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右月
    推荐

    我愿意当巴老的读者,做他的朋友。假使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再看好几遍的。这里的巴金给我的感觉不是文学常识里背的鲁巴茅郭老曹里的文学大师,而是一个朴实的老人,讲他的经历,顺便提些看法。而他又非常尊重那些听它讲故事的人,不强迫他们去接受什么,告诉他们想什么怎么想是自己的问题。 里面有些难过的事我是不愿意再看的,那些有过这样经历还愿意写下来的人,我想是值得尊敬的。我们不可以说历史失语,因为还是有这样的一群人在,他们见过历史,他们也反思历史。 最后是我的阅读想法,在看这本书时我也看了些其他的作品,但大都往后排了,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的不好,一是不同的书看到的是不同的思想,多了杂了思想就会在脑子里打架,我很受不了。二是出于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朴实在现在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这本书难得可贵,这书让我很安心。又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收藏了不少书,很多要不没看过,要不是逼自己看,这两者都很糟糕。我想起一位读友的话:看适合自己的书,你会有最好的思想交流。他说的真有道理。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의기***
    推荐

    作家真是深沉地热爱祖国和人民、敢说真话、工作勤恳、乐于奉献的人哪(。・ω・。)ノ♡!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
    推荐

    巴金老先生在白发之际,将半生沉重的箴言化为一篇篇随想,他坚持每天伏案写作,少则几十字,却从不间断,即使是在病重之际,也仍然将写作视为动力。        我们能在书中看到一段最真实的历史,那是让所有文学知识分子提起来就面红耳赤的难以遗忘的历史。我甚至羞愧于我直到大学才真正了解这段暗红色的、充满血腥味的文革历史。         在这段岁月中,许多默默耕耘的知识分子低下了头、弯下了腰,只为了保全性命以求希望;也有的绝不低头、挺直腰板,纵身一跃,留下一身傲骨。我无有资格评判,因为我没有经历过那种苦痛,我只能说,因为有那些挺过痛苦炮火、拿起纸笔的人,我们才得以为逝去的人正名,才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中那段飘摇脆弱岁月。        我们不能忘记,老舍、傅雷、胡风、以群,以及千千万万如同巴金先生一样,一直在坚持记录、揭示的人。历史中有文学,文学又何尝不是历史?        人非圣贤,即使是伟大的作家,也曾经在一段灰暗的历史中为了自保而批判他人,但正如他所说,“我写作就是为了说真话”,“说真话”,“自由”,活了几乎整个生命,“真话”成为他这本书最核心的思想,那是因为他曾经被迫“不真”过,牛棚中的一段段以泪洗面岁月,病重妻子的离去,亲朋好友在迫害中相继离世,这位老人,何尝不是经历了满满苦痛?而他在最后,却说自己没有资格“被原谅”,他将自己最深的伤疤揭开,留给读者批判,因为他敢于“说真话”,有了面对自己的勇气。          文革留下的后遗症,让他一次次在恐惧中醒来,一次次恐惧自己再次成为任人宰割的“牛”,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曾经在瞬间灰飞烟灭,在暴力中被击碎,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再度看到那种令人心碎的局面。         文革,让历史停滞,甚至倒退,多少性命毁于一旦,即使是沉默、忠厚的胡风也难逃一劫。建立专门的文革博物馆是巴金先生的心愿,我相信也是所有知识分子的心愿,我相信更应该是所有人的心愿。        坦然面对,承认自由,敢说真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犯罪少一点放纵,对文艺多一点宽容。         唯有如此,文化之脉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乐颜💛
    推荐

    留下来的那个,才是痛苦的存在。笔杆下封存着时代的记忆,这段历程,不可以被世人遗忘。 我始终相信文字的魅力,作品的渗透力量。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推荐

    巴金的主张说真话,不过能看出第一部的时候还没那么犀利,最后第五部的时候越来越深刻。文革过去四十多年了,那群红卫兵小将们也才六十多岁,不过我的印象中,总觉得这段历史很久很久了。不论读了多少伤痕文学,总觉得这段历史模糊,就像巴老期望的文革博物馆,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有官方的文革博物馆呢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OHH YANG
    推荐

