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beautyholic
    推荐

    本书1/3处写道“眼下首当其冲的是把受伤的人送到警察分局”,首当其冲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这里用法错误,应当改为当务之急。给大家避个雷,要不要看这个译本自己决定,只是我本人受不了这种低级错误,故弃之。译者和浙江文艺出版社连这种低级错误都会犯,怎么保证其他翻译的准确、通达、顺畅呢?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难怪前面读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地方很晦涩,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锅。读外国经典文选的一个苦恼之处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译本。当初选这本是因为微信读书搜罪与罚排在前列,豆瓣分9.5,看来豆瓣分八成是刷出来的。看网上有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朱海观、上海译文出版社岳鳞、译林出版社汝龙这三个译本。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C柚
    推荐

    前前后后一个月,伴随着一千五百字的章节梗概,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不愧是陀神,对复杂人性的精准剖析,对思想流派的深度解读,都让这本书无愧于神作。 通过惩罚折磨自己来抵消犯下的罪行,以获得救赎,这就是罪与罚的含义。但故事最后,真正让罗佳重获新生的还是索菲娅不竭的爱,这其实才是陀老真正的观点吧。 小说真的很棒,我一定会再读一遍,但这个翻译版本真是很有问题。本来俄罗斯文学遣词造句就啰啰嗦嗦,译者还很喜欢用些似是而非的成语。😣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
    推荐

    想起之前有一些原因读陀(陀描写的正是俄罗斯真实生活下的小市民),也体会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其实写的就是我们这些普通小市民。罗佳对抗他那贫困生活的依据自己的非平凡人理论(超人理论),有时杀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从而拯救社会人好多人,这样看来似乎确实更有益,可他忘了,自己终究不是太阳,不是拿破仑,所以也必须接受惩罚。最后在未婚妻索尼娅爱的感化下,重新复活,接受苦难。在这个社会工作中,我们难免有时候会遇到糟糕的人和事,我们可能年轻可能会反抗,然后可能无奈并且失落,不过,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体会到了爱与幸福,爱又让我们重新捡起勇气前行。另:在第六章中,深刻体会到了陀笔下这些小人物的可爱与善良。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锐不可当
    推荐

    正如您所见,疯狂的病态的生活……怎么会对此加以否认呢?难道我们不是虱子?——对,因为每个人都得有条路可走啊……不过,总而言之——向来如此罢。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尾巴
    推荐

    大多数人并非非凡的人,学会和自己和解,用生活代替无休止的思辨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Zoe
    推荐

    相比之下,我们的时代同陀氏的时代,在社会分化、压力等方面没有多少不同,人们对财富的欲求和由此产生的堕落也毫无二致。然而不同的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同贪财者的姿态竟保持一致。他们以渴慕和炫耀的心态来展示财富,却抹去了财富的来源背景,自觉割弃了审视和批判的职责。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箱子
    推荐

    尼采说“上帝死了”。 于是起始,我看到了犯罪、堕落和偷盗,混乱而无序; 我以为,这讲的就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如何冲动杀人,又如何抗辩、掩盖和逃亡。 但又出现了玛尔法、拉祖米欣,尤其是索尼娅; 于是,我以为讲的是救赎、是受苦难和赎罪—— “去承认你的罪过,上帝就会给你新生了。” 但显然,故事没有这么直白和简单。 罗季昂的自首,不单单为了辨明尊严和现实、正义和耻辱,也抗争了社会欺压、民族战争所代表的意义—— 为什么杀人是犯罪,但压抑贫民生不如死、挑起战争屠杀种族却不是需要审判的罪恶? 陀思妥耶夫斯基驰骋于心理、争辩、潜意识和概念论的法场中,将大结局推向高潮,淋漓尽致。 我想,圣洁与救赎落入凡间的时候,一定是要激起一翻波浪的,即使如尘埃那么渺小,也得有存在的痕迹。 是罪,是罚,是皈依也是救赎,但最终还是超越宗教的人间独白。 去建造你的城邦吧,无论是否在废墟之上。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镹柒
    推荐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承受所做决定的后果,到头来发现自己都放不过自己,又怎敢祈求他人的理解。总有人喜欢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可是在我们没有走到现在这一步时也不会想到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痛苦,所以啊,还是生活会开玩笑。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Kino
    推荐

