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逻辑

民主的逻辑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民主的逻辑
    YOYA
    推荐

    读前对比了几个版本,觉得李文俊这版翻译的比较好。 第一章读起来比较困难,因为班吉是个痴呆儿,从他的视角叙述。场景转换的特别漂亮,适应之后读起来比较流畅。 第二章昆丁部分,大量的描写景物细微变化的意识流翻译的非常优美。描写那些光,树影,意识的变化,结合着叙事,如梦如幻,读起来是种享受。虽然后期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能体会到那种意识浮动的氛围。个人觉得第二章是文字叙述技术的顶级。 对于上世纪初美国宗教与社会发展不甚了解,从文章中看到当时宗教道德观对人的思想影响依然很大。同时造成了哥哥昆丁的悲剧,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沉默又敏感,执着又懦弱。永远也不原谅自己与他人。自杀的同时也把家庭抛向了深渊。 原来看导读介绍的时候以为杰生是一个真正的负面形象。他却是生活的强者。父亲卖掉了唯一一块地给妹妹办婚礼,妹妹被抛弃,离家出走。给哥哥哈佛学费,哥哥跳河自杀。什么都没给他留下。他没能上大学,唯利是图,精明和算计,贪图每一分钱,侵吞了妹妹女儿小昆丁的抚养费。欺骗母亲,最后还把班吉送到了疯人院。但从书中也看到了他的挣扎,他的努力,无所不用的跟这个世界较量。 全书中最不喜欢的角色是康普森太太,她简直一无是处,固执,愚蠢,虚荣遇到事情就生病对待。在时间的前行中,她是停滞不前的代表。女儿凯蒂虽然是家族悲剧的导火索,可是她反抗了,面对家族荣誉,宗教伦理道德她反抗失败了,远走他乡。 全书最可怜的班吉,最后还是被送到了疯人院。失去了他最爱的姐姐,最爱的牧场。但愿他后半生有炉火相伴。 一个辉煌的家族就这么消亡了,能体会到那种深深的悲凉。虽然本书名字叫喧哗与骚动,看到的却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命运如风中落叶,飘落时轻舞的一瞬光辉,西风中独自悲凉,然后归于尘土,被时间遗忘。

  • 民主的逻辑
    星云
    推荐

    我读过的唯一一本福克纳,多角度意识流小说,人那叨叨絮絮的念头,多像一个个精神病患者呀,看罢此书,我放弃了阅读追忆似水年华的冲动,还不到驾驭的时候

  • 民主的逻辑
    往事如烟
    推荐

    耐下心,细致的,终于把这个书看完了,姐弟的感情很让人感动,一个家庭的败亡令人唏嘘。以后有时间再看一遍,好在买了实体书。接下来要挑战尤利西斯了,希望能把它读下来。

  • 民主的逻辑
    less is bore
    推荐

    人是观念的总和,也是观念的囚徒。昆丁的情节、凯蒂的堕落、杰生的冷酷和班杰明的白痴,凡有欲念,皆成悲剧。 班吉一章,以白痴视角,用班吉的所见所听来置换班吉的意识,以外界的变化来形成意识流,一场一场的跳跃蒙太奇。

  • 民主的逻辑
    李嘟嘟为后盾
    推荐

    比《尤利西斯》好读,尤其后面两部分是正常写作方法。意识流小说读来有一些特别的感触,一种刻骨到难以言表的孤独,像内心深处的暗流,没有人能趟入这条深邃的大河,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像穿过长长黑暗的隧道的来时之路,我们从来没有从隧道穿越出来。 对《喧哗与骚动》的理解,个人认为没有标准答案,作者截出一个家族的一段历史,来折射美国南方二十世纪初人的生存状况,每个人物都有其合理性,他\她都是此情此景下的正常人,没有善恶的统一标准。 福克纳具有伟大作家具有的慈悲,他的目光关注每一个人,并寄于同情。

