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2050

大国博弈2050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大国博弈2050
    狂云休
    推荐

    一本那个年代的名人八卦小书。关键是看到了开头,也知道了结局。[大兵]

  • 大国博弈2050
    你一天读几斤书?
    推荐

    “大学不是有大楼的地方,而是有大师在的地方” 要是能在西南联大的那种学术氛围里生活和学习该多幸福。

  • 大国博弈2050
    乐山乐水
    推荐

    想了解西南联大那一时期大师的,可以读读此书!许老朴实无华的记录、叙述的老先生亲身经历的西南联大和西南联大的大师们,那一批大师成为后无来者者,当今之世,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提高,…,但却无大师,悲哀啊!

  • 大国博弈2050
    时代华语电子书
    推荐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为当中的人物深深钦佩,其实西南联大真的是一所奇迹一样的大学,从建立到取消一共8年的时间,但培养了2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元勋,一百多位两院院士,所以我也很好奇,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才能这样厉害。 所以我看了关于西南联大的电影、纪录片、书,打算多了解了解这所大学的故事,最近看的,就是这本《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这是这位100岁的老翻译家亲自写的,关于几十年前的大学生活的故事,从中我也看到了这所大学的真实的样子。 这位许渊冲老先生,1921年生,今年100岁,是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大师。老先生仍旧坚持着很多联大时的生活习惯,起床时要做早操,每天要看报纸,坚持工作,保持锻炼,也常常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大附近的小公园散步,生活悠闲而惬意。  “真·凡尔赛大师”,令人仰视的校友圈和学习氛围。 看过老先生的一个采访,他说,他读书时的小学中学大学,小学最好的小学,中学是在省内最好的中学,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有记者就问到许老先生,在联大这么优秀的学校,和那么多优秀的人一起读书,会感觉到压力么。 老先生笑眯眯地说:“我觉得压力根本就不大,有什么压力呢,清华北大很自由。你要大家向上,这个不是压力了,催促你向上,杨振宁好,要赶上这样才好,杨振宁是理科生,物理99,微积分100分了,我怎么学习他呢,后来我俄文100分,法文99,我这样来学他,但是没有压力……” 《永远的西南联大》这本书里也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教他们英文的是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先生,老先生书里说:“他对学生很严,但讲词汇的用法,却很精彩。叶先生考试也很严,分数给得又紧:一小时考五十个词,五个句子,回答五个问题,还要写篇英文短文。结果杨振宁考第一,才得 80 分;我考第二,只得 79 分;而别的组却有八九十分的……” 养生达人的长寿秘诀——牛奶加糖配蛋糕。 许渊冲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甜食爱好者,读大学的时候担任伙委,负责大家的伙食,就把甜甜的玉米作为素菜放进了菜单,不料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反对,他这才知道南方人把玉米当菜,北方人却当粗粮。从此,这位伙委南北兼顾,但依旧爱好玉米。 老先生现在习惯用热牛奶和奶油蛋糕做早餐,牛奶还要加糖。对甜食的喜爱也让老先生的生活充满阳光,笑眯眯地继续着翻译事业。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长寿秘诀——锻炼。 许渊冲老先生现在还保持着联大时的生活习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做早操。老先生的早操习惯是来自于联大的体育老师,也是清华名人黄中孚(1933 级),他要学生们每天做体操,保证百病不生。许渊冲坚持了70年,现在也不曾放松。 天气好的时候,许老先生也会到北大附近的小公园坐坐,散散步,看看风景,然后继续他的工作。  一位不吐不快的高能吐槽大师。 老先生在《永远的西南联大》一书中提到过自己的俄文课,所以有记者就好奇地问许老,您的俄语成绩这么好,为什么后来不用俄语进行翻译呢。 提到这里,老先生的吐槽之魂冉冉升起,“吃饱饭你要看这书太累了,所以后面不念俄文了。法文,轻而易举(!!!?),所以我后来搞法文了……” “托尔斯泰写得那么长,陀思妥耶夫斯基,你简直不想看,写那么长干什么,我想算了……” 活到老,学到老的“国宝级”翻译家。 许渊冲老先生今年100岁,但老先生还是在坚持翻译翻译《莎士比亚》,不是手写,而是用电脑一个个字敲上去。老先生学会使用电脑之后,用这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翻译事业,虽然因为年纪大了,眼力有所退步,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但老先生还是坚持着,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美。老先生曾说,我的一生就在尽量使世界变得更美。 这位期待世界美好的阔爱老人,对年轻人说,你应该使生活愉悦,使乐趣增多,使自己有乐趣,别人也乐趣,这是个最好的世界。