    看完全书后,过了一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发现小说有时还是需要结合作者经历来看。陀神在写“罪与罚”之前,一直患有癫痫->父亲去世->当过中尉->因革命被捕->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役期间开始笃信宗教->妻兄逝世->赌博欠债,而在“罪与罚”中,这一切都呈现了出来,且大多是赋在了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身上。将陀神的经历代入作品后,我甚至会怀疑陀神是否也曾想过自己是更特别的存在,想通过自己的手代替法律执行正义,也会怀疑陀神是否也曾想过自杀。 既然小说中的原型来源于自己的生活,那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也就不难理解了,我相信小说中的主人公有多挣扎,陀神也就有过同样的挣扎,经历越多的读者也就越能产生共鸣(产生共鸣越多的读者大概越不幸吧)。能将如此多的心理活动生动准确地描写出来,能将读者的注意力迅速抓住,能将种种情节在主线中穿插自如,能将前期的处处伏笔完整收回,虽然陀神以心理描写而闻名,却显然不限于此。 “罪与罚”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描写斯维德里盖洛夫寻求自杀的那几节,让我莫名相信自杀者的心里状态就该如此,于反复中坚定,再无被挽救的可能。 陀神很残忍,“罪与罚”中的底层人大多都被生活蹂躏,没有一丝光明的希望;陀神也心系幻想,拉斯柯尔尼科夫一家获得了一笔意外的财富,拉斯柯尔尼科夫还有个一直愿意帮助他的朋友拉祖米欣,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灵最终在服役期间获得了救赎。拉斯柯尔尼科夫虽然经历坎坷,不幸中也还有着诸多幸运。 可是,书中那些已经死去的小人物呢?他们再也没有未来了。那些住在公寓套间里的底层穷人呢?他们还有希望吗? 群租在大城市套间中的我们又如何在一片压力中寻求自由与救赎呢?该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呢?不过还好,我们还算幸运,既然还有这一小片幸运的云,就努力生活下去吧,暂且不做无谓的思辩,就如陀神所说: “生活已经代替了思辨,因此思想意识必须完全另起炉灶。”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陈伟霆
    推荐

    如果他不认为自己有罪,索性也就不会甘愿赎罪。思想的边界太宽泛,延伸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靠语言,有人用行动,还有人仅凭幻想,最终结果的反馈也未必得偿所愿吧。全人类都在赎罪,赎他们不知道何时犯下的何种罪,毕竟敢于结束自己的人还是太少了。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水木青鸟
    推荐