    >> 她不讲一句漂亮的话,她用朴实的言行打动对方的心。 >> 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 梦的确是好梦,但梦醒之后,我反而感到了空虚。现在我才明白:还是少说空话、埋头实干的好。 >> 与其在死后怀念他,不如在生前爱护他。 >> 朋友间只有讲真话才能加深相互了解,加深友情。有些人过分重视礼貌,在朋友面前有话不讲,只高兴听别人的好话,看别人的笑脸,这样交不上好朋友。 >> 一个作家不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而是通过其他的社会活动同读者见面,一个作家的名字不署在自己的作品上,而经常出现在新闻中间,难怪读者们疑心他会干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 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实现民主的任务。一直到今天,我和人们接触,谈话,也看不出多少科学的精神,人们习惯了讲大话、讲空话、讲废话,只要长官点头,一切都没有问题。 >> 我想人都是要死的,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活着不能多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 不是为了报酬,是因为人活着需要多做工作,需要发散、消耗自己的精力。我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李建彬
    推荐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多见,不忍多见!!吾手写吾口,吾口表吾心,印在白纸上的黑字是永远揩不掉的,刻在时间裂缝上的创伤是永远值得铭记的!没有什么不可超越,时间自会答复一切,实际上,子孙后代才是我们人生际遇真正的裁判者。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卡哇伊也是1
    推荐

    老一辈人对于祖国的深切厚爱,对于自身的求全责备,虽九死其犹未悔。希望年轻一代牢记历史教训,还文艺以自由,爱国民如爱己。说真话,说感受;不从众,不伤害。共勉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Unicorn
    推荐

    拖拖拉拉,看了将近一个月,有的时候总会感觉这个老人在絮絮叨叨的讲着一段被大家有意识淡化,回避的历史,大家想要遗忘,可这位老人偏偏执着着,要写出自己在那个时代的感受,自己为了活下去而做过的错事,说真话是痛苦的,把不够完美的自己暴露在读者的面前亦需要很大的勇气。作者对于很多事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不得闲
    推荐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成都人?连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这本书,大概是老先生过世那一年应景买的吧。今日下午得空,本想粗略的翻一遍就束之高阁了,不曾想拿起来就不能放下。读老先生的书就好似听隔壁的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文章是不用技巧的,就是说真话,表达真感情,这也是他要载的“道”。这个“道”在明朝中后期由李贽发扬到了高潮,到清朝就没有了,五四复兴,到了文革又没有了,现在有没有呢?看看书店里摆在显眼处的畅销书就知道答案了。读到老先生悼念亡妻《怀念萧珊》时,泪水一而再夺眶而出,平复了两三次才读完。从古至今,未亡人悼念妻子的作品多了去了。“明月夜,短松岗”独自流泪的子赡,“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元稹,扶摸庭中枇杷树,概叹人已亡,所植树却“婷婷如盖”的归有光,还有《槐园梦忆》中思念亡妻思念故国的梁实秋......他们都写得太用力了,技巧用得太多,尤其是那个元稹,用情之深让衡塘退士叹之“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而元稹又是出名的花心,辜负了无数才颜俱佳的美人,其中就有成都人引以为傲的薛涛。沈复怀念芸娘的篇章也让人眼眶湿润,可内心总为芸娘不值。沈复算得上一个好情郎,却不是一个能担当的大丈夫,好父亲。而巴金笔下的萧珊“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温润如玉的女子忍受红卫兵铜钉皮带的抽打,只为挚爱的丈夫能少受罪。在老先生肉体和精神都遭到非人折磨的时候撒手人寰,她该有多少的不舍呀?还有她最爱的儿子当时也前途未卜,祸福不知。这样的爱恨情仇在历史长河中只是苍海一粟,可在任何一个普通人家里却是一辈子,甚至两辈子。老先生用不着力,素朴甚至有些啰嗦的文字表达着对亡妻的怀念,就像是隔壁插着氧气管颤巍巍的老者在向你絮絮叨叨。却让读者感到穿透纸背的伤心,唯有恸哭一场方能表达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Selene
    推荐