  • 大国博弈2050
    后青春期的诗
    推荐

    读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2021.11.30 回忆是另一种生活。没有值得回忆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美好的哪怕是痛苦的回忆,则保证了一个人照样活上两辈子。 所以我喜欢读大师的传记或回忆录,跟着他们的回忆把过去的路再重新走一遍,也算是自己体验了一次他的人生。就像历史学家许倬云说的“要把全世界走过的路,都算做事我走的路” 民国时期我是喜欢的一段历史,而西南联大又是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大楼,却遍地是大师。那里的条件艰苦,却人才济济,国家栋梁辈出。书里许渊冲也说:西南联大是超过哈佛的,因为它有最好的老师和学生。 就内容丰富性而言,这本书不如《南渡北归》详实;就内容可读性而言,不如汪曾祺《我的西南联大》有趣。但也不能苛求,毕竟许老的专长在翻译,而且也只是他个人的回忆录,所以着墨最多的都是他个人求学期间的经历,顺带着讲一讲所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们,从中能窥探到一些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细节。 另一点,这本书是许老近百岁高龄时完成的,这种精神本身就令人敬佩:其一,大部分人活不到这个岁数;其二,就算活到了这个岁数,大部分人也不记得七八十年前的事了;其三,就算记得过去的事,愿意写并有能力写出来的人也是寥寥。。经过这样层层筛选,就能明白许老的这本书的难得。不管是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还是他那独一无二的回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值得一读,跟着许老重走他三四十年代的艰难求学路,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

  • 大国博弈2050
    gzy
    推荐

    许渊冲先生是大翻译家,从翻译的角度来讲中国古诗词,耳目一新。 我以为这本书会讲很多故事,但是最多的还是许渊冲先生对自己的专业上的领悟,他和钱钟书先生的书信往来,钱钟书先生惜字如金,还记得他说美容的特征在于要面子而不要脸,真是挺噎人,但是这话没毛病。 他和每一位大师的聊天都会有自己的领悟,茅塞顿开。 其实刚开始看一直再讲翻译我想弃书,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又开辟了读书的新领域,翻译家对诗词的见解是另一种感觉。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 大国博弈2050
    清山海水
    推荐

    看到了西南联大四个字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吧!看了之后,发现英语要开始学了,用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做结。

  • 大国博弈2050
    Armenci
    推荐

    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学府,也是我这一生终将到达的环境。 读书的时候可能因为内驱力不够,家长也没有督促觉得我读得挺好也不怎么管我,我就只是完成作业,没有认真地发自内心地好好读书,以至于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做了鸡头。最近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当初应该选择去更高级的学府做凤尾,见识到更多比我更牛更厉害的人,收敛一下我的锋芒,让我遇强更强,而不是在一个只有我在读书或者还有其他几个少数同学在读书的环境下骄傲自大。 环境需要自己去创造和融入,加油。 第二个感想是许先生对于翻译的理解我觉得是具有普适性的,可以引申到做任何学问任何事情上,因为中庸之道是大道。

  • 大国博弈2050
    紫色偶然
    推荐

    读钱先生的《围城》,就有探秘西南联大的冲动,事隔多年终于读到了许先生《永远的西南联大》,感恩中! 难以想象,在那艰难动荡的年代,三校合创的《西南联大》竟如此的生机盎然、英才迭起……可歌可泣啊!这是否也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根植于心,我们更不可忘前辈及先烈们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 因为眼疾,这本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读完。虽如此,每天一点点一点点,有限的字数却带给我莫大的欢喜与感悟。谢谢了!祝福许先生一路走好!🙏🙏🙏

  • 大国博弈2050
    推荐

    享年100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今年走了,朗读者台上精神矍铄。中译外他自称“诗译英法唯一人”。此书是他求学时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细节。感觉其记忆力真是惊人,七十多年前的事,浪漫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娓娓道来,似乎昨天发生。那些早已进入另一世界的故人,在他笔下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翻译的好,源于其深厚的文学基础和独特的音美意美韵美观。尤其是译《诗经》,经他讲解的中文韵味,都觉得耳目一新。而他回忆的西南联大,已将永远定格为永恒。

  • 大国博弈2050
    🏃🚶
    推荐

    西南联大学生踏实的学习精神,老师刻苦的研究热情在这本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并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激励着我们脚踏实地,坚定向前。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解了许老从最开始了解翻译,听人讲跟人学道理,到后面一步步的所感所想,我觉得他那一套翻译观点很科学很全面。正如书中所讲“回忆是另一种生活”,而许老的回忆是一种永恒的回忆,正是千千万万读者的回忆!先生千古[抱拳]

  • 大国博弈2050
    湛泊修篁
    推荐

    震惊!昨日还在和同事聊西南联大的“幸存者”而今都年近期颐,诸如杨z宁101岁,李z道96岁……未料先生今日仙去矣! 四星,西南联大回忆录。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陈梦家、冯友兰、叶公超、钱钟书、金岳霖、卞之琳、冯至、陈寅恪、傅斯年、钱穆……如此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点燃了黑暗世代西南一隅乃至整个大陆文脉的星星之火。邓稼先、汪曾祺、许渊冲、杨z宁、李z道、朱光亚、王希季……一个个学子青出于蓝,相继成为国之名士。许渊冲先生英译了中国古典文学五大名著和汉译世界文学十大名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翻译界都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斯人已逝,但“今天真是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了”,这是先生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生者当继名士之志。