    看一位博主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像是端着一把机关枪,冲着你的脑仁扫射,这比喻感觉很是到位。虽然陀式语言没有日式那么精致细腻,甚至有时感觉有些啰嗦,但是他文中迸发出的那种激情,苦难与温柔,怜悯与同情,看完之后的感觉和看完基督山是一样的,都有一种拿着锤子震击上锈了的钟的感觉……推理小说般的张力,紧凑的情节调度简直都太精彩了…… 书里讲的是一个大学生杀了人最后自首的事。 大学生这个角色定位选的就很贴切,尤其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再赋予贫困,年轻与理想主义的属性。主人公罗季昂·罗曼诺维奇,他离群索居,自命不凡,把周围人视作孩童,似乎自己在学识和信念方面远超于他们,并且周围人的兴趣和信念是低级趣味(情不自禁带入自己……)……对自己的朋友拉祖米欣也是一种视若敝屐的态度,不屑,与厌烦——“看见,我不愿接受你的恩惠吗?何必要把恩惠强加于……那些鄙夷它的人呢?”大概这种自尊自傲又虚荣的情结为男主萌发“伟人——虱子”理论奠定了基础。 不同于丧心病狂的视生命如草芥的杀人狂(比如沉默的羔羊里面的水牛比尔,他杀女人只是为了“做一件带奶子的背心”),也和那种低级的谋财害命有所区别。他杀人是为了践行自己崇高的理念——以高尚的目的为由能否去抹杀一个人的生命,似乎一种尼采式的超人哲学。他选取的是一个吝啬恶毒衰老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她是穷人的吸血鬼,是社会的毒瘤,杀掉第一个之后慌乱中顺道带走了她的妹妹……不知道这是否为他后来饱受精神折磨与内心谴责的原因,如果只杀掉老太婆的话。但这都是为了践行他心中的理论,砍死老太婆的同时也斩断了自己看似懦弱的自己,不过迎接自己的不是强大的新生,反而是自我怀疑,焦虑与痛苦,精神上的折磨。 直接言明能否这个问题,大概我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一种official的回答——当然不能,即便对方怎样恶劣,他都有自己的生命生存权。但是,如果换一种问法,如果法律并未知晓n号房事件的幕后黑手,而恰巧你知道,如东方列车谋杀案那样,你会选择予他私刑吗?可能这时会有些动摇,拉斯尼尔科夫也是这么想的。他自诩不凡地想成为俗世律法的僭越者,成为“人类的恩典”。并且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也是基于此理,大家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所以整书也是在看这个拥有一套完整理论体系且智商很高的人如何为自己开脱,直到后来认识到自己的罪孽选择了自首的过程。 书中其他几个人物的刻画也相当丰满。善良憨厚得甚至有点烦人的朋友拉祖米欣,新晋中产阶层的卢仁以及他对选择另一半的态度,可怜又可悲的沉迷于过去的辉煌的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其中最让人佩服的描写是与拉斯科尼科夫有过两次堪称高度精神对峙的波尔菲里·彼得洛维奇和那个毒死老婆的地主斯维里盖洛夫。波尔菲里暂时不说,他与罗佳(男主小名)之间谎言与真相剑拔弩张的对峙实在是太过令人赞叹……想简单说一下对斯维里盖洛夫的看法。 这个人可以说拥有敏锐的嗅觉,初次见面他就觉得罗佳与他是同类人,他对这个年轻人很感兴趣。这种关系像是美剧汉尼拔里汉尼拔与威尔之间的赞 赏,知晓对方是自己的kindred spirit“。他们之间发生的这一幕与他们在拉斯科尔尼科夫家里初次见面时十分相似,当时拉斯科尔尼科夫正在梦中。斯维德里盖洛夫脸上露出狡黠的微笑,而且笑得越来越浓。他们都知道,他俩彼此看见了对方,而且都在彼此相互打量。”他本身像是一个类似践行伊壁鲁鸠快乐主义的人。杀掉富婆继承财产,心理战术挑逗有夫之妇,并让对方暴露并承认自己淫荡的本性,他嘲讽鄙视她们并乐在其中。但他同时也感受着虚无与孤独,拥有钱,但得不到自己的挚爱,最后选择戏剧般癫狂的自杀。从中也能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虚无主义者的态度。 书中拉斯尼尔科夫有过两次下跪,一次是在妓女索尼娅面前的忏悔“我不是想你下跪,而是向人类的一切苦难下跪”,一次是最后自首前向自己自己的母亲 “在这些可怕的日子里,他的心仿佛还是第一次软了下来。他跪在母亲的面前,吻她的双脚,母子俩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支撑这个信念崩塌者活下去的终究还是爱。最后拉斯尼尔科夫抱着索尼娅哭泣时感觉他又一次斩断了自己与过去的联系,迎来了新生。 看豆瓣的书评中有这么一句评价:“任何一个读完罪与罚的人都不可能像之前看待我们的世界了,正如看过梵高星月夜的人自此之后都是另一片星空”。我的感受大概和此相同,虽然这才四月份,但似乎这本已经可以荣登今年心中的top1了。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Crystal
    推荐

