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没有很崇高的理想,我所想的不过是捡着生活的六便士,偶尔抬头看一眼月亮。
终于将《月亮与六便士》读完。 在读的过程中始终犹豫不决,有所感触想要写些什么又始终无法落笔,因为我完全不知道对于斯特里克兰究竟应持怎样的情感偏向:是对他的为人处事心怀鄙夷加以漠视,还是对他展现出的艺术才华和怪癖个性同情有加理应珍视? 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我始终在这种评价和判断的天平两端摇摆不定。直至我将小说读完再回到开头导读,认真读过,终于明白,我的一切犹疑皆是徒劳。 诚如译者李继宏在导读中持有的观点:大多数人将斯特里克兰视为小说主人公,其实是一种误读。也许这个观点会让大多数人大跌眼镜,包括我。然而重读第二遍故事,我们会发现小说始终是以第一人称在叙述,“我”无处不在,贯穿始终。而斯特里克兰,只是作为“我”与他的接触、相处观察、道听途说进行描述,而其中的真实性,特别是斯特里克兰抵达塔希提岛之后的生活,谁知又有几分? “我”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冷静描述,而对于斯特里克兰,除却因为某些情感引起的自然反应,“我”并不对他作出任何道德判断。正如《圣经》所言: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天上的月亮”和“脚下的六便士”,孰优孰劣?谁都无法给出答案。答案自在人心。 联系毛姆生平经历,他取了“天上的月亮”还是“脚下的六便士”?仍是无解的答案。早年父亲巴黎亡故使他过早失去家庭温暖,一心追随文学谬斯女神潜心写下无数作品却无人问津,身为同性恋者却迫于世俗压力娶了不爱的女子…成名后身价倍涨,锦衣玉食一掷千金,周游列国饱览湖光山色…将这些背景代入小说,也许可以看到其中有毛姆自己的很多影子。 小说最后以怀念“从前一个先令能买到十三只上等牡蛎的日子”戛然而止,也许昭示着毛姆内心的凄惶:阅尽世间一切繁华,最后都是荒芜,如《红楼梦》般“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从前的日子有简单的物质,便宜的物价,人情的温暖…他的内心,也许始终向着天上那一轮月亮…… 感谢80后译者李继宏高水平的翻译,字字句句读来,是一种愉悦美妙的精神享受。最初的十几章读的是纸质版傅惟慈译本,两相比较,个人感觉,李更胜一筹。只能感叹:后生可畏! ps:犹记当初去书店找李继宏译本,某个戴眼镜的脸圆圆的女店员找半天回答我没有,然后小眼睛一翻神秘兮兮对我说道:李继宏现在在圈子里名声很坏!… 好吧,再次引用《圣经》那句话结束本篇书评: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读书打卡#
毛姆在现实主义末期的坚持创造 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堪比21世纪初,海盗题材电影早已没落 因为加勒比海盗的逆袭,奠定了其在海盗题材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
满地都是便士,而你却选择仰望遥远的月亮... 在物质以基础的现实生活中,我想我们都不太会鼓励追求极致的梦想,诚然太极致的物质会让鄙夷,然则太放纵精神的诉求,会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或者说斯特克兰那种忘我的境界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也是令人惊叹与恐怖的,完全不顾世俗的极端行为给身边的亲人带去多少痛苦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那个老好人德克·斯特罗夫以及布兰琪本来过着平静生活,因为他的介入死的死伤的伤,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不折不扣的神经病……即使他死后被称作艺术家,作品受狂热追捧,我也不觉得他有什么伟大之处,就觉得他是个搅屎棍子,所到之处遍地狼藉。 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被他人渣行为给气的要放弃读下去…… 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努力让手里握着生活的便士,偶尔抬头看看星空看看月亮这就够了。 个人愚见[呲牙]
从表面上看,《月亮和六便士》讲述的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正如大多数读者所知道的,故事主角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生极落魄、死备哀荣的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尽管两者存在太多的差异(比如前者是英国人,后者则是法国人;前者从来没有“提起过风格和他大抵类似的画家,比如说塞尚或者梵高”,后者则与塞尚、梵高是颇有往来的朋友;前者死于麻风,后者死于梅毒),但相同的地方也很多:两人都曾在交易所卖过股票,都是人到中年方始立志献身艺术,都曾在潦倒不堪之际接受朋友的扶持、尔后竟和对方的妻子暗通款曲,也都曾远赴浩瀚大洋之中的塔希提并在该岛了却余生。总而言之,高更跌宕起伏的生平充当了素材,经过毛姆的艺术加工,在斯特里克兰身上统统得到合理的解释。 