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mio
    推荐

    李香君血画桃花一举今我想到尤三姐自刎的那句诗: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可转念一想,红是美人之血,又何曾不是“忠”臣之血;玉山是美人之躯,有未尝不是那大好河山。 覆巢之下无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儿女私情只能抛之脑后。曾经喜结连理的盛况终沦为南北两分的空念。正应了那: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只是结尾读来到底意难平。张薇之骂确乎有理,然则为斩情根就此消极避世,不思为国。空留余恨。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棂絮
    推荐

    孔尚任真用典狂人,《桃花扇》实亡国悲歌。《桃花扇》其实挺颠覆传统剧作的,男女主角并无主角光环,结局的相见即永别也不是大团圆。它绝不是单纯的爱情剧,相反它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与其说是侯李的故事,不如说是末世群像。宏大的历史背景铺开成为画卷底色,所有人物的活跃和挣扎左不过蚍蜉撼树。南明朝廷的故事,让剧中人和戏外人都清楚地认识到明朝实在是气数已尽,不可能再中兴了。作者无数次把南明朝廷比作六朝(尤其南朝),但实际上前者又怎能和六朝相比呢?不止弘光无法与司马睿相比;马、阮更无法与王谢相提并论;他们妄图偏安,却连一时也难保。怪道人们一般都认为明朝最后一帝是崇祯而并不承认南明。南明是这个朝代的遗民最后的挣扎、信仰的寄托,却被证明是痴人说梦罢了。诸事皆幻灭。于是信仰破灭的人们再无意于世事了,他们走向了避世,将希望投向了传说中的桃花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出世意味,既无力救亡,又不仕新朝,勘破红尘、渔樵江渚、寻仙问道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只是心中将永远怀着一丝惘然与寂寥了。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小辰儿
    推荐

    读完《桃花扇》,让人感受到在历史的、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命运是不能自己主宰的。即使是美丽如花的爱情,也不能因为男女双方的坚贞就有美满的结局。恰恰相反,当国破之日,即是家亡之时。剧中侯李爱情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政治色彩,随着南明政治风云变幻而飘零不定。《桃花扇》以勇敢的写实精神,将爱情置于残酷的政治斗争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变迁之中,以悲剧结局,体现了“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引发人们在进行历史的审视。 作者对于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成功,尤其是对于书中那些历来被视为下九流的戏子唱客的称赞,他们仗义执言。在最危险的时刻站出来。他们重情重义,彼此惺惺相惜,相互扶持。令人动容。 我们在读《桃花扇》时,绝对不能只把他当作爱情戏剧来看,不能只看到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而更应该注意爱情之后的各种因素,最主要的是国家兴亡之感,“国家不在,爱情又何在”。要注意到它特殊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更要看到作者的思想转变,侯李最后双双入道是为什么?作者想通过这说明什么?我们都应该注意到。长久以来,对《桃花扇》爱情因素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我们在读时要结合前人的知识成果,并且善于发现爱情背后深层次的知识,方能更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静候春风沐暖阳
    推荐

    读完竟不知道说什么,两人分别后一直互相找寻,相见后却只被张薇几句话,就掐灭爱情的火种。这确实不单纯是才子佳人的情爱故事,当然侯方域也算不得才子,才行德浅,香君更甚佳人,深明大义。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卢兴轩
    推荐

    一对才子佳人的离合故事,一出南明弘光政权兴亡的时代悲歌。不愧是经典!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言兑
    推荐

    或许现实就停在了“此去相见未可期”,只是还想再见一面,让遗憾不过于遗憾。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随行
    推荐

    看似是写乱世下的爱情,爱情着墨不多,乱世一览无遗。书中人物很多,虽然没有很明显的个性特征,但在国破家亡的苍凉基调下,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飘零、无奈的底色。史可法、左良玉之辈,忠心耿耿、能择贤主,他们死的悲壮,应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亡是一群人的过错,他们却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生逢乱世,大明气数已尽,底层官兵老百姓要为自己图谋,哪管什么国家大义?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若是太平盛世,谁不想做建功立业的良将? 柳敬亭、苏昆生等人既有隐士的漠不关心、看破红尘,又有携手共进、互帮互助的人情味,在候方域和李香君有难时,挺身而出,照顾小辈。 大明终究是亡了,人心无法安稳,二人的爱情兜兜转转还是没有结果,又添了一分乱世的伤感。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诗酒趁年华
    推荐

