有突破性成长的实践,故事的最后应该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带到更光明的地方。 金阁寺,原本是美的存在。也是曾经多少岁月里,被世人当成信仰的来源。就像书中提到的观点,世界都是在变化的,人的认知也在变化。可是那些留下来的东西,也有着它的价值。 在人性方面,“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这两家观点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在鹤川身上,我们看到人性本善,我们在世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本恶。而在沟口和柏木身上,他们因为天生的缺陷,在他们寻求平等的道路上,遭遇了很多人的冷眼和鄙视。这让他们不相信善,这些都有人的演化规律。 三岛由纪夫说,写这本书是为了探讨犯罪的动机。这个动机,有社会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个人遭遇的因素,个人心理的因素等。所有的这些加起来,演化成了一种心理畸形,即我们经常听到的,得不到的东西,我就要毁掉它。又或者是因为自己本身的缺陷,结果反而对美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 沟口的悲剧,如果说要避免,好像没法避免。假如他的父亲一直都在,说不定可以让沟口在成长的道路上多几年的陪伴。待他慢慢长大后,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或许能够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个人物的命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年,日本社会背后一代人的思想状态。 当我们理想中的信仰和现实的故事不停地冲突,我们又该如何从中找到平衡,这也是这本书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奇妙策士
    推荐

    再读一遍,好像也没有多喜欢这本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美的执念渐渐淡化。(另:唐月梅的译本更美)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花发发
    推荐

    美丽与毁灭并存,残酷与牺牲同在,奉献与背叛共生。读了两遍,才明白为什么要一把火烧掉金阁寺[发呆]三岛由纪夫作品集阅读进度:2/16。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Vaka
    推荐

    美是认识还是实体?如果美是认识,南泉和尚为何斩猫,告诫「众生得道,它即得救,若不能得道,就把它斩杀。」美即无用,美的存在是人之妄念? 一切美、一切崇高、一切忠贞是否都伴随着毁灭?实体的毁灭使精神的美达到了永恒。美与恶相行共生,极善极恶在本质上趋于一致的纯洁。结局沟口被金阁拒绝入内,暗示从实体之美是通往不了精神的永生的,这是对悖德、悖道、悖现实的虚幻之美执念的沉思。 三岛笔下的人物是他的传音筒,他渴望传达,渴望证明自己的独特哲学观,「不被人理解是我唯一的骄傲」,甚至不惜用自毁达到目的,三岛用剖腹完成了他美学观的最后一步实践。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THEO-shan
    推荐

    还是有些文化上的壁垒,不大能理解三岛这种描写的意义。感觉整部小说都挺意识流的,翻来覆去只说了主人公沟口之所以要烧毁金阁寺的原因。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初看惊艳,却也禁不住全本书都是这一种风格,读到最后直接视觉疲劳了。 我认为金阁更像是一种隐喻——美的象征。沟口从小因为口吃、相貌丑陋而自卑,在现实社会中缺乏成就感,从而渴望通过精神领域(追求至美)来慰藉自己。因此,父亲口中美丽的金阁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 在见到金阁寺之后,他发现理想中和现实中的金阁寺有偏差,却在偏差中更加痴迷金阁寺。金阁寺面临着被战争摧残的危险,让他觉得自己与金阁更加亲近。当战争结束,金阁又变成高高在上的神圣之物,不可触及。 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寺院主持和他身边的两个朋友,都与他的心理和遭遇形成对照。鹤川善良单纯、堪称完美,不需要金阁的慰藉。跟沟口同样残缺的柏木直面自己的缺陷,把缺陷当作武器,去掠夺和践踏美。主持拥有金阁寺,却更留恋烟花柳巷,不可托付。 沟口原想通过接近主持而继承金阁寺,达到追求美的巅峰,但是主持的堕落让他厌恶,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主持的认可。既然得不到,那就毁灭。他通过火烧金阁最终追寻到美,获得了活下去的动力。 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读懂了故事里的人和事,理解沟口的动机却不能苟同。我依然对通过摧毁获得来的生存的力量存有怀疑,认为这不是维持生命长久有用的方式。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Feisty fawn
    推荐

    不仅是三岛,还有译者也太厉害了! 金阁寺的美是庄重的,它自身所带的光芒是极其耀眼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透过三岛的文字,我窥探到了金阁的美,金阁的辉煌与闪耀,无不令人臣服。 三岛很细腻地从两个角度描写金阁寺的美。书中前半部分对金阁寺的描写像是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的金阁寺,而后半部分像是金阁寺的影子,是乌云密布下的金阁寺。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风飞君
    推荐

    怎么会有如此美而折磨的文字,让每一帧如现眼前的精巧美景与毁灭式的黑暗情绪纠缠胶结在一起,最终只能以,也必然以,烈焰吞噬一切。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