小说的背景全都设定在真实的地方,如伦敦、巴黎、马赛、塔希提等,书中关于这些地方的文字,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地理景观,均是现实的写照。描述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毅然舍弃舒适的中等阶层生活,甘愿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日子,在世人看来已经非常难以理解;他甚至还决绝地抛下妻儿、背叛朋友,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念更是十足的混蛋;但到最后,他却是一个得到作者和读者的同情、在艺术领域奏响凯歌的大英雄。在小说的第五十章,作者讲述了两名师出同门然而命运截然相反的医生的轶事:医术高超的亚伯拉罕听从内心的召唤,丢下伦敦的优职厚禄,到亚历山大港当了朴素的检疫员;技艺稍逊的卡迈克尔则幸运地顶替了亚伯拉罕留下的空缺,成为趾高气扬的社会名流。 作者在讲完这个与斯特里克兰的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故事之后,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这些拷问人生终极意义的难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小说的名字正好再现了两者之间的对立。两者都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六便士这种小面额的硬币代表着世俗的鸡虫得失与蝇头小利,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理应如何取舍,作者并无定论,只是谨慎地说: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了月亮。生活和艺术,总要追求一个,但不妨在迷茫的时候抬头仰望星空,一切都会淡然。
生前他受人唾弃,作品无人知晓、无人珍惜,死后声名远扬、流传百世。他的性格放荡不羁、傲慢无耻,但却对人生领悟透彻,赋予作品独特的灵魂。 他的一生,我看来成功没有标准,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作者告诉我们,人是带了很多个面具的生物。卑鄙和高尚、凶恶和仁慈、憎恨和爱恋是能够并存于同一颗人类的心灵的。 月亮与六便士你怎么选择?对我这种凡夫俗子而言,我找不到月亮,我还是好好的挣我六便士[捂脸][捂脸][捂脸]
毛姆的第二本小说。 说些与内容无关的废话。 首先是译者李继宏先生,翻译功底相当深厚,语言组织简练达意,译文流畅浑然天成,同时又有很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导读的剖析可谓一针见血,如果不读导读直接入手正文,前三章你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你体会不到作者的深意的。 然后,我怀疑作者毛姆同志,心里是不是住着一个小女人?我无法理解,一个大老爷们,他是如何将女人在感情里情绪的细微变化与心境的微妙转变拿捏得如此出神入化的,或许是与他gay的身份有关,或许是他在与女性“交手”过程中细心体察总结出的规律,他的眼光和文字一样毒辣。 最后,可能有点无厘头,这本书,治愈了我多日来的烦躁与焦虑,到此刻,只有平静与踏实,这样的感觉,久违了… 看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过平凡的生活吧。 中秋快乐,不止中秋,晚安~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书中主人公"背叛"了世俗,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并最终成功了的故事。他所求的也并非世人的认可,他仅仅是要表达,得到自己的认可。对身边的人都如此不近人情,也并不为自己的"没良心"而感到羞耻。虽然他成为了一个画画天才,实现了他的生命价值,但他的自由和成功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真的很难理解他这一自私行为。读完此书,不禁会去思考,如何在理想与生活之间取舍?才能两全其美的去生存? 书中主线,主要讲述了主人公 和三个不同女性之间的故事 1,思特里克兰 太太 她十分贤惠,管理家庭和孩子得心应手,旁人眼中是一位贤妻良母。然而,实质上这些是她向外人展现自己的幸福,是一种假象。对于丈夫的追求与理想她置之不顾,只是将丈夫视为养家糊口的供给者,来保障她与孩子的舒适生活。在特里克兰德眼中,她十分虚伪,这也是作者十分痛恨的女性形象。当丈夫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离家出走后,大家纷纷指责他缺乏家庭责任意识,对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表示同情。然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真实面目逐渐表现出来。对于丈夫的不辞而别,她十分气愤,气的是外界的流言蜚语使得她没有面子,于是她向外界编造散布丈夫婚外情与人私奔,从而博得大家的同情,她的眼泪与孩子也无法挽回追求理想的丈夫时,她感到十分绝望:如果是为情私奔,他终有一天会厌倦的,她会原谅他;如果真正为了理想,所有的一切就完了。