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推荐

    这本读完,深刻感受到不愧为将哲学称作尼采之前和尼采之后的尼采,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一铲一铲掘出了希望的光芒。从狄俄尼索斯和阿波罗的对比,到苏格拉底、康德、叔本华,通过诗一样的语言,不止绘制了悲剧的历史画卷,更照射出人之为人的金子般品性。后半篇虽说在说叔本华,但其实是说尼采自己,分层次阐述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也更明确了哲学对人类社会的深层意义。 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自己某些时候更像一个掘墓者,挖掘着这些伟人的残骸,并悬挂在身上。这些尸骨是纪念品吗,是炫耀物吗,还是奢侈的、臃肿的商品。我不愿他们被埋没,但想取出时,其微光还是被这世界的黑幕蒙蔽,以至于成了坠坠的笑料,而另一部分,绝大的部分,终因为懦弱胆小而被雪藏。 想起了阿德勒,那份对存在的坚定和被讨厌的勇气,真希望可以每时每刻做到那样。

  •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Serendipity
    推荐

    尼采是精神领域的巨人。从书中可以看出加缪深受尼采的影响。 阿波罗(日神)的造型艺术,狄俄尼索斯(酒神)的音乐艺术,悲剧的关照。

  •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向鱼问水
    推荐

    尼采之书,其思想的大胆与狂热,其文字带来的审美愉悦,是最直观的,读起来酣畅淋漓。就像他在《瓦格纳在拜洛伊特》结尾引用的话,“在最动人的沉思的幸福中交织着晚夏的深深的悲哀,所有的性灵静静地笼罩在昏黄的暮色中”,就是这种感觉。 这本书读第一遍,就好像是一嘴吃下一颗小王子的星星那么大的糖果,整个人都被挤得满满的。于是,你不得不一点一点地舔,但正是因为这样一点一点地舔,反而得到了一圈一圈的甜——像流星纷纷坠入大海里散出的涟漪那样一圈一圈的甜。 读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书时,那种痛并快乐着的颤栗感,总是能让人欲罢不能。 另外,尼采书里经常提到和引用的人:音乐家瓦格纳,诗人式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叔本华,歌德和他的“浮士德”。 此书第一部分《悲剧的诞生》是主体,讲古希腊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以及它们与音乐、神话和悲剧的关系。另外,尼采还从希腊精神讲到德国精神,他的这种时代意识特别深刻。而且,尼采对悲剧的阐释在所有哲学家里是数一数二的,在古希腊。阿里斯托芬通过喜剧阐释过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也阐释过悲剧,但都没有尼采阐释那么“乱花渐欲迷人眼”。 到了第二部分《瓦格纳在拜洛伊特》,以瓦格纳为对象,讲酒神艺术家。这一部分,尼采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现在,在语言没落的过程中,人成了词语的奴隶。在这种沉重的压迫之下,没有人再敢表现自己和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少有人能够在与“教育”的斗争中保持自己的个性。这种教育不是以引导人们清晰地感知和发现自己的需求为胜利,而是以把个人编进“清晰的概念”的网中为自己的成功。如果教育不能成功地把人变成正确感知的人,那么,教育他正确地思考和判断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讲尼采的精神偶像叔本华,开篇就让人呼吸困难。他说: 【有人问一个去过许多国家、游历过几大洲的旅行家,世人的共性是什么,他回答说,他们都有懒惰倾向。有些人觉得他还可以换一种更正确更有效的说法:他们都胆怯。他们躲藏在各种习俗和观点后面。】 这一次因疫情而来的漫长假期,对这两点的感触相当深刻。 所以,不疯魔不成活之人身上都有一种对懒惰和胆怯的反抗,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精神。 尼采所说的,叔本华成长过程中的四个危险,也很有意思。 第一,孤独。 第二,对真理的绝望。 第三,道德与智性的僵化,即到了某一高度后,他渴望作为圣人和天才获得新生的愿望无法实现,也就是人力之有限与追求之无限间的矛盾永不能调和。 第四,一个生命的改革家同一个哲学家,即生命的判官,在自己身上展开了搏斗。 尼采说叔本华“力图克服的,是时代中那些有碍于他成为伟大——对他而言,这意味着成为自由而完整的自我——的因素。”叔本华通过征服了自己身上的时代,“从而净化并且治愈了他的天性,重新恢复了那属于他的纯洁和健康。” 之后,尼采强调,“只有将来自性格与来自时代的危险区分开来,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叔本华的天性所具有的楷模意义和教育意义。我们就想象哲学家注视着存在:他想重新确定其价值。因为,一切伟大的思想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作为立法者,确立万物的尺度,价值,分量。” 尼采认为,通过以下几个因素,真正的哲学天才在自己身上征服时代: 无拘无束的汉子气概,很早就有人性认识,没接受学者教育,不受爱国激情的钳制,无生计压力,和国家了无干系——总之是自由,永远的自由:希腊哲学家所赖以成长的,是同样一种奇妙而危险的因素。 其中,无生计压力这点是真的有意思。 还有,尼采认为某些学者是科学的仆人,并分析了这类学者的十三种品性: 第一种品性是方正品性和简单的感觉。 第二种品性是近距离的洞察力,与之相应的是他在观察远处和普遍事物时的严重近视。 第三种品性是在好恶方面表现出的冷静和平庸的天性。 第四种品性是感情贫乏,生性沉闷,他甚至能够做活体解剖。 第五种品性是自我评价甚低,也就是谦虚。 第六种品性是对教师和领路人的忠诚。 第七种品性是因循守旧,以及一种无思想根基,纯粹植根于既有习惯的真理观。 第八种品性是躲避无聊。真正的思想家企盼闲暇,一般学者却避之不及,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打发闲暇。 第九种品性是挣饭碗。 第十种品性是尊敬其他学者,害怕遭人蔑视。 第十一种品性是虚荣。 第十二种品性是游戏冲动。这类学者的乐趣就是在科学中寻找绳结并慢慢解开。对于这项活动,他不能太用功,否则会失去游戏感。因此,他并不往深处钻,可他常常发现挣饭碗的学者们鼓着眼睛,费力搜寻也见不着的一些东西。 第十三种品性是光有正义冲动,而无正义行为。 这么一看,尼采跑到现在的大学里来,可能要英年早逝。。