  • 民主的逻辑
    行意
    推荐

    《喧哗与骚动》取自于莎士比亚《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一开始都在追溯主题,认为福克纳把这种毫无意义的人生悲剧极具化了。等到再次去看《麦克白》的翻译,又会发现形式也在《麦克白》中规定了,白痴和疯子聚集一起讲述的荒唐。 我认真解读过《喧哗与骚动》,发现里面实则囊括了太多。生存问题,落败荣耀家族的崩溃,经济社会新的到来,人就在这种时代变迁下的异化或自得;人种问题,解放和歧视链;信仰问题,崇拜固有门第荣耀,敬奉上帝,唯利至上。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一闪而过的现实悲剧,比如对犬儒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批责,但最终,总是落败贵族的崩溃,新经济异化下人群的孤独和疯狂。所以,本质上是荒凉而凄惨的。意识流手法的高明处就在于放大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内心活动完整展现人的痛苦,进而呈现生活。我喜欢昆丁向死而生的悲情,无可避免。我喜欢凯蒂温柔任性却必往堕落的结局,无可避免。我喜欢班吉明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欢愉与无知,明明白白看着世界,疯疯傻傻的真实,无可避免。我喜欢迪尔西以爱意播种,以善良拂彻,于无可救药中独醒着,自救者无法救人,无可避免。我可怜杰生于冲击下异化,竭斯底里,不讲人性毫无共情,以他为终局,无可避免。我可怜小昆丁在危险和压抑中生存,以自暴自弃的生存方式面见,最终毅然决然的离开,无可避免。还有太多人也在无可避免的悲剧中轮回,在死了的结局中就散尽了。 二十世纪的灵魂风暴,上帝大抵是救不了人的,除了给予复活的微光,让人看着等着,其他的都在撕扯的边缘探着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地狱里应该全是找不到灵魂的人。

  • 民主的逻辑
    姥姥叫我来巡山
    推荐

    结尾很有意味,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结尾就停留在这样一个地方,仿佛根本就不是结尾,根本没有叙述的价值,而整个世界的喧哗与躁动都不过如此,这个被淹没的南方家庭就像草坪上轻轻颤动的叶子一样毫无意义。 我很喜欢迪尔西以感受到宗教的神圣为结尾,这和她的单纯忠诚相匹配。没想到杰生的本性并非彻底为恶,他只是自私平庸冷漠而已。康普生太太耽溺于贵族幻想和鉴定家庭成员的尊严扫地中,她就像卷心菜的最外层一样残破。班吉被关进疯人院、大哥昆丁自杀、小昆丁下落不明,只有勇敢善良的凯蒂过着失去亲人的自由人生。读罢全文感觉这个故事好像在说——没有结果就等于没有意义,和乔伊斯的表现焦点相同,不过确实能感觉到福克纳把意识流的琐碎和史诗的架构结合起来那美国味的冲击感。 这种跳跃的时间线和叙事视角、语言思维凌乱又迷人,的确很像《哈扎尔辞典》。 我今天感受到只生吞作品的下场就是大脑一片空白,需要与文学史及批评同时配合服用它才不会从我脑海里溜走……

  • 民主的逻辑
    氕氘氚
    推荐

    意识流、多角度的写法,是让人震惊且眼前一亮的必读作品。以班吉明的视角开篇,以昆丁的视角回顾,以杰森的视角过度,最后以迪尔西的视角收束。讲述了一个家庭从内部渐渐出现问题,然后没落崩塌的历史时间段。 这个版本比我之前找的那本书的排版好太多了,读起来比较便于理解,其中也加入了译者的一些研究和思考结果。

  • 民主的逻辑
    岳独一
    推荐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相比尤利西斯,这本要好读的多。正如迪尔西所说的“他们在苦熬。”这个他们,不只是书中的他们,也是我们。

  • 民主的逻辑
    丫丫
    推荐

    意识流的一本书,不是很好读。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是以故事中四个角色的视角和特色的写成的,第五部分对整个事件做了总结和说明以及部分角色的结局延伸,帮助更好的理解整个故事。(我是看了最后的部分才恍然大悟了前文的很多情节的。) 前两个部分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第一部分是以白痴弟弟本吉明的角度来写的,智力的残缺给了这一部分一种凄美的基调,故事情节在现实和多个回忆片段中穿插着,不读晕都很难,不过精彩在于阅读的过程中有种置身于智力障碍患者脑海的感觉,完全以他的角度在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整部书有了大概的脉络;熬过不明就里的本视角进入自杀大哥昆丁的视角,以自杀为结局的第二部分自然节奏也是不适合明快的,不过在这一部分有很多对于生活的思考,哲学意味十足,倒让昆丁的自杀显得很自然,倒不是说所有思考哲学的人都会自杀,而是有死亡倾向的人会很容易对哲学产生兴趣;第三部分,二哥杰生,我是从这个部分开始真正喜欢上这本书的,前面的喜欢是靠我对这本书名气的执念强撑着的。杰生嘴巴恶毒为人刻薄,干了很多缺德事,但也不得不承认最后收拾家里烂摊子的还是他,虽然是不情不愿的。我喜欢他的原因是他的性格赋予了这部分内容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文章的节奏也开始变得清晰畅快,他以最直接的方式吐槽讥讽每一个家庭成员。前两章的内容在比较符合人物特征的大前提下,家里的各大事件都讲得相当隐晦,而到了这里,在一个未受过太多教育的粗人眼里,一切反而变得简单了;第四部分是以管家黑人保姆的视角讲述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最后的附录部分点睛之笔,简述了康普生家族的家谱,似乎想要说明这个家族的人之所以会在这一代结束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这样想倒也十分有趣,留着什么样的血液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四章是康普生一家生活的横切图,最后一章纵向分析。从四个不同人物视角讲述同样的事件,我感觉像是作油画的写作手法,一层层的往上涂抹颜料,而整本书读下来有种观摩作画的感觉,一点点勾勒着色,最后一章成画,恍然大悟,是这样啊。也许先看画再看这画是怎么画的会没那么累,谁知道呢,我是没机会了。