她可以面对一个女人,却无法面对某一观念,她迅速变脸讲出了十分恶毒的话语。失去了丈夫,经济来源也失去了,她只得经营一家打字所来抚养孩子,而当孩子们长大了,她将打字所关掉却说自己是开着玩的。最后,当丈夫死后,对他的逝去一点也不难过,只将其视为一个可以炫耀的谈资,她虚伪的本性表露无遗。对于她的刻画,作者十分厌恶,也揭露了他不幸福婚姻中的妻子西莉。 反思,两个人的相处,懂往往比爱更重要。 2,布兰琪则表现地十分冷酷无耻。小说是这样描述地“我想她从来没爱过她的丈夫,我曾以为她爱,但那无非是女性对爱护和关怀的反应,绝大多数女人以为那就是爱。那是一种被动的感情,对任何男人都可以产生,就好像藤蔓,依附在任何树木上都能够生长。在世俗的人眼里,它是可取的,因为它会促使女孩嫁给想要她的男人,相信婚后能够日久生情。那种感情的成分很复杂,包括衣食无忧带来的满足,家财殷实激发的骄傲,受人爱慕引起的愉悦,以及之子于归造就的称心,只有徒慕虚荣的女人才会认为这样的感情也有高尚的价值。面对情欲的冲击,这种感情是毫无抵御之力的。” 当她爱上斯特里克兰后,她完全忘掉了道德伦常,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舍弃安稳的生活,抛弃了深爱她的善良丈夫,十分无情冷酷。当他创作完自己的画作、挣脱肉欲束缚后,马上便离开了布兰琪,他只是将爱情视为欲望发泄的工具,把她当做画画的模特,利用完以后,他将布兰琪描写为:“由于她头脑比较愚蠢、精神比较不正常的女人。”布兰琪义无反顾的付出换来的是这样一个结局。 反思,爱人七分,三分留给自己。一分用来反思与提升自己,一分用来给自己的生活,一分用来与对方保持距离。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爱人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样双方都不会觉得累,让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间,有进有退,才能维持一段婚姻的平衡,并非是布兰琪 极端天堂地狱式的玉石俱焚。 3,土著姑娘爱塔性格单纯、思想朴素,结婚后积极担负其了家庭的重担,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爱情中,对于自己心爱的男人毫无保留地付出。丈夫十分满意她:“对于我的工作,她重来不打扰……她会洗衣做饭,照顾孩子。我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是我要求的一个女人,她都会给我。” 爱塔不仅用心地为丈夫创设舒适、安心的家庭环境,而且还给予了自由的空间,在丈夫生病,她更是不离不弃。对于男人,她十分宽容,焕发着伟大的母性光辉。作者是喜欢爱塔这一类型的。(在毛姆8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由于身材矮小,严重口吃,毛姆的童年生活非常灰暗,这极大的打击了他的心灵,让其形成了内向、敏感,甚至孤僻的性格,因此他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像母亲一样,让他感到温暖与关爱的女人。毛姆没有在自己的婚姻中将理想的妻子找到,在书中塑造了理想的妻子形象,于是便有了爱塔。) 反思,她幸福吗?相信在那几年短暂的时光里,她是幸福的。但余生在现实与回忆的梦境中挣扎,还要带个娃,要靠什么生活呢?很难熬吧。 这以上三位女性的命运,2个守寡,一个自杀,很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千个人阅读后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大家拥有满满的六便士同时,天上还有一轮皎洁的满月
难道是时代不同了吗??这种男主人公实在是欣赏不来,看的气愤死了…… 稳定的收入,儿女双全的家庭,为何不好好经营呢?抛妻弃子,远走他乡,那当初为何还要组建家庭,结婚生子呢?这难道不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吗?妻儿就这样撒手不管不顾了吗?况且实现理想的道路又不是只有这一条?就非要孑然一身,才是不玷污艺术,对艺术的尊重吗?非要这样决绝吗?还有面对好友的妻子,中国还有句俗话“朋友妻不可欺”呢,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是没有把人家当做朋友吗?那为何还要麻烦人家?或许阅历不够吧,没准再过个几年,回过头,再重新读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吧……
周末起了两早,加班加点把这本书看完了。[玫瑰]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男主为了他的理想——画画,抛弃世俗,一心一意追求他的理想,他想要的生活,即使吃再多苦,受更多罪,甚至得了病瞎了眼睛,也阻挡不了他停止画画和对艺术的爱。他是用生命在画画,伟大的天才,敬佩。我们平庸之人其实也有理想,只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前怕狼后怕虎,太多束缚。最重要是有毅力,信心,坚持不懈。我相信你的理想离实现也就不远了。