    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直言不諱更難,也沒有什麼比阿諛奉承更容易的了。直言不諱,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音調是假的,那麼立刻就會產生不和諧,隨之而來的是爭吵。而阿諛奉承,即使從頭至尾全部音調都是虛假的,可還是讓人高興,聽著不會覺得不愉快,哪怕這愉快有點兒肉麻,可還是感到愉快。而且不管阿諛奉承多麼肉麻,其中卻至少有一半讓人覺得好像是真實的。——《罪與罰》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乘风破浪的秤砣
    推荐

    印象最深的还是波尔菲里那句话:“我这人有多卑劣,就有多正直。” 忍不住把这句话读了一遍又一遍。 好像是老陀在你耳边呐喊一样,真是振聋发聩。读起来是这样阴郁的故事,却在各种小角落里闪耀着各种各样人性的光辉。比起那些读来只会让人厌世的作品,老陀的确是不同的。私以为正因他已然透析了人世的某些污秽,所以才能悲悯体谅同样身处污秽的世人,而不是只会一味教唆,为世界带来不必要的死亡。他的高明之处,在我看来,也许就在于同那些拼命叫嚣泪与痛的人不同,他不必亲手推人下悬崖,他本身立于谷底,却仍然知道仰望光明,告诉那些一时忘记如何抬头的人,既来之,则安之。 正直同卑劣并行,超我与本我博弈,理性的基石是杂糅的,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多维的,人也是多面的……读完后如是迸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并在思考中深觉自己原来如此鄙薄 。希望今后能读到更多好书,在对自己不断的鄙薄中发觉并尊重每个灵魂的独一性。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6+1
    推荐

    书看完了,这是我看过的比较紧张,节奏比较快的一本书。有时候当我意识到自己皱着眉头,沉浸在罗季昂惶惶不安的心情中时,我总会怀疑写出这本书的人是否会精神分裂,如果他没有切身体会过这些,是怎么对那些心理活动,表情和肢体反应把握的那么准确,并且能用文字抓住我的心的。可惜我只能理解在我感受范围内的一些东西,没办法完全的理解到罗季昂这个人物。 我不喜欢结局,作者并没有解决罗季昂的那些困惑,而是直接用爱去化解了一切。他终于放下了内心的责备与厌恶,敞开心扉去接受了爱。可是我觉得这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他放弃了以前坚持的一些原则,放弃了一部分自我。或许罗季昂缺的不是救赎,是认可,是肯定。他最后恐惧的那个梦,是对完全理性世界的一种担忧,所以他转头投入了爱的怀抱。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完全理性的人(假设存在)一定会是互相厌恶,互相不能共存的。可能理性思考的终点还是非理性的,理性不能给生存找到活路,但是爱也不能作为救赎,因为爱是软弱的,易变的,就像理性思考给人最终带来混乱和分裂一样,上帝一样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所以爱也不是出路,这是我不喜欢结局的原因…… 可是我又隐隐有种感觉,如果我是罗季昂,在放下的那一瞬间,感受到爱,并对世界付出爱的时候,我一定也是非常轻松,释放和幸福的,只是这个到底是不是人生的答案,我还是怀疑的……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zzy
    推荐

    拯救一颗破碎的心的,一个从心底里厌恶自己、觉得人世间再无意义的青年的,是一颗爱着他的心。因为有着爱人可以思念,七年的苦役仿佛只有七天那么短,而之前现在以后的苦难,似乎也因为爱有了意义。 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索尼娅一家悲催的遭遇。那个在酒吧赤红着眼大骂自己卑鄙的父亲,那个为了一大家子卖身的索尼娅,那个日夜操劳如瘦马般累死的母亲,还有3个衣衫褴褛的孩子。 盖洛夫的人性复杂的多,无疑他是个淫棍,但比起彼得,他高尚太多。 母子俩如何不卑不亢的面对彼得,最后把他赶走的义正严辞也让我感到敬佩。 总的来讲,给我的震撼不如《卡拉马佐夫兄弟大》,似乎陀氏还在构思如何面对苦难这个问题。在这里,爱是答案。在卡拉马佐夫那里,信仰是唯一的救赎。但无论如何,陀饱含激情的文字还是让我欲罢不能。遇见他,阅读他的作品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