    动荡的时局,无人可幸免 如有机会,希望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听这一曲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星辰@FJJZ
    推荐

    孔尚任先生以侯方域和李香君二人的爱情线来书写一个朝代的灭亡,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后朝代的消亡也不禁引发人的思考🤔……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Rebelle
    推荐

    《桃花扇》,一部描写明亡前后社会众生相的昆曲戏本,对于了解戏曲知识和明末历史很有裨益,读后对于乱世人生和亡国之悲有了更深的体悟。曲词本身有很多典故,没有一定文史知识的人读起来会有难度,幸亏校注者有精准的注释,让人一目了然。或许曲本的精华全在于唱词,而我第一次读更专注的是情节和人物。期待有一天能实地听赏昆曲《桃花扇》,真正体会集人物、情节、曲词、唱功等于一体的昆曲《桃花扇》的美妙。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止水
    推荐

    并没有多喜欢《桃花扇》的故事,许是早年在乱七八糟的野史和诗赏中看多了李香君侯生的影子。关于李香君侯生的爱情,唯一能触到我的,只有道具,也就是那把染血的桃花扇。《绿珠篇》的绿珠与石崇,《章台柳》的韩翃与柳氏,再添上一对柳如是与钱谦益,前两者是乱世巧取豪夺拆散苦鸳鸯,后者是家国天下的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怎么看怎么像换汤不换药的同一副骨头架子。           《桃花扇》里最引人入胜的表达,该是时代洪流之下,个人命运与整体命运的统一。《桃花扇》里,所有试图挽回一线生机的尝试和努力,以及所有人的命运,都化归衰微、破败、消亡,故事分支最终都归向同一个指向:分崩离析的乱世之中,个人难以保全的终极命运。朝代更迭如同四季轮回一样循环有序,个人命运在历史进程中微若裹挟于宇宙洪荒里的介子。很历史唯物主义的主旨。 故事的结尾处,那些指向光的幻想最终破灭,余下的人像是生命力燃尽的飞蛾抱残守缺开始半生踽踽独行。出于浮世,归入大荒。 想到《红楼梦》结尾处,贾政寒雪天遇皈依后的宝玉一行,听其作歌: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如此想来,从【繁华归于破败;日渐式微的整体命运与个体命运】的角度上看。二者内涵是一致的。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一致的。想来这种思考也该是当时时代社会现实的产物。        其次,从戏剧角色上看,在角色塑造方面,《桃花扇》的人物是立体而富有层次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性格特质可以整体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这才是符合现实的。人性中本就存在着不能见于光的部分,正直的底色之下可以有怯弱和私心,忠诚的底色之下可以有愚昧和无知,奸诈的底色之下,也可以有不忍和苦衷。在多集美貌才华善良骨气于一身的才子佳人,兼忠义智谋胆识胸襟于一体的王侯将相里,已是难得了。非黑即白的脸谱化人物就失了真。 bug吐槽一下,《桃花扇》的结局转得可真快呀,尤其是李香君与侯生双双入道,前面还死生契阔恨不能相见,因几句江山难续何以家为的点拨,就茅塞顿开。这种几句话四两拨千斤就转变人生选择的梗,也就中国古代文人弄得出来。😪😪 另,才子佳人、闲愁琐思虽然少but明显比势力角逐、恢宏战场写得6不知道是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Coco
    推荐

    乱离时总起兴亡感。无怪同属明末清初的南洪(昇)北孔(尚任)都要借史咏怀,这不单是两人的感慨,更是一代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这份感情太重了,于是《桃花扇》终于不再以爱情为主题,歌儿舞女亦是文士姿态,于文臣武将更有情有义;这份感情又太轻了,轻到只能寄托于梨园、山林,沦为普通人茶余饭后的闲话谈资。 如果说《桃》有一点点不足之处,那应该就是它太过于完美了。无论是人物、结构、情节还是曲调的设置,都太过于对称而显得正统有余,情趣不足。就好像结尾的归隐,这是孔的理想主义,却显然是他无法到达的桃源梦,不是真正的洒脱。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爱斯特拉冈
    推荐