最初看这本书很沉闷,就忍不住先看完最后一段堪称完美,读完心情还是很舒畅的,书中讲现实和理想主义价值观,男主角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关于精神与物质取于舍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长里面有血有肉,看得让人又哭又笑,笑自己还没有完全给世俗化了,哭自己六便土不多月亮又太遥远,唯有坚持理想在路上学会让自己生活中更快乐。
这段旅程结束了。随着2018,淹没在窗外的喧嚣中,埋藏在记忆的最深处。成为了一段回忆。思想的空洞和文字的匮乏,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写感想原本应该是漫长的告别,却成了无声的告别。 这或许是高更的故事,但肯定是毛姆对文字的掌舵,才有了斯特里克兰的传奇——一个凡人是如何撕掉所有的面具,摆脱世俗的约束,追求至高的灵魂,成神或者成魔的过程。 斯特里克兰是个可恶的人,但我依然认为他是伟大的。 斯特里克兰不是没有人性,恰恰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人性,但是他抛弃了人性。 伟大应该如何定义?斯特里克兰纯粹地追求艺术——他心目中的月亮,没有其他任何杂念,不带任何欲望。我认为这种纯粹是非人的,是伟大的。 《为奴十二年》中这样写到,那些黑人,在长期成为奴隶后,就不会为自己是奴隶而反抗,反而开始标榜自己是谁谁谁的奴隶而感到骄傲。我想,也许我们长久的成为了生活的奴隶,然后,反而为能成为生活的奴隶(优秀的生活奴隶)而感到骄傲,甚至勾心斗角,大打出手。 斯特里克兰首先摆脱了婚姻——抛妻弃子,丢掉了工作,然后出卖了友谊,斩断了情丝,在生命的最后,到达了灵魂的神殿。我并不赞成他的很多所作所为,应该说除了他的追求,他世俗的行为我都感到厌恶。我后来想,也许那些世俗,是他成就伟大道路上的荆棘,是摆脱生活这个奴隶主的反抗。所以他是伟大的。 文中的爱情 请把爱情给需要的人。爱情不是怜悯,不是依赖,更不是空虚,而是一种心灵的感应。斯特罗夫的爱,泛滥成灾,他怜悯这个世界,但是世界并不同情他。布兰琪的爱是无知的,为一个不爱的人自杀,简直幼稚。《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写到,一个女人为情自杀,是对一个男人最好的标榜。斯特里克兰太太的爱,虚荣。爱塔的爱,坚定不移,但一样无知。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伤害她,”他说,“但绝不能原谅男人为她做出牺牲。” 那种感情的成分很复杂,包括衣食无忧带来的满足,家财殷实激发的骄傲,受人爱慕引起的愉悦,以及之子于归造就的称心 我心目中爱情的幻影,泡汤了。 文中的友情 我非常倾佩作者,他总能和各式各样的人培养出友情,包括斯特里克兰。也许是因为作者也洞察人性,能够用最少的话语,披露最真的事实。人人都想找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朋友,作者正好是这样一位朋友,况且他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君子之交淡如水,各取所需。 “你大概很鄙视我吧?” “没有啦,”我赶紧回答,“我并不鄙视毒蛇,恰恰相反,我对他的思维过程很有兴趣。” “你对我的兴趣纯粹是职业上的?” “没错。” “你不鄙视我也是正常的。你这个人的性格也很讨厌。” “也许这正是你觉得跟我臭味相投的原因。”我反唇相讥。 文中的月亮 不只有斯特里克兰在追求月亮。船长(忘记名字)说:他和斯特里克兰一样,也是个艺术家,因为他追求生活的艺术。生活也是一弯圆月,还有其他。月亮是心,不是物。 我们的生活朴素而单纯。我们没有野心,就算有点骄傲,也是因为想起了自己双手创造的劳动成果。怨恨和我们无缘,妒忌也是。亲爱的先生啊,俗话说,劳动是光荣的,人们常说这是句空话,但对我来说,这句话蕴含着很重要的意义。我确实是个幸福的人。 纯粹的享受生活。 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忘记是谁曾经说过,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对灵魂是有好处的。说这话的显然是个聪明人,我一丝不苟地遵从他的建议,因为我每天早上都会起床,晚上也都会睡觉。 这是2018年的收官之书,收获丰富,但文字乏力。为2019续费,为2019加油。 2018.12.29
为了艺术,义无反顾。 抛妻别子,另觅出路。 他在世时,无人欣赏。 去逝之后,名声大噪!
不管在哪里,不要忘了捡起足以安身立命的六便士,也不要忘了即使跌到阴沟里也要笑着看月亮的洒脱和豪情。
天才难求,莫里斯.思特里克兰德用超强的意志突破技法的藩篱展现在他面前的,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世人无从知晓,在失明的两年里他独自沉浸其中只邀死神共享。世人皆蝼蚁,也如六便士,莫里斯是高悬的皓月,那么就让他始终如一唇边挂着讥嘲的笑容。施特略夫愿意为你放弃尊严,库特拉斯愿意为你走过山路弯弯,天知道还会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对他是怜悯其实是对星空那子然一身的仰慕?当混迹人群饮尽孤独,当心灵找到万籁俱寂的故乡,不曾有人为你欢呼,而你的发现之旅就在咫尺之遥,有热情就够了,何必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