  • 民主的逻辑
    赵红昱
    推荐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大家都在纷纷往船上挤。好像不明白这条船是在往毁灭的道路上走似的。班、昆丁、凯蒂、杰生或者迪尔西的都是一样,不管是带着崇高的善或是病态的恶,是洞察云天的智者还是菽麦不分的愚人,是勤劳的务实者还是消极的虚无主义,大家都在“苦熬”。 “人者,无非是其不幸之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了你的不幸了” 最喜欢前两章 班用碎片逻辑、混乱的时间线、交错扭打的感官和最接近原始意识的旁观者视角感受到的世界完全打破了它“该有的样子”,告诉我们事物和感官其另外的可能性,读起来就是wow我思维怎么可以如此定式如此无趣。 对比班的纯真和自由,昆丁简直是大型意识流和消极虚无主义现场(班也意识流,但主要是时间线和感官上的意识流),表面上导致他死亡的荣辱观是其次的,“他是爱死亡,只爱死亡,一面爱,一面在期待死亡。那是一种从容不迫、几乎病态的期待,直到有一天他再也不能忍受,倒不是不能忍受那种延宕,而是那种抑制。” 第三章第四章读起来很轻松,因为也就只剩下吵闹了,结尾节奏逐渐加快,最后在班的哭嚎声中戛然而止,在最绝望的声音中突然一切回归寂静,在喧哗与骚动中人们走向了用一生辛苦煎熬所建造的死亡。

  • 民主的逻辑
    ang
    推荐

    花了两个礼拜断断续续的看完,真的很吃力呀。最难的是第二部分,但我最喜欢的也是第二部分。昆丁的意识流,环境,叙事,心里等描写杂合在一起,虽然第一遍看下来很难说出精妙、伟大地方,但是我就像变成了一个镜头,福克纳这位伟大的导演引领者我,带我见识到他所洞悉的人生,他所认识的美国和人性。

  • 民主的逻辑
    原星猿
    推荐

    像雾一样朦胧的情节和不断跳动的意识流,的确最大限度地折磨了读者,减缓了阅读速度,延长着这种忧郁阻滞的审美体验

  • 民主的逻辑
    堂费南铎
    推荐

    第二遍看的是人文版,有了注释后,看起来方便很多,总之,福克纳对于语言的操纵力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愧是大师

  • 民主的逻辑
    姐姐🌸
    推荐

    他们身上既有幼稚而随时可见的笨拙的成分也有与之矛盾的稳妥可靠的成分这两种成分照顾着他们保护着他们不可理喻地爱着他们却又不断地掠夺他们并规避了责任与义务用的手法太露骨简直不能称之为狡诡他们被掠夺被欺骗却对胜利者怀着坦率而自发的钦佩一个绅士对于任何一个在一场公正的竞赛中赢了他的人都会有这种感情 只要在田野里走一走你就会有这种感觉。你身边似乎有一种静静的却又是猛烈的滋生能力,可以充分满足永恒的饥饿感。它在你周围流溢,并不停留下来哺育每一块不毛的石子。像是权且给每棵树木分得一些苍翠,为远处平添一些蔚蓝,不过却对实力雄厚的喷火女妖毫无帮助。 隔着苍茫的暮色我能嗅出河湾的气味,我看见最后的光线懒洋洋而平静地依附在沙洲上,沙洲像是许多镜子的残片,再往远处,光线开始化开在苍白澄澈的空气中,微微颤动着,就像远处有些蝴蝶在扑动似的。班吉明那孩子。他老爱坐在镜子的前面。百折不挠的流亡者在他身上冲突受到磨炼沉默下去不再冒头。 他那无形的生命有如一只破袜子那样,线头正在一点点松开来。 想起《三体1》中叶文洁说的,“这是人类的落日。” 这个家族的落日呢,唉。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