    认认真真读完了,还蛮有收获。 第一,是它不同于唐传奇、宋话本和其他的明清戏曲,它的结局并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个结局妙极。如果爱情圆满反而会减弱现实残酷的气氛。 第二,虽然桃花扇是香君和侯生的定情信物,但全剧并不是专讲爱情,更像是借爱情写历史、写政治。从篇幅上也可以看出,真正写两人爱情的章节并不多,更多的是军队、官场。 第三,曲文写的真的好。第一次一字一句读完戏曲本子,发现这不就是现在所说的音乐剧吗?!但中国的戏曲更注重写意,而现在所说的音乐剧更多是写实。从道具上就可看出——戏曲中,马可以用棍子表示,各种手势表达特定的情感,千军万马三四人就可以表达清楚了;而音乐剧里却尽力用真实的道具打造恢宏真实的故事场景。中国戏曲的写意性也决定了它不需要特别大的舞台和恢宏的道具,是很有中国古代特色的艺术。 第四,特别喜欢人物的亦正亦邪,十分真实。可能现在影视剧看多了,演员会在近镜头表现出自己的邪恶一面,好让观众明白他要使坏了。但真实生活里,坏人并不会表现给你看,坏人也不是一直都是坏人。中国的戏曲在人物角色上就有定数,生旦净末丑各有寓意,这给了演员更正常的发挥空间,也让戏曲内容更贴近真实。就像《桃花扇里的杨文骢,时好时坏,但又性情所致,十分真实。 第五,全本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他们说话做事,各种戏剧转折全都有理有据,十分符合逻辑。而现在电视电影的编剧都不一定能做到。“逻辑”“转变”“冲突”这是十分难的,一个剧本如果做不好这三点,就会错漏百出。但《桃花扇》做的十分好。虽然人物有理想化,比如柳、昆二人无怨无悔帮助其他人物这么多,放在现在太不现实了,但对于人物本身设定的性格来说,是毫无问题的。 至于缺点,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它每一折开头,是从人物自我介绍开始,中间也喜欢说出自己要做什么,比如“待我去问他来”“这就去...”,其实这就是个旁白的作用。现在的话剧基本避免这种表达,更多的是用肢体表达角色意向。但这是中国的戏曲,我也不该用西方的话剧审美去看待,戏曲和话剧各有各的魅力。 桃花扇,不愧是名篇👍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Silver
    推荐

    文辞精妙,典故繁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仅这一句,道尽世事沧桑。看似写公子美眷有情人,实则绘末世众生潦倒相,却原来都是“江自流,云自卷” 罢了。

  • 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大橘子
    推荐

    《桃花扇》描写了一个朝代的灭亡,造成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失,承担最后悲剧结局的也不是一个人,而面临悲剧命运进行抗争的也不只有一个人。所以,从悲剧主体来看,《桃花扇》的悲剧主体带有群体性的特征。它描写的是群体的悲剧。在个人与历史的对抗中,人的力量永远也无法最终战胜宇宙和历史,也永远都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所以,个人的毁灭是必然的。在揭示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果后,《桃花扇》所展示的实际上是在注定的悲剧结局下个人的命运史。剧中的人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作者原谅了他们的这些错误,而向更深的层次寻求原因。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桃花扇》是一部命运悲剧。人物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而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正如前所说,不是个人,也不再是社会,而是历史的必然的力量。 与主流的大团圆结局戏曲不同,《桃花扇》是少数能够将悲剧精神贯彻到底的作品之一。作者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如意,但并没有企图掩饰或弥合这种不如意,作者与处于其中的悲剧人物一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性事件,是否有一个可以指向完美的解决办法,到了戏曲结尾,作者没有而且似乎也不愿意再为这些不幸的人物寻找出路了,他通过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更加清晰和残忍地向人们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对立和分裂,并且,这种对立和分裂是无法弥合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