    巴金先生通过五集随想录来描述“文革”所带来的惨痛经历以及深刻剖析自己的一生。“文革”使中国倒退几十年,如果没有文革,肯定会有更多优秀作家带着更多优秀作品驰骋中国文坛,为中国文学以及其他领域带来飞速发展!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桂影自婵娟
    推荐

    没有多少价值,像老婆子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认知也肤浅,没有多少发自肺腑的感悟,靠名气强行硬凑文章,满篇的空话虚话,像小学生写检查的标准固化词藻,耐着性子读完的,实际根本不值得一读。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隆国东
    推荐

    “堆在我身上的头衔越多,我花在写作上的时间越少,我终于成了不需要作品的作家。”巴金晚年常发此叹,但实际上,不只是他,“郭茅巴老曹”解放后都没啥传世之作——鲁迅如果活得够久也一样。老舍《茶馆》应该算唯一例外,巴金《随想录》还差点。 差就差在时代局限性太强,经过三十年改造,巴金的思想性可想而知。他努力说的真话,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傻话,比如一切归罪于“四人帮”。纯粹从文章质量而言,这些随想远比不上周作人解放后在《亦报》写的随笔。 老年人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味怀旧。巴金也偶尔展望未来,但他已几乎放弃了学习,五册集子前后写了七年,没见他读啥新书。开写《随想录》时巴金74岁,发愿要再写“两三部中长篇小说”,最终放了空炮。想想已过95岁的黄永玉,还在写《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这部史诗小说,发表部分已逾两百万字。 此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6月1版,2018年11月1印,印数10000册,437千字,精装定价89元。封面巴金漫画像,一看就是丁聪味,果然。 2019-06-29读完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刘兴革
    推荐

    《说真话的〈随想录〉》 中国当代文学界排名一贯是:鲁郭茅、巴老曹、沈张钱。巴金的作品只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一点点。真正了解巴老,还是最近一口气读完的《随想录》,这部历时八年完成的五部作品集。 从《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到《病中集》、《无题集》,时间从《探索集》、《真话集》到《病中集》、《无题集》,时间从1979年12月到1986年8月,150篇文章,150篇随想,每一篇都是发自肺腑,每一篇都是“文责自负”,每一篇都是心血之作,每一篇都“说真话”,这是巴老全部人生思想的总结,是对人生经历的三个时代的总结。 历经风雨,历经磨难,家人离去,朋友罹难,这位老人没有被打倒,没有折弯大师的风骨,没有因为做牛而心灵扭曲,没有因为屈辱而变节投降,如果说《随想录》是二十世纪最后的伟大的作品,那么巴金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印证了“说实话”“做实事”“文责自负”“把心交给读者”“永远与读者同在”。读巴金《随想录》就是体验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就是学习中国文化的爱国情怀,不管江山异色、不管四季迭代,不变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不变的是敢说真话、愿说真话、文责自负、爱国爱家。 大师有大情怀,更有大忍耐。十二年的苦难,爱人的痛苦离世,朋友的含血沉冤,肉体的摧残蹂躏,精神的折磨践踏,都没有沉沦,都没有沮丧,最后牛鬼活过来,他没有痛恨、没有哀怨,反而对社会、文学和人民更多的是积极的劝诫和对美好生活、和平未来的追求,这是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巴老耄耋之年不想就轻言离开,还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宝贵思想奉献给他心爱的读者,即便肉体痛苦不堪,即便因病困卧床榻,他也笔耕不辍,坚持八年,颤抖中即便每天只能写二三百个字,也要表达真挚的思想,这是一种对于理想的伟大的追求,这是对良知锲而不舍的力量。 巴老已经离开十多年,但是他不愧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的评价。 读《随想录》,说真心话,做实在事,追求美好理想! 是为记! 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晚

  • 政治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东山坳
    推荐

    真实,才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长久考验;真情,才能真正感化和打动亿万读者。巴金的《随想录》,表达的是真实的生活感受,真切的情感流露。他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尤其对文革的反思,值得每个中国人学习。 祖国富强了,每个人都是富二代。国家正常了,每个人才会有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