  •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赵祥亦
    推荐

    一个事件的伟大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是完成此举之人的伟大,二是经历此举之人的伟大。

  •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阿拉丁
    推荐

    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悲剧的诞生》(1871年),《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1874年),《瓦格纳在拜罗伊特》(1875-1876年)。商务印书馆孙周兴版本则没有收录后两部分。 尼采的思想受到瓦格纳和叔本华影响很大,甚至说有决定性的影响。编者这样做,确实也有可取之处。理解了叔本华,理解了瓦格纳,那《悲剧的诞生》基本就再无秘密可言。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禁莞尔。叔本华是名副其实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教育家却有点勉为其难。他在柏林大学做编外无薪的哲学教授,听课学生门可罗雀,最后不得不挂靴而去。但尼采偏偏要说他是大教育家,其实是寄予了一个任务,“孕育”。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女人的天职是“生出超人”,结婚的目的是“生出超人”,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当然也有天职(虽然其时叔本华已亡故),哲学思想天职:孕育出超人。 尼采将瓦格纳解剖,看到了他的精神内在,幻化出了希腊神话形象“酒神”,而叔本华,自然是那阿波罗,《悲剧的诞生》,其实就是将瓦格纳和叔本华神话处理后的结果和升华。明白了这个思路,那看明白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和《瓦格纳在拜罗伊特》,自然也就看明白了《悲剧的诞生》,虽然《悲剧的诞生》成书时间要早于前两者。 这是这个漓江版本最大的成功之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