  • 大国博弈2050
    庚子L
    推荐

    2021.6.23 100%打卡:       几年前买了一套许老的中译英古诗词全集,一共八本,从诗经到元曲。读完一部分,深深为许老的翻译所折服,译文简直到了“化”的境界。有的诗句中文理解不了的,看了许老的翻译马上就理解是什么意思了,并且觉得译得很妙,加一词减一词替一词都不可行。外译中译得好的翻译大师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像许老这样做中译外,做得精益求精,把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发扬到国外去的屈指可数。      鄙人一外英语,二外法语,三外日语。加之从事过笔译工作。更知道做翻译的不容易之处。出于好奇上网查了许老的翻译之路。了解到许老这看似信手拈来,出神入化的译文背后其实是无数个熬夜思索的结果。许老在采访中说,他的时间不够,就从夜晚偷点。于是许老就有了无数个几乎每日译到凌晨三点,太阳出来便要起床出门上课的日日夜夜。我一度很好奇,是什么支撑着许老过着这样在我看来几乎是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是热爱!许老在这本书里写,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得到超越性的成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文翻译理论不成熟,很多人认为翻译是科学,而许老认为翻译是艺术,一种一加一大于三的艺术,一种美的艺术,一种韵美为首的艺术,一种不仅要使读者读了译文知之还要乐之的艺术。当时的大家,如鲁迅,钱钟书等,包括还未成名的许老的同学们甚至学界报刊舆论上都支持直译,许老的意译再创论不但没人看好反而收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是许老的坚持和勤奋证明了他没有错。我认为在一片反对的声音里,甚至还有内行权威反对,坚持自己的看法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许老敲定的再创论是我觉得笔译的第一大难点,因为传统上一直偏向直译,认为翻译要对等才不失真。意译派译者被读者骂也不是新鲜事。许老在书里提到,拉丁语系的语言语言结构对等度百分之九十,可以直译。但中文和拉丁语系语言,如英法西意等等语相似度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如何直译?我之前做翻译的时候在直译意译之间摇摆不定,总怕意译失真,而直译出来的文字读着又很别扭。没想到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十分感激许老。又联想到之前读到的口译理论,法国高翻的释义理论:口译要译意思而非字面。想来工作形式差异很大的口笔译理论上是互通的。许老不仅提出意译,还提出意译只是比直译好点的第二层境界,最好的译文要进入第三层境界:超越原文。既然原文是不可通过直译再现本来面目的,意义:换种方式说——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讲别人的意思又有失真之嫌,那么如何通过再加工还原甚至超越原文的美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把他理解为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论:直译:看山是山。意义:山非山。译文最高境界:山非山后的看山还是山。许老的再创论,通过创造美来还原美。我私下里叫这种翻译:假译真时真译假。      笔译之难,二:薪资尤其低。图书翻译,举个例子,某浪给译者千字六十,打字甚至还能多赚点。这就导致了很多书的译文不可能不糟糕。我甚至还见过自己贴钱做翻译的。翻译大师如朱生豪这种穷死营养不良没钱看病的也有。在低迷的市场用尽全力,因为热爱,发光发热不断给读者带来高质量译文的许老令我实在佩服。笔译之难三:既然前面提到好的译文不应该只是直译,意义译得不好又像自说自话。这就难免对译者的表达力,理解力,逻辑能力,知识面是个挑战。许老在最后一章自谦说自己只是表达力出众点。其实看过许老的译文就不难知道许老的翻译逻辑,节奏感,知识面皆可称一流。    在这本书里许老大谈翻译的艺术。外专毕业生看得十分痛快,学到了很多。此外作为一本大学回忆录,许老还通过分享大学时的日记使读者对当时和后来成名的大师们(梅贻琦,王国维,钱钟书,吴宓,杨振宁等等等)的性格才学有幸能够匆匆一览,推荐阅读。尤其推荐外语爱好者读!      许老千古!������️������️������️    

  • 大国博弈2050
    祈愿岁月温柔
    推荐

    初闻西南联大是在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里。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西南联大的特点是博、雅。教授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怕怪,不怕新,不要人云亦云,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对生活与学术保持着纯粹、热忱的心,恬淡而自由。 昆明是美丽的,西南联大是鲜活的,联大的师生是博学有趣的,每个人每个物都充满了生活气息。风趣自然,是苦难中的一缕阳光。信手拈来,风景处处皆如画。西南联大生活,文字中充满了烟火气,让我看到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那些影响深远的学者们一边致力学问一边苦中寻乐,他们自由、乐观的生命态度,以及前赴后继不辞劳苦像蜜蜂采蜜似的求学精神,在汪老幽默轻松的文字中,娓娓道来,在云南美食美景和种种民间的风俗人情中,充满了乐趣。那些纯粹而自由的时光,弥足珍贵,令人无限遐思。 初识许渊冲老先生是在笔译课上,老先生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他一份昆明情,一段联大岁月,一位清淡老人。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这样一些莘莘的学子,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奔到昆明来,考入西南联大,他们来干什么,寻找什么?大部分同学是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 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 大国博弈2050
    看云起
    推荐

    国家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尽显于此。联大8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联大人参与研究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计算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形容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场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永远的西南联大,即是许老个人的回忆,也是所有有思想